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廣告
  加入我的最愛 設為首頁 風格修改
首頁 首尾
 手機版   訂閱   地圖  簡體 
您是第 2838 個閱讀者
命理服務》 數位論命舘 | 免費排盤 | 星僑易學 | 五術書籍 | 線上論命 | 影音論命 | 八字命書 | 星座分析 | 孔明神數 | 周公解夢 | fackbook 粉絲專頁 |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為IE收藏   收藏主題   上一主題 | 下一主題   
adamlee9 手機 會員卡
個人頭像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貼圖天使獎 社區建設獎
頭銜:                       &n ..                       &n ..
風雲人物
級別: 風雲人物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6353 鮮花 x7456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推文 x0
[分享] 口訣要義-臨終要訣
度亡口訣要義 蓮花生大士開示

余,甲珍女子措嘉,自髫齡啟,即如影隨形侍奉化身烏金蓮師,未嘗遠離。爾時 ,上師將離藏地,赴羅剎境,餘甲真女子,獻供金寶曼達,並行薈供輪,而白上師:言:「大哉上師,將欲離此,調伏羅剎,我等行將失怙。雖曾長時隨侍上師,然今以一老嫗,實于臨終之際,乏決定信心。叩求上師慈悲恩允,賜我等一總持、明晰、易行之口訣。」

於是大師答曰:一、即身成就之要訣
淨心誠信諦聽之:身要雖有諸要門,然皆不脫於三者:無作鬆坦與適意。與要雖有諸要門,加持氣與持明咒,然皆不脫置心於:自然無作無亂境。此心宛然菲寂滅。若尋思此心是無,然如陽焰若恒照。若尋思此心是有,然無形色與表色。唯畢竟空與明覺,此即汝之心自性。既能如是體認之,於此當生決定信。說此即是見之要。住此寂境無散亂,複無造作與持守,說此即是修之要。

爾時於六塵境中,無攀緣染著取捨,亦無希翼布畏心,說此即是行之要。無論何種猶疑生,祈求親傳只上師。勿住城邑聚落中,應住靜處而修持;捨棄最深之執著,即與緊系難舍者。若能如是而行持,此身雖為凡夫身,此心已同于諸佛。

二、臨終與中陰境相
(一)臨終
處於臨終中有時,應當如教而修持:地大融入水大時,身感沉重難負荷。風大融入于識時,氣出如風如喘。此刻深感如山壓,複覺陷若於諳中,複次將感如墬空。複顯自性現量境,光明驟現似錦緞,千萬日月虹光生,雷響餘音震並相隨。

(二)實相中陰
複次自心將顯現,寂靜尊與憤怒尊,即諸種項之聖眾。身伴光輪片空中,揮武舞而哮吼,打殺吽呸暴厲聲,如十萬日耀於空。爾時內顯之本尊,提點汝莫離覺性,勿為擾動勿迷亂。內顯魔障紛擾之,毀汝所得知覺受,出尖厲聲惑亂汝。

三、臨終與中陰成就要訣
當此之時應了知 :重壓之感非由山,乃汝四大正消融,切勿與此生畏懼。陷落暗中實非諳,乃汝五蘊正消融。感墬空中實未墬,身識分離息進時,意識無依有此感。所見虹光驟現者,實乃自性之本相。寂靜尊與憤怒尊,無非自新之顯現。種種聲即汝自聲,種種光亦汝自光。切勿於此有所疑。設若汝竟生猶疑,縱曾造業應輪回,將亦不入輪回中。內顯本尊非由他,乃汝無亂現關心。故於此時至要者,對於中有證本來。此刻精勤無散亂,保任修持為最要。內顯魔障亦非他,無明猶疑習氣也。故與此時至要者,諸聲光之顯現,種種可怕怖畏,勿為惑亂勿疑懼。剎那猶疑迷亂者,即入輪回之業海。故當恒持於自心,精勤修習令力圓。

四、投生中陰成就要訣
胎門現若天宮時,堅定勿為彼所誘。莫生欣求與怖畏,必免再生而證覺。此刻不需佛加持,汝之覺性本成佛。此刻不受地獄苦,執著任運而滌除,輪回涅盤怖翼心,自根而斷盡無餘。證覺猶如水去沙,空離雲翳金除渣。如空法深而自利;如空開展 片法界,報化二身為利他,隨心所及遍饒益。

