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廣告
  加入我的最愛 設為首頁 風格修改
首頁 首尾
 手機版   訂閱   地圖  簡體 
您是第 1785 個閱讀者
 
發表文章
  可列印版   加為IE收藏   收藏主題   上一主題 | 下一主題   
angelwu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初露鋒芒
級別: 初露鋒芒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113 鮮花 x500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推文 x1
[晴天][問題] 你,寂寞嗎?
這文章說了現實生活大家的很多共同點,感覺寂寞的原因,不過,我很少覺得寂寞,一個人可以想做什麼都可以,我很喜歡有自己空間的,也很喜歡熱閙,很容易找到事做,想做的話多的是,看你是否想做吧!在辦公室中,人與人的交流戴著面具,談話的內容不外乎公事,即使不斷與人互動,仍然感到寂寞。這句很對,我很認為這話,大家都帶著假面具,很難做到分享,連朋友也難做,如果每個人的想法一樣,就不會這樣啦,但不是想法一樣吧!


你,寂寞嗎?
你,寂寞嗎?
她,三十六歲,是個老師,每天下課回家後,就把自己關在房間裡面。未婚的
她,
買了一幢二十年貸款的公寓,準備臨老時有個安身之處。

他,三十五歲,是銀行的高級主管,每天工作十二個小時,往往是最後一個離開

公室的人。有一個正在交往中的女朋友,但感情很淡,全心放在工作上,有心理準
備女友可能提分手。

對於愛情與婚姻,他們都有所期望,可是,年復一年,卻始終找不到結婚的對象和
理由。或者工作太忙、或者個性使然,親密關係似乎遠離了生命的重心。

但是,擁有親密關係,就不寂寞嗎?
她,三十一歲,是自由工作者,結婚多年,「常覺得和先生像擺在家裡的兩張傢
俱,沒什麼可說,」難以想像當初不顧家人反對結婚的勇敢壯舉。

數字會說話。結婚的人變少,離婚的人變多。根據內政部統計,十年來,台灣地 區
的結婚率,由民國七十九年的7.1%,降到八十七年的6.7%。同時期,離婚率不降反
升,由1.36%,增加到了2%。親密關係,在世紀末的此刻,逐漸變調。

寂寞病毒

即便如此,對親密關係的渴求,卻是人的本能。知名社會學家馬斯洛(Abraham H.
Maslow)指出,人類基本的五大需求中,愛與關懷的需求,是人類存在所不可或
缺的要素。
一位文字工作者說:「現代人真的很寂寞。」就像他,不斷地在追尋心目中完美 的
伴侶,每一次一有新機會總會抱著希望。等發現對方不是那一個對的對象時,「那
一刻,真的非常寂寞,」他說:「因為害怕這一生都找不到那個伴侶。」
王文華在《蛋白質女孩》書中,描繪都會男子的寂寞。在起起伏伏的情海裡中,

後,他們仍舊找不到一份能填補寂寞的愛情。美國電視節目《艾莉的異想世界》
中,女主角艾莉兼具美貌、金錢與身份地位,極度想結婚,卻總是與美好的姻緣擦
身而過。不是對方不夠好,而是艾莉總會發現,對方有著她無法接受的缺點。
事實上,問題不在對方,而是自己。所以,社會中的每一個艾莉,只能繼續不斷地
尋尋覓覓。

寂寞成了流行病毒。
只想聽聽人的聲音現代人的寂寞,其來有自。在後現代的社會中,一切的秩序都被
解構。突然之間,過去的規範不再適用,在不確定之中,每個人都不知道自己到 底
該做什麼。

台灣大學心理系副教授林以正舉例,祖父母那一代,二十到三十歲這個年齡層的
人,早就已經結婚生子,清楚地知道自己該扮演的社會角色。然而,現在二十到 三
十歲的年輕人,卻仍然處在摸索期中。社會的外在變化愈來愈快,競爭愈來愈激
烈,不確定性帶來的恐慌,使個人更需要人際網絡的支持。

不幸的是,工業化的社會,卻是前所未有的疏離。人與人間的親密度下降,分享親
密的管道也減少。就以家庭為例,根據內政部的統計,由於生育率下降,台灣地
區每戶人口數只有3.4人。

