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廣告
  加入我的最愛 設為首頁 風格修改
首頁 首尾
 手機版   訂閱   地圖  簡體 
您是第 4816 個閱讀者
命理服務》 數位論命舘 | 免費排盤 | 星僑易學 | 五術書籍 | 線上論命 | 影音論命 | 八字命書 | 星座分析 | 孔明神數 | 周公解夢 | fackbook 粉絲專頁 |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為IE收藏   收藏主題   上一主題 | 下一主題   
adamlee9 手機 會員卡
個人頭像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貼圖天使獎 社區建設獎
頭銜:                       &n ..                       &n ..
風雲人物
級別: 風雲人物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6353 鮮花 x7456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推文 x0
[分享] 阿含經上的‘道’

楊郁文:

一、道之含義

  此‘道’,巴利文有三,一為magga,即中文譯為八正道之‘道’。magga原意指人踐踏出來之道路。二為pa?pad?,即中文苦集滅道之‘道’,或譯為苦集滅道跡之‘道跡’,系指留有解脫者足跡之道路,循跡前行,可同得解脫。三為gati,即中文譯為三善三惡道之‘道’,系指行方去向。

  八正道為正見、正志、正語、正業、正命、正方便、正念、正定,為佛陀成佛前所覓而見之道。佛陀見此道已,即隨其道而行,從彼道見老病死集,老病死滅,老病死滅道跡,見生、有、取、愛、受、觸、六入處、名色、識,行、行集、行滅、行滅道跡,成等正覺。即由八正道見苦滅道跡及緣起、緣滅法,而得解脫。此八正道,苦滅道跡及緣起、緣滅法,分而言之,各各均是道,合而言之,亦是道,雖然如此,其間仍有次第存在,不容顛倒,即應先見八正道之道,隨所見之八正道之道而行,才能從彼道見苦滅道跡——緣起法還滅門之緣滅道跡,順行而成等正覺。


二、道之相似詞

  關於道之名稱很多,惟其名雖異,其義則同。約言之,有下列數種:

  (一)雜阿含經上之一乘道(雜五六三)、正真道(雜一二四八)、古仙人道(雜二八七)、正覺道(雜九七四)、正直平等道(雜五八七)、出離道(雜一○二八)、離苦道(雜一二一七)、涅槃道(雜一二一八)、清淨道(雜一一六○)。
  (二)別譯雜阿含經上之菩提道(二○七經)。
  (三)增一阿含經上之甘露道(三三品第一○經)、解脫真道(五○品第四經)、佛道(二九品第一經)。


三、道之性質

  佛陀所開示顯發之道,有其特性。對於道性之瞭解,做為修習之指針。道之性質,有如下數項,分述之:

  [一]整體性:
  佛陀所見之正道,雖然分為八支,但彼此相攝而具整體性。修道之過程上,由正見引發正志(願),在行為上有正語、正業,在生活上,以正確方法求得活命之正命,並在整個過程中需要一直精進,保持正見、正念,由正念生正定,由正念生正定,由正定得正解脫。八正道有世俗八正道及出世間八正道,先由世俗八正道之正見引發具足世俗八正道,而後進入聖出世間八正道。佛陀由此八正道見古仙人道,見古仙人道跡,即十二緣起,由無明滅、行滅至老病憂悲苦惱大苦聚滅之滅苦道跡。每一步均為滅苦腳印,至大苦集滅,方證無漏,此種智慧為無漏智。整個道是由世俗八正道,連接出世間聖八支道,到十二緣起還滅道,整體一貫,不可分割。故八正道又稱八‘支’聖道,如人體四肢或五臟六腑,率行工作,雖然肢體器官有主、從,先後運轉之別,惟均需整體連貫配合,否則無法發揮應有功能。

  [二]次第性:
  道有一定之次序,自修道以至成道,應尋序而進,非一蹴可舉。如增一阿含經所載,王乘七車入城為例,王先乘一車至二車,即舍第一車而乘二車,前行至三車處,……乃至舍六車而乘七車,以至於城中,若問王乘何車來至宮中?必說各車輾轉相因得至,單指任何一車,或三車,或四車,或五車,或六車,均不正確。由戒清淨必至涅槃亦複如是。戒清淨者能使心清淨,心清淨者能使見清淨,見清淨者能使無猶豫清淨,無猶豫清淨者能使行跡清淨,行跡清淨者能使道清淨,道清淨者能使知見清淨,知見清淨者能使入涅槃(卷三三第一○經)。