五、縱弒父母大罪人,若受此訣達三次,雖有業力之牽引,亦將不落於輪回,得證正覺定無疑。縱汝多有甚深教,若無此教授,流轉何處不可期,故離證覺實甚遠。乃當恒修此口訣。並授誠信今勤者,具大器之弟子,恒常憶持已上師,於口訣生堅定信,其心安忍棄世緣,終一生行修持事。授彼上師之信印,授彼上師之信印,授彼本尊之密印,諸空行母之契印。如我烏金蓮華生,於一千八百餘年,承事無數大上師,請求口受教敕,習練修持並教授。未見更有何教法,深邃過此心要者。我行調禦羅剎境,汝當如教而修持。汝將證覺本尊剎,應恒護持此口訣。于時,寶上師放如日百寶光明,而赴羅剎境,隨而措嘉佛母證解脫。佛母密錄封藏此甚深教敕,並祈願曰:「願未來際,授與多傑林巴金剛,並利益廣大有情。」
覆答自解脫於臨終及中有際之口訣要義竟。三昧耶,密!密!密!

蓮花生大士作 張志鈞譯
口訣要義講解 主講者:慧華金剛上師

蓮師之「口訣要義」極其殊勝,值得大家在三閱讀,並牢記在心。此篇開示之究竟處,著重時時安住體性,如如不動,不為塵染,不為識移,超越空有,究竟解脫。任何對治法門,皆為六識作用,並非究竟,唯有直觀心體,不取不舍,即為直修體性法門。

此口訣包含即身成就、臨終成就、實相中陰成就、及投生中陰成就,等於所有成就口訣,皆已攝於其中。

蓮師首開示即身成就之要訣:身之要門,一般有毗盧七支坐,乃至其他各種坐姿,但不管何種坐姿,總以輕鬆自然為要。語之要門,一般修持的方法如持氣、持咒,但總以止語休息為要。縱使持咒,或高聲持、或低聲持、或金剛持、或默持,皆是如幻而持。若欲得入正定,則應如幻默持,乃至若能直住心體,則亦可不持咒,因一切咒、一切法,皆顯現自性本體,若能直持自性本體,則已持一切咒、已修一切法。意之要門,一般修本尊觀、外覺、內覺、直覺等,但總以直住任運、無作、無散亂之自性本體為要。

見之要門,在於認證「空與覺合即是心之自性。」說心是有嗎? 但卻沒有顯色、形色、或表色。顯色是指色彩、明暗、光影等,以其顯現為色;形色是指長短、方圓、高下等,以形量為色;表色是指取捨、屈伸、行著坐臥等,以其彰為色。心既無色彩明暗,無長短方圓,.也沒有屈伸行住,因心非色法故。但是,非色法就是空無嗎?然而心卻如陽焰般,看似存在;又念念相續不間斷,看似恒有。然則,心是什麼?說無,不是全然無,而畢竟空、真空:說有,不是真有,而是本覺性的如幻顯現。空與覺合,就是心的本 來面目,也就是真正的自己。於此認證,生決定信解,即是見之要門。

修之要門,即對此「空覺不二」之境,不造作、不持守、不散、不亂,任運安住。
行知要門,即安住此境,六跟不攀緣六塵。因不染故不分別,不分別故不愛惡,不愛惡故不取捨,不取故無希求,不舍故無恐懼,無希求布畏即無礙,即是超越顛倒。依之而行,即得究竟涅盤。

平日修持,若有任何疑惑,皆應祈請親傳上師加持。真正有心修持而欲得大成就者,應遠離城邑聚落,尋求靜處,專心閉關修持。除了離外在的塵緣,以及舍離相愛最深的人,更重要的,是要舍離內心的牽系、攀緣、與執著。若能如是修持 ,則即此凡夫之身,其心必能證得等同諸佛之證境。

接著蓮師開示臨終成就之要訣:臨終之際,四大分離,從外相上來看,地大融于水大時,身感沉重,難以支持;水大融于火大時,口鼻皆感乾涸;火大融於火大,口鼻皆感乾涸;火大融于風大時,身體暖熱盡散;風大融于識大時,氣息將絕,呼吸如豐,吸氣如喘。而此時臨終者內在之感覺,會感到身如山壓,複感陷入黑暗中,然後感到墬入空中。行者當知:感到如重壓,是因為四大正在分離;陷入黑暗的感覺,是由於五蘊消融;而墬入空中的感受,正是氣息已斷,心身分離,從外相上來看,地大融于水大時,身感沉重,難以支持;水大融于火大時,口鼻皆感乾涸;火大融于風大時,身體暖熱盡散:風大融于識大時,氣息將絕,呼吸如風,吸氣如喘。而此時臨終者內在之感覺,會感到身如山壓,是因為四大正在分離;陷入黑暗的感覺,是由於五蘊銷融;而墬入空中的感受,正是氣息已斷,心身分離,心無所依的緣故。蓮師開示是如此簡短,但實際過程,卻並非如此簡單。如四大分離,地融于水,將感到身如山壓,內識所見如陽焰;水融於火,將感到波浪滔天,內識所見如煙霧;火融於風,將感到火焰沖天,內是所見如螢火;風融於識,將感到暴風狂嘯,內識所見如燈火。過此之後,識入中脈,又有「顯、增、得」三個階段;初時瞋恨之心消融清淨,則內見如秋月清澄之白色光明,是為「顯現」;次則貪愛之心消融清淨,則內見如日、如月,並伴隨如雷巨響。凡此種種臨終情境,平日就應熟悉於心,舍報時自然不會驚佈。屆時臨終,感到重壓時,即知自己將要離此世間往生;陷入黑暗時,了之自己五蘊已消融;見白、見紅、見黑,即知自己三毒已淨;墬入虛空時,亦知自己的心已不在為色身所束縛。當此之時,如月之自性光明顯現,或強光驟現,如千萬太陽,於此,當了之此皆自心本有光明,為內心之光明外顯;而種種如巨雷響,亦是自心本有的音聲。