獨生子女愈來愈多,寂寞感更難排遣。因此,各種屬於寂寞的產業大行其道。即使
颱風天依然人山人海的KTV、午夜過後人群更多的PUB,到處都有人在宣洩著寂寞
的情緒。一位新聞工作者也承認,當他極度寂寞時,甚至會打電話到0204交友中 心,
「只為了聽聽人的聲音,」他說。
最寂寞的是,「每當完成一項很得意的工作時,卻找不到分享的對象,」擔任電腦
公司專案管理師的賴柏年說。一旦個人內在分享的需要增加,卻無法獲得親密關係
時,就會感到寂寞,」林以正解釋。所謂寂寞,在學理上的定義是,個人實際上所
擁有的社會互動,比期望擁有的少。社會互動,要求的是質,而不是量。就像在辦
公室中,人與人的交流戴著面具,談話的內容不外乎公事,即使不斷與人互動,仍
然感到寂寞。

婚姻失樂園
感情的分享,最後還是回歸到個人的親密關係上。婚姻,被許多人視為解決寂寞的
良藥。可是,更多踏入婚姻中的人卻說:「結了婚更寂寞。」「當你發現婚姻的品
質不如預期,當然寂寞,」林以正回答。根據美國心理學家的調查顯示,婚姻滿意
度會隨著生命事件的發生而下降。

剛結婚時,個人對於婚姻的滿意度最高;一年後,滿意度逐漸下滑。隨著小孩的出
生,滿意度繼續滑落,生一個小孩,就下滑一截,之後它會維持一段時間的平穩。
可是,到了小孩的青春期,又開始往下滑;一直等到所有的小孩離家上大學,婚姻
滿意度才會往上攀升。結婚,就好像從戀愛的天堂回到現實。我們在婚姻中想要更
多的共享、更多的了解,但是,一旦現實生活的壓力迎面而來,所有的浪漫幻想,
很快就會消失。

國內的「寂寞學」權威吳靜吉在《害羞‧寂寞‧愛》這本書中指出,尋獲夢中的 伴
侶,寂寞不見得自然消失。很多家庭主婦在結婚之後,少與朋友聯繫,缺乏社會
互動的網絡,反而更寂寞。

化寂寞為力量
愈害怕寂寞的人,愈容易寂寞。

一位網路金融業務員,幾年間就換了二十多位女友;因為每當他寂寞時,就強烈希
望找個女友來傾吐情緒。只是,寂寞感過後,「我往往發現跟對方不適合,」他疑
惑地說。寂寞是人的一刀兩面,寂寞可以摧毀人,也可以激發許多的藝術創作。

美國詩人艾蜜莉.狄瑾蓀,一生中所留下的詩句,多數都在歌詠寂寞。一位曾經獨
自在歐洲流浪半年的攝影記者也承認,雖然寂寞,但那段時期拍攝出來的作品, 卻
是她未曾有過的佳作。每個人,其實都有化寂寞為力量的可能。即使不是天才洋溢
的創作者,仍有能力讓自己不再寂寞。

一個人也可以不寂寞
「人必須學會和自己相處,才能真正了解自己,做自己最好的朋友,」吳靜吉在

中這麼說。就像目前在高科技人力資源公司工作的虞逸心,雖然目前沒有親密伴
侶,卻很會安排自己的生活;有空時跟朋友吃飯聊天,獨自一人時就看看書。
「我很少感到寂寞,」她說。

解決寂寞,有方法可循。
林以正建議,可以從兩個大方向著手。

第一,調整自我對環境的不確定性。人在什麼時候最容易寂寞?答案是處在陌生的
環境中。「兵變」或留學時感情生變,都是同樣的情形。想要掌握環境,就必須建
立起對自己的信心。自我愈強,愈能控制環境。當自己對環境產生了解,就容易建
立社會網絡,不會寂寞。

第二,好好地經營人際關係。人際關係的層面,包括家庭、朋友與公司。在公司
中,可以跟同事共同分享生活經驗;在朋友當中,則擁有過去生活的共同記憶;在
家庭中,可以獲得無條件的支持。如果能夠好好經營自己的生命,寂寞,就能遠離
你的生活。



吃醋是因為喜歡 ,
生氣是因為在乎,
發怒是因為太愛,
受傷只是因為不想失去‧‧‧

好感同喜歡是不相等的,
要有好感先做得朋友,
要有鐘情先做得情人,
要有愛先可做得夫妻!

幸福很單純....所以要很單純的人才容易獲得   *^o^* (大家都要幸福喔!!)
獻花 x3 回到頂端 [樓 主] From:香港和記電訊 | Posted:2008-09-19 16:13 |

首頁  發表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016119 second(s),query:15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師事務所 擔任常年法律顧問 | 免責聲明 | 本網站已依台灣網站內容分級規定處理 | 連絡我們 | 訪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