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廣告
  加入我的最愛 設為首頁 風格修改
首頁 首尾
 手機版   訂閱   地圖  簡體 
您是第 2968 個閱讀者
命理服務》 數位論命舘 | 免費排盤 | 星僑易學 | 五術書籍 | 線上論命 | 影音論命 | 八字命書 | 星座分析 | 孔明神數 | 周公解夢 | fackbook 粉絲專頁 |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為IE收藏   收藏主題   上一主題 | 下一主題   
heojun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小有名氣
級別: 小有名氣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6 鮮花 x39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推文 x0
[修道] 王重陽內修真決(十論)
王重陽內修真決(十論)
  

  八仙呂純陽之弟子--王重陽。宋末元初,陝西咸陽人。親傳弟子七真人立全真派。張三豐以內修十論為太極根基。王重陽祖師之十論,亦本斯旨也。山中人得此訓言,又何必另尋瑤草,別采仙花。即此是長生藥。不老丹也。恭錄之,以示後之好道者。以神築基,去污除垢平息貪慾之念,復清靜無為之真。神合太虛,陰陽五行之氣,合於天地陰陽五行之氣為一體,即天人合一之太極。以神化之動,自然圓合連貫,千變萬化,神妙莫測,是為太極拳。千變萬化之式,神而化之,如行雲流水、濤濤不斷,起無定式,收無定法。自由、自如、自在安然,是自然天賦人類自神所化之真太極拳。發揮人人自我之天賦,青出於藍,勝於藍。固守陳規、停滯不前,無新生命。應續真宗,創新迎未來。


一、 論打坐


【原文】坐久則身勞,既不合理,又反成病。但心不著物,又得不動,此是真定正基。用此為定,心氣調和,久益清爽。以此為念,則邪正可知。若能心起皆滅,永斷覺知,入於忘定。倘任心所起,一無收制,則與凡夫不別。若惟斷善惡,心無指歸,肆意浮游,待自定者,徒自誤耳。若遍行諸事,言心無所染,於言甚善,於行極非,真學之流,特宜戒此。今則息妄而不滅照,寧靜而不著空,行之有常,自得真見,事或有疑,且任思量。令事得濟,所疑復悟。此亦生慧正根。悟已則止,必莫有思。思則以智害性,為子傷本。雖騁一時之俊,終虧萬代之業。一切煩邪亂想,隨覺即除。若聞毀譽善惡等事,皆即撥去,莫將心受。受之則心滿,心滿則道無所居。所有見聞,如不見聞,即是諸事萬物不入於心。心不受外,名曰虛心。心不遂外,名曰安心。心安而虛,道自來居。
【釋義】以坐為坐是守屍鬼。活人坐不臥,死人臥不坐。一具臭骨頭,談什麼煉功課。一二三四五,二人守一土。解開此中意,便是西天祖。二人者即二目瞳神不外馳,神坐中央戍己土,巍巍不動穩如泰山即是坐。非肉體之功,是築自我神基。以身體舒適來定時間。今非昔比,今古條件不一,法由心生,自然是道。坐以靜思求理悟真宗為念,停思斷想入頑空是練功之大忌。別生一念,幻境現前名為入魔。心喻鏡,千形萬相不礙明。千思萬縷任來去,如如不動是坐功。舞台角色,喜怒哀思悲恐驚,演員意表形相,內心世界無動於衷。定靜無為自然智慧生,心不在焉、視而弗見、聽而弗聞,食而不知其味,即誠則靈,靈則明。以自心洗自心,返觀內照,去污除垢,止念還虛,守一萬事畢,勝似丹經萬卷。此自然無為之坐。

