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廣告
  加入我的最愛 設為首頁 風格修改
首頁 首尾
 手機版   訂閱   地圖  簡體 
您是第 1104 個閱讀者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為IE收藏   收藏主題   上一主題 | 下一主題   
beyond1024
個人頭像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初露鋒芒
級別: 初露鋒芒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0 鮮花 x10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推文 x0
[] 一幅畫逼死大將軍──于禁的下場
根據《三國志》記載,劉備和劉璋交戰,張飛俘獲劉璋部將嚴顏時,呵責嚴顏說:「我大軍攻來,你為什麼不投降,還斗敢抗拒?」

  嚴顏回說:「本州只有斷頭將軍,沒有投降將軍。」

  張飛大怒,下令斬首,卻見嚴顏面不改色,態度從容,回說:「砍頭便砍頭,發什麼火?」張飛和他英雄相惜,竟放了他,奉為上賓。

  是的,海明威的名言:「人為勝利而生」,在軍人身上尤其適用。士可殺,不可辱;只能戰勝,不許兵敗,一旦兵敗,沒有投降,只有殉難。戰爭的殘酷,不僅在戰場你死我活的拚鬥,也在於兵敗之後面對軍法處置的無情。

  投降的將軍更不用說了,受到重用也就罷了,怕的是苟活於世,卻遭人鄙棄,情何以堪?三國時曹操陣營的大將于禁就是一例。于禁跟隨曹操南征北討,屢建大功,勇猛不阿,頗受曹操賞識。他最大的缺點在於個性耿介,執法嚴格而不近人情,和部屬的關係並不融洽。

  這樣的性格,很難想像會成為投降的將軍。然而當關羽進軍曹仁苦守的樊城,于禁和龐德奉命支援。不料洪水暴漲,于禁大軍慘遭淹沒,于禁退無死守,竟然投降,龐德則不屈而死。

  曹操聞訊,感嘆良久,無法相信認識了于禁三十年,一直欣賞他的忠貞義膽,沒想到臨危處難,竟變節投降,反而不如龐德。

  孫權後來殺了關羽,並俘虜了關羽陣營的官兵,投降關羽的于禁,也被送到吳國。有一天,孫權帶著于禁騎馬同行,吳國有個脾氣很衝的虞翻,便呵責于禁說:「 你這個投降的俘虜,怎麼配跟我主公齊馬並行呢?」說完就想用馬鞭打于禁,幸好孫權喝阻。後來,孫權大宴賓客,于禁聽到音樂,有感而發,淚流滿面,虞翻看得很不高興,就罵說:「你想故作傷悲,來獲得釋放嗎?」總之,在吳國,于禁說有多癟就有多癟。

  更癟的還在後頭。當曹丕稱帝,孫權稱臣示好,遣送于禁回魏國。于禁鬚髮盡白,形容憔悴,向曹丕嗑頭請罪。曹丕故示大方,用春秋時代荀林父和孟明視的故事勸勉他。荀林父和孟明視是秦、晉兩國的大將,雖曾兵敗,但未受處罰,後來將功折罪,立下大功。曹丕不念舊惡,拜于禁為安遠將軍。

  好有氣度的君王,對不對?且慢,曹丕後來派于禁出使吳國,先命他北上拜謁曹操的陵寢。曹丕事先派人在陵寢的堂屋上畫了關羽戰勝,龐德憤怒、于禁投降的圖像。于禁一看,羞愧萬分,不久發病而死。

  投降一時,羞慚一世,這是降將于禁的悲哀,也可見曹丕殺人不見血,罵人不帶髒字的高明謀略。



獻花 x0 回到頂端 [樓 主] From:台灣中華電信 | Posted:2005-01-16 05:39 |

首頁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015069 second(s),query:15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師事務所 擔任常年法律顧問 | 免責聲明 | 本網站已依台灣網站內容分級規定處理 | 連絡我們 | 訪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