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廣告
  加入我的最愛 設為首頁 風格修改
首頁 首尾
 手機版   訂閱   地圖  簡體 
您是第 1936 個閱讀者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為IE收藏   收藏主題   上一主題 | 下一主題   
kent4111 手機
個人頭像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社區建設獎 特殊貢獻獎
頭銜:夜市扛報紙夜市扛報紙
風雲人物
級別: 風雲人物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4 鮮花 x31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推文 x0
[小孩] 小兒骨科的疾病
幼兒對身體的不適,少用言語說出,不願意走路,或者做某個動作就會大哭,都是小朋友表達身體不舒服的一種訊號。

慈濟醫學中心骨科黃盟仁醫師指出,家長往往認為,小朋友是前些日子跌倒,受傷腳痛才不願意走路,其實,是因為跌倒疼痛不願走路,還是因為原本就疼痛才會跌倒,家長要多關心,多觀察,才是預防、提早治療的良策。

黃盟仁進一步指出,小兒骨科門診,醫師常要為父母做衛教宣導,因為,有些父母太過關心孩童的生長發育、擔心兒童的骨骼問題,有時卻又揠苗助長,太早讓幼兒學步造成兒童O形腿,或是父母的觀察能力過於薄弱,疏忽幼兒明顯的骨骼發育不對稱,而延誤治療時機。

黃盟仁表示,小兒骨科關心的問題可分為先天性、發育性及後天性,有的不常見,但有的卻是和生活息息相關,其中,除了常見的扭傷、骨折外,多為發育性的症狀,值得大家多關注。

【先天性臨床不多見 多數開刀可以治癒】
先天性疾病大部分原因未知,令人放心的是,一般先天性骨骼疾病在出生後即可明顯看出,且在臨床上並不多見,先天性肢體異常,如肢體缺損、畸形、多指症、併指症、內翻足、雞胸、漏斗胸、斜頸、扳機指等,多數在出生時即可用開刀治療。遺傳性的疾病如軟骨發生不全導致的侏儒症、成骨不全症導致的玻璃娃娃等,這些肢體變形往往會隨年齡增加而明顯,需要特殊照顧治療。

【新生兒常見的足部異常】
內、外翻足是新生兒常見的足部異常,足尖朝上朝外、足根外翻,雖然看起來很明顯,但絕大多數的小孩會自動痊癒。前足內翻,大多數也是會自動痊癒,嚴重的才需靠石膏矯正。但若是馬蹄內翻足,也就是常稱的螃蟹足,最好在出生數日內就用石膏矯正,輕者外觀雖會與前足內翻相似,但不可輕忽,嚴重者則需開刀矯正,此外,有些還會合併髖關節脫臼,或是其他異常,需多注意。

【發育性問題多觀察 多數成長時會自動痊癒】
發育性的疾病是隨著年齡增長而出現的症狀,多數會自動痊癒。三歲以前的幼兒容易跌倒則是正常現象,但有些是骨骼構造異常,需積極治療,另外,骨骼腫瘤多數為良性,但如果有紅腫熱痛狀況,就需特別小心注意。

【常見發育性問題】
一、內外八字腳:外八字腳不一定都發生在二隻腳,有的一腳外八,另一腳正常或內八,但大多數幼兒學會走路時便自然消失,內八字的現象,主要原因是小腿骨內旋,穿鞋矯正並無療效,相同地,大多數的內八字也會自然消失,但要對兒童糾正坐姿,避免跪坐或臀部壓著腳,才不會阻礙自我外旋矯正的機制。

二、扁平足:扁平足是站立時腳底沒有足弓,主因是幼兒全身韌帶比較鬆軟,並不算異常,足弓過低並不會影響活動,多數亦會隨年齡改善,用矯正器沒有療效,即使長大還是扁平足,也沒有多大的關係,但若是僵硬性、會疼痛、導致足根外翻、足弓過高等就需要治療。

