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廣告
  加入我的最愛 設為首頁 風格修改
首頁 首尾
 手機版   訂閱   地圖  簡體 
您是第 4813 個閱讀者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為IE收藏   收藏主題   上一主題 | 下一主題   
bossaska 手機 會員卡
個人頭像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小有名氣
級別: 小有名氣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1 鮮花 x70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推文 x0
[轉貼資訊] 傳統的機油規格:SAE 及 API
SAE :
美國汽車工程師協會創立的一種標準,用來表示機油在SAE 試驗溫度下的SUS〈Saybolt Universal Seconds〉黏度範圍。
冬季用油號5w,10w,20w 是在0℉ 條件下試驗確定的。夏季用的油號20,30,40,50w等等,表示在210℉ 條件下做出的SUS範圍。
簡單來說,SAE可以代表機油流速之代號,因為SUS黏度低〈如5w、10w〉代表稀而流動較快的液體。稠的液體流動較慢,所以SUS黏度較高,在二輪車多用複性機〈10w-40、10w-60〉而柴油車或Power Product 多用單性機油20w,40w等。  
10w-40適合於 -15℉至 40℉室溫下工作,而20w50適合於 0℉ 至 50℉。10w-60 的範圍更加廣,可容許 -15℉ 至 50℉ 內工作。
API :
美國石油協會規格,這是用來表明該等級機油對機種適合指數,電油車大致分為9級:SA、SB、SC、SD、SE、SF、SG、SH 及SJ。而柴油車則分為 CA、CB、CC、CD、CE 及CF。簡單來說越後期生產之機油〈SJ〉就越多添加劑,對引擎保護亦越大。

SA 實用於電油及油渣引擎,並沒有任何添加劑,所以不穩定及會有泡沬現象,這是很早期的原始機油。
SB 於1930年已普遍地採用於電油車,只有少量保護引擎添加劑,而這些添加劑只有一般抗磨及抗氧化功能。
SC 多被採用於1964 – 1967 年型號之電油客車及貨車中,原先是設計給客車用的,給與高溫及低溫引擎,有防錆,防蝕及保護之條件。
SD 一種典型機油,給1968年以後之電油引擎客車及客貨車用,比SC有更多防蝕,防錆及保護之功能。
SE 用於1972年型號之電油引擎客車及小量客貨車,加添了抗氧化,對高溫引擎之防錆,防蝕及保護比SC及SD更高。
SF 典型機油,給與1981年後之客車及部份客貨車型號使用,其油質比SE更高,除有SE之機能外,更加有防止油泥產生,變膠等功能。
SG 適用於80年代後期至90年代初期之電油客車及小部分電單車。除有SF功能及質素更高外,更加添抗磨之引擎保護劑。
SH 於90年代初/ 中到90年代未期之電油引擎客車專用油,更多抗磨及抗氧等添加劑,以應付日漸高要求之電油引擎。
SJ 為1998年後至現今純電油車之機油,比SH含有更多添加劑以保護引擎。

要符合JASO規格必需要對2000年以後之二輪車引擎提供三重保護。
1) 要有足夠的抗磨度〈如SJ級〉
2) 要給予極力子有足夠的磨擦度
3) 要給予波箱有足夠之油膜,來承托波牙之重量負荷及潤滑使轉波更暢順。

   
  為符合抗極力子打滑之問題產生於二輪車引擎上及淢底耗油量,一項新的名為低摩擦技術〈Low-friction Technology〉應用於此標準上。
根據此等規定,日本汽車協會〈Japan Auto Motive Association,簡稱JAMA〉制定此等規格時,分開了MA 及MB。一般市場應用MA的剪力〈Shearing Force〉,因為其穩定性比MB為高,換言之,MA規格油是比較適合於大動大客量之二輪車,而MB則較為適合於細容量之二輪車,因由波箱導致磨擦之損耗會比較少。

摩托賽客所有,不得擅自轉載



CPU : E3 1230V2
ROM : DDR3 1866 8G*4
機版 : MSI Z68A-GD65 G3
顯卡 : GTX 970 4G*2
硬碟 : 海盜SSD 240G*2
螢幕 : ASUS VS279
CASE : 海盜300R
店源: 種子750W模組
獻花 x0 回到頂端 [樓 主] From:台灣 和信超媒體寬帶網 | Posted:2005-03-18 08:46 |

首頁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017931 second(s),query:15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師事務所 擔任常年法律顧問 | 免責聲明 | 本網站已依台灣網站內容分級規定處理 | 連絡我們 | 訪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