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广告
  加入我的最爱 设为首页 风格修改
首页 首尾
 手机版   订阅   地图  繁体 
您是第 2975 个阅读者
 
发表文章 发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为IE收藏   收藏主题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bumac_vitas
个人文章 个人相簿 个人日记 个人地图
小人物
级别: 小人物 该用户目前不上站
推文 x0 鲜花 x1
分享: 转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复制连结到剪贴簿 转换为繁体 转换为简体 载入图片
推文 x0
[水族][资讯] 鱼卵的鉴定方法
鱼卵的鉴定方法

  鱼卵的鉴定,过去传统方法均使用光学显微镜来观察其形态特征, 这些形态特征包括有鱼卵的: (1) 形状 (egg shape);(2) 卵径 (egg size);(3) 卵膜 (chorion) 的色调 、厚薄, 以及卵膜上的特殊构造及其他的修饰物 (ornamentation);(4) 油球 (oil globule) 的有无、位置、数目、色调、大小等; (5) 卵膜腔 (perivitelline space) 的宽窄;(6) 卵黄囊 (yolk) 的颜色以及是否有泡状龟裂;(7) 孵出孔 (hatching opening) 的形状(内田惠太郎, 1938);(8)胚体发育到后期, 鱼体的体节数目、色素胞 (pigmentation) 所分布的位置等等(Matarese & Sandknop, 1984)。
  然而由于光学显微镜之鉴定结果,仍有许多不十分确定, 许多的卵只能鉴定到科或属, 而无法细分到种。虽然近十几年来, 已有少数学者的积极投入,利用扫描式电显来观察卵膜及卵门的微细结构来从事鱼种之鉴定,但仍无法鉴定到种的层级。且目前以电显方法来鉴别之鱼种数目仍相当少(Boehleri, 1984),故可供参考的资料不足。 有鉴于此, 本图鉴亦尽可能的将我们这几年观察到的SEM图片资料全部提供出来。
  鱼类的卵由于微小, 形质较少, 故难以鉴定到种。近年来本实验室也尝试利用分子生物法中DNA序列分析法来确定鱼卵的种别名。到目前为止已完成狗母鱼及鹦哥鱼两个科的鱼卵及成鱼的定序分析(吴,2000;施,2002),并证明唯有利用分子定序方法才能确定鱼卵的种别。采自野外且其亲鱼种别不知之鱼卵,利用光学和扫描式电显最多只能鉴别到科或属的层级而已(Shao et al 2002)。此外我们也在不断累积鱼卵形态特征的资料, 希望能由卵的形态特征来推断鱼类高阶的亲缘关系,看是否与成鱼的结果一致。


献花 x0 回到顶端 [楼 主] From:台湾中华电信HINET | Posted:2009-05-12 17:25 |

首页  发表文章 发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012180 second(s),query:15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师事务所 担任常年法律顾问 | 免责声明 | 本网站已依台湾网站内容分级规定处理 | 连络我们 | 访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