二、論虛心


【原文】經曰:人能虛心,虛非欲道,道自歸之。內心既無住著,外行亦無所為。非淨非穢,故毀譽無從生。非智非愚,故利害無由撓。實則順中為常,權則與時消息。苟免諸累,是其智也。若非時非事,役思強為者,自為不著,終非真學。何耶?心如眼,纖毫入眼,眼即不安。小事關心,心必動亂。既有動亂,難入定門。修道之要,急在除病,病若不除,終難得定。猶如良田,荊棘不除,嘉禾不茂。愛慾思慮,是心荊棘,若不剪除,定慧不生。此心無所托,難以自安。縱得暫安,還復散亂。隨起隨滅,務令不動,久久調熟,自得安閒。無論晝夜,行住坐臥,及應事接物,當須作意安之。若未得安,即須安養,莫有惱觸。少得安閒,即堪自樂,漸漸馴狎,惟益清遠。且牛馬家畜也,放縱不收,猶自生梗,不受駕御;鷹 野鳥,為人把戲,終日在手,自然調熟。心亦如是,若縱任不收,惟益粗疏,何能觀妙。
【釋義】心是虛無真空○直系化分子○謂如來心。本自清靜、本來空、唯獨無偶○謂一性。感受客觀物相,生一念 即受想行識,謂之人心。一念映萬相,萬想由心生。虛心本自不動,只是意識在心內行。意多 ,虛不增,無意,虛不減。不增不減宗歸○。萬變不離宗○,宗不變,千思萬想正常能。認為自心亂,即是有二生 ,起心即是妄,有二即非真。生亂意識是一念之障,不生二亂,還是一念 純誠。千思萬縷、此伏彼起,來一千,去一千。來一萬、去一萬。心如鏡如,千萬之念是從一念生。千萬之念滅在一念中。虛心之一念還是 念誠。千思萬縷任來去,別生二念,即是一念純誠。老子抱元守一念。釋迦萬法歸一性圓明。孔子貫一念純誠。大舜精一萬法通。若將一念歸無念,即是妙覺圓明萬法通。一念還虛無,虛無還妙大神通。

三、 論不染


【原文】或曰:夫為大道者,在物而心不染,處動而神不亂。無事而不為,無時而不寂。今獨避動而取安,離動而求定。勞於控制,乃有動靜。一心滯於住守,是成取捨,兩病都未覺。其外執,而謂道之階要,何其謬耶?答曰:總物而稱大,通物之謂道,在物而不染,處事而不亂,真為大矣,實為妙矣。然吾子之見有所未明,何者?子徒見貝錦之輝煌,未曉如抽之素絲。才聞鶴鳴之沖天,詎識先資於谷食。蔽日之干,起於毫末。神凝至聖,積習而成。今徒知言聖人之德,而不知聖人之所以德也。
【釋義】見聞覺知之覺性謂之道心。如來心○本自無染。觀客觀物相,感受而後,意識一念生 即人心。道心本自清,人心本自靜,人心愛物,被物所牽。貪心二意生 ,這是三心二意。此謂染,一念純誠,不生貪慾之心謂不染。一平二靜,念欲平息,復我本來道心○,即是返虛無妙有之道,常無慾以觀其妙,虛靈不昧之道心,即天賦靈明之妙智慧光,簡稱慧光。光俱感應功能,謂靈光獨耀。日光、燈光無感應功能,只有熱、照明之用。燈是體,光是用。燈能破,單獨的破壞光,是無能為力的。靈光無法能破壞。因體用皆光,唯獨無偶。入水不浸,入火不焚,刀砍不斷、雷打不變,罡風吹不散。被物相所蔽,不明。破相、除物,還虛○自明,即一性圓明,即去污除垢,止念還虛○。此人類人人自我之自然天賦之真生命○,真信真誠靈自明,妙覺靈明獲圓通。

四、 論簡事


【原文】修道之人,莫若簡事。知其閉要,識其輕重,明其去取。非要非重,皆應絕之。猶人食有酒肉,衣有羅綺,身有名位,財有金玉,此皆情慾之餘好,非益生之良藥。眾皆徇之而自致亡敗。何迷之甚也。
【釋義】心本空寂、清靜自如、唯獨○無偶,簡。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無意識界,○簡。《金剛經》雲,一切聖賢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觀世音心經,真空妙理無為法是佛綱。以無印心,觀自在○,萬法皆空。而獲大自在,入無為無所不為,謂大自在菩薩。觀萬象,生萬意,應萬事,生萬變。來則有,去則無,心無掛礙○簡。居人海乘風浪,在塵離塵,在欲離欲,和光混俗,背境觀心,心喻鏡明○簡。

五、 論真觀


【原文】夫真觀者,智士之先覺,能人之善察也。一食一寐,俱為損益之源;一行一言,堪作禍福之本。巧持其末,不若拙守其本。觀本知末,又非躁競之情。收心簡事,日損有為。體靜心閒,方可觀妙。然修道之身,必資衣食。事有不可廢,物有不可棄者,須當虛襟以受之,明目而當之。勿以為妨,心生煩躁。若因事煩躁,心病已動,何名安心。夫人事衣食,我之船舫也,欲渡於海,必資船舫。因何未度,先廢衣食。虛幻實不足營為,然出離虛幻,未能遽絕。雖有營求,莫生得失之心。有事無事,心常安泰,與物同求不同貪,同得而不同積。不貪故無憂,不積故無失。跡每同人,心常異俗。此言行之宗要,可力為之。
【釋義】眼見前,不見後,見表不見內,視察一切,視者,覺也。眼只是晶體透明之器官,見是心,非眼。心不在焉,視而弗見,此處指真觀。覺徹悟真空之妙有謂之觀。即心經觀自在菩薩。道德經常無慾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竅。慧眼觀俗,見心同時也見表,謂之通觀。佛以無上妙智慧,觀一切眾生皆有佛性。俗觀只見色相,不透心性,謂之觀相。真觀,認自本心,識自本性,在悟觀者是誰。觀自在菩薩的觀者是如來心○,被觀者也是如來心○。以心觀心即以○觀○,作何觀想?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觀何?返觀內照,返聞自性,聞者即是覺。自參自悟自覺,內不生觀念,外不起觀心。觀者,自在自如如即○。照見五蘊皆空○,念不生相,心不生法,無為自在,即是自然虛無○大道。起觀想之念,生 觀妙之障。有障觀何,蔽觀者昧。不生觀想之念,即去污除垢、止念還虛○。萬事畢了然無一物。不觀之觀即真觀。