三、O形腿/X形腿:大部分小孩在一歲前都會有O形腿的現象,到一歲至三歲時又會轉成X形腿,有的角度非常明顯,但大多數是在六、七歲時會改善,一般下肢成長後就會自然長直。

四、駝背:駝背分為姿勢不良與脊椎側彎異常,前者多多糾正姿勢即可,側彎角度過大時必須矯正,後者嚴重的就需開刀治療,以免影響外觀與心肺功能。而駝背、脊椎側彎、骨質疏鬆等,矯正器或許是一個選擇,但購買上還是要謹慎評估,畢竟台灣天氣悶熱,穿鐵衣會有多種不適而無法久穿。

五、關寬節脫臼:最好就在新生兒期檢查發現,早期用吊帶治療,可達百分之九十五治癒率,若是三到六個月後才發現可能需要石膏矯正、甚至開刀。

六、生長痛:發生在幼稚園到小學階段,小朋友常在半夜痛得哭醒,發生的部位不固定,可能是小腿、大腿或膝蓋,通常按摩、吃點止痛藥後小朋友就又睡著,而檢查也查不出任何異常,發生原因不明,排除其他問題的可能性後,便稱之為生長痛,一旦小孩長大,就不會再發生,但若是疼痛部位固定、限於一腿、白天也會痛、有紅腫熱痛現象,就需查明是否為骨骼方面疾病。

【後天性問題 注意後遺症】
後天性多為外傷骨折、感染或是腦部病變造成,骨頭有紅腫熱痛現象時,需注意是否被感染。

小朋友的骨折與大人骨折的處理有多處不同,絕大多數兒童的骨幹骨折,未影響生長板時,只要方位對正,施以牽引及石膏固定,都可以得到很好的療效。若是關節附近骨折,很容易傷到生長板或是造成關節面不平整,多數需要進行手術復位,否則一旦生長板遭到破壞,導致生長停頓,就會造成肢體長短不一,或是彎曲的後遺症。

神經系統病變所導致的後遺症,如腦性麻痺、小兒麻痺的四肢攣縮變形,小兒骨科在治療、復健、功能恢復上,扮演重要角色。而肢體彎曲、長短不一的後遺症可採用骨骼延長術或開刀切骨術治療。

【小兒骨科的預防保健】
黃盟仁醫師表示,先天性問題在臨床上通常可以看得出來,多觀察學步前小寶寶腿部、髖部肌肉對稱與否,以及觀察手腳長度,注意寶寶成長狀況,因為許多問題及早發現,治療將可採用傷害性較小,治癒率較高的方式。

發育期,多注意觀察,適度矯正姿勢,多數會自然痊癒,而最容易發生的骨折,在於預防,尤其是,小朋友溜直排輪或玩滑板車,追求速度感的同時,一定要戴上全套保護裝置,減少事故發生,當然,不論大人或小孩,在骨頭受到嚴重傷害開刀治療時,配合復健,才能早日回到身體正常功能。

【選擇專業醫師 充分溝通瞭解】
遇骨頭方面的疼痛,有些人會服用藥物,但要避免吃到類固醇,找醫師開處方才是上策。

黃盟仁說小兒骨科提供嬰幼兒的照顧,是現代醫學不可缺少的一環,兒童的骨骼就像小樹的嫩枝,需要大家的關愛,因此,正確的觀念、合理的評估,勝過急就章的治療,相反地,過度保守與拖延,也會付出慘痛代價,所以,慎選專業醫師與之充分溝通討論,將是成功醫療不可或缺的成分。


[ 此文章被子恆在2004-12-01 08:06重新編輯 ]



獻花 x0 回到頂端 [樓 主] From:香港特別行政區 | Posted:2004-12-01 01:00 |

首頁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012511 second(s),query:15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師事務所 擔任常年法律顧問 | 免責聲明 | 本網站已依台灣網站內容分級規定處理 | 連絡我們 | 訪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