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廣告
  加入我的最愛 設為首頁 風格修改
首頁 首尾
 手機版   訂閱   地圖  簡體 
您是第 2951 個閱讀者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為IE收藏   收藏主題   上一主題 | 下一主題   
bao456
數位造型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社區建設獎 優秀管理員勳章
小有名氣
級別: 小有名氣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6 鮮花 x1355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推文 x0
[健康] 尿液常規檢查
臨床病理科主任 孫建峰醫師

鏡檢組組長   趙少文醫檢師


驗尿是相當重要的健康檢查篩檢項目,也是醫院住院或門診病人相
當重要的例行篩檢測試,可以篩檢腎臟、輸尿管、膀胱或尿道的病變
,是醫院中最常做的檢驗項目之一。與其他臨床檢驗相比,尿液檢查
有非侵襲性、檢體容易取得、操作簡單迅速、收費低廉等優點。尿液
常規檢查最主要的用途,是在於腎臟或泌尿系統疾病的診斷和對於疾
病治療效果的評估,以及某些代謝性或全身性疾病如糖尿病、自體免
疫疾病、內分泌病變等的診斷。

蛋白尿可能是最常見的腎病症候,例如早期的腎絲球腎炎、懷孕時
的子癇症、糖尿病性腎病變等,均是以蛋白尿為主要症狀,可以說只
要發現有蛋白尿即可診斷為腎臟性病變而不是泌尿道的疾病,而在尿
沈渣鏡檢時發現有上皮細胞或圓柱體時,也可幫助診斷腎臟病變。

  尿液形成

人類兩個腎臟具有240萬個腎元(ne-phrons),是尿液形成的基本
組織。腎元由腎絲球(glomeruli)和腎小管(renaltubules)兩者
組成,腎元由鮑氏囊(Bowman'scapsule)包含微血管球所組成,鮑
氏囊直接連接變成腎小管。人體內每分鐘流經腎臟的血液量約有1,20
0毫升,其中約20%的血漿量會經由腎絲球的微血管,將水份或分子
量小於50,000的溶質過濾進入鮑氏囊,形成腎絲球過濾液,而通達腎
小管。腎絲球每天所產生的過濾液量大約有180公升之多,但這些過
濾液通過腎小管時,大量的水份(99%以上)和多數的鹽份、電解質
、胺基酸、蛋白質、葡萄糖等體內所需要的物質,會再吸收回血液循
環之內,所剩的過濾液即被濃縮成尿液,大約每天為1至2公升。

  尿液成份

尿液中含量最多的溶質,是尿素、鈉離子和氯離子。尿中鈉和氯的
排泄主要受飲食影響,因此尿中鈉或氯濃度的變異很大,同時,蛋白
質的攝取量也會影響尿中尿素的含量。其他尿液的成份包括有醣類、
脂肪酸、微量膽固醇,及其他含氮物質(如肌酸酐、胺基酸、微量蛋
白質和醣蛋白)、含硫物質(如硫酸、硫化物、半光胺酸等)、有機
或無機磷酸鹽、體內的有機代謝物(如草酸、丙酮酸、檸檬酸等)、
微量金屬、荷爾蒙、維生素、膽色素等。這些成份在全身代謝性疾病
時,某些成份就會大量增加,由其增加的程度即可幫助診斷疾病,但
這些檢驗均必須作尿液特殊檢驗,多無法由尿液篩檢出來。尿中也有
非常少量的「固形」物質或細胞,如鹽類的晶體,或偶而可見紅血球
、白血球、上皮細胞、圓柱體等。

  尿液採集

  尿液依採集的時間及方式,可提供不同目的診斷之用:

  1.隨機尿液檢體:可在門診時立即採檢尿液,以作檢查,方便
、省時,但因尿液成分變化較大,一般只應用在篩檢時使用。

  2.中段尿液:可減少尿道雜菌或細胞污染,適用於細菌培養。

  3.早晨初次尿液:通常早晨初次尿液是尿液檢查最好的檢體,
可反應腎臟濃縮功能,提高泌尿道感染診斷率。

  4.24小時尿液:由於尿液中某些物質在一天當中變化不定,因
此收集24小時尿液,測定一天的物質排出總量會較有意義。

  尿液常規檢查

尿液常規檢查,包含三類檢查:目測檢查、生化試驗、及尿液沈渣
鏡檢。

  一、目測檢查:直接以肉眼觀察尿液的顏色及外觀。

  1.顏色:正常尿液顏色從淡黃色至琥珀色不等,主要是尿色素
和少量膽色素與尿膽素原的顏色,尿液的顏色會受到食物、藥物、維
生素、疾病等影響。紅色尿可能會因血尿、血色素尿所造成;黃褐色
或褐色尿可能因黃疸等所引起;橘紅或橘褐色尿則可能是藥物所造成
;褐色尿則因先天異常或高鐵色素所造成。異常的尿液顏色,需配合
化學分析和顯微鏡觀察做診斷。

