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廣告
  加入我的最愛 設為首頁 風格修改
首頁 首尾
 手機版   訂閱   地圖  簡體 
您是第 3399 個閱讀者
命理服務》 數位論命舘 | 免費排盤 | 星僑易學 | 五術書籍 | 線上論命 | 影音論命 | 八字命書 | 星座分析 | 孔明神數 | 周公解夢 | fackbook 粉絲專頁 |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為IE收藏   收藏主題   上一主題 | 下一主題   
旺哥
數位造型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小人物
級別: 小人物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0 鮮花 x6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推文 x0
身心靈合一的修行
  修真了業之道乃天下第一件大事,亦天下第一難事,以其至大至難,所以古今人皆謂之為天下稀有之事需知修道者,即便深明造化,洞曉陰陽,存經久不易之心,歷萬劫不磨之志,調攝運會,循序漸進專以求之,恒以行之,尚恐百中不能成一,而今修學世人,不深究此事為何事,皮毛應事,了了見對,甚至多有未成學道者,即假事道人,無怪乎有謂:學道者多如牛毛,成道者鱗角未即呀!

  本法脈自甲子年應命,丙子登科,設脈建基以為應天命之所付,完全依天令旨命之所示,不敢稍有造次,舉凡修真,了業,報恩等一切身命事功課,或修習道場軟硬體之建構,皆上承天旨,聖神仙佛恩師的指敕而行,歷經初創眾門下生的艱辛護持,於己卯歲次十月十五日子時,本法脈初基之命旨,三星聖地聖道院的落成啟用為止,方奠初基啟敕三院玄興禪院,玄勝院,聖道院道場弘法的使責,也從正式行揚本法脈所領敕的玉線法脈及以修金玉滿堂圓融大道的道元法證,並承擔起天命所付之選賢,拔聖,渡九玄三大使命。

  是以今廿一世紀的新時代,人類對於物質文明的快速沿遞,相對的也造成了人類對於生命意義,生活理趣的迷惘,而今雖因宗教的開放,萬法萬宗,各教各派傾囊而出,甚至原有的大宗教,大派系也依然正大力的弘揚著,但本法脈列聖恩師,依然孜孜而教,誨以修證「圓融大道」不執任一偏礙,訓知:道元具足,法法皆在,不得悔吝或偏執,並以傳承發揚中國道統,以古聖先賢的智慧,修行法證與今現代人生活的理趣,相互契合,修整成一符合現代人的修行法訣,而又不失道統的傳承,也能真正帶引入修了脫生死的門徑。

  本法脈受命教以修真了命的法訣甚多,所謂的各有因緣,各有法沿,總在以真慈悲為云云眾生打理出一條修真,了業,報恩的坦途今本文以所述的身,心,靈合一的修行,乃本法脈修行法門中必須的功課法訣,之所以用身,心,靈合一的修行為名,乃在藉現代人習稱的名辭,而假以渡眾之便罷了,其實,需知修真、了業、報恩是你我人生的第一大事,其中蘊涵的大道根源,修生,了死,絕非幾字了了可明的,唯因渡眾之便,從淺從深,從基從引,也由淺而教以深,由基礎引進得道海岸登之乘,因「身、心、靈」合一的修行,可說是本法脈進階修真,了業,報恩的一大聖階,法船矣。

茲簡要介紹本脈身,心,靈合一的修行法訣,如下:


一.身的部份: 靈氣拳修練,其主要特點分為在把握住「鬆、靜、自然」三大基本條件的情況下,肢體能夠自發的運動,而且是正常的靜中兼動現象.練習方法,有主要功,還有分類練功,據情運用,既可保健又能卻病。
二.心的部份: 大悲共修會,透過一定的共修程序,從靜修,持咒,冥想,報恩,懺悔,迴向方法,讓存在於內心中的壓力,情緒甚至前世的因業都會傾洩而出,在經過傾洩中過程求得一個寧靜與平衡,修練方法,從感恩而啟始,對母源的感恩開始是最容易進入心的境地,也因從感恩開始對於消靡壓力,怨恨是最有效最直接的。
三.靈性的部份: 靈修,修練的方法以本法脈的靈修法門「自性靈相應法」修練為主軸,修行者靜修過程中,觀想自身變成本體佛,達到「你就是本尊,本尊就是你」的合一境界,這種相應的原理,主要在於修練者藉由這個方法與自己的靈性導師相應,而開啟自已潛藏在內性中的靈原,進而可以修練到達神遊通澈鬼神甚至了業、去厄的殊勝功效.其方法有祈請,觀想,相應,迴向等等.
以上所介紹的三種修行方法是本法脈各種修行法門之一,且文中所述靈氣拳,大悲共修,靈修等三大法門,雖直接闡述分屬身心靈的修行,但只是為便給於說明及其大綱,其實這三大功課每一法門都具足身心靈的內涵,圓融中互有主從罷了.

(有關身心靈合一的修行歡迎詳閱本法脈出版「身心靈合一的修行」一書.)



獻花 x0 回到頂端 [樓 主] From:台灣中華電信 | Posted:2005-10-28 21:08 |

首頁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095438 second(s),query:15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師事務所 擔任常年法律顧問 | 免責聲明 | 本網站已依台灣網站內容分級規定處理 | 連絡我們 | 訪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