  [三]連貫性:
  道具有連貫性,即所謂法法相依、法法相成、法法相因。一個接一個,猶如流水,不能分斷。如經上所載,六觸入處能三妙行滿足,三妙行能令四念處滿足,四念處能七覺分滿足,七覺分能令明解脫福利滿足(雜阿含二八一經)。又,持戒便得不悔,不悔便得歡悅,歡悅便得喜,喜便得止,止便得樂,樂便得定,定便得實知如真,見實知如真便得厭,厭便得無欲,無欲便得解脫,因解脫便知解脫。法法相益、法法相因(中阿含卷一○第四二經)。

  [四]緣起性:
  整個道是緣起性的,由八正道發現之道,是十二緣起。緣起法包括緣生法與緣滅法。緣生法是流轉生死,緣滅法是出離生死至涅槃。中五五經指出由無明十二支緣生,把握苦為主之四聖諦,建立淨信,踏上還滅之聖出世間八正道至涅槃。緣生法是生死道,緣滅法為涅槃道,成就不生不滅。道是緣起性的,所以要成就道,需具足所有條件,否則難以成佛。但條件具足,仍不足以成道,尚需條件配合恰當,時間、空間,順序合乎定軌,方能成就,否則就像制藥,縱懂得成份,不知次序,仍難調製成藥丸或藥膏等。(以上[一][二][三][四]為道之根本性質。)

  [五]相應性:
  佛法中,相應相順如童子戲。何謂相應?即佛法中,童男童女,其相聚會歡娛燕會,隨意舞戲,是名相應。現今幼稚教育以唱遊為主正是如此。若人年過八十,頭白麵皺,牙齒墮落,仍然歌舞,作木牛馬、踢毽子,如此老人作如此事,名不相應(別譯雜阿含卷一一第二○九經)。

  [六]對治性:
  修道過程中有障礙,能發現並予以克服,于成道相當重要。以修七覺支為例,修習過程中,心微劣,心猶豫者,不應修猗覺分、定覺分、舍覺分,而應修擇法覺分、精進覺分、喜覺分。若掉心起,掉心猶豫,則不應修擇法覺分、精進覺分、喜覺分,而應修猗覺分、定覺分、舍覺分(雜阿含七一四經)。又雜阿含二一二經所載,亦為道之對治性之一明證,該經載為:佛不為一切比丘說不放逸,亦非不為一切比丘說不放逸。比丘已得阿羅漢果者,已盡諸有漏,離諸重擔,逮得己利,盡諸有結,心正解脫,已自不放逸,不復堪能作放逸事,已得不放逸果,故不為彼說不放逸。而對於在學地者,未得心意增上安穩向涅槃住,以彼學習諸根,心樂隨順資生之具,親近善友,不久當得盡諸有漏,無論心解脫慧解脫,現法自知作證,而所必需者,即為專精勝進之不放逸。正如病時服對證之藥。病癒時不必再服藥,否則反患‘藥病’。

  [七]平等性:
  修道固然要勤,要精進,惟應有正方便。欲圓滿當前修行行為,應在當前最恰當方法下努力,亦不過分。如雜阿含經所載:習道應平等修習攝受,莫執著,莫放逸,莫取相,否則精進太急,增其掉悔,精進太緩,則令人懈怠。善修習猶如善調琴弦者,不緩不急,然後發妙和雅音(二五四經)。(以上[五][六][七]為行道所要求。)

  [八]實踐性:
  道是實踐性的,應當努力修習,不可不修而用心求,用心求為希望,單純希望無法得道之實益,充其量僅是知道而已,知而不行,則道仍歸是道,凡夫仍然是凡夫,難達佛果。欲證佛果,必須精勤修習。以雞孵蛋為例,母雞孵小雞,如不能隨時保持雞蛋適當溫度,而希望小雞以自己嘴爪破殼而出,是辦不到的,因為小雞在卵中無法成形而以自己嘴爪安穩出殼。修道也是一樣,不行道,而只一味祈求解脫,無有是處。反之,若能修習方便,則能隨順成就,如母雞孵蛋,只要隨時保持適當溫度,小雞終必孵出(雜阿含二六三經)。

  [九]實證性:
  道是實證性,解脫非僅實踐就能完成,尚須實證。猶如趨車到高雄,僅上高速公路,不能即說已到高雄,而僅可說有到高雄之可能而已。修道過程中亦如是。修道中如已上道,不能即謂已圓滿解脫。放棄五欲,行法修心,尚不能謂已解脫,需至無貪、無嗔、無癡,方可自記說‘解脫’(雜阿含四九九經)。

