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廣告
  加入我的最愛 設為首頁 風格修改
首頁 首尾
 手機版   訂閱   地圖  簡體 
您是第 4162 個閱讀者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為IE收藏   收藏主題   上一主題 | 下一主題   
wingphoenix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初露鋒芒
級別: 初露鋒芒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32 鮮花 x21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推文 x0
[測試][硬碟] 型美高效 體現不凡Kingston HyperX SSD 120G簡測
固態碟(SSD)存取效能性能極佳,也隨著市場接受度越來越高,廠商不斷的研發新控制晶片及利用SSD體積較為迷你的先天優勢,其效能表現絕不容小覷,其中如SandForce所研發之控制器向來以資料壓縮演算法聞名,實測效能也相當不錯,目前也推出第2代的控制器產品,效能也精進不少,單顆讀寫能有突破500MB/s的效能表現,固態碟以本身特性而言要取得市場的青睞,仍有待科技的演進來改善,這塊市場應該是傳統硬碟仍能在個人電腦中取得必要之位置,不過就SSD的性能演進來說,單顆SSD輕鬆突破SATA2的傳輸頻寬上限已經相當常見,也有人說,SATA3(6Gb)根本就是為了SSD而出現的,傳統7200轉硬碟傳輸速度就單顆效能而言,除了單碟1T的產品外很難有能平均效能突破SATA1的頻寬,加入快取之後SSD越來越有擔任系統碟的能力,雖說仍有寫入次數壽命的問題,不過保固是要用的,所以就先不用考慮那麼多囉,Kingston也早已針對SSD推出一系列產品,也獲得市場不錯的反應,這次推出採用 HyperX SSD系列的產品線,眾所皆知Kingston記憶體之 HyperX產品線所代表的意義就是進階、高效能的產品所使用的命名,這顆SSD出現除了Kingston代表針對市場的需求提升產品的效能及規格,相對的這顆SSD效能也是不容小覷,Kingston HyperX SSD選用SandForce新推出的主控制器SF-2281,搭配25nm最新製程FLASH。效能實測存取速度高達讀取525MB/s、寫入480MB/s,單顆效能已經相當接近SATA 6Gb/s傳輸介面極限。此次分享是屬於Kingston HyperX SSD產品線的高速固態碟產品,以下就分享Kingston HyperX SSD 120G的效能表現吧!!


Kingston HyperX SSD 120G產品規格與特色:
裝置尺寸:2.5"
控制器:SandForce控制器 SF-2281
元件:Intel 25nm 製程快閃記憶體(5千次抹寫次數)
傳輸介面:SATA Rev 3.0 (6Gb/s), SATA Rev 2.0 (3Gb/s)
儲存容量:120 GB, 240 GB
連續讀取速度 (6Gb/s介面):所有容量均為 555MB/s
連續寫入速度 (6Gb/s介面):所有容量均為 510MB/s
持續隨機 4K 讀取/寫入:120GB - 20,000/60,000 IOPS
最大隨機4K讀取/寫入:120GB - 95,000/70,000 IOPS
支援 S.M.A.R.T.技術、TRIM和垃圾資料回收功能
保固/支援:三年保固、免費支援服務
耗電量120GB:閒置 0.455 W (TYP) / 讀取 1.6 W (TYP) / 寫入 2.0 W (TYP)
產品尺寸:69.85 x 100 x 9.5mm
重量:94g
MTBF(平均失效間隔時間):一百萬小時

官網硬體介紹及規格
http://www.kingston.com/t...hyperx.asp




外盒圖
[attachimg]71096[/attachimg]



斗大的Kingston HyperX SSD產品品牌LOGO,顯示產品形象。也可以發現SSD產品的外觀。


效能增益

最多可以增加近60%的效能。


Kingston HyperX SSD 120G

簡單標示出產品採用的SandForce控制器及保固等特色。


容量

多達120G容量SSD做為系統碟已經是相當夠用,只是相對的價位也是偏高(市售價約為7K多),但比起之前已經是越來越能讓人接受。


產品的特色







外盒背面



有多國語言介紹,一樣有繁體中文是值得肯定。


相關配件示意圖

可以讓消費者輕鬆了解產品內容及相關配件。


內包裝

內包裝就像精品的封裝方式。


Kingston HyperX SSD 120G



HyperX

身為HyperX產品線,質感果然不凡。


Kingston

當然這是身為大廠Kingston所產出設計產品該要求的細節總不能少。



套件總成

SSD本體、螺絲、2.5轉3.5硬碟架,相當齊全的配件組。


其他配件

位於下層,其中有應用程式光碟、USB2.0外接盒、USB傳輸線、螺絲起子等。



螺絲起子

附贈算是蠻實用的小工具,質感也還不錯。


USB2.0外接盒



以這顆SSD傳輸速度而言,附贈USB2.0外接盒只是方便外接使用,裝上使用整體效能反而發揮不足1成,
加上USB3.0介面也慢慢普及,建議之後可以附贈USB3.0介面的外接盒,方能一體展現HyperX SSD高速效能。