特別要了之一點:此等臨終境相,若行者勤修體性法,福慧因緣具足,則於禪定中,亦會如此顯現。先是以肉眼見如陽焰、煙霧、螢火、燈光之「空色」接著見白、見紅、見黑,最後自性光明顯現。但我們已之:「顯現」時是要瞋恨心已清淨而見白光,「增長」時是要貪心已清淨而見紅光,「近得」過此之後,身心分離則如墬空中,此時將短暫失去知覺。再次醒來,則是自性光明顯現,如日、出月,並伴隨如雷巨響。凡此種臨終情境,平日就應該熟悉於心,舍報自然不會經怖。屆時臨終,感到重壓時,即知自己將要離此世間往生;陷入黑暗時,了知自己五蘊以消融;見白、見紅、見黑,即知自己三毒已淨;最入需空,亦知自己的心已不在為色身所束縛。當此之時,如月之自性光明顯現,或強光驟現,如千萬太陽,於此,當了知此皆自心本有光明,為內心之光明外顯;而種種如雷巨響,亦是自心本有的音聲。特別要了之一點:此等臨終境相,若行者勤修體性法,福慧因緣具足,則於禪定中,亦會如是顯現。先是以肉眼見陽焰、煙霧、螢火、燈光之「空色」,接著見白、見紅、見黑,最後自性光明顯現。但我們以之:「顯現」時是要瞋心已清淨而見白光,「增長」時是要貪心已清靜而見紅光,「近得」時是要癡心已清淨而建黑暗,所以在禪定中要想到此境地,必須要平時就要清淨自己的三毒,等到自己三毒都已完全清淨,則自然能到此境地。如何清淨三毒?安住體性不動,觀世間如幻。還有什麼可貪、可瞋?即使自己的殺父仇人站在自己的面前,也不會生起絲毫的瞋恨之心。

不管于臨終之際、或於禪定中,當自性光明現前時,這是最重要的一刻。此時應認證此自己本有的真心,切勿存絲毫疑惑。若有所疑,則將錯失成就的機會,而繼續輪回。故此時必須認證此即真正的自己,以自己的「覺」安住於此明空之中,則剎那之間,自性母光明便與法界子光明打成一片,是為「母子光明會」,證得法身成就,乃至三身成就。倘若於臨終之際,自性光明現前而不能認證,則將進入中陰階段。故接下來蓮師開示實相中陰成就之要訣:中陰所顯的寂靜、憤怒諸尊,即種種武器,打、殺之聲,如千軍萬馬而來,又有如百千日月之強烈光明或火焰,此皆自心幻顯,無須勿懼逃避。若避入黑洞、矛蓬、山崖等處,即墬入地獄;若逃向闇淡光明,則入六道輪回。此時應保持自心如如不動,恒常保任持守,不散不亂,而契入體性。或是作念投入諸佛強烈光明火焰中,則亦可往生諸佛剎土,證得報身成就。

蓮師又開示投生中陰成就之要訣:若在中陰時期,見到天宮,亦不可進去,因為所有胎門,大都是變化顯現成眾生最喜歡去的地方。故應安住於不動心,不取不舍,則能不受後有,得證菩提。 華藏祖師亦曾開示:臨終時六道有情話已逝世之親友來迎接,若與他們打招呼談論,立刻會被其牽引而墬輪回;應當令他們隨自己念佛、持咒,並告訴他:等我成就了再來度你。若是修行人,在臨終或中陰時,見到佛來接引,亦不隨佛去,因為來接引的必為化佛,若隨他去,則生於化土,為帶業往生之境界,一定要落階級:故應求佛放光加被,令自己安住甚深禪定,契入實報莊嚴土;若是禪定功深,自性現前,與法性打成一片,即能匯歸毗盧性海,究竟涅盤。但若禪定功夫不到家,則應求佛接引往生,或如「夢幻生死」所示而選擇胎門,以本尊身而入胎,乘願來度眾生,則是化身成就。