  2.濁度:正常尿液呈透明狀,有時也會有些磷酸鹽或尿酸沈澱
,也會因來自尿道口和生殖道的粘液影響,使尿液稍呈混濁狀,未必
有病理意義。

  二、生化試驗:尿生化檢查現多使用半自動或全自動的多樣測
試試紙條來做檢查,一般多採用乾式化學檢驗的原理,將所有的檢查
項目,排列在同一根試紙上,同時測定各項,既簡便又快速。所測項
目包括比重、酸鹼度(pH)、蛋白質(白蛋白)、葡萄糖、酮(keto
ne)、血色素或潛血反應、膽色素(bilirubin)、尿膽素(urobili
nogen)、亞硝酸鹽(nitrite)、白血球脂瓷(lcukocyteesterase
)等10項。有的試紙條比較簡單,只包括基江的蛋白質和葡萄糖等項
目。其中與糖尿病檢查有關的檢查,有比重、酸鹼度、蛋白質、葡萄
糖、酮體等;與肝臟疾病有關的如膽紅素及膽素原;與腎臟疾病有關
的如比重、pH值、蛋白質、潛血反應等;與泌尿道感染有關的檢查有
亞硝酸鹽、白血球脂瓷等、潛血反應。

  1.比重(specificgravity):可反應尿液中所含溶質濃度,
比重大表示溶濃度高。但因尿液會隨著水份攝取的多寡而變化,正常
約在1.0031.035之間。尿小管的病變最早發生的症狀是尿無法濃縮,
因此尿比重只能維持在血漿的比重1.101。

  2.pH值:反應腎臟維持血漿和細胞外氫離子濃度的能力,正常
值約在4.58.0之間。多吃肉類及高蛋白食物、藥物或抗生素會使尿偏
向酸性;素食者或多攝取蔬菜、水果較多者會使尿偏向鹼性,有時醫
師在治療尿路感染時,會使用重碳酸鈉等藥物使尿偏向鹼性。

  3.蛋白質:尿蛋白檢測是一般作尿檢驗中的主要測試目的之一
,蛋白尿可以篩檢是否有腎臟病變存在。一般篩檢用試紙多只測試白
蛋白的存在,對球蛋白並不敏感。正常人的蛋白質總量約為每100毫
升尿液含10毫克,每天排除量約為80100毫克,這種濃度小於檢驗試
紙的敏感度,所以正常人的尿液以試紙測試時結果為陰性反應。蛋白
尿的出現,可由其出現的期間而分為間歇性或持續性蛋白尿,持續性
蛋白尿則多由病變所引起,必須詳察其病變的原因;間歇性尿蛋白,
則一般屬於良性,多與腎臟病無關,如暫時性蛋白尿偶會發生在孕婦
(但是,懷孕期間子癇症時也會發生蛋白尿,因此懷孕期間的蛋白尿
必須特別注意詳查其發生原因);功能性蛋白尿偶會出現在發燒病人
、激烈運動之後,或情緒壓力的個人;姿勢性蛋白尿偶會發生,病人
只在直立站姿才會出現蛋白尿。

  4.葡萄糖:正常人尿液中的葡萄糖濃度每100毫升尿液約為220
毫克,小於試紙的偵測敏感度,所以試紙測試結果應為陰性。一般血
糖每100毫升血液超過180毫克時,葡萄糖即會出現在尿中。糖尿多發
生在糖尿病的病人,也可見於其他內分泌失調的病人、其他腦病變的
病人、燒燙傷病人、感染病人、肥胖、心肌梗塞、尿毒病人、肝病病
人、懷孕、藥物等原因;偶而,多吃甜食後也有可能發生短暫性糖尿
的情形。

