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廣告
  加入我的最愛 設為首頁 風格修改
首頁 首尾
 手機版   訂閱   地圖  簡體 
您是第 2131 個閱讀者
觀星資訊》 觀星氣象 | 全天星圖及月相 | 即時影像 | 每月星象 | 台北星空 | 晴天鐘 | 親子觀星會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為IE收藏   收藏主題   上一主題 | 下一主題   
goodsai
個人頭像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初露鋒芒
級別: 初露鋒芒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3 鮮花 x79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推文 x0
[自然科學] 早期地球海洋~有毒!
一群麻省理工學院與哈佛大學的科學家,與來自澳洲、英國的同事共同分析來自澳洲北部的McArthur盆地,一顆十六億年歷史岩石裡的光合作用色素的化石遺骸。他們發現了需要依靠硫化物與陽光的光合作用細菌存活的證據。這些被稱為與紫硫菌、綠硫菌(以色素顏色命名)的單細胞細菌,只能存活在可以同時獲取陽光與硫化物的環境下。研究團隊也同時注意到,像海藻或是會生成氧氣的藍綠藻,這類的生物化石含量卻很低,會如此稀少的原因應該是被大量硫化物毒害所導致。



美國太空總署的太空生物學資深科學家Carl Pilche博士說道:「這項研究暗示地球海洋要到較為近代才比較適合動植物的生存。如果是這樣,將會導致近代生物演化的大改變。」

    麻省理工學院的Roger Summons也說道:「發現紫硫菌的色素化石遺骸是前所未有且意料之外的。因為紫硫菌需要相當強的陽光,這意味著這種細菌如果有足夠的硫化物來源,可以生存的空間應位於距離地表僅有20~40公尺的範圍內。而硫化物的來源是產生硫化物的細菌生成後,沈積於岩石上,經侵蝕後流入海洋。」

    研究團隊裡的Jochen Brocks說:「McArthur盆地的岩石,沈積的區域非常廣闊,年代超過數百萬年,很可能是在水面下形成。而形成的水域,可能間歇性與海洋相通,或根本就是海洋的一部份。反之。這暗示著這片海洋含有大量的氫硫化物,而且有持續的供給來源。這些氫硫化物對於呼吸氧氣的生物來說是相當毒的物質。事實上,在地球四十五億年的歷史中,有八分之七的時間,海洋裡氧氣含量都非常少,少到不足以支持呼吸氧氣的海洋生物生存。」


轉載自中研院天文網



獻花 x0 回到頂端 [樓 主] From:台灣中華電信 | Posted:2005-10-27 00:33 |
steven5380 手機
數位造型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小人物
級別: 小人物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0 鮮花 x8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原來古時候的地球海洋對生物的含氧量這麼少,那以現代來說,深海的魚類,他們的氧氣來源是從何得來的呢?小弟這方面的知識不是很多....呵呵,麻煩各位大大提供小弟一點知識囉!! 表情


獻花 x0 回到頂端 [1 樓] From:台灣中華電信 | Posted:2005-10-27 00:51 |
upside 手機 葫蘆墩家族
個人頭像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特殊貢獻獎 社區建設獎 優秀管理員勳章
頭銜:反病毒 反詐騙 反虐犬   反病毒 反詐騙 反虐犬  
版主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古代的魚 就可能如同 安康魚 在海底2000公尺下 也能生存
在幾近0氧氣的環境一樣能生存


爸爸 你一路好走
獻花 x0 回到頂端 [2 樓] From:台灣 | Posted:2005-10-27 15:09 |
神喻
數位造型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小人物
級別: 小人物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0 鮮花 x3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的確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

當時的生物生命力一定很強

幾乎沒有氧氣 不是等於整天在憋氣


獻花 x0 回到頂端 [3 樓] From:台灣中華電信 | Posted:2005-10-29 20:44 |

首頁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019815 second(s),query:16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師事務所 擔任常年法律顧問 | 免責聲明 | 本網站已依台灣網站內容分級規定處理 | 連絡我們 | 訪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