要之,若能安住體性,則不論于何種階段,都能究竟成就。若不能安住體性,則依上所事之方法,亦可分別獲證法身、報身、或化身之一成就。

然而以上種種觀修,切不可等到臨終及中陰才修。因為凡人舍報,四大分離,千萬種痛苦,與種種對世間的不舍和牽掛,幾乎不可能觀修。而中陰所受的種種布畏,比之我們再生所受最恐懼的事,更強千萬倍,其怖畏不是我們所想像的,若生前無禪定功夫,其時更不可能觀修。因此,一定要再生時,就勤加修持,並且要熟悉得如同別人叫你的名字,自己不假思索立刻就知是叫自己的程度。平日預到任何煩惱、悲哀、喜悅之事,皆知為夢境,為自心體性幻顯。這樣練習得非常純熟,自然不住一切塵色、一切念慮,舍報時,自然契入法性,匯歸性海。

修行人常對世間事能知是幻,對修法卻不能如幻。因此,在修法時,亦須練習,以如幻之身,修如幻之法,度如幻有情。如此日復一日,不斷訓練自己,終於能真正體證一切是夢,而不執著。因不執著,就不在輪回,現生即能出離生死輪回,而不待舍報之時。

另有一點也須特別注意,各位,的一切修持、誦經、持咒,乃至思想、言行,皆當為眾生,覺不可為自己。如此菩提心逐漸廣大,我執相對日漸減少,方得佛法的真實利益。學佛法背道而行。所以應當于一切時中,為眾生而修持,則我執自然隨著修持日漸單薄,終究泯除。到那時,雖然有一個形體在講經、說法、吃飯、皆如實了知,一切確為夢境,而不起我見。誠如「心要經」中所說:體性不來不去、不垢不淨、不增不減。體性不動,卻能如幻而現情、器、時三世間,亦能如幻度眾生。時時如是安住,豈能不成就?屆時將如蓮師所開示:縱然想輪回,亦不可得。

生命十分短暫,若不超出生死,未來仍將遭遇無量劫輪回六道之苦。故應視修持。生命於轉瞬之間,業風吹動,死神來臨,若到此時才想修持,悔已太遲了。即使曾聞蓮師開示的「口訣要義」,平時既未熟悉於心,臨終眾苦交逼,滿心所牽皆為世間的財勢、名位、得失、人我、恩愛、取捨等,絕不會想到一蓮師的口訣修持。因此,一定要平時就極為熟悉,如知自己名字一樣,毫無差失,如此才有把握在臨終光明、實相中陰、投生中陰三個階段中,獲得成就,往生本尊剎土或匯歸法性。希望各未能依照蓮師的「口訣要義」,每日送念一遍,牢記於心,並將蓮師開示之身、口、意、見、修、行諸要門,運用於平日之中之修持中、生活中,豪不懈怠,才望有成。

最後,蓮師複開是所證之果位:若能恒助於不動心,則不需諸佛加持,因眾生自性本來即佛:亦不受地獄三塗之苦,因住於不動心,即無執著,了之輪回與涅盤皆如空華,對輪回不生怖畏,對涅盤亦不希求。

成佛並非于眾生心另有佛可成,而是將染淨和合之眾生心,去除染妄之業識,剩餘純淨之菩提心、本覺性,即是成佛。猶如水除去渣滓、金礦除去雜質、晴空而無片雲。又成佛者,證得如虛空知法身,乃屬自證:但為利他故,乃起大用,展現報化二身,片於法界,隨念所及而顯現,廣行利事業。

此「口訣要義」為蓮師在西藏,法緣已盡,將往他方世界調禦羅剎時,經佛母移喜嘉之祈請而作。此時佛母已侍奉蓮師一生,年亦垂老,蓮師在臨走時,將最精要之修持口訣開示之,佛母一之修持而得成就,並將此甚深精要口訣,藏之餘岩庫。今日我們以無比勝緣,獲得此口訣,實多生善根福德所致。

蓮師曾於一千八百年中,追隨無數上師,但是未曾見到任何一法,較此口訣更深。因無論生有、臨終、中陰狀態之任何修法,皆以涵攝於此口訣中。若各位今後皆能依此「口訣要義」修持,則此生,或於在生、或於臨終、或于中陰,必得成就,決定無礙。

