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廣告
  加入我的最愛 設為首頁 風格修改
首頁 首尾
 手機版   訂閱   地圖  簡體 
您是第 1335 個閱讀者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為IE收藏   收藏主題   上一主題 | 下一主題   
cloud991234 手機
個人頭像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小有名氣
級別: 小有名氣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0 鮮花 x36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推文 x0
[疾病] 防治腦中風 別當慢郎中
冬季將至,又是腦中風的好發危險季節,有鑑於近70%的第一次腦中風患者會留下程度不等的後遺症,連累自身更造成全家的負擔,台灣腦中風學會及中華民國神經放射線醫學會特地呼籲國人,防治腦中風不但要從居家養生做起,屬中風高危險群的民眾,更應定期進行頸動脈超音波檢查並積極治療,降低腦中風機率。
 根據統計,在國內每年約有5萬名腦中風病人,其中有80%的的病患屬於缺血性中風,而其中,因頸動脈嚴重狹窄引起的中風便佔了四分之一。研究更進一步指出,嚴重頸動脈狹窄患者中,未曾出現過如手腳無力、發麻、暫時視力消失(黑矇)等中風前兆者,有25%在五年內可能發生腦中風;而曾出現過中風前兆者,更屬腦中風的高危險群,可見頸動脈狹窄對缺血性腦中風的指標意義。然而,最新研究顯示,若能定期進行頸動脈超音波檢查,一旦發現頸動脈狹窄率超過60%,便及時與醫生合作採取必要的積極治療,如裝置頸動脈支架或施行外科手術,將可大幅降低因頸動脈狹窄而中風或死亡的機會。

 翁文章理事長強調,定期進行頸動脈超音波檢測,是了解頸動脈健康的最好方法,一次約需20分鐘左右,即可提早找出這個潛伏殺手,避免未來個人中風導致家庭後續的負擔。翁文章理事長指出,頸動脈狹窄率若達60%便有腦中風的危險,應立即尋求醫師的專業諮詢,除了要調整飲食、作息外,更要減少身上的危險因子──有如控制高血壓、高血脂,以及戒菸,並與醫生合作採取必要的治療措施,例如服用傳統的抗血栓藥物、外科手術(頸動脈內膜切除術),或採行最新的頸動脈支架置放術。

 在意識到自己為中風高危險群之前,陳先生僅由藥物控制血壓,雖然有幾度覺得左肢無力、麻痺,但不以為意;直到在兩年前,無意中看到宣導海報後就醫並接受頸動脈超音波檢查後,才驚覺自己的頸動脈已嚴重狹窄至90%,而原先的左肢無力,原來就是小中風的前兆而不自覺;後來想到中風所可能帶來自己人生上的難題跟家人的負擔後,毅然決然接受醫師的建議,在頸動脈狹窄處置放支架。兩年多來,不僅原先的無力、麻痺不再發生,陳先生也心有所感的呼籲國人正視頸動脈的健康。

 目前,民眾自費進行頸動脈超音波檢測的費用約1,500元到3,000不等,一般大型醫院健診中心已有此服務,因疾病需要,健保亦有此項給付。此外,針對已被診斷為頸動脈嚴重狹窄所需進行的頸部支架置放手術費用,健保予以全額給付。




獻花 x0 回到頂端 [樓 主] From:未知地址 | Posted:2004-11-16 20:20 |
牛奶牛 手機 會員卡 葫蘆墩家族
個人頭像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社區建設獎
頭銜:☆天佑台灣☆☆天佑台灣☆
版主
級別: 版主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版區: 修行&武術, 中醫研討
推文 x24 鮮花 x728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那我也跟大家說一下 中風初期的搶救方法吧


第一..千萬不要隨便移動患者!!(不當的移動 有可能造成病情惡化 此時血壓異常的高 有可能在搬運過程中 導致其他血管的破裂) 接著就是馬上叫救護車 在等待的黃金時間裡 請做以下步驟

第二..讓患者平躺 並注意保暖

第三..在第一時間內 拿採血針(沒有的話可用其他物品代替)在患者十隻手指的指尖放血(幾滴血就可以了)
(這是經外奇穴中的"十宣穴") 如果患者出現口眼歪斜的症狀 可在歪斜方對側的耳垂下方放血

第四..接著就是等待救護車的到來 此時 患者的症狀應該較為緩解 然後還是要去醫院做詳細的檢查及觀察   記住   這真的很重要!!!



蒲公英飛揚計畫

* 來讓我騙點支持度吧 ~!! *
還是那句老話... 打注音文的..都去死吧...

我的部落格
獻花 x0 回到頂端 [1 樓] From:未知地址 | Posted:2004-11-17 04:48 |

首頁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015378 second(s),query:16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師事務所 擔任常年法律顧問 | 免責聲明 | 本網站已依台灣網站內容分級規定處理 | 連絡我們 | 訪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