SSD





Kingston HyperX SSD 120G固態碟屬於3年保固產品,外盒殼為金屬,一部分並施以拉絲(或稱髮絲紋)處理整體質感不錯,
採用SATA 6Gb/s傳輸介面、MLC Flash、TRIM技術及SandForce控制器。


HyperX LOGO

也採用鑽切技術,質感相當不錯。


產地及簡單規格

MIT精品


SSD背面



螺絲孔已貼上保固貼紙,一般使用者當然建議不要拆解,會影響保固。


連接埠

採用標準規格的SATA連接埠及POWER連接埠。





接下來就是上機實測囉

測試平台部分
測試環境3
CPU:Intel Core i7 2600K
RAM:Kingston HyperX DDR3 2133 4Gkit
MB:ASUS P8Z68-V PRO
VGA:HD6870
HD:Kingston SSD NOW+ 64G;Kingston HyperX SSD 120G
POWER:Antec High Current Game 400W
COOLING:APU空冷
作業系統:WIN7 X64



測試環境2
CPU:AMD Phenom II X6 1100T
RAM:Kingston HyperX DDR3 2133 4Gkit
MB:ASRock Fatal1ty 990FX Professional
VGA:AMD HD6870
HD:Kingston SSD NOW+ 64G;Kingston HyperX SSD 120G
POWER:Antec High Current Gamer 400W
COOLING:CPU水冷、GPU空冷
作業系統:WIN7 X64 SP1



HDTUNE
讀&檔案效能測試
平台1


平台2

相較於傳統硬碟或是上一代的SSD產品表現,Kingston HyperX SSD 120G表現相當不錯,存取時間也相當快,充分表現出SSD的特性。



IOPS測試&額外測試
平台1


平台2




AS SSD BENCHMARK
平台1


平台2

IOPS因採SANDFORCE系列控制器表現相當亮眼,效能分數相當高,存取時間也相當快,充分表現出SSD的特性。


ATTO
平台1


平台2

效能表現,讀取最高有接近560MB/S左右的傳輸效能,寫入效能部分接近520MB/S的效能。接近原廠標示的效能。


CrystalDiskinfo
平台1


平台2

SSD支援TRIM及SMART技術,也支援NCQ,如果裝上行動裝置如NB來說SSD的傳輸速度可說是十足受用。


CrystalDiskMark
平台1


平台2

效能表現也是相當不錯,讀取最高有超過510MB/S左右的傳輸效能,寫入效能部分採預設值效能僅突破170MB/S,不過跟原廠標示的效能有些許落差,應該是其採用壓所演算法之故。
如果選用壓縮演算法測試,效能當然就有接近500MB/S左右的傳輸效能,與原廠標示值相當。


AIDA(原EVEREST)硬碟測試
平台1


平台2




HD TACH
平台1


平台2




HWiNFO32效能測試
平台1


平台2

可以發現SSD的隨機存取速度及搜尋時間表現相當優異,有接近500MB/S左右的傳輸效能,與原廠標示值相當。



小結:Kingston HyperX SSD 120G的產品效能較傳統硬碟高出不少,整體存取效能相當亮眼,ATTO測試讀取最高有接近560MB/S左右的傳輸效能,寫入效能部分接近520MB/S的效能。另外IOPS的表現上面也是相當不錯,有接近40,000的表現,相較傳統硬碟,表現可說是相當亮眼,可以提升系統資料的傳輸處理速度,讓使用者能更迅速有效地同時載入、轉換,和執行多個不同的應用程式。以效能言毫無疑問完美取代裝置中傳統硬碟的表現,不論是容量或是效能做為系統碟來說也是相當不錯的選擇,也因無活動式機械零件,展現SSD固態硬碟耐震耐摔的特性,當然SSD的寫入壽命是比較有待時間考驗,但是經過科技的演進及廠商的研發改善,相對之前的SSD產品,新的SSD產品給予使用者的信賴度會越來越高,另外SSD的單位價格仍是偏高,不過有邁入戰國時代的趨勢,Marvell控制器的SATA3 SSD產品個人也尚未入手測試,手邊也沒有相關的產品可供對比,看日後是不是有機會入手做對照測試給有興趣的朋友們參考,當然SandForce和Marvell的效能對照是有興趣購買SSD產品的使用者,最難取捨的地方,就帳面數字言SandForce連續讀寫效能挺亮眼,Marvell則是實際使用及測試反映表現相當不錯,各有優缺點,但仍是期待能降至讓更多使用者滿意的價位,讓消費者有福氣輕鬆享受SSD的效能表現。



獻花 x0 回到頂端 [樓 主] From:臺灣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 | Posted:2011-10-12 14:18 |

首頁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015686 second(s),query:15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師事務所 擔任常年法律顧問 | 免責聲明 | 本網站已依台灣網站內容分級規定處理 | 連絡我們 | 訪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