在平日修習中,就應設想、體認,當自己遭遇中陰種種怖畏時,應如何面對出世一切幻相,而得解脫。了之世間一切榮辱、得失、名位、妻子、恩愛,無不是幻;出世間知本尊、光明現前,亦了知是幻。恒常住於如如不動體性,則能回歸法性,證到諸佛的法身。各位在家居士,有家庭、工作上的種種責任,不像出家眾,可以在廟裏、山上專修閉關修習空觀,故應以修習假觀為主。視外境根塵所接、心念所及的一切法,皆為夢幻。既然一切皆幻,則反觀內心,有不變不遷、如如不動的體性非幻,如是而安住體性。

以上諸位祖師之開示,大眾應時什謹記於心,日夕精勤,定中漸漸無念,安樂、光明、自在知覺受現起。此時不可貪著禪味,凡有覺受,仍有我所,當一直安住恒寂恒照,了了常知,無是無非,無得無失。直到 諾那祖師開示之「覺而忘覺」之地,體性忽現前,親證實相。

平時若無常覺照的功夫,則不能至「覺而忘覺」的境界。但是,眾生根器不同,並非每一位行者,都能恒住明空覺照之大定。若依「金剛薩埵心月觀」等無上部深密法要而修持,則可仗五佛五智之光明,轉凡夫之八識成五智,而自然安著明空大定。在達大定之前,須不斷覺照清靜無染、遍滿遍照的空、樂、明肢體性。此「樂」非指雙運,真「樂」乃指無世間顛倒、掛礙、憂慮、恐怖、得失,以及生老病並死、與五蘊熾盛之自在清靜妙樂。

一切法,凡可言語描述,都是標月之指。此指必須十分正確,否則因地失之毫釐,果位則差之千萬裏。但若依體性而修,則決無差失,因一切人、天、三乘聖賢,乃至十地菩薩,皆依究竟法、體性法而證菩提,不立一法,不捨一塵,大悲遍滿,普渡有情。

節錄自 蓮師法要 慧華金剛上師 主講


[ 此文章被adamlee9在2006-06-25 22:51重新編輯 ]



虛擬的世界虛擬的心年輕的宇宙年輕的人@
獻花 x0 回到頂端 [樓 主] From:台灣中華電信 | Posted:2006-06-25 22:21 |
adamlee9 手機 會員卡
個人頭像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貼圖天使獎 社區建設獎
頭銜:                       &n ..                       &n ..
風雲人物
級別: 風雲人物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6353 鮮花 x7456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

由於《中陰聞教得度》的風行,人們通常都把中陰與死亡聯想在一起。不錯,西藏人在日常用語中,都以中陰指死亡和再生之間的中間狀態,但它還有更廣、更深的涵意。在中陰教法中,比起任何其他教法,可能更可以讓我們看到佛陀的生死知識是多麼精深博大;如果能夠從覺悟的角度徹底瞭解我們所謂的「生」和「死」,就可以了悟兩者是多麼密不可分。

我們可以把人的整個存在分成四個實相:此生、臨終和死亡、死後、再生。這就是四種中陰:
.此生的「自然」中陰
.臨終的「痛苦」中陰
.法性的「光明」中陰
.受生的「業力」中陰

1.此生的自然中陰,包含生與死之間的整個過程。以我們目前的瞭解,這個時段似乎不只是中陰、過渡期而已。如果我們加以思考,並把它與漫長的業力歷史比較之後,就可以知道這一生的時間,事實上是相當短暫的。中陰教法特別告訴我們,此生的自然中陰是準備死亡唯一而且最好的時間。其方法就是熟悉教法和穩定修行。

2.臨終的痛苦中陰,從死亡過程的開始,一直到所謂「內呼吸」的結束為止;最後是死亡時的心性顯露,我們稱為「地光明」( Ground Luminosity )。

3.法性的光明中陰,是包含死後心性光芒的體驗。「明光」(Clear Light)或光明(luminosity)將會展現為聲音、顏色和光能。

4.受生的業力中陰,就是我們通稱的中陰身,它一直持續到我們投胎有新生命為止。

界定和分別每一種中陰的是,它們都是間隔或時段,其中特別呈現覺悟的可能性。在生和死的過程中,解脫的機會持續不斷,中陰教法則是讓我們能夠發現和認出這些機會,並充分加以利用的重要工具。

不確定和機會
中陰有一個中心特色是:它們都屬於極度不確定的時段。就拿此生為主要例子吧!當四周的世界變得更為混亂時,我們的生活就會變得更加支離破碎。由於接觸不到和遠離我們自己,我們就變得焦慮不安和經常胡思妄想。一個小危機就會刺破我們賴以隱藏的策略氣球。一個痛苦的時刻,就可以告訴我們一切都是那麼不確定和變動不居。生活在現代世界,就是生活在明顯的中陰界;你不必等到過世才會經驗到中陰。

