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广告
  加入我的最爱 设为首页 风格修改
首页 首尾
 手机版   订阅   地图  繁体 
您是第 4710 个阅读者
 
<< 上页  1   2  >>(共 2 页)
发表文章 发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为IE收藏   收藏主题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寒窗问拾得 会员卡
个人文章 个人相簿 个人日记 个人地图
小人物
级别: 小人物 该用户目前不上站
推文 x1 鲜花 x99
分享: 转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复制连结到剪贴簿 转换为繁体 转换为简体 载入图片

谢谢你的说明,鲜花奉上。
我想我的问题应该是在于:
1. 本案看来主观上没有认识其行为将致第三人陷于错误而为交付财物之行为
2. 客观上也不会有被诈欺人为交付之行为
不过我后来查了一下教科书,学说上本条的「交付」也包含容忍、陷于错误而不行使权利......等不作为的情况,所以是我的理解太狭隘了(唉,学海无涯阿,读书去~)


时间,在书本里过得特别快!
献花 x0 回到顶端 [10 楼] From:台湾台湾固网 | Posted:2010-04-20 23:24 |
luciferydog 会员卡
数位造型
个人文章 个人相簿 个人日记 个人地图
小有名气
级别: 小有名气 该用户目前不上站
推文 x2 鲜花 x709
分享: 转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复制连结到剪贴簿 转换为繁体 转换为简体 载入图片

这类问题是德国学说有名的争论--------欺骗式窃盗!
争议在持有力的转移是透过欺骗的方式,那到底该论以诈欺还是窃盗?


这个世界有音乐真是美妙

美妙极了~~~~~~~~~~~~~~~"
献花 x0 回到顶端 [11 楼] From:台湾中华电信 | Posted:2010-04-21 21:24 |

<< 上页  1   2  >>(共 2 页)
首页  发表文章 发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014958 second(s),query:16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师事务所 担任常年法律顾问 | 免责声明 | 本网站已依台湾网站内容分级规定处理 | 连络我们 | 访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