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廣告
  加入我的最愛 設為首頁 風格修改
首頁 首尾
 手機版   訂閱   地圖  簡體 
您是第 1076 個閱讀者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為IE收藏   收藏主題   上一主題 | 下一主題   
Yeh23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小有名氣
級別: 小有名氣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5 鮮花 x1132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推文 x0
[疾病] 白斑 新療法
【林政賢/高雄市林政賢皮膚科院長】

白斑,是常見的皮膚病,約百分之一的人口患有此病,且多數於廿歲前發病。臨床上主要分為局部型、區塊型及全身型,病灶呈雪白色、界限明顯的斑塊,常分佈身體開口處(如口周圍、眼、鼻孔、肚臍、生殖器及肛門口等)及四肢。

患者一般身體健康,沒有其他疾病,有些病人可能伴隨甲狀腺機能亢進、腎上腺功能低下、圓禿或惡性貧血。臨床上曾見過因為白斑而查出甲狀腺癌的案例。

白斑的成因仍是一個謎,許多學者也正在研究中。目前的理論包括自體免疫異常、毒性物質的產生及基因異常等,不過仍未定論。

常見的皮膚病中,常與白斑混淆的就是「白色糠疹」及「汗斑」。

白色糠疹好發於國小的孩童,臉上界限不明顯的白色斑塊,並帶有輕微脫屑。

汗斑則是許許多多白色小圓圈所組成,量多時會互相融合成一大片斑塊,病程中並可見到紅色、棕色、白色的顏色變化。

若有疑問,應尋求皮膚專科醫師的診治,治療方向才不會錯誤。

治療上,除了以外用塗料做消極的遮蓋外,最傳統的療法就是使用外用類固醇藥膏,尤其是範圍較小者。不過,長期使用外用類固醇藥膏,可能會有皮膚變薄、萎縮、微血管擴張、容易皮下出血等副作用。另有以口服類固醇治療,但同樣地,長期使用可能產生月亮臉、水牛肩等副作用。

若分佈範圍較廣時,可以考慮紫外線療法或光化學療法,一般要在醫學中心、區域或地區醫院進行。

一般來說,上述大部分的治療方式,以頭頸部的效果最佳,身體及四肢近端次之,而以肢端如手背及腳背的效果最差。

皮膚移植對於較穩定且局限型的白斑有不錯的效果,屬皮膚外科的處理,且有多種不同的作法。黑色素細胞移植則是另一項較新的技術,直接在實驗室培養黑色素細胞,之後再移植到病灶處。可惜此種方法較複雜,目前還未普遍使用。

近年來,有學者嘗試以非類固醇的藥膏來治療白斑。維他命D衍生物藥膏單獨使用,或配合紫外線療法,一些學者的經驗有不錯效果。

外用免疫調節劑則是最新療法,原用於異位性皮膚炎,最近在皮膚科的應用愈來愈廣,包括白斑,總括國外一些研究,約有六至九成左右不等的效果(色素再生),且如同上述其他療法,以頭頸部的療效勝過身體或四肢,但健保未給付。

也有醫師開始使用合併或輪流使用上述幾種治療的「雞尾酒療法」,以減少個別治療的副作用。

【2005/03/15 聯合報】



獻花 x0 回到頂端 [樓 主] From:台灣曜正科技 | Posted:2005-03-15 08:25 |

首頁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020277 second(s),query:15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師事務所 擔任常年法律顧問 | 免責聲明 | 本網站已依台灣網站內容分級規定處理 | 連絡我們 | 訪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