目前已經彌漫一切事物的不確定性,在我們死後會變得更加嚴重,更加強烈;諸上師告訴我們,死後的清明或混亂要「乘上七倍」。

任何人只要誠實地看看生命,就可以發現我們是經常生活在一個懸疑和模糊的狀態中。我們的心,總是在混亂和清明之間進進出出。如果我們一直處於混亂之中,那至少也算是某種清楚。讓我們對生命真正感到疑惑的是:雖然混亂,有時候卻又十分清明,這就顯示出中陰的意義:處於清明和混亂、困惑和智慧、確定和不確定、明智和瘋狂之間的一種持續性、令人氣餒的遊擺不安。就像我們此刻一樣,智慧和混亂在我們的心中同時生起,或是所謂的「俱現」(co-emergent)。這表示我們經常面臨二選一的狀態,而一切都決定於我們如何選擇。

這種持續性的不確定狀態,也許會讓一切變得喪氣而了無希望;但如果深入一層去看,你將發現它的本質就會產生間隔,在這空間有很多轉化的機會正在不斷出現--如果它們能夠被看到和把握的話。

因為生命只不過是生、死和過渡期的永恆流動而已,因此中陰經驗無時無刻不發生在我們身上,變成我們心理結構的基本部分。不過,我們總是忘記了中陰和它們的間隔,因為我們的心從一個所謂「具體」的情境進入下一個情境,習慣性會忽略一直在發生的過渡階段。事實上,誠如中陰教法所說的,我們每一個時刻的經驗都是中陰,因為每一個思想和每一個情緒都是由心性中產生,而後有回歸心性。中陰教法使我們覺察,特別是在強烈改變和過渡的時刻,我們那宛如天空般的、本初的心性將有機會顯現。
讓我告訴你一個例子。請想像有一天你下班後回家,發現府上的門被橇開,懸掛在鉸鏈上。你遭竊了。走進屋內,發現你的財產全都不見。你整個人僵住,被嚇得目瞪可呆,失望之餘,你瘋狂地想,到底失去了哪些東西,然後你那顆狂亂激動的心被嚇住,思緒消失了。有一段突然、深沉的寂靜,幾乎是一種快樂的經驗。再也不做掙扎,再也不努力,因為這些都無濟於事。現在你只有放棄,別無選擇。

所以,前一刻你喪失了珍貴的東西,下一刻卻發現你的心安住在深度的寧靜狀態中。當這種經驗發生時,不要立刻急著尋找答案。你應停在那個寧靜的狀態中一會兒,讓它成為一個間隔。如果你確實安住在那個間隔中,往內心觀照,你將瞥見覺悟心的不死性質。如果在此生中,對這種間隔和過渡所能提供的轉化機會能變得更敏感、更警覺的話,那麼我們內在裏就能對死亡時將發生的更強大、更不易控制的狀況做更好的準備。

這是非常重要的,因為中陰教法告訴我們,心在某些時刻比平常來得自由,在某些時刻來得更有力,在某些時刻會有很強大的業力可以轉化和改變,而最高潮的就在死亡的時刻。因為當時肉體被拋棄了,我們有最大的解脫機會。不管我們的修行功夫有多好,我們還是受限於肉體和它的業。但在死亡時,我們從肉體中獲得解脫,就有非常好的機會去實現我們的修行和生活目標。即使是一位已得最高證悟的上師,也是在圓寂時才有終究解脫,這稱為般涅( parinirvana )。那就是為什麼在西藏傳統裏,我們並不慶祝上師的生日;我們只慶祝他們的圓寂--最終覺悟的時刻。

我在西藏的孩提時代及成長的歲月中,聽過許多故事,描述大修行者或甚至表面看來似乎很平凡的瑜伽士和俗人,死得很令人訝異和富有戲劇性。他們一定要等到最後的那一刻,才會展示證悟的功夫,以及他們體現教法的力量。

中陰教法源自古老的大圓滿密續,它提到有一隻神話中的鳥,名叫金翅鳥,一出生就已經發育完成。這種影像象徵我們的本性,本來就是完美無瑕的。金翅鳥的子鳥,在蛋裏就已經羽毛豐滿,但在孵蛋之前並不會飛。一直要等到蛋殼破裂,它才能夠沖出,一飛沖天。同樣的道理,上師告訴我們,佛性被身體隱藏,一旦身體被捨棄了,佛性將大放光明。

