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廣告
  加入我的最愛 設為首頁 風格修改
首頁 首尾
 手機版   訂閱   地圖  簡體 
您是第 7259 個閱讀者
 
<<   1   2   3   4  下頁 >>(共 4 頁)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為IE收藏   收藏主題   上一主題 | 下一主題   
殤叻
數位造型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路人甲
級別: 帳號封鎖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0 鮮花 x32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推文 x0
[哈啦] 台湾什么时候开始说普通话的?
现在发现很多台湾人都在说普通话,什么时候开始的啊?


獻花 x0 回到頂端 [樓 主] From:湖北 | Posted:2008-03-25 10:37 |
chenguotao
數位造型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路人甲
級別: 帳號封鎖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0 鮮花 x8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台湾说的是国语,不是普通话.国民政府迁台后,就把大陆的国语带到了台湾,以前台湾说闽南语,日本人搞皇民化后,也说日语.


獻花 x0 回到頂端 [1 樓] From:廣東 | Posted:2008-03-25 11:06 |
purity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小人物
級別: 小人物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0 鮮花 x26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普通話應該是我們的國語?

一直以來都是兩者並存講,只是小時候學校比較要求講國語。


獻花 x0 回到頂端 [2 樓] From:臺灣 | Posted:2008-03-25 11:31 |
chenguotao
數位造型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路人甲
級別: 帳號封鎖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0 鮮花 x8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產生的經過】

由於受到日本明治維新的影響,在清末的後十年,就已經提出統一國語的問題。最早提到“國語”這個名稱的,是當時被委任為京師大學堂總教習的桐城派古文名家吳汝綸。1902年他去日本考察學政,看到日本推行國語(東京話)的成績,深受感動,回國後寫信給管學大臣張百熙,主張在學校教學王照的官話合聲字母,推行以“京話”(北京話)為標準的國語。1909年,清政府資政院開會,議員江謙提出把“官話”正名為“國語”,設立“國語編查委員會”,負責編訂研究事宜。1911年學部召開“中央教育會議”,通過《統一國語辦法案》,決議在京城成立國語調查總會,各省設分會,進行語詞、語法、音韻的調查,審定“國語”標準,編輯國語課本、國語辭典和方言對照表等。1912年民國成立後,召開“臨時教育會議”,決定先從統一漢字的讀音做起,召開“讀音統一會”。 1913年“讀音統一會”開會,議定了漢字的國定讀音(即“國音”)和拼切國音的字母“注音字母”(也叫“國音字母”)。議定以後,北洋政府遲遲不予公佈。於是在1916年,北京教育界人士組織“中華民國國語研究會”(簡稱“國語研究會”)掀起了一個催促北洋政府公佈注音字母和改學校“國文”科為“國語”科的運動。
【“國語”的推行】

“五四”以後,國語運動進入推行期。主要工作是修訂注音字母方案,制訂國語羅馬字拼音法式,調整“國音”標準,擴大國語的教育和應用,以及出版、宣傳等。
 
臺灣語言與族群密切相關。按通俗的分法,臺灣人可分為4大族群,其中閩南人約占74%,客家人約12%,外省人約 13%,原住民為1%左右。閩南人以閩南話為母語,客家人以客家話為母語,外省人以“國語”為母語。原住民分為11個民族,分別使用不同的原住民語,並把它們當做母語。

閩南話其實是正宗的中原古語。從漢末到唐末藩鎮之亂,黃河沿岸的中原人陸續向南方遷移,把河洛古語帶到東南沿海;明清時期一些大陸移民渡過海峽,又把這一語言帶到臺灣,因此閩南話又被稱為“河洛語”。後來,臺灣閩南話演變出“台南腔”、“臺北腔”和“宜蘭腔”等,其中以“台南腔”最具代表性。

