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廣告
  加入我的最愛 設為首頁 風格修改
首頁 首尾
 手機版   訂閱   地圖  簡體 
您是第 1406 個閱讀者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為IE收藏   收藏主題   上一主題 | 下一主題   
cinnamon6588
個人頭像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初露鋒芒
級別: 初露鋒芒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0 鮮花 x25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推文 x0
[健康] 台灣近30年 缺血性心臟病與糖尿病死亡率增加近10倍
轉載自崴達健康
記者黃曼瑩/台北報導

在文明的現代,胖已經不是福,根據一份最新的「台灣高血脂及代謝症候群流行病學調查報告」顯示,近30年來,台灣人缺血性心臟病及糖尿病死亡率增加3至10倍,以及血壓、三酸甘油酯、血糖、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腰圍等五項指標中,有任三項超過標準,罹患慢性病的風險也增加1到3倍。


這份調查報告是由中央研究院生醫所教授潘文涵所研究,並在15日台北榮民總醫院舉辦的「中華民國血脂及動脈硬化學術研討會」中發表,潘文涵表示,台灣人普遍並不比美國人胖,但是現在台灣人和美國高加索人種的高血壓和糖尿病盛行率已差不多。

主要因為台灣人平時在飲食上未注意,如吃太油、缺乏運動,導致肥胖,罹患慢性病的機會也大增所致。根據潘文涵調查,從1970年到2000年,台灣男性缺血性心臟病的死亡率從十萬分之十上升到十萬分之三十,女性從十萬分之七增加為十萬分之十七;在糖尿病死亡率方面,男性從十萬分之三成長到十萬分之三十八,女性從十萬之五提高為十萬分之四十五。許多糖尿病患最後死於缺血性心臟病,所以兩者有密切關係。

潘文涵提出五個代謝指標提供參考,分別是血壓(不高於130/85毫米汞柱)、三酸甘油酯(數值不高於150)、血糖值(空腹值不高於110)、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數值女性50,男性40)、腰圍(女性80公分,男性90公分)。如果要避免罹患腦梗塞、動脈硬化等疾病,最好還是飲食清淡少油,並持續運動

東森新聞報提供

肥胖與缺乏運動是主因   生活壓力也是原因之一   不可不重視


手把青秧插滿田,低頭便見水中天;心地清淨方為道,退步原來是向前
獻花 x0 回到頂端 [樓 主] From:局域網對方和您在同一內部網 | Posted:2005-05-16 15:26 |

首頁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018461 second(s),query:15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師事務所 擔任常年法律顧問 | 免責聲明 | 本網站已依台灣網站內容分級規定處理 | 連絡我們 | 訪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