  5.酮體:當體內糖類代謝出現障礙尤其是酸中毒時,身體會優
先分解脂肪來作為能量來源,過多的脂肪不完全分解即會形成酮體。
酮體,一般包括有乙醯乙酸(acetoacetate,約佔酮體的20%)、丙酮
(acetone,約佔酮體的2%)、及羥丁酸(b-hydroxybutyrate,約佔
酮體的78%),但尿試對乙醯乙酸較敏感(10mg/dl),對丙酮較不
敏感(>70mg/dl),對羥丁酸則無反應。正常人尿中乙醯乙酸含量約
2mg/dl,因此試紙測驗應是陰性反應。

  6.膽紅素:膽紅素由結合膽紅素和未接合膽紅素所組成,未接
合膽紅素則無法通過腎絲球,接合膽紅素則屬水溶性,當血液中接合
膽紅素升高時,膽紅素即會出現在尿中。正常人尿液中膽紅素量約為
0.02mg/dl,試紙反應呈陰性反應。阻塞性黃疸或肝炎時,尿中會有
膽紅素可以偵測到。溶血性貧血時由於血液中所增加的膽紅素是以未
接合膽紅素為主,尿中不會有膽紅素出現。

  7.尿膽素原:尿膽素原是由膽紅素在腸道內受細菌作用還原而
來,經腸道再吸收而回肝門脈循環,之後再排除於腸道或尿液之中。
所以,在阻塞性黃疸時,由於膽紅素未能抵達腸道之內,血液中不會
有尿膽素原的存在;在肝炎時,早期呈阻塞性黃疸症狀,尿中尿膽素
原減少,但在後期則尿中尿膽素原增加,在溶血性貧血時尿中尿膽素
原會增加。

  8.潛血反應:當尿中出現血尿、血色素、肌紅蛋白時,皆可經
由潛血測試測出陽性反應。血尿最常見於腎結石,其他如腎絲球腎炎
、腎臟或泌尿道感染、腫瘤等,都可能出現血尿。如果尿中沈渣鏡檢
中也同時發現有紅血球圓柱體,則可推測病源可能在腎臟方面。血紅
素尿多因血管內溶血而產生血紅素血症,如蠶豆症或紅血球自體抗體
疾病,肌紅蛋白則源自肌肉纖維的破壞。

  9.亞硝酸鹽:常見的尿路感染細菌(如E. coli, Enterobacte
r, Klebsiella,Proteus, Citrobacter等)多會將硝酸鹽還原成亞硝
酸鹽,因此當尿中亞硝酸鹽測試陽性時,即可快速間接測知尿中具有
相當數量的細菌存在(>105-106/ml)。

  10.白血球脂瓷:嗜中性球的顆粒中含有白血球脂瓷。所以測
試到尿中白血球脂瓷含量增加即代表尿中白血球含量增高,也就是代
表可能有泌尿道感染的存在。當尿液中白血球含量超過10~30個嗜中
性球時,即可使白血球脂瓷呈陽性反應。

  三、尿沈渣鏡檢:尿液中含有少數固形物,可以利用離心的方
式取得,稱之為尿沈渣,其來源主要為腎臟或泌尿道的上皮細胞、血
液循環細胞、或在腎小管或集尿管所形成的圓柱體等,甚至微生物、
寄生蟲、腫瘤細胞等,都可能在尿液沉渣中出現,另外,也可能觀察
到尿沈渣中的結晶物質。尿沈渣鏡檢是非常有實用價值的檢查,可以
觀查尿中是否有紅血球、白血球、腎小管上皮細胞、鱗狀上皮細胞、
移形上皮細胞、圓柱體或結晶體的存在。若紅血球出現表示有出血、
白血球代表急性感染的存在、大量腎小管上皮細胞出現表示可能有腎
小管壞死的情形。尿中圓柱體的存在,是腎臟病變相當重要的指標。
尿液中出現的大部份結晶體臨床意義不大。

  尿液分析檢查有非侵襲性、簡單、快速等優點,不失為臨床上
疾病篩檢的一個重要檢查。但是試紙檢查其反應的原理,也容易受食
物、藥物、氧化還原劑等的干擾。另外,正確的尿液採檢也非常重要
,錯誤的檢體採集有可能造成偽陰性的結果出現。



獻花 x0 回到頂端 [樓 主] From:台灣台灣索尼 | Posted:2005-03-04 22:58 |

首頁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014210 second(s),query:15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師事務所 擔任常年法律顧問 | 免責聲明 | 本網站已依台灣網站內容分級規定處理 | 連絡我們 | 訪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