為什麼在死亡時如此充滿機會?這是因為當時心的本性,地光明或明光將會自然顯現出來,既廣大又壯麗。如果在這個關鍵時刻,我們能認得出地光明,將可獲得解脫。

除非你在世時能夠透過修行,對心性確實熟悉,否則你還是無法解脫的。這就是為什麼在西藏的傳統裏,一個在去世時解脫的人,被認為是在這一世解脫的,而不是在死後的中陰解脫的,因為對明光的主要認識是發生在這一世。這是大家必須瞭解的一個要點。

其他實相

我說過中陰是機會,但能夠讓我們抓住機會的中陰又是什麼呢?答案很簡單:它們都是心的不同狀態和不同實相。

在佛教的訓練裏,我們透過禪修來準備,正確地發現心的各種相關層面,並嫺熟地進入意識的不同層面。在整個生死輪回中,我們所經驗的各個中陰狀態和意識層面,兩者之間具有清楚而確定的關係。所以,不管是我們存活著或去世後,當我們從一個中陰進入另一個中陰時,意識會相應改變;我們可以透過修行,很切身地認識這些改變,最後則完全掌握。

死亡中陰所展開的過程,埋藏在我們的內心深處,因此它們也會在我們活著時,在心的許多層面顯現出來。譬如,我們在睡夢中的細微意識,就很類似與死亡有關的三種中陰:

.入睡類似臨終中陰,各種元素和思想過程在這個時候溶化,進入地光明的經驗中。

.做夢類似受生中陰,在受生中陰階段你具有敏銳的覺察力,還有活動性很強的「意生身」( mental body ),會通過各種經驗。在夢中境界,我們也有類似的身,稱為「夢之身」( dream body ),會通過各種夢境的經驗。

.在臨終中陰和受生中陰之間,有一個很特別的明光境界,我稱它為「法性中陰」。這是會發生在每個人身上的經驗,但只有很少數人會注意到它,能夠完全經驗到它的人更是少之又少,因為只有修行老練的人才能認出它。這種法性中陰,相對地等於入睡後、做夢前的階段。

當然,比起睡夢的狀態,死亡中陰是更為深沉的意識狀態,也是力量更為強大的時刻,但它們的各種細微層面,卻彼此相關,就好象意識的所有不同層面。上師們常常利用這個特別的比較,來顯示在中陰裏要維持覺醒是多麼困難。當我們熟睡後,有多少人能覺察到意識的改變呢?有多少人能覺察到入睡後做夢前的時刻呢?甚至當夢到我們正在做夢時,又有多少人能覺察到呢?因此,請想像在死亡中陰的混亂中,想維持覺醒有多困難!

你在睡夢中有什麼樣的心,顯示你在相應的中陰會有什麼樣的心,譬如,你目前對夢、夢魘和困難的反應方式,顯示出你死後可能會有的反應。

這就是為什麼在為死亡而做的準備中,睡夢瑜伽會扮演如此重要的角色的原因。一位真正的修行人所該做的,就是不分晝夜持續對心性覺察分明,因而直接使用睡夢的不同層面,來認識和熟悉臨終中陰和死後中陰即將發生的事。

所以,我們發現還有其他兩種中陰也被包含在這一世的自然中陰裏:睡夢中陰和禪定中陰。禪定是白天的修行,睡夢瑜伽則是夜間的修行。在《中陰聞教得度》所屬的傳統裏,這兩種中陰被加在上述四種中陰之上,形成六種中陰。

生死都在他們的手掌中
每一種中陰都有它獨特的教法和禪修方式,正確地針對那些實相和各個獨特心的狀態,因此為每一種中陰所設計的修行和訓練,能使我們充分利用這些機會得以解脫。瞭解中陰的要點是:只要遵行這些修行的訓練,活著時是可能證悟到這些心的狀態。我們確實可以在此時此地經驗到它們。
西方人可能很難理解什麼叫做完全認識心的各種層面,但這並不表示不可能啊!

庫努喇嘛(Kunu Lama)是一位具格上師,他來自北印度的喜馬拉雅山區。年輕時,他在錫金遇見一位喇嘛,勸他前往西藏研究佛法,所以他就前往藏東的康省,跟隨幾位最偉大的上師(包括蔣揚欽哲)接受教法。庫努喇嘛的梵文知識贏得別人對他的尊敬,也為他打開許多門。上師們都熱心教他,希望他能夠將這些教法帶回印度宏傳,因為它們知道這些教法在印度幾乎失傳了。在他旅居西藏期間,庫努喇嘛就已經非常博學和有證悟。

最後他回到印度,過著苦行僧的修行生活。當我的上師和我離開西藏,來到印度朝聖時,在貝納裏斯到處找他。最後發現他就住在一座印度教的廟裏。沒有人知道他是佛教徒,當然更不知道他是一位上師。只知道他是彬彬有禮、像聖賢一般的瑜伽行者,供養他食物。每當我想到他時,我總是對自己說:「義大利阿西西的聖法蘭西斯( St. Francis )一定是這個樣子。」

