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廣告
  加入我的最愛 設為首頁 風格修改
首頁 首尾
 手機版   訂閱   地圖  簡體 
您是第 2013 個閱讀者
 
發表文章
  可列印版   加為IE收藏   收藏主題   上一主題 | 下一主題   
Alyson 手機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社區建設獎
初露鋒芒
級別: 初露鋒芒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179 鮮花 x696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推文 x3
[晴天][快樂] 誰偷走了我的「名字」?
誰偷走了我的「名字」?

本文轉載自http://www.wretch.cc/blo.../10151779

  標題的靈感是來自於前一陣子的一本暢銷書「誰搬走了我的乳酪?」。沒有看過或聽過的朋友不妨上google或yahoo查詢一下。故事中的兩隻老鼠和兩個小人,對於自己原本擁有的乳酪山的突然消失,表現出了兩種不同的態度。老鼠馬上接受了乳酪山已經不存在的現實,於是啟程去尋找下一座乳酪山,最終也找到了新的乳酪山;而看似善於說理的兩個小人,卻選擇在原地困惑,生氣,為了乳酪山為何不見而爭論不休,只是坐等著那個搬走乳酪山的人哪一天是否會把它給還給自己,而乳酪山卻不曾再回來過。



  我們的國家因為歷史和國際現實的因素,確實在世界上處於一個很特別的狀況之中-國家的名字被偷走了。因此,在許多的國際官方場合中,我們的國名和國旗彷彿成為了一種禁忌,無法以本尊出現和其他國家一起並列。對於這種情況我相信全體國人都很難過。



  這個困境因為國際現實因素,而很難在短期內改變。有些國人接受了這個現實,於是專注於價值的創造,如:台商、雲門、慈濟、王建民、李安…等。這些英雄在國際舞台上發光,用另一種方式提昇我們在國際間的能見度,也創造了國家的軟實力。國家軟實力的累積,才會是國家未來在外交場合上的可用力量。



  然而也有另一些國人,選擇在困境中忿忿不平。展現出一次又一次充滿憤怒、屢屢失控卻又於事無補的行為,事後又在自己家裡交相指責,劃分對立。這種態度對我們的國家到底有什麼樣的好處?為什麼現在的國人(藍綠都有)似乎愈來愈喜歡「嗆聲」?當「嗆聲」文化愈盛行,我就為我們的國家社會愈擔心:難道沒人想過「嗆聲」其實是最沒效率的溝通方式之一?也不知「嗆聲」只會徒然招致對抗和反效果而已?當劣質文化取代了優質文化,如同劣幣驅逐良幣,有識之士能不憂心如焚?



  善於溝通的人都知道,當你的聲音愈大行為愈粗暴,你的訴求力道就會愈小愈不易為大眾所接受。當深綠群眾為了修理到張銘清而沾沾自喜時,殊不知國際媒體是以攻擊事件來描述他們自以為的抗議行為,抗議群眾追打攻擊一位落單老人,這就是我們給予國際媒體的新聞印象。我們因此感到很驕傲嗎?



  在冷戰時期,美蘇軍備競賽的那個年代,雙方都用數千枚核子彈頭瞄準著對方國土及重要城市,世界末日的陰影帶給全世界及美蘇兩國的人民的恐懼,遠超過對岸的數百枚傳統飛彈不知數百數千倍。請問後來核戰危機的化解是靠對抗和嗆聲嗎?美國人民有沒有攻擊蘇聯駐美大使?如果做了這件事,是解決問題還是製造問題?



  在此我很沉痛於反對黨的沉淪,因為似乎他們只能退守盤據於深綠的政治山頭,未來重新執政的機會愈來愈少。更可怕的是,他們又退化回當初的街頭路線,但是政治時空已變,正當性已遠不如當年。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現在面對的不是萬年不退的老國代,而是一位高票當選的民選總統,不要忘記這一點。



  另外,我真的希望大家不要再覺得「嗆聲」很威風很爽。在我眼裡,那不過是幫派小混混的技倆作風而已。我最近在看一本明代馮夢龍編著的「智囊補」,裡頭記載了許許多多古人在解決各種國政問題時所展現的智慧機鋒,如何以小搏大,如何化解危機於談笑間。沒想到時代愈來愈進步,如今政治人物的大腦卻愈來愈小,連古人都不如,真是汗顏啊。



  我們都想把國家的名字找回來,我們也想化解現代的危機,創造國人的生計利益。但是拜託,這不是靠「嗆聲」就能做到的好唄!聰明的人做事是化敵為友,愚蠢的人才到處樹敵求戰。我們要繼續進化才會有更多的未來發展空間,這才是真正對自己國家好。


我的心得:
大家互相嗆聲
對於教育來說…
下一代們學會的是如何更大聲的說話
大家一起比盧比爽?
我們要擔心的再也不只是名字的事件了…
而是孩子們看到了這些鬥爭…
他們的心態要如何導正?



只有忙碌才能讓自己更充實!
只有忙碌才能讓自己更成長!
期待自己可以更成長
期待自己能一步一步達到自己的目標!
獻花 x4 回到頂端 [樓 主] From:歐洲 | Posted:2008-11-06 11:02 |

首頁  發表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008774 second(s),query:15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師事務所 擔任常年法律顧問 | 免責聲明 | 本網站已依台灣網站內容分級規定處理 | 連絡我們 | 訪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