廣告廣告
  加入我的最愛 設為首頁 風格修改
首頁 首尾
 手機版   訂閱   地圖  簡體 
您是第 6461 個閱讀者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為IE收藏   收藏主題   上一主題 | 下一主題   
XF-Edward
數位造型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路人甲
級別: 路人甲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1 鮮花 x0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推文 x0
[測試][顯示卡] [XF] 價格激戰一觸即發!! -- MSI GTS 250 vs ATI 4870/4850

提到顯示卡市場的變化,玩家們近期除了對於「價格跳水」比較敏感之外,似乎沒有什麼新鮮事情可以嚇得倒玩家們。在全球不景氣、各大廠商均採保守態勢操作的情況下,想要在市場注入活水,最快最簡單的方法,莫過於推出新產品了。目前正在德國舉行的漢諾威電腦展中,NVIDIA與各家夥伴聯手推出的新產品--GTS 250,在零售市場中,直指AMD/ATI 4870/4850而來。面對NVIDIA命名系統改變的攻勢,AMD卻提前反應,將4870與4850同步降價,對做的意味十分明顯。不過對於Edward來說呢...鷸蚌相爭,漁翁得利,玩家們不管選A家N家,應該都不會吃虧,今天Edward也取得了MSI微星科技的GTS 250顯示卡產品,搶在CeBIT現場之前,跟Edward一同來看看產品吧!



MSI的GTS 250產品---型號為N250GTS-2D1G,這一張在CeBIT正在展示中,雖然同時間各家廠商都已經有GTS 250的產品,不過可以送測的廠商不多,微星是其中之一(感恩叩首~~)。



從這個角度來看,GTS 250的長度硬是比9800GTX+短了約3~4公分,PCI-E電源接頭也從原本的2組減為1組,在PCB設計的部份也可以看到簡化的部份,除有效降低成本之外,當然在電源消耗部份…也比2組PCI-E的顯卡要來得節能得多了。



採用4組散熱導管設計,雖然是工程樣本,不過完成度已經相當高,跟CeBIT那一張是一樣的,黑色的外殼看起來挺有速度感!



前方佔用了2組SLOT,提供較大的散熱空間,兩組DVI接頭可轉搭HDMI Dongle,輸出1080p的高畫質影像。對於玩家們來說,現在1920x1200的LCD螢幕已經不算是天價了,不過以往要建構一個1920x1200雙螢幕的系統,除了LCD要花的銀子之外,顯示卡也是另一筆開銷,



MIO接頭部份,GTS 250其實還有一個重要的不同,就是它是NV首款可提供3Way-SLI功能的主流價格顯卡。也就是說,玩家們不用花好幾萬元去買3張高階的NV顯示卡,也可得到3Way-SLI的效果,NV此舉的目的也十分明顯:討好有物理運算需求的使用者,並且提供Affordable的產品,並更進一步的推廣物理運算與CUDA。怎麼說呢?以目前市場的消息而言,Adobe底下知名的軟體Photoshop CS4/Premiere CS4,都將支援NV的CUDA技術,此時如果在主流顯卡有提供3Way-SLI的功能...嘖嘖...這花樣可就更多了...意味著消費者可以在C/P值的部份可以得到更佳的結果...(糟糕,講太多了,趕快回正題 XD...)不過相信AMD/ATI也會有「處理」的方式吧...XD



後方MOSFET部份,這邊可以看到1組PCI-E接頭,以及後方的散熱片設計,緊貼著大型散熱片,看起來視覺效果不錯。



卡背面的配置,的確是比9800GTX+系列要來得短,顯得更加緊緻了。



拆下散熱器之後,就是GTS 250的全貌了。Edward拿到的是1GB的版本,8顆GDDR3顆粒一字排開,散熱片的本體看起來也值不少銀子的感覺...哈哈...



散熱片特寫,採用4-pin溫控風扇,從散熱膏的塗布來看,接合度也不差,玩家應該不用多花銀子去改散熱片了。



後方用料部份,構造上來說也比前代產品要來的簡化得多,至於效能如何,等一下測試就知道囉!



記憶體部份則是採用了Hynix顆粒的產品,詳細資訊Edward就不打了,有興趣的朋友可以Google看看顆粒上面的型號,參考網址如下:
http://www.hynix.com/inc/pdfDownload.jsp?path=/up...cts/dram/down/GDDR.pdf



接著下來就是測試的部份,這次Edward採用的平台也跟之前一樣,為Intel Core i7 965+X58+DDR3的平台,詳細的硬體資訊羅列如下:

CPU: Intel Core i7 965 @ 3.2GHz (133x24)
MB: Foxconn Bloodrage X58
Memory: Kingston KHX16000D3T1K3/3GX @ DDR3-1333
HDD: WD VelociRaptor WD3000HLFS 300GB
Power Supply: Zippy HU2-5860V 860W
OS: Windows Vista Ultimate 32-bit
NV Driver: 185.20 beta
ATI Driver: CCC 9.1 (74233)
NV Card: MSI N250GTS-2D1G
ATI Card: AMD/ATI 4870 512MB/4850 512MB 公板




照例要看一下顯示卡資訊的部份,令人在意的核心時脈部份為760MHz,繪圖記憶體時脈的部份則為1150MHz,Shader時脈則為1836MHz,其他資訊如圖所示。將1GB的GDDR3放在GTS 250之上,測試的效果如何呢?看下面測試成績就知道囉!