唐代以來,中國北方持續動盪,外族侵擾不斷,中原各民族的語言相互融合,相互吸收,逐漸形成元代白話、明清官話,最後演變為北平話,中原古語在北方完全消失。民國初期,北平話改名“國語”,成為中華民族的通用語。國民黨退踞臺灣後,設立“國語推行委員會”,研究並推廣“國語”。由於外省人中蘇、浙、閩、粵人較多,勢力較大,所以臺灣“國語”受到江浙方言及閩南方言的影響,帶有明顯的吳越腔調。新中國成立後,大陸以北京語音為標準音、以北方方言為基礎方言,對異讀字、輕聲和兒化等語言現象進行了進一步規範,兩岸“國語”差別由此拉大。

除了上述語言外,外語在臺灣也有一定地位。受過中學以上教育的人都會說一些英語。在涉外學術、商貿和旅遊領域,英語是通用語。現今70歲以上的臺灣人一般還會說一些日語。大量來自菲律賓、印尼和越南的外來勞工則使用其本國語言。

大部分臺灣人能夠使用母語及“國語”。“國語”是島內各族群的通用語,是學校教育使用的正式語言,是新聞、出版和公文中使用的官方語言。有研究說,在臺灣各地火車站,旅客使用頻率最高的語言是“國語”,平均約49%;閩南話次之,約 47%;“國語”∕閩南話混用約1.7%;客家話約1.7%;原住民語約0.3%;其他語言約0.3%。一般來說,越是都市地區,越是經濟發達地區,使用 “國語”頻率越高,越是農村地區,越是經濟落後地區,閩南話使用頻率越高。年齡越小,使用“國語”頻率越高,年齡越大,使用閩南話頻率越高。女性比男性更傾向使用“國語”。


獻花 x0 回到頂端 [3 樓] From:廣東 | Posted:2008-03-25 11:37 |
CA30
個人頭像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初露鋒芒
級別: 初露鋒芒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128 鮮花 x365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普通话和国语有区别吗?无非是换了个名字而已嘛。


獻花 x0 回到頂端 [4 樓] From:福建 | Posted:2008-03-25 12:14 |
驅魔箭
個人頭像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小人物
級別: 小人物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2 鮮花 x65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下面是引用CA30於2008-03-25 12:14發表的 :
普通话和国语有区别吗?无非是换了个名字而已嘛。
還是不一樣,字彙上大不相同,字體亦不同,一個簡體,一個繁體。
發音上也有區別,連拼音方式都不同,一個是漢語拼音,一個是注音。
看起來一樣,事實上結構大不相同。


獻花 x0 回到頂端 [5 樓] From:美國 | Posted:2008-03-25 12:27 |
悠嘻猴
數位造型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路人甲
級別: 帳號封鎖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0 鮮花 x5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重要的是意思與發音都一樣,
你我都能看懂,
不像日語裡的漢字,
完全都不是一回事了~


獻花 x0 回到頂端 [6 樓] From:未知地址 | Posted:2008-03-25 12:44 |
CA30
個人頭像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初露鋒芒
級別: 初露鋒芒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128 鮮花 x365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其实普通话基本就是照搬民国时制定的国语,只不过在当时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刻意换了个名字。而两岸又经过了半个世纪的各自发展,所以在一些方面有所不同。


獻花 x0 回到頂端 [7 樓] From:福建 | Posted:2008-03-25 12:54 |
bsnian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小人物
級別: 小人物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24 鮮花 x36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哈哈,就像“包括”大陆讲“包阔”台湾讲“包刮”,“血液”大陆讲“血YUE”台湾讲“血亦”虽然听起来有点怪怪的,但都听得明白啦


獻花 x0 回到頂端 [8 樓] From:廣西 | Posted:2008-03-25 13:07 |
殤叻
數位造型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路人甲
級別: 帳號封鎖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0 鮮花 x32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字体怎么不一样? 繁体字 广东那边还不是在用`! 表情


獻花 x0 回到頂端 [9 樓] From:湖北 | Posted:2008-03-25 15:15 |

<<   1   2   3   4  下頁 >>(共 4 頁)
首頁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018208 second(s),query:16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師事務所 擔任常年法律顧問 | 免責聲明 | 本網站已依台灣網站內容分級規定處理 | 連絡我們 | 訪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