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广告
  加入我的最爱 设为首页 风格修改
首页 首尾
 手机版   订阅   地图  繁体 
您是第 2906 个阅读者
 
发表文章 发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为IE收藏   收藏主题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windwithme 会员卡
个人头像
个人文章 个人相簿 个人日记 个人地图
社区建设奖

级别: 副版主 该用户目前不上站
版区: 超频 & 开箱
推文 x239 鲜花 x210
分享: 转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复制连结到剪贴簿 转换为繁体 转换为简体 载入图片
推文 x0
[测试][硬碟] CORSAIR Force GT SSD 120GB搭载三种平台之SATA3高速效能实测
Solid-State Hard Drive固态硬碟推出的时间只有几年,效能表现让多数使用者感到满意
先前由于受限于SATA2频宽只到3Gb/s,导致SSD效能有好一段时间都没有再往上提升
最多只达到200多MB/s为去年大多数SSD的效能水准
当时也有不少高阶MB使用外接晶片支援SATA3,但效能发挥的程度使终有限

SSD的效能瓶颈在2011年1月开始,因Intel SandyBridge开始支援原生SATA3而开始改变
另外AMD阵营在今年中后,陆续推出990FX、A75等晶片组也都有原生SATA3
让支援SATA3的SSD拥有更高的传输频宽,SATA3支援到6Gb/s的规格是上一代的两倍



SSD现阶段分为SATA2与SATA3两种规格,SATA3规格至少是要读取或读取写入有超过300MB/s
windwithme先前已经分享过Intel 510 Series,支援SATA3 450/220 MB/s的新款SSD
此回要分享的是另一种SATA3 SSD架构,在效能表现的特色上也有所不同于Intel 510 SSD系列

美国品牌CORSAIR这三四年来,在SSD方面推出相当多样化的产品线,由此可见对SSD领域的重视性
本回入手的为近期CORSAIR最新的产品线 - Force Series GT,也简单看出这是属于SandForce控制晶片
GT版本在外包装使用抢眼的红色为主要配色,不同于以往自家Force Series惯用的黑色外观


内容物
左边为Force GT 120GB,右边为黑色2.5转3.5吋固定架与SSD安装螺丝


产品尺寸为2.5吋,容量为120GB,官方规格在ATTO Disk Benchmark最高可达到555/515 MB/s
Random 4K写入效能最高可达85000 IOPS,几乎是目前市场上4K最高的SSD规格


外观红色烤漆除了显眼外,质感也相当地好,摸起来有些微颗粒状的雾面金属质感
CORSAIR提供三年保固,在容量规格有60/90/120/180/240/480GB共六种
这方面提供丰富的选择性,使用者可以依预算与需求来选择所需要的SSD容量


背面使用黑色金属材质,发丝纹路的设计有助于质感的提升
右下方为SATA3与电源接孔,外观与SATA1或SATA2都一样,需要从外包装或是产品贴纸来了解是否支援SATA3。
另外看到两张银色的雷射贴纸,为了保固或内部硬体的安全着想,建议还是保持原貌比较好


2.5转3.5吋的固定架,此配件相当地实用
对于可能会把SSD安装在DeskTop PC上的使用者来说,可以省去另外购买的麻烦


Force GT使用SandForce最新SF-2281控制晶片,目前已有许多品牌使用相同的控制晶片
CORSAIR在六月份之前就已经发表Force GT并陆续推出,算是相当早期使用此款控制晶片的厂商
有关于Force GT内部构造,建议有兴趣的网友去Google一下就有非常多的拆壳照片,在此小弟就不多做分享


第一种桌上型PC测试平台,使用GIGABYTE Z68X-UD3H-B3
拥有2个原生白色SATA3,此MB用料等级在市场上Z68板海中,拥有很不错的C/P值
价位落在Z68中阶以下一点,采用GIGABYTE新一代黑化设计,基本上该有的规格也都有设计到


晶片组为Intel最新Z68,运用ISRT软体,再将HDD与SSD设定为Raid0模式,让SSD做为系统加速的快取空间
对于有小容量SSD的使用者来说,此新技术相当好用,如果SSD容量超过60GB以上的话,直接当C槽系统碟使用较佳。


测试平台
CPU: Intel Core i7-2700K
MB: GIGABYTE Z68X-UD3H-B3
DRAM: CORSAIR CMZ8GX3M2A1866C9R
VGA: Intel HD Graphics 2000
HD: CORSAIR Force Series GT 120GB / Intel 510 SERIES 120GB
POWER: Thermaltake TR2 450W
Cooler: Intel 原厂散热器
OS: Windows7 Ultimate 64bit


CORSAIR Force Series GT 120GB安装在白色SATA3
非OS系统碟,里面没有任何资料,在Intel PC平台做效能测试
HD Tune Pro 4.61 Benchmark
Read - Average 519.6 MB/s Access Time 0.113ms
Write - Average 337.2 MB/s Access Time 0.183ms


Random Access


Extra tests
Sequential middle
Read - 413.582 MB/s
Write - 421.780 MB/s
Random seek 4KB 34451 IOPS