====================================================
更新:GPU-Z 0.3.2誤判為65nm製程的G92,其實應該是55nm製程的G92,感謝網兄指正~
====================================================

首先是3DMark06,1280x1200 NOAA的測試成績,由於MSI GTS250額定的時脈為Core 760MHz/Memory 1150MHz/Shader 1836MHz,相比4850公板Core 625MHz的時脈來說,領先不少,是故在測試中輕鬆出線,領先幅度也有拉開的趨勢,而與4870相比,則是伯仲之間,差異並不大。接著是3DMark06,1920x1200 NOAA的測試成績結果差不多,GTS 250同樣領先4850一段距離,不過拿1GB的打512MB,時脈又比較高,領先似乎也是正常的,而與4870相比,結果也與前次測試差不多。3DMark Vantage,1280x1200 NOAA,Performance Test的GPU Score測試成績比較起來一樣很清楚,GTS 250與4870的表現則是不分軒輊,但是4850明顯已經跟不上了。

遊戲測試部份,Edward就不花時間多說了,看數字跟圖表應該就很清楚了。不過特別值得注意的是,在高解析度的測試中(高於1920x1080的解析度,Edward直接以1920x1200、一般24吋LCD的最佳值做測試),GTS 250 1GB的FPS均能突破30張,排除CPU/主機板的優勢(Edward採用Core i7 965與X58作為測試平台...),GTS 250在重度遊戲的測試表現也令人激賞。遊戲部份Edward一供測試了下列幾款遊戲,提供給熱血玩家們做參考。


不過網友也許會有疑問,為什麼不測試AA反鋸齒的部份?原因很簡單...「來不及」 = =;(3/3發表,2/28拿到,鬼才來得及測試啦~ XD)。
而且拿1GB的去比512MB也不夠公平 XD;,Edward對A社N社都沒特別喜好,寧願不做,省得陷入口水大戰~


Devil May Cry 4 惡魔獵人四、Crysis、Crysis Warhead、FarCry 2



不過有趣的是,這一次NVIDIA官方則是特別提到了PhyX與CUDA的應用部份,在官方的網站中可以下載到專門用來測試PhyX與CUDA的軟體與遊戲,NV稱之為POWERPACK (可在此處下載:http://www.nvidia.com/content/g.../download.asp),均為DEMO與測試使用,這邊Edward也抓了幾個截圖給玩家們做參考。不過「有趣」的是呢,測試中的AMD/ATI 4870/4850不完全支援以上幾個遊戲,如果NV未來大力贊助軟體/遊戲廠商推出採用PhyX與CUDA相關技術的產品,那AMD/ATI的顯卡必然會相當吃虧,這一點Edward也不多做臆測,畢竟市場應用才是決定技術走向的關鍵,只是看誰「鴨子滑水」的技術比較「強」比較罷了...



這次測試當中,透過與ATI 4870/4850兩張公板卡的比較,玩家們不難發現,NVIDIA GTS 250 1GB主要的對手,應該是ATI 4870,而非4850,
畢竟以GTS 250 1GB的硬體設定來說,AMD/ATI 4870才是NV計畫中GTS250 1GB的主要對手。NVIDIA GTS 250 1GB雖然由G92家族而來,但是透過核心時脈/記憶體時脈的更新,透過多方測試,在各方面的表現,均有越級挑戰AMD/ATI 4870的可能,如果再加上價格方面的調整,「C/P值王者」的封號將「獎落誰家」,Edward自己會以五五波的立場看待,畢竟以NV靈活的操作手腕,加上各家板卡廠的鼎力相助、快速更新的驅動程式版本,零售端的價格,勢必也會盡力討好消費者,到時候不管是哪張卡勝出,消費者都會是最終的受益者。至少從目前的價格來看,市場上4870的價格仍然落在8000~9000之間(參考:X價屋),而GTS 250可能僅會落在6000左右,消費者會選擇哪一邊,可就不是Edward猜得到的囉!


測試到此,提供給諸位玩家們參考。



獻花 x0 回到頂端 [樓 主] From:臺灣 | Posted:2009-03-08 11:09 |

首頁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022110 second(s),query:15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師事務所 擔任常年法律顧問 | 免責聲明 | 本網站已依台灣網站內容分級規定處理 | 連絡我們 | 訪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