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廣告
  加入我的最愛 設為首頁 風格修改
首頁 首尾
 手機版   訂閱   地圖  簡體 
您是第 2397 個閱讀者
命理服務》 數位論命舘 | 免費排盤 | 星僑易學 | 五術書籍 | 線上論命 | 影音論命 | 八字命書 | 星座分析 | 孔明神數 | 周公解夢 | fackbook 粉絲專頁 |
04:00 ~ 4:30 資料庫備份中,需等較久的時間,請耐心等候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為IE收藏   收藏主題   上一主題 | 下一主題   
adamlee9 手機 會員卡
個人頭像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貼圖天使獎 社區建設獎
頭銜:                       &n ..                       &n ..
風雲人物
級別: 風雲人物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6353 鮮花 x7456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推文 x0
[分享] 一問一智慧
佛教主要教導的問題是知苦和離苦趨向解脫道
再來是學習佛一生的行持


佛使比丘
一問一智慧
(1)假如有人問你:
  “佛陀教導什么?”
  這個問題最好引用佛陀所說的話回答:“比丘們!現在和從前一樣,我只有教導苦(dukkha)和苦的止息。”(泰本巴厘藏第12冊,278頁)。
  不管這回答是否符合你原來的想法,請好好思惟它。我們當然也可用其他方式回答,但是在這段話中,佛陀確實已將自己的教導歸納得相當簡潔了。
  佛陀只教導“苦”和“苦的止息”,所有和止息苦沒有直接相關的問題就不回答,例如“死後會再投生嗎?”、“是什么去投生呢?”這些問題可以日後再思考。
  所以,若有西方人問起這個問題,我們應依照這個準則回答:佛陀除了教導“苦”和“苦的止息”之外,再也沒有其他的了。

  (2)接下來,可能有人問我們:
  “佛陀有什么特別的教導?”
  如果有人問起這問題,我們可以由許多不同角度來回答:
  (一)首先我們可以說:佛陀教導我們踐行不鬆不緊、不偏不倚的中道。一方面避免修禁欲的苦行,因為它只能帶來無謂的困擾和麻煩;另一方面也避免縱容感官的滿足,對於只愛享受感官樂趣的人,有一個相當貼切的反諷:“明天可能就要死了,好好地吃喝玩樂吧!”

  相反地,中道則主張不自我折磨,同時強調不耽溺在感官的滿足上。踐行中道能使生活、學習、修行和滅苦各方面都恰到好處,它可廣泛地應用在許多不同的情況,而且讓你不會誤入歧途。踐行中道與“七知”——知因、知果、知己、知節、知時、知人、知眾,是並行不悖的,“七知”讓我們懂得踐行中道。這是一種回答方式。


[ 此文章被adamlee9在2006-07-07 04:17重新編輯 ]



虛擬的世界虛擬的心年輕的宇宙年輕的人@
獻花 x0 回到頂端 [樓 主] From:台灣中華電信 | Posted:2006-07-07 03:24 |
雲飛陽
數位造型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路人甲
級別: 帳號封鎖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0 鮮花 x25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一問一智慧 .沒問少智慧
智慧成---是真願行


獻花 x0 回到頂端 [1 樓] From:台灣亞太線上 | Posted:2006-07-26 22:56 |

首頁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018262 second(s),query:16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師事務所 擔任常年法律顧問 | 免責聲明 | 本網站已依台灣網站內容分級規定處理 | 連絡我們 | 訪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