File Benchmark超过1024k以上测试时就达到读取500 MB/s以上的效能
ATTO DISK Benchmark超过32k以上测试时就达到最高读取560.5 Mb/s,写入500.0 MB/s


ADIA64 Read Test Suite - Linear Read(Middle) 527.0 MB/s
SSD Benchmark TOTAL 4310.19


CrystalDiskMark
Seq Read - 513.6 MB/s Write - 145.6 MB/s
<All 0xFF, 1Fill> Read - 533.2 MB/s Write - 488.3 MB/s
<All 0x00, 0Fill> Read - 533.7 MB/s Write - 489.2 MB/s


CrystalDiskMark预设测试为随机测试,如图片右方在写入的数据会偏低
这方面是因为SandForce控制晶片的架构特性,在此种软体预设的演算方式会碰到偏低的状况
图片左方CrystalDiskMark测试改为两种纯粹循序模式,写入表现就可以接近官方规格的数据

ADIA64 Linear Read Average 522.7 MB/s
AS SSD Benchmark - 491
Seq Read - 510.75 MB/s Write - 111.09 MB/s
4K-64Thrd Read - 106.48 MB/s Write - 116.18 MB/s


AS SSD Benchmark在Seq Write也有类似CrystalDiskMark的情况
不过可惜这个软体并没有提供其他纯粹循序模式可以切换

AS SSD Benchmark
4K-64Thrd Read - 27259 iops Write - 29741 iops


在Compression-Benchmark的测试项目中可以看到Read的速度表现较为稳定
Write的曲线则是由150 MB/s往上爬到470 MB/s左右的水准

IOMETER 2008
4KB测试 - 100% Write / 100% Seupential
Total I/Os per Second 86253.69


4K Write在IOMETER 2008测试中最高可达到86K IOPS以上,比官方规格的85K还要高上一点
4K效能是SandForce控制晶片的强项,如此高的传输效能几乎是目前市场之最
Force GT搭配Z68平台几乎可以达到相当高的速度,除了少数软体的测试方式无法发挥SandForce完整写入效能
就算同样是Z68晶片组,不同品牌的Z68还是会有效能上某些小范围的落差,这部份是值得注意到的地方

第二种桌上型PC测试平台,使用GIGABYTE A75M-S2V
APU架构为AMD最新主力产品之一,A75晶片组提供高达6个SATA3,扩充性也提高许多
测试中两款MB都使用同一品牌,可以让同款SSD效能的差异性只剩下晶片组的不同


以往AMD晶片组在IO传输效能没有Intel那么顺畅,在SATA传输率的表现也比较偏低一些
但A75主打平价路线,同时内建原生SATA3与USB 3.0,是目前APU晶片组的优势
在AMD新一代支援原生SATA3的晶片组中,希望能让AMD平台有更顺畅的传输表现


测试平台
CPU: AMD A8-3850
MB: GIGABYTE A75M-S2V
DRAM: CORSAIR CMZ8GX3M2A1866C9R
VGA: AMD Radeon HD6550D
HD: CORSAIR Force Series GT 120GB / Intel 510 SERIES 120GB
POWER: Thermaltake TR2 450W
Cooler: Thermaltake BigTyp 14Pro
OS: Windows7 Ultimate 64bit


CORSAIR Force Series GT 120GB安装在蓝色SATA3
非OS系统碟,里面没有任何资料,在AMD PC平台做效能测试
HD Tune Pro 4.61 Benchmark
Read - Average 509.8 MB/s Access Time 0.127ms
Write - Average 400.9 MB/s Access Time 0.181ms


Random Access


Extra tests
Sequential middle
Read - 413.582 MB/s
Write - 411.701 MB/s
Random seek 4KB 29152 IOPS


File Benchmark超过2048k以上测试时可达到读取500 MB/s以上的效能
ATTO DISK Benchmark超过512k以上测试时就达到最高读取546.5 Mb/s,写入505.2 MB/s


ADIA64 Read Test Suite - Linear Read(Middle) 527.9 MB/s
SSD Benchmark TOTAL 3926.22


CrystalDiskMark
Seq Read - 515.9 MB/s Write - 136.6 MB/s
<All 0xFF, 1Fill> Read - 511.2 MB/s Write - 494.3 MB/s
<All 0x00, 0Fill> Read - 510.0 MB/s Write - 495.1 MB/s


ADIA64 Linear Read Average 500.1 MB/s
AS SSD Benchmark - 462
Seq Read - 505.29 MB/s Write - 78.69 MB/s
4K-64Thrd Read - 118.10 MB/s Write - 96.63 MB/s


AS SSD Benchmark
4K-64Thrd Read - 30232 iops Write - 24738 iops


IOMETER 2008
4KB测试 - 100% Write / 100% Seupential
Total I/Os per Second 66899.10


AMD A75平台的SATA3传输效能大多数都比Intel Z68低上一点
比较先前小弟测试过的AMD晶片组效能,A75在传输能力方面已经有进步,与Intel晶片组的差距也慢慢缩小之中
AMD架构并没有SSD加速的功能,如果想使用SSD的话,建议容量选择在90~120GB起跳会比较适合
C槽系统碟可以使用SSD,其他的资料硬碟可以用便宜的2TB HDD做为组合,便可以架构更理想的系统平台