六、 論色跡惡


【原文】前節雖斷緣簡事,病有難除者,但依法觀之。若色病重者,當知染色都由想耳。想若不生,終無色事。當知色想外空,色心內忘,忘想心空。惟有智者,善觀而達識之,樂天知命,故不憂貧病之苦也。經云:天地不能改其操,陰陽不能回其孽。由此言之,真命也,又何怨焉。譬如勇士逢賊,揮劍當前,群凶奔潰,功勳一立,榮祿終身。今之貧病惱亂我身而寇賊也。立刻正心,則勇士也。惱累消除,則戰勝也,湛然常樂,則榮祿也。凡有苦事來迫我心,不以此敵之, 必生憂累,如人逢賊,不立功勳,棄甲背軍,逃亡獲罪。去樂就苦,何可憫哉。若貧病交侵,當觀此苦由我有身。經曰:及吾無身,吾何有患。
【釋義】無極真空純至靜,靜到極點太極生。無極真空○。太極 先天混元一氣。兩儀 ,天地變易之氣。皇極 交易之氣,即物質世界,人類社會。由混元一氣開始統稱為色,色由空轉化而生。畫是白紙,畫家化而生畫,白紙即畫,畫即白紙。無極化太極,無極即太極,太極即無極。不同的一畫,畫萬物。一化,化天地萬物。天地萬物因空而育化,白紙因畫家而化成畫。天地萬物源生於空,所以空即是色,色即是空。無空,色就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空色一體,空能生有,有歸空。當今地球上六十億人,百年後皆化灰塵。空生幻相,相質變歸於空。覺性本空,不生不滅。黃帝曰:天地有質變,理氣了無終始。當今人類社會之六十億人,實質是一百年後的骨灰在活動。理氣離體,當即立滅。天地萬物皆真空幻化無常的物質色相,質變皆無。大地上六十億人每天在吃地球,大地的生命也是無常之物,資源盡則亡。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人的軀體是暫存體幻化身。一波下去一波上來,長江後浪推前浪,一波新人換舊人。人潮永無了休,一潮天子一潮臣,帝王將相、才子佳人只不過是銀幕電影,時過境遷影也無。功名利祿、酒色財氣、父母深恩、夫妻兒女之重愛,不入真生命○之流。放手如是,不放手也如是。生不帶來,死不帶去,何苦為了貪慾犧牲了真明命○。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七、 論泰定


【原文】泰定者出俗之極也,致道之初基,習靜之成功,持安之畢事。形如槁木,心若死灰,無取無捨,寂滅之至。無心以定,而無所不定。故曰:泰定。莊子曰:"宇泰定者,發乎天光。"宇,心也,天光,慧也。心為道之區宇,虛靜至極,則道居而慧生。慧生出本性,非是人有。故曰:天光。但以貪愛濁亂,遂至昏迷。性迷則慧不生。慧既生矣,寶而懷之,勿以多知而傷於定。非生慧難,慧而不用難。自古忘形者眾,忘名者寡。慧而不用,是忘名也,天下希及之,故為難。貴能不驕,富能不奢,為無俗過,故得常守富貴。定而不動,慧而不用,故得深證真常。莊子曰:知道易,勿言難。知而不言所以天。知而言之所以人。古之人天而不人。又曰:古之治道者,以恬養智。智生而無以智為也,謂之以智養恬。智與恬交相養,而和理出其本性也。恬智則定慧也,和理則道德也。有智不用而安且恬,積而久之,自成道德。自然震雷破山而不驚,白刃交前而不懼,視名利如過隙,知生死如潰瘤。用志不分乃凝於神,心之虛妙,不可思議。
【釋義】自我虛無靈明之通體,本自不動○唯獨無偶。只是道體所生之意識觀念,對萬紫千紅千般慾念,窮追猛趕,貪之不捨。悟透人生如幻,酒色財氣眼前樂,兩眼一閉萬有空。為這個臭皮囊犧牲真明命,享一時的假歡樂,受萬年的真痛苦。認為是臭皮囊在享樂,其實是覺性感受。豈不知障蔽的是妙明光!定靜安慮慧自明,頓悟人間無真樂,樂極都傷悲。只有道體○,安然自在永放光明,知真樂棄假樂,求理悟真宗,明瞭自然空。一切眼底過,身軀永無蹤。不明真道理,心態如何定。悟透社會人生如幻,不生不滅是真空。說一千道一萬,自心徹悟萬法通。從古至今用心量,帝王將相,才子佳人,都在平民上,萬民之中好榮光。歸根到底看結果,都是灰土泥巴像。泰也如是,不泰也如是,何不自然自在悟真常。


