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广告
  加入我的最爱 设为首页 风格修改
首页 首尾
 手机版   订阅   地图  繁体 
您是第 4202 个阅读者
 
发表文章 发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为IE收藏   收藏主题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johnnydee 手机
个人文章 个人相簿 个人日记 个人地图
小人物
级别: 小人物 该用户目前不上站
推文 x30 鲜花 x29
分享: 转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复制连结到剪贴簿 转换为繁体 转换为简体 载入图片
推文 x2
[测试][显示卡] [XF]注定只能当敌人,NVIDIA 9800GT V.S ATI HD4770对比测试

我们在人际关系的处理上,如果一定要用二分法来分类的话,那只会有两种关系,要不就是朋友,要嘛就是敌人,这个简单的逻辑容不下亦敌亦友的空间,所以既然是敌人,那就是永远对立了。不过我个人是比较不会这样去区分我的人际关西啦。但看在今日的显示卡龙头两厂的产品感觉,他们就很适合被放在这个二分法逻辑内去比较了。ATI在这次又把自己的NDA步伐给打乱掉,呼声相当高且被看好的中阶产品HD 4770,在几乎是无预警的情况下让很多没有签投名状的人一下就把这个产品热度炒到最高点,也难怪这个产品是目前量产的第一个40nm制程的GPU,而且价格带是属于所谓的一级热区,美金100元上下,真正会产生大量订单且购买的价格区间,原本在这个地带,ATI提供的是4830以及4670这两张差不多售价的产品,不过ATI计画用4770来取代4830的位置,毕竟4670还是有他一定的优势,免外接电源让它不致马上就面临被淘汰的命运,不过相对的效能提升不多的4830就是首当其冲被终止命运的目标了。


那么在对手NVIDIA的产品线上呢?原本对上4830的是老面孔G92核心的9800GT,4830与之相比并没有占到很大的产品优势,因此这次ATI的假想敌设定上,4770也只是很保守的锁定原来4830的目标9800GT。而为彻底了解4770到底有甚么样的实力指名对手挑战,这次我们也找来同是MSI微星科技提供的9800GT以及4770,在同一个平台上进行生死对决战,看看谁才是这个最激烈战场的赢家?


40nm V.S 55nm


原本TSMC(两家GPU核心的代工厂)是打算使用已经成熟的45nm技术,不过似乎是看到INTEL以及AMD都已经使用了,所以看来即使保守的使用这个技术,并不会这个市场带来多大的冲击力。但相对的40nm的先进制程,制造上并不如想像中乐观,原先产经新闻都有报导过,台积电在缩小了晶片面积之后带来的副作用就是漏电的问题,虽然目前台积电称已经解决了,不过产品还没有经过市场的时间考验,会不会有耐用度的问题,我们还是不敢轻易的说:不会!因此之前吃过亏的NVIDIA来说,这次并没有同步将9800GT提升为40nm应战,所以这次我们将看到的是两个世代晶片工艺的对决。



首先一样我们先从他们两个不同的规格开始分析起,不过在这之前我得先解释一下,对于这张9800GT来说,GPU-Z 0.3.3显然没有把B1的CODE加入自己的资料库内,导致它仍然辨识成A2的65nm制程,此为软体辨识上的错误。在对比之下,我们看到了4770的晶片尺寸以经大幅缩小到137mm2,而使用55nm的9800GT还是维持着330mm2的大小,在接下来的部分,4770的流处理器数量是640个,而9800GT是112个,不过在像素着色器以及纹理着色器等等两者的差异相当大,Pixel Filrate:9800GT有10.6GPixel/S,但是4770只有6.0GPixel/S,Texture Filrate:9800GT有42.2GTexel/S,这两个数字上的差异,会直接反映在游戏中的贴图速度,当然,这个数字当然是愈大代表显示卡能更快把图型贴完整。而这次令小弟百思不解的就是4770只有128bit的汇流排位元素,我们都知道频宽愈大就好比水管愈大,能纳百川,自然更可以快速的让流处理器去运算大量的贴图材质,这次4770采用了与高阶ATI卡同样的GDDR5,却很可惜的卡在了频宽上面,这样不禁让我们有点质疑这个动机是甚么?其一应该是成本考量的问题,其二应该是怕4770不只打对手,还打自家人,40nm一定比55nm的超频性能还要好,在大量减低晶片面积以及所需要的供电项数不多的情况下,可以维持效率更好的发热量,因此4770如果在配上256bit就是如虎添翼,只怕4870也得皮皮锉。