  [十]漸次性:
   道可頓而悟之,或應漸次而求之;所謂信則得救或即身成佛之說法,似為頓悟而可得,惟依阿含經所載,則言道為漸次現觀。如雜阿含四三五經所載,四聖諦為漸次無間等(現觀abhisamaya)。於苦聖諦未無間等,而欲於苦集聖諦、苦滅聖諦、苦滅道跡聖諦無間等者,無有是處。猶如有人兩細樹葉,連合為器,盛水而行,無有是處。(以上[八][九][十]為證道所要求)。

  [十一]同行性:
  佛陀從此道成佛,所有阿羅漢、辟支佛亦從此道成就,欲成阿羅漢、成辟支佛或成佛,均須循此道而行。此道乃三乘同行之道(雜阿含六三五經),亦為過去、未來及現今在諸佛成等正覺之同一法門(雜阿含四九八經)。又離八正道無四沙門果,佛教以及諸外道,欲圓滿諸沙門果,證涅槃,亦應循此道而行(雜阿含九七九經),故又謂此道為必行性、一行性。

  [十二]可證性:
  外道或謂只要信即能得到,究竟能否達到,尚未可知,而佛陀謂道為可證性。佛所走之道為古仙人之道,即古佛成佛之道,佛陀隨著古仙人道而行,終至於古城邑(涅槃城),而後開示顯發,引導我們向道,終於至道,故謂此道為可證性(雜阿含二八七經)。(以上[十一)[十二)為諸聖同行可證之道)。

四、道之次第

  前言之,道具次第性,應循序漸進,非一蹴可及。惟關於道之次序,因應弟子根基,各經說法繁簡不一,惟法之前後次第則相同,茲列舉幾經所載以明之:

  1。善人親近善知識→聞善法→信→正思惟→正念正智→護諸根→三妙行→四念處→七覺支→明→解脫→明解脫輾轉具成(中阿含五二經)。
  2。慚愧→不放逸→恭敬順語為善知識→樂見賢聖樂聞正法→不求人短→生信順語→精進→不掉→住律儀→學戒→不失念正知、住不亂心→正思惟→習正道、心不懈怠→不著身見、戒取→度疑惑→不起貪嗔癡→斷生死(雜阿含三四六經)。
  3。無明→行→識→名色→六入→觸→受→愛→取→有→生→老死→苦→信→護戒→不悔→喜→定→見如實、知如真→厭→無欲→解脫→涅槃(中阿含五五經)。
  4。綜合中阿含五十二經、四十五經、四十九經、一九五經,雜阿含三四六經、一二四二經,增一阿含三九品第一經等可列出由分別善惡起,至涅槃之道次第:善人→有慚有愧→不放逸→親近善知識→恭敬順語為善知識→樂見賢聖→樂聞正法→不求人短→熏習耳識界觀→法義→受持法→玩誦法→觀法忍→生信順語→正思惟→精進不掉→正念正智→威儀具足→六觸入處律儀→三妙行→四念處→擇法→正精進→初禪成就→二禪成就→三禪成就→四禪成就→神足→見清淨→無猶豫清淨→行跡清淨→道清淨→知見清淨→厭→無欲→解脫成就→解脫慧成就→涅槃。


五、結論

  佛陀于阿含經所說之道,皆為適應問道弟子以及對治根性而開示顯發,故有繁簡不同,但是整個道次第,如上所舉四十多項目。我們應隨順道次第盡形壽乃至盡未來際循序前行,以至於大成。完滿佛道雖說需經三大阿僧祇劫,但是佛道只在眼前,只要對準涅槃城前進一步則接近一尺。步步前行,不管涅槃城在遙遠的地方,只要我們精進不放逸必定能入城。已知此‘道’未邁第一步者,請速邁出第一步,已邁步者,持續前進,則迢迢佛道,終有‘至道’之日,願以此共勉。


作者:無心

八正道,是八種通向涅槃解脫之正確方法或途徑;在三十七道品中,最能代表佛教之實踐法門。亦是眾生從迷界之此岸,渡到悟界之彼岸所持之力。八正道為何?簡述如下:

