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廣告
  加入我的最愛 設為首頁 風格修改
首頁 首尾
 手機版   訂閱   地圖  簡體 
您是第 1224 個閱讀者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為IE收藏   收藏主題   上一主題 | 下一主題   
ropen9066 手機
個人頭像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特殊貢獻獎
風雲人物
級別: 風雲人物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1 鮮花 x87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推文 x0
[健康] 吃飯不順?小心是食道癌!
日前羅東博愛醫院胸腔外科門診有一名48歲男性患者,吞嚥困難及胸口不適約一個月之久,出現黃疸及腹脹的情況而就醫,病人平日有喝酒習慣,每天喝一瓶參茸酒持續了十幾年,再進一步安排內視鏡檢查發現,在患者的上段胸部食道有五公分長腫瘤,病理切片診斷為鱗狀上皮細胞癌,因肝功能不佳及懷疑有肋骨轉移,已錯過了最佳治療時機,不適合接受手術及化學治療,目前先安排鈷六十照射治療。林志銘醫師呼籲民眾若是有吞嚥上的問題或食道逆流的症狀更要儘早就醫。

胸腔外科林志銘醫師表示:食道癌患者臨床上最常出現的症狀為吞嚥困難,而且是漸進性,患者起初可能只是吃乾飯時不順,慢慢的連喝水都出現困難;也因如此,許多病患來求診時往往已經過了最佳治療時機,無法接受手術治療,甚至可能已有遠處轉移。

食道癌的流行區包括中國北方省份、南非特蘭斯凱、法國諾曼第及東北靠近裡海等地區,目前為大家所公認的危險因子包括:長期食用含亞硝氨成份食物、喜好熱飲、喝酒,吸煙等等,另外食道癌亦容易發生在原本就有食道病變的患者,如:食道弛緩不能,食道腐蝕傷造成狹窄及巴瑞氏症等等,值得一提的是巴瑞氏症所造成的食道癌屬腺癌類,多位於下端食道靠賁門處,而這與長期胃食道逆流有關,原本下端食道的鱗狀上皮細胞被柱狀上皮取代,此謂之巴瑞氏症,而這類病人約有15%會演變為腺癌,為一般人的40倍以上,目前西方國家的食道癌患者有許多便是此類,而且有增多的趨勢,當然胃食道逆流是主因,治療上也要針對胃食道逆流。

臨床上診斷食道癌包括身體檢查、食道內視鏡切片、胸腔電腦斷層掃描、全身骨頭掃描、腹部超音波等等,早期患者可利用手術切除及食道重建來治療,但若診斷出有遠處轉移或腫瘤已侵犯氣管、大血管者,就只能考慮化學治療或放射治療。整體而言,食道癌的預後並不好,除了第一期的五年存活率可達50%外,其他期別則僅15~20%,而多數患者都屬此類,也因此避免前述的危險因子就顯得很重要。

食道為一管狀結構,由鱗狀上皮細胞及肌肉所組成,主要是連接口咽部及胃臟,透過蠕動來輸送食物。根據其高低位置可分為頸部食道及胸部食道,而後者又可分為上、中及下段。食道癌為食道最常見的惡性腫瘤,其細胞學型態主要可分為鱗狀上皮細胞及腺癌兩大類,前者約佔所有的食道惡性腫瘤95%以上,根據其好發位置來看,鱗狀上皮細胞癌易發生在胸腔食道中段,而腺癌則幾乎發生在下段。一般民眾若是有吞嚥上的問題或食道逆流的症狀更要儘早就醫!

羅東博愛醫院胸腔外科林志銘醫師



THE TRUE TEST OF A MAN'S CHARACTER IS WHAT HE DOES WHEN NO ONE IS WATCHING.
獻花 x0 回到頂端 [樓 主] From:台灣中華電信 | Posted:2005-03-08 18:42 |

首頁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008395 second(s),query:15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師事務所 擔任常年法律顧問 | 免責聲明 | 本網站已依台灣網站內容分級規定處理 | 連絡我們 | 訪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