产品外观介绍



由于这两片是全新盒装来的,有必要介绍一下它们的差异性。



4770的市售版,微星又请到了那只跟4670一样的机器人出来当封面了,这边也发现微星已经把CIS转为小写的字样。



对比9800GT,仍是维持旧的CIS大写,而且是那个时期不知道为何这么喜欢这只超像魔兽里面的缝合怪封面,个人是颇不喜欢这种类型的==。



4770目前共有两个版本,同样都是公版,另外一个散热器是TT代工的,这款则是简化版的散热器,目前各大讨论区多名消费者一致认为这是个很大的败笔之一。



至于这张9800GT则是非公版设计了,不过由于同样使用红色PCB而且风扇等级看来也是半斤八两的样子,害我之前还装错盒子。



核心部分做个确认,证实9800GT是55nm无误,至于核心更小的RV740,目前还无从比较起,也就这么一个40nm GPU在市场上而已。



供电部分,4770采GPU4相+记忆体1相,不过从用料来看就知道这个电感以及Mosfet并不是甚么高档货色,而且比起媒体测试的另外一个版本,这个版本的4770各少掉了一个电感以及一个Mosfet。至于9800GT则是2+1相,虽然是非公版设计,不过用料跟4770相比是差不多的。



记忆体就有趣了,因为4770这颗记忆体用料跟4890一样,不过4890是256bit的汇流排频宽,这代表4770这个128bit限制是刻意的,而且是从核心部分加以管制,我只简单的说一句话:ATI也不太希望4770跑太快变太强大,GDDR5的频宽有5Gbps,但GDDR3只有2.6Gbps,不过由于4770的汇流排只有128bit反而造成4770采用GDDR5的意义并不大,充其量对于行销面的帮助还大于实质意义。因此9800GT倒是拥有比4770更多的频宽来传送资料量。



实机测试



平台的部分仍是由i7 940ES以及ASUS R2G来担纲演出,平台未超频,而系统采用VISTA 32 SP1,驱动方面,9800GT使用185.20 VISTA/32,HD4770则只能使用盒装内的CATALYST9.0,老实说,这个驱动只是让硬体能够顺利辨识这张卡而已,并没有真正能发挥4770的实力,或许ATI的使用者都已经习惯这种模式了,卡偷跑却没有个合用的驱动,这简直是标准的器材先决啊。而且在测试VANTAGE下的H以及X模式都出现问题,E及P模式都可以过关,我个人认为这版本的驱动仍存有许多问题在内,希望ATI能够正视这件事情。除3DMARK06'、VANTAGE以外,游戏部分有CRYSIS、CRYSIS WARHEAD、FARCRY2、H.A.W.X、Call Of Juerez、STALKER。而9800GT将开启PhysX测试,因为所有的游戏TIME DEMO完全都没有使用上物理运算特效在内,有开没开是没差别了,本次测试的游戏中就有三款是摆明了ATI绑标游戏,对于很多ATI FANS来说ATI总算是重视这个游戏赞助的重要问题了。