八、 論得道


【原文】夫道者神異之事,靈而有性,虛而無象,隨迎不測,影響莫求,不知其然而然。至聖得之於古,妙法傳之於今。道有深力,徐易形神,形隨道通,與神合一,謂之神人。神性虛融,體無變滅,形以道通,故無生死。隱則形同於神,顯則神同於氣。所以踏水火而無害,對日月而無影。存亡在己,出入無間。身為澤質,猶至虛妙,況其靈智益深益遠乎。生神經云:身神並一,則為真身。又西升經云:形神合同,故能長久。然虛無之道,力有淺深,深則兼被於形,淺則惟及於心。被形者神人也。及心者但得慧覺,而身不免謝。何者?慧是心用,用多則心勞。初得小慧,悅而多辯神氣漏洩,無靈光潤身,遂至早終,道故難備。經雲屍解,此之謂也。是故大人捨光藏輝,以斯全備。凝神寶氣,學道無心,神與道合,謂之得道。經云:同於道者,道亦得之。山有玉,草木以之不凋。人懷道,形骸以之永固。資熏日久,變質同神。煉形入微,與道冥一。智照無邊,形超靡極。總色空而為用,捨造化以成功。真應無方,其惟道德。
【釋義】道本無得無失,只因世人不知其真諦。道體是虛無大道賦予人類之覺性。老子說覺性是自然天地萬物中唯一之大神。孔子說妙覺靈通之理性。釋迦說天賦於眾生之無上正等正覺之心,是天賦的神通廣大,玄妙無邊之覺性。上至諸佛,下至一切蒼生,皆含佛智。被氣稟所拘,物慾蒙蔽者謂之眾生。佛性不昧,不被人間一切形形色色所轉,頓悟人生,一切皆幻化無常之物,不求不貪謂之覺者。迷者若失,實無失。悟者明之,若得無得。其神秘妙玄是天賦本能,人人如此,非築修加功而成。原是金丹寶珠,因落塵緣,被塵污欲垢所埋。憑自妙明智慧,磨去塵污,除其欲垢,當即復明。如眼疾,去障復明,是本明,醫不增明。道體礦中金,去礦精金,永不成礦,木若成灰,永不成木。一性圓明,永恆自然中,謂之極樂,千千不滅大覺仙,因人是神佛之種子,修者結果。得其正果謂得道,老子說上德無得。