當西藏僧侶和喇嘛開始逃亡到印度時,庫努喇嘛獲選在Guru喇嘛所創立的學校裏教文法和梵文,很多知識淵博的喇嘛上他的課,跟他一起學習,都把他當作出色的語文老師。有一天,有人問他關於佛法的問題,他的答案非常深入,所以,他們繼續問問題,並且發現不管他們問什麼,他都知道答案。事實上,任何問題他都可以開示。後來他名聞遐邇,不久他就對各種不同的傳統成員教授各種不同傳承的法門

於是,Guru喇嘛尊他為師,跟他學習教法和慈悲行。事實上,庫努喇嘛是活生生的慈悲例子。即使出名之後,還是沒有改變。他還是穿著同一件樸素的舊僧袍,住在一間小房子裏。每當任何人送給他禮物時,他就轉送給下一位訪客。如果有人為他煮飯,他就吃,如果沒有人為他煮飯,他也就不吃。

一天,有一位上師問庫努喇嘛幾個有關中陰的問題。這位上師是教授,非常精通《中陰聞教得度》,也很有這方面的修行經驗。他告訴我他如何問問題,然後像著魔般地聽庫努喇嘛的回答。當庫努喇嘛在描述中陰時,好象在指示如何去肯辛頓街,或中央公園,或香榭大道般的生動和正確,如同他就親臨其境一般。

庫努喇嘛直接從他自己的經驗中指出中陰。像他這種才能的人,已經走過實相的所有不同層面。正因為中陰狀態都包含在我們的內心裏,所以透過中陰修行可以把它們顯露和解放出來。

這些教法來自諸佛的智慧心,他們能夠看生死如觀手掌。

我們也是佛。所以,如果我們能夠在這一世的中陰修行,並且越來越深入我們的心性,那麼就可以發現中陰的知識,而這些教法和真理將自然在我們身上顯露出來。這就是為什麼這一世的自然中陰最為重要的原因。為所有中陰所做的整個準備就在此時此地發生,中陰教法說:「最上乘的準備,就在此時--在這一世開悟


[ 此文章被adamlee9在2006-06-25 22:40重新編輯 ]


虛擬的世界虛擬的心年輕的宇宙年輕的人@
獻花 x0 回到頂端 [1 樓] From:台灣中華電信 | Posted:2006-06-25 22:29 |
雲飛陽
數位造型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路人甲
級別: 帳號封鎖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0 鮮花 x25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口訣要義-臨終要訣
人死亡時心性是直
這那麼複雜...又有點深度
有幾人能為
簡單兩三句.才是妙妙妙


獻花 x0 回到頂端 [2 樓] From:台灣亞太線上 | Posted:2006-06-26 21:36 |
adamlee9 手機 會員卡
個人頭像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貼圖天使獎 社區建設獎
頭銜:                       &n ..                       &n ..
風雲人物
級別: 風雲人物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6353 鮮花 x7456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中陰就是另一個夢境吧大幻網文武百尊五佛光接引接引-白.藍.紅.黃.綠 百倍千倍於太陽光...

77-49天
第一個禮拜從心輪感性思維業種發幻42聖人佛菩薩五彩佛光接引 伴隨肉身地水火風四大分離聲巨響
第二禮拜起到七禮拜腦中心剛強理智思維意志幻現58尊金剛憤怒像 呼喊狂叫

黯淡光明煙霧區伺機引誘引入胎門看到男女動物在一起情形...地洞岩洞森林旋轉暗火光水上鴛鴦動物等...

當然是找頂頭上光明路融入...如一杯水入光海...


[ 此文章被adamlee9在2006-06-26 23:47重新編輯 ]


虛擬的世界虛擬的心年輕的宇宙年輕的人@
獻花 x0 回到頂端 [3 樓] From:台灣中華電信 | Posted:2006-06-26 23:07 |
37213721
數位造型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小人物
級別: 小人物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1 鮮花 x18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有個人感冒了---發高燒到39度
醫生幫他打點滴後,體溫回到36.5度

這位老兄突然問那醫生說:「剛才那高燒是油哪裡來的?現在他又去哪裡了?何時會回來」

如果你是醫生會如何「作答」?


獻花 x0 回到頂端 [4 樓] From:台灣數位聯合 | Posted:2006-07-04 13:14 |

首頁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013819 second(s),query:16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師事務所 擔任常年法律顧問 | 免責聲明 | 本網站已依台灣網站內容分級規定處理 | 連絡我們 | 訪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