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廣告
  加入我的最愛 設為首頁 風格修改
首頁 首尾
 手機版   訂閱   地圖  簡體 
您是第 1598 個閱讀者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為IE收藏   收藏主題   上一主題 | 下一主題   
Yeh23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小有名氣
級別: 小有名氣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5 鮮花 x1132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推文 x0
[小孩] 小兒發燒 不一定是急症
【記者沈尚良/台南報導】

小兒科急症常合併有發燒,但有發燒並不代表就是急症,家長該怎麼判斷?柳營奇美醫院小兒科醫師詹仁隆表示,可以從小朋友平日的活動力去比較,就醫時更需要有小朋友日常主要照顧者在場,可以清楚說明、描述小朋友的狀況,有助於醫師下診斷時作為重要的參考。

不過,詹仁隆也特別提醒指出,當4個月內的小小孩發燒時尤其要注意,發燒6~8個小時,就不能只以單純感冒來對待,因為免疫系統尚未健全的小小孩症狀表現通常不明顯,得仔細鑑別診斷才行。

他曾碰上1個案例是母親騎乘機車後載2名小男生,前面懷抱中是位4月大男嬰,因閃避來車撞上電線桿倒下,但車速不快,倒下的程度也不厲害,後座2位孩童事發後無異狀,因此母親在車禍後就返家。2天後,4個月大的男嬰有發燒情況,食慾則尚可,也看過醫師,但再隔2天,被查覺神色不對,經醫師建議轉到柳營奇美醫院就醫,只是為時已晚,小男嬰可能顱骨底骨折,造成鼻咽部細菌上行性感染,導致肺炎雙球菌腦膿瘍,造成中樞神經感染的嚴重損傷。

家長要從發燒中分辨是否急症、重症,詹仁隆指出,最簡單的評估方式是看小朋友發燒時有沒有吃的變少很多、小便次數有沒有減少、不發燒時活動力是否尚可、會不會玩?如果與平常沒太大差別,就可以比較放心些。而要掌握這些狀況,如與小朋友相處的時間越長,父母的警覺性越高,他說,小兒科醫師也比較容易因此了解病童身心變化,做出正確的判斷。其他主要照顧者也能提供重要的參考。

詹仁隆指出,像有1例3歲大的男童,因為發燒2天合併嘔吐、輕微腹瀉而住院,實驗室檢查有白血球增多、發炎指數升高的情況,且確定糞便有輪狀病毒,但考慮病人有敗血症的可能性,且男童精神不好,連打點滴都沒什麼反應,這種「不尋常」的反應使他建議家屬同意做腰椎穿刺抽取腦脊髓液,原本家長想要再觀察,還好及時抽驗,發現腦脊髓液白血球增多,於是立即給予抗生素治療,2天後血液及腦脊髓液培養出肺炎雙球菌,幸好當初堅持,病人在住院治療14天後順利返家。他說,如果再多等2天,可能就會造成一些遺憾。

【2005/03/15 民生報】


獻花 x0 回到頂端 [樓 主] From:台灣曜正科技 | Posted:2005-03-15 08:51 |

首頁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020444 second(s),query:15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師事務所 擔任常年法律顧問 | 免責聲明 | 本網站已依台灣網站內容分級規定處理 | 連絡我們 | 訪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