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廣告
  加入我的最愛 設為首頁 風格修改
首頁 首尾
 手機版   訂閱   地圖  簡體 
您是第 2560 個閱讀者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為IE收藏   收藏主題   上一主題 | 下一主題   
笑笑 會員卡 葫蘆墩家族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發文大師獎
頭銜:    
風雲人物
級別: 風雲人物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137 鮮花 x523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推文 x0
[勵志] 猴子與香蕉
有一群猴子被關在一個籠子裡,籠子上方開了一個洞,洞中緩緩墜入一串香蕉,猴子看了就去抓,但香蕉通了電,抓了就觸電,電了幾次以後,這些猴子知道這串香蕉是有問題的,就不再去抓;這時有一半的猴子被移走,換上一半第二代的猴子,此時香蕉又在籠子上方出現,第二代的猴子看了要抓,第一代的猴子馬上過來拉住,拉了幾次以後,第二代的猴子知道這串香蕉是有問題的,也就不再去抓;這時將第一代曾經被電過的那一半猴子完全移走,換上一半第三代的猴子,香蕉再次出現,第三代的猴子要去抓,馬上就被第二代的猴子制止,雖然第二代的猴子從來沒有被電過,制止幾次以後,第三代的猴子對這串香蕉也就不再有任何興趣,實驗至此結束。

但實際的情況如何?這串香蕉只有在首次放入籠子時有電,後來每次再出現都只是一串可口香甜的香蕉,可以隨抓隨吃,但第二代和第三代的猴子卻無福消受。猴子之間這種拉扯勸阻的行為叫做什麼?就是「教育」!

檢驗知識 要在不疑處有疑

第一代的猴子經由切膚之痛獲得了「經驗」,第二代猴子傳承了這個「經驗」,成了自己的「知識」,這個「知識」未經錘鍊測試,就傳給了第三代的猴子,也成為了它們的「知識」。但這些猴子卻不知道,原先曾經正確的「知識」,在時空改變之後,早就已經過時,人類社會亦然,「百王之無變,足以為道貫」講的只是大原則,累積「知識」固然重要,但是將自己所累積的知識內化成為實際的「經驗」更為關鍵,這個過程不單可以測試知識的真偽,同時也會讓我們在「動手做」的過程中獲得更多廣泛而扎實的經驗,這在科學發展的過程中尤其重要,胡適先生所講的「要在不疑處有疑」,此之謂也。

有一年暑假,麻省理工學院的瑪麗亞‧茱柏教授接受邀請,來台灣擔任「吳大猷科學營」的講座。瑪麗亞是NASA許多行星太空船上「雷射測距儀」的主要設計人,研究工作十分傑出,年紀輕輕就已經有一顆小行星以她為名。那幾天我開車帶著她來回台北溪頭,路上談了許多孩子的教育問題。她的大兒子在十一歲的時候開口向她要一台電腦,她說她沒有足夠的錢買電腦,但是孩子要是想買電腦零組件,她可以幫忙。她兒子就花了兩個禮拜,寫了一個企畫書給他媽媽,詳列所需的物件。瑪麗亞帶他到波士頓市中心的電腦雜貨店裡,按著企畫書買齊了東西,回家後她兒子把自己關在屋裡兩周,竟然拼出一部可用的電腦!我相信這個十一歲的孩子終其一生,不會對電腦任何軟體硬體產生畏懼,這就是「動手做」的好處。

蔑視權威 說不定當「父」

老師說什麼就作什麼,這叫「好學生」;老師說什麼,學生作的遠超過老師說的,這叫「傑出的學生」!我們的社會上,「好學生」很多,但是真正引領社會前進的人,是「傑出的學生」。這些學生在成長的過程中不必然是明星學校名列前茅的人,可能是別人眼中頑劣不堪、無藥可救的駑馬(牛頓和愛因斯坦的童年可作參考)。我看過這樣的孩子,三天不打就上房揭瓦,從小到大成績不佳,除了驗血,從來沒拿過A,你叫他往東他偏往西,你叫他打狗他偏去罵雞,這種孩子只能用「昂貴大衣」來形容—真皮!但是一旦他對哪個領域產生了興趣,你就是打著他罵著他不讓他做,他仍然堅持到底、百死無悔,傑出的研究成果和改變社會的發現常常就是這樣來的。對這種學生,老師所需要作的,只是引起他的興趣而已。

我們想想,當初如果有一個不聽話的猴子,蔑視權威,衝撞體制,拚著挨打硬是要去抓香蕉,結果是什麼?說不定牠會當上「國父」。

(作者為台大物理系與天文物理研究所教授)

轉貼自 http://www.udn.com/2009/1/23/NEW.../4705066.shtml


【心得感想】

看過後覺得很有道理,其實科學研究著重的就是實驗的精神..^^



每天大笑三聲,可以讓你更長壽哦...^^
獻花 x0 回到頂端 [樓 主] From:臺灣新世紀資通股份有限公司 | Posted:2009-02-05 10:12 |
FashionCat 手機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初露鋒芒
級別: 初露鋒芒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80 鮮花 x193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說的真好 表情


獻花 x0 回到頂端 [1 樓] From:歐洲 | Posted:2009-02-06 17:48 |

首頁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019598 second(s),query:16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師事務所 擔任常年法律顧問 | 免責聲明 | 本網站已依台灣網站內容分級規定處理 | 連絡我們 | 訪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