在测试的部分,考量这是中阶卡的关系,因此选择三种解析度分别是1440x900、1680x1050、1920x1200,而部分游戏如COJ以及STALKER只能设定到4AA,其他皆为8AA测试,而为方便一目了然,我把赢的部分数据使用红字,这样就能大概看出来,9800GT以及4770输赢的地方在哪里。3DMARK的部分,4AA之后9800GT就输给了4770,3DMARK VANTAGE因为4770怎样都无法测试,因此数据仅供参考,而这一页的三个游戏COJ、CRYSIS、STALKER测试出来的结果都对9800GT的效能不是很有利,尤其是COJ不愧是ATI当时DX10喊最凶的一款游戏,对于9800GT完全的贬低,差异到了10张FPS有。



在这一页就比较有趣了,WARHEAD似乎对于NVIDIA支援比较够,因此4770讨不了甚么好,不过FARCRY2即使是NV绑标的但是结果却呈现倒反的状况,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ATI绑标的H.W.A.X上面,几乎是一面倒的对9800GT有利,至于在温度上面,4770的温度虽低,不过却没有比9800GT高明到哪去,显然那个风扇要负很大的责任,而在消费瓦数上面,就可以很明显的感受到40nm的优势了。


附加价值篇



以这个一舞成名为例,想要跑好它非得要PhysX不可,即使我上4770时它会用i7 CPU来解,不过张数还是相当的少。



像是这套免费的WARMONGER即时连线对战的射击游戏,使用4770虽可获得些物理运算效果,不过那也是靠CPU硬撑的,要不是CPU是I7,基本上FPS应该不会到达15张。


产品硬碰硬的效能对决的结果相信各位也很清楚了,不过我觉得两大厂的特色我还是要说明一下,这也算是两个产品的附加价值。首先是NVIDIA的CUDA以及PhysX技术,这两样技术针对的是物理运算加速功能,以及使用相容C语言的工具来对GPU的指令集作最令人容易上手的支援性,加上NVIDIA先天在软体上面的优势,以及处理问题相当快速以及相容性最高的驱动程式,让NVIDIA的产品加分不少。而在ATI这边,ATI提供的优化影像的技术AVIVO也值得一提,如果有再仔细使用及调整ATI的CATALYST的话,对于各种设定应该并不陌生,他对于影像的细致度以及锐利度,色相等等的调整选项真的比NVIDIA要具有亲和力,所见及所得的概念,使用者能够很轻易的调出自己眼睛最喜欢最想要看的TONE,至于ATI的物理运算加速,由于起步较对手晚,因此这方面比较吃亏了。


结尾:40nm果然不同凡响,55nm效能也不差但价格要杀


一轮很辛苦的测试下来,还刻意挑了三个ATI专属的游戏来测试,我的感觉就是9800GT的55nm的确不是4770 40nm的对手,但这前提是你对于张数的要求是多一张才是强大的心态下,因为扣掉COJ很夸张的刻意维护ATI产品不说,其他张数的差异其实并不算太大,老实说差个一张两张,零点五张,对于游戏的影响几乎是微乎其微,基本上只要是超过30张,跑这些游戏就可称为”顺畅”。而在品牌衍生的附加价值的考量上,我是觉得见仁见智,毕竟每个人的主要需求不一样,若是喜欢PhysX物理运算的游戏效果,那么选择NVIDIA也不错,而追求画面极致的效果,选择ATI也OK,只是这次4770的官方驱动迟迟不出,让小弟颇有第二次受骗的感觉,ATI的驱动在这样跟不上产品,只怕最后换来的是消费者的嘘声了。最后,小弟想说的是,9800GT若不能在价位上妥协,那也只有等到NVIDIA新款的GT212 40nm才能来一决胜负了。


附件:

所有测试截图打包在此下载,仅供参考。
http://pic.xfastest.com/johnnyd...0/MSI4770.rar



献花 x0 回到顶端 [楼 主] From:欧洲 | Posted:2009-05-09 00:42 |

首页  发表文章 发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015181 second(s),query:15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师事务所 担任常年法律顾问 | 免责声明 | 本网站已依台湾网站内容分级规定处理 | 连络我们 | 访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