一、正見-即能見真理。如實了知世間與出世間之因果,而審慮諸法性相之有漏及無漏慧。有了正見,對事才會有正確的認識,就能破謬妄、偏差的俗知俗見,以悟入正道。

二、正思惟-即心無邪念。思考正確(四諦)的道理,來引發正確的欲念,以遠離貪欲、瞋恚、害念等邪思惟,繼而斷集證滅,離苦得樂。

三、正語-即言無虛妄。對人常說真誠和善的話,並遠離妄語、兩舌、惡口、綺語等一切虛妄不實的話語,以免除造口業,離卻煩惱。

四、正業-即住於清淨善業。日常生活應做正正當當的行為,並遠離殺生、不與取、邪淫等一切邪妄,以清淨身、口、意三業。

五、正命-即依正法活命。從事正當的職業和方法,來求取食衣住行等一切生活資具,以維繫生命,並可清淨身、口、意三業。

六、正精進-即修諸道行,能無間雜。正確的努力,不斷地修善止惡;並發願已生之惡法令斷,未生之惡法令不起,未生之善法令生,已生之善法令增長。

七、正念-即專心憶念善法。常常念及正道,勿使思想行為錯誤;因為身體、感官、心靈等均非我、我所,所以無我可得。

八、正定-即身心寂靜,正住真空之理。正確的禪定,是離一切妄想,身心寂滅,現受法樂;並分四次第,由沉靜、輕安、無分別心至解脫境界。

八正道乃佛陀所證悟之獨特的涅槃解脫方法,是其他各種宗教、哲學、思想所未曾有者;做為三寶弟子的我們,應感謝佛陀的慈悲,如是修持,以走向解脫的康莊光明大道。


無漏行──到達生命圓滿的「八正道」耕雲先生講述 一九九0年二月十七日於禪學會
http://www.bfnn.org/bo.../1539.htm


[ 此文章被adamlee9在2006-07-15 23:08重新編輯 ]




虛擬的世界虛擬的心年輕的宇宙年輕的人@
獻花 x1 回到頂端 [樓 主] From:台灣中華電信 | Posted:2006-07-09 13:29 |
yann00628
個人頭像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初露鋒芒
級別: 初露鋒芒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1 鮮花 x346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阿含經上的道即為八正道~八正道為正見、正志、正語、正業、正命、正方便、正念、正定.此八正道在修行上是有法次法向.非一言以蔽之.輕易可帶過.有因緣再行細述.......... 表情


~是不是來朵 支持鼓勵~謝謝^^
獻花 x0 回到頂端 [1 樓] From:台灣中華電信 | Posted:2006-07-15 11:32 |
雲飛陽
數位造型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路人甲
級別: 帳號封鎖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0 鮮花 x25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我看到就力行...不想從語句下功夫
將語意化境成己融合
共勉


獻花 x0 回到頂端 [2 樓] From:台灣亞太線上 | Posted:2006-07-26 22:38 |
瀰力老人
數位造型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小人物
級別: 小人物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4 鮮花 x30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不從內觀一步一腳印起,依次第、法處法向,身、受、心、法,完成解結>身見、疑、戒禁取、貪、慎下五結;再進道上升完成解結色界貪、無色界貪、掉舉、我慢、無明的上五結,自知不受後有。永遠在理論上轉,何益......

原始佛教論壇:
http://www.oba.org.tw/modules.php...=article&sid=6


[ 此文章被瀰力老人在2007-01-10 09:43重新編輯 ]


老驥伏櫪,淡泊養智。
身如落葉,輾轉浮沉!
http://waterscape.myweb.hinet.net/siwshmax/logo.html
獻花 x0 回到頂端 [3 樓] From:臺灣中華寬頻網 | Posted:2007-01-10 09:24 |
赤子之心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小人物
級別: 小人物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0 鮮花 x16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道需要自己去了解並實踐自己所體悟的道...不然講在多都是空談


獻花 x0 回到頂端 [4 樓] From:臺灣中華 | Posted:2007-01-11 00:28 |
瀰力老人
數位造型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小人物
級別: 小人物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4 鮮花 x30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下面是引用赤子之心於2007-01-11 00:28發表的 :
道需要自己去了解並實踐自己所體悟的道...不然講在多都是空談
赤子之心 :法友
吉祥如意!
空談無益。
早晚各一座,持續無間,總有一天可見道...
我們互相勉勵吧!加油!!!


老驥伏櫪,淡泊養智。
身如落葉,輾轉浮沉!
http://waterscape.myweb.hinet.net/siwshmax/logo.html
獻花 x0 回到頂端 [5 樓] From:臺灣中華寬頻網 | Posted:2007-01-11 08:51 |

首頁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080816 second(s),query:16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師事務所 擔任常年法律顧問 | 免責聲明 | 本網站已依台灣網站內容分級規定處理 | 連絡我們 | 訪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