第三种测试平台为NoteBook,使用acer TimelineX 3830TG
搭载Intel最新第二代Core i机种,晶片组为Intel HM65晶片组
第一次看到3830TG是在六月初ComputeX的展场上,对于它的外观有很深刻的印象


使用蓝色为主的配色,上盖用料为铝合金,机身厚度1英吋以下的薄型设计,内建独立显示卡与长效电池
外观体积上都类似商务路线,在效能上又有中阶等级的CPU速度与3D效能,构成一台相当平衡的机种
3830TG在价格上也降到相当平价的水准,缺点就是1.87Kg略重了一点,但不会太过影响此款NB的高C/P值表现。


CORSAIR Force Series GT 120GB安装在SATA3装置上做为系统碟
HD Tune Pro 4.60 Benchmark
Read - Average 458.5 MB/s Access Time 0.178ms
ATTO DISK Benchmark超过512k以上测试时就达到最高读取550.3 Mb/s,写入510.0 MB/s


File Benchmark超过2048k以上测试时可接近读取500 MB/s左右的效能
CrystalDiskMark
<All 0x00, 0Fill> Read - 472.3 MB/s Write - 459.8 MB/s
<All 0xFF, 1Fill> Read - 478.9 MB/s Write - 450.2 MB/s


AS SSD Benchmark - 423
Seq Read - 478.14 MB/s Write - 118.33 MB/s
4K-64Thrd Read - 107.38 MB/s Write - 121.99 MB/s


将Force GT安装OS,并在以上的软体做测试,在效能会有些许的下降,这是合理且可以容许的范围
4K效能比起PC还要低上许多,这方面希望日后能藉着3830TG的新BIOS更新能有改善
NB在SSD效能通常会比PC上还要再低上一点,不过由于是Intel晶片组,在传输效能方面还是维持一定水准。

BootRacer
Time to Logon 9 seconds
Time to Desktop 16 seconds


也许会有网友觉得只是些测试数据,无法感觉出实际的速度感
将3830TG改用TOSHIBA MK6461GSY 640GB 7200转做开机时间比较
BootRacer
Time to Logon 19 seconds
Time to Desktop 42 seconds


TOSHIBA 7200转640GB HDD为42秒,CORSAIR Force GT SSD 120GB为16秒
OS皆使用Windows7 64bit SP1,完全相同的驱动程式与软体,Force GT在速度快上2.63倍左右
SSD对于NoteBook系统效能有非常大的助益,以往NoteBook在硬体规格都会比PC低上两三阶
改用SSD可以快速增加整体系统效能,在开关机或是档案执行速度会有很明显的不同


2011年除了SATA3规格的普及,也间接让SSD新规格的效能有大幅度地提升
先前入门级32GB SSD价格现在可以买到64GB,容量方面也有再往上提升一阶
64GB中阶SSD的市场价格也因为降价因素,同样的预算现在可以买入128GB左右的SSD
SSD在容量/价位上虽然还是无法与HDD相提并论,不过两者追求的市场需求是不一样的领域
由另一个应用层面来看,120GB在PC平台上可以取代C槽做系统碟,在NoteBook上也可以取代一般HDD使用
今年因SSD价位下降导致容量提升一级后,应用层面比起以往会更加广泛许多



对于SATA3规格的新式SSD来说,主要依控制晶片的不同也分为几大类
不过许多SATA3 SSD对于Write的写入速度只有落在200~300 MB/s左右
CORSAIR Force GT采用的SandForce SF-2281控制晶片,在最高读写效能上可以冲破500 MB/s以上。
对于4K效能也是近期多款SSD架构中的佼佼者,称得上是SATA3 SSD中表现相当好的一款控制晶片
Force GT在外观有抢眼的配色与很好的质感,容量方面也有60~480GB供消费者选择
加上CORSAIR在后续服务与轫体更新都有不错的评价,是新世代SSD效能大战中值得列入考虑的一款产品
以上Force GT数据提供给近期有需要SATA3 SSD的网友做为参考:)



献花 x1 回到顶端 [楼 主] From:台湾中华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 Posted:2011-11-09 14:39 |
ylstaringl 手机 会员卡
个人头像
个人文章 个人相簿 个人日记 个人地图
社区建设奖 特殊贡献奖 特殊贡献奖-2
头衔:八宫旋斡天为体八宫旋斡天为体
版主
级别: 版主 该用户目前不上站
版区: 孔明神数解签, 手面相
推文 x2613 鲜花 x9747
分享: 转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复制连结到剪贴簿 转换为繁体 转换为简体 载入图片

表情 谢谢 windwithme 版主 ! 辛苦测试分享好资讯 ! (收到学习)


地理之法实与命、气数相符盖地有。
献花 x0 回到顶端 [1 楼] From:台湾中华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 Posted:2011-11-09 23:47 |

首页  发表文章 发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016788 second(s),query:16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师事务所 担任常年法律顾问 | 免责声明 | 本网站已依台湾网站内容分级规定处理 | 连络我们 | 访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