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
x0
|
[禪定][分享] 心經(二) 行深般若波羅蜜
心經(二) 第二章 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 先把段落的斷句弄清楚、整句應該是『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這樣就容易了解與詮釋、但在解釋之前我有必要清楚的明示‧一個重要的法源那就是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 這三句已經涵蘊所有〝心經〝的內容,這三句是心經的總持、把這三句親自觸證整個心經就會通透、這部份留待下一章節再深論、接下來我們來細述行深; 行深: 〝行〞者觀行、是審視, 〝深〝者究理, 因此〝行深〞其意涵則當是〝審視並究理〞,因此審視究理是〝行深〞, 那為什麼要審視?又為什麼要究理? 審視是因為〝有一個本心是可以審視、可以觀視的、再說清楚一些就是這〝本心〝是可以用〝肉眼〞親見、親證的, 至於〝究理〞就是要親證、這也是學佛的目的,如果學佛不為親證、那學佛與其餘的哲理學問又有什麼不同? 這也為什麼禪宗一直強調〝不識本心、學法無益〞的道理, 因此〝行深〞的目的就是找出生命實相的本心,而要找到本心則一定要透過〝審視究理〞。 因此〝心經〞用以〝行深〞除此之外 日常的生活的一言一行又何嘗不用〝行深〞? 〝行深一言當審視、一行則當究理、我們當審視究理所有的一言一行〞 好言惡言、是否及義、這是非善惡自有公論、 因此那不是我要檢視的重點、 我的重點是該學習讓這〝禍從口出〞眾生的麻煩製造者“口”、必須有一適當的歇止與省思、 因為身口固然是〝意〞的延續、但時而有非經意識之過濾,奔竄而出誇張的肢體與語言,層出不窮,這不是社會的亂象與病源又是什麼? 正所謂“一言可以興邦,一言亦可以喪邦”,尤其是政府中央的領導者,所有的決策當為民生之百年大計,未經周詳的審慎思慮,嚴謹的規劃與運籌,怎會有那利國利民的方向讓民眾追尋,我無意貶損時政但執政者亂無章法,在野者意氣用事‧杯葛不斷,這又怎不是國力日耗‧民生凋敝的最主要成因,然於此對個人而言又何嘗不該省思,你我又怎會全然沒有責任? 因此行深一言當審視、一行則當究理、我們當審視究理所有的一言一行, 『話不輕易出口,出口必言簡意賅‧行為不恣意妄動,舉措當有為有守』 般若波羅蜜多:般若者智慧,波羅蜜多為到達解脫境界的彼岸 此處的般若波羅蜜多是以印度語音直接的翻譯,玄奘大師之所以未加以詮釋‧其實那是有原因的?因為般若波羅蜜多是一種境界‧是修證親證後體悟的境界,此境界“如人飲水冷暖自知”因此玄奘大師找不到適當的詞彙來表述那是可以理解的,目前坊間的註解‧幾乎是依文解義那是會“失之千里”的,這也是為什麼我在“心經真實義”的序裡再三的強調 “心經是給明心見性的聖者,當你親證後做為印證用的,是真是假‧親證是對是錯,皆當無所遁形” ,但亦不能因此而不有所闡述‧這就像被棍子打到屁股是痛?但到底有多痛?諸位不親自去打一頓又怎能體悟 至於般若者智慧,這與菩薩“六度萬行”佈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智慧是相通的,但把般若譯為全然的智慧我是有些意見的,因為智慧是意識的超越,可是還是在意識有為法的深臼泥沼裡,但除了智慧外確實是難以找到更完整的詞彙來形容,但斷然不是智慧比較接近的‧ 我的體悟應該是:般若者是生命實相本具的延伸 般若波羅蜜多:是透過生命實相本具的延伸到達解脫的對岸〈彼岸者對岸〉 因此全句的譯解應該是: 觀行、審視‧究理透過生命實相本具的延伸到達解脫的對岸時
本文摘自 廖英智 老師 心經新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