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廣告
  加入我的最愛 設為首頁 風格修改
首頁 首尾
 手機版   訂閱   地圖  簡體 
您是第 1357 個閱讀者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為IE收藏   收藏主題   上一主題 | 下一主題   
kennyp 手機
個人頭像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特殊貢獻獎
小有名氣
級別: 小有名氣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2 鮮花 x11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推文 x0
[養身] 全榖類食物可降低糖尿病風險
流行病學研究已經知道,體重過重的人多攝取富含全榖類的飲食,可以降低罹患第二型糖尿病的風險。醫界指出,這是因為體重過重和肥胖的人攝取富含糙米、燕麥、玉米或大麥等全榖類食物後,可顯著改善對胰島素的敏感度所致。

胰島素敏感度是測量人體對胰島素反應的能力。第二型糖尿病人就是因為對胰島素喪失了敏感度,因而使血糖持續升高。高血糖如不加以控制,罹患心臟病、腎臟傷害及其他健康問題的風險就會增高。

美國哈佛醫學院、明尼蘇達大學與挪威奧斯陸大學合作完成的研究顯示,全榖類食物有降低第二型糖尿病和心臟病風險的效果,而胰島素敏感度可能是主要的機轉。

研究人員以11位25~56歲間,身體質量指數(BMI)在27以上,生活中經常久坐而血中胰島素過高的成人為對象。他們必須接受六周的全穀或精緻穀類飲食,其中每日攝取總熱量的55%來自全榖類或加工的碳水化合物,30%來自脂肪。

他們所吃的榖類食物都包括麥片、麵包、米飯、通心粉、鬆餅、小餅乾和便餐等,只是食材的精緻程度不同而已。

在研究開始的前6周,這些人先維持例行的飲食,之後再改吃全穀或精緻穀類飲食,為期同樣6周。研究人員在每一階段飲食結束後採集他們的血液樣本做胰島素檢測。

研究發現,比起食用精緻穀類飲食的人,食用富含全穀類的飲食後,飯後胰島素值平均降低了10%,血糖值也略為降低。這種功效不受體重的影響。

這項研究發表在2002年4月號美國臨床營養期刊(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中。研究結論指出,全穀類食物對胰島素敏感度可能具有正面作用,而這些作用或有助於降低罹患第二型糖尿病和心臟病的風險。

這項調查結果充分支持美國農業局(USDA)對民眾提出的建議:每天應該攝取6~11份碳水化合物,其中必須包含全榖類食物。

在許多富裕國家,大多數穀類食品已是經過去殼、去糠處理的精緻穀物,穀類食品中的纖維、礦物質及許多健康成分都減少了。

研究顯示,纖維可以減緩葡萄糖釋入血液的速度,降低血糖濃度,進而減少釋放至血液中的胰島素。長時間下來,胰島素降低有助於細胞保持對胰島素的敏感度。相反的,胰島素過量可能使細胞喪失對胰島素的敏感度。

研究人員認為,應該鼓勵民眾多吃全穀類食物來取代精緻穀類食物,後者包括白麵包或焙果(bagel)、精製的麥片及白米。

研究人員警告,消費者應該少吃未將全穀類列為主要成分的產品。譬如麵包的標籤上常可看到"小麥麵粉"的標示,但並不代表這些產品就是由含有糠和胚芽的全榖類所製成。小麥麵粉通常是指精緻小麥磨成的白麵粉。
表情


[ 此文章被kennyp在2004-11-25 23:33重新編輯 ]



忘心無我欲沉醉
情遊天涯笑蒼穹
潮浪不識刀中趣
臥看濁世現雲蹤
獻花 x0 回到頂端 [樓 主] From:未知地址 | Posted:2004-11-03 01:17 |

首頁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020804 second(s),query:15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師事務所 擔任常年法律顧問 | 免責聲明 | 本網站已依台灣網站內容分級規定處理 | 連絡我們 | 訪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