九、 論坐忘樞翼


【原文】夫欲修道成真,先去邪僻之行。外事都絕,無以干心。然後內觀正覺。覺一念起,即須除滅。隨起隨滅,務令安靜。其次,雖非有貪著,浮游亂想,亦盡滅除。晝夜勤行,須臾不替。惟滅動心,不滅照心,但凝空心,不凝住心。不依一法,而心常住。此法玄妙,利益甚深。自非夙有道緣,信心無二者不能。若有心傾至道,信心堅切,先受三戒,依戒修行,敬終如始,乃得真道。其三戒者:一曰簡緣;二曰除欲;三曰靜心。勤行此三戒,而無懈退者,則無心求道,而道自來。經曰:人能常清淨,天地悉皆歸。由此言之,簡要之法,可不信哉!然則凡心躁競,其來固久,依戒息心,其事甚難。或息之而不得,或暫停而旋失,去留交戰,百體流汗。久久行持,乃得調熟。莫以暫收不得,遂廢千生之業。少得靜己,則於行住坐臥之時,涉事喧鬧之所,皆須作意安之。有事無事,常若無心。處靜處喧,其志惟一。如束心太急,則又成疾氣,發狂癡,是其候也。心若不動,又須放任寬急得中,常自調適。制而無著,放而不逸。處喧無惡,涉事無惱,此真定也。不以涉事無惱,故求多事。不以外喧無動。故來就喧。以無事為真宅,以有事為應跡。若水與鏡,遇物見形。善巧方便,惟能入定。發慧遲速,則不由人。勿於定中急急求慧。求慧則傷性,傷性則無慧。不求慧而慧自生,此真慧也。慧而不用,實智若愚。益資定慧,雙美無極。若定中念想,則多感眾邪百魅,隨心應現,惟今定心之上,豁然無覆;定心之下,曠然無基;舊孽日消,新業不造;無所纏礙,迥脫塵網,行而久之,自然得道。夫得道之人,心身有五時七候。心有五時者:一、動多靜少;二、動靜相半;三、靜多動少;四、無事則靜,遇事仍動;五、心與道合,觸而不動。心至此地,始得安樂。罪垢滅盡,無復煩惱。身有七候者:一、舉動順時,容色和悅;二、宿疾普消,身心清爽;三、填補夭傷,還元覆命;四、延數千歲,名曰仙人;五、煉形為氣,名曰真人;六、煉氣成神,名曰神人;七、煉神合道,名曰至人。若久學定心,身無五時七候者,促靈穢質,色謝歸空,自雲慧覺,復稱成道,實所未然。
【釋義】人的眼耳鼻舌身意,對客觀的見聞覺知思想意識,好之惡之,記憶自然不同。萬象銘刻於衷,回憶童年歷歷在目。忘與不忘是自然的。靜是生命本能,無需用意識去作為,本自靈明智慧生,愚昧自滅。老子說自然是道,無為是法,因本自清靜。不執著,不以為然,放任自流,自然心態無忘無不忘之意。自然無為對一切思想意識置之不理。比喻主不喜客,客無顏自退。不退主煩客不安。意執不忘心不安,忘心態意識得解放。胡思亂想、海闊天空,異想天開,野鶴閒遊,信馬游疆、放任自流、無動於衷。亂之極,動之極,即是定靜之自然。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找之,心不起亂,亂從何生?心欲求靜,求者是亂。不思動不思靜,思想是何?自如是法,自然是道。不認自本心識自本性者,難入無為,見聞覺知之覺性,唸唸自如妄自消。

十、 論坐忘銘


【原文】常默元氣不傷,少思慧燭內光。不怒百神和暢,不惱心地清涼。不求無諂無媚,不執可圓可方。不貪便是富貴,不苟何懼君王。味絕靈泉自降,氣定真息日長。觸則形斃神遊,想則夢離屍僵。氣漏形歸壟上,念漏神趨死鄉。心死方得神活,魄滅然後魂強。博物難窮妙理,應化不離真常。至精潛於恍惚,大象混於渺茫。道化有如物化,鬼神莫測行藏。不飲不食不寐,是謂真人坐忘。
心忘念慮。即超欲界。心忘緣境,即超色界。心不著空,即超無色界。離此三界,神居仙聖之鄉,性在清虛之境矣。
張三豐曰:此王重陽祖師十論也。無極大道,盡寓其中。空青洞天,向多有仙真來游。遺留丹訣道言以去者,此亦度人覺世之心。重陽祖師之十論,亦本斯旨也。山中人得此訓言,又何必另尋瑤草,別采仙花。即此是長生藥、不老丹也。恭錄之,以示後之好道者。
【釋義】呂祖說我性從來本自然,本來由我不由天。夜半鐵漢自思量,長生不死由人作。人生百年南柯夢,覺者自我撞晨鐘。道在聖傳修在己。德在人積命由天。蒼海雲橫迷去路,悟者一步不離即西天。喜怒哀思自心定,神聖仙佛種子自心田,靈苗生在自心內,外尋十萬八千無覓處。內觀抱元守一,一性圓明是自家。有求心外客,有法非自家。一個身心生萬法。道本虛無用法作什麼?心是礦中金,法是煉金火,金成,無火、無礦、也無金。物質本無性,符號名是金。真金本無染,皆因礦混金。自心有慧火,除礦金自精。有為皆假火,真火自慧根。不燒礦自滅,不煉本是金。修煉是假名,取法昧自心。捨法不知義,不取不捨自家真。陽光是本能,雲霧是外生。自心本清靜,客觀是外因。月照雲霧散,心清除外因。不用有為法,無為我自真。 內修十論結語



獻花 x0 回到頂端 [樓 主] From:台灣新世紀資通 | Posted:2005-10-11 11:28 |

首頁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060774 second(s),query:15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師事務所 擔任常年法律顧問 | 免責聲明 | 本網站已依台灣網站內容分級規定處理 | 連絡我們 | 訪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