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廣告
  加入我的最愛 設為首頁 風格修改
首頁 首尾
 手機版   訂閱   地圖  簡體 
您是第 1951 個閱讀者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為IE收藏   收藏主題   上一主題 | 下一主題   
n758442
數位造型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初露鋒芒
級別: 初露鋒芒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0 鮮花 x6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推文 x0
[疾病] 性病大觀園---梅毒
「 梅毒」是個老幼皆知的古老性病,但實際上的發生率卻沒有淋病多。「梅毒」是由梅毒螺旋體造成的慢性性病,其症狀複雜且變化多端,病程可粗略分為三期,在二期梅毒時,出現全身性的皮疹如梅花開放,「梅毒」之名便由此而來。

初期梅毒──
感染梅毒後,其潛伏期平均三週,會在生殖器出現不會痛的軟塊狀破皮,摸起來像個有彈性的鈕扣,稱為「硬性下疳」。此病灶含有大量梅毒螺旋體,傳染性極高,但此時血清反應可能都還測不到。即使不治療,硬性下疳數週後會自動癒合消失,進入第二期梅毒。

二期梅毒──
螺旋體由下疳處經淋巴循環擴散到全身,會有倦怠、發熱、酸痛症狀,此時出現全身性的皮疹如梅花開放,「梅毒」之名便由此而來。二期梅毒經數週到一年不等的時間也會自動消失,進入隱性期。

隱性梅毒──
這一期完全沒有症狀,從初次感染頭一年的無症狀期,稱為「早期隱性梅毒」,感染性較高;超過一年以後的無症狀期,稱為「晚期隱性梅毒」,感染性較低。很多病人並沒有初期或二期梅毒的症狀,而且直接進入隱性梅毒或發展成三期梅毒,所以病人本身並不自覺,多因例行性檢查(如體檢或手術輸血前)才發現有梅毒反應。此期體內仍有螺旋菌存在,對身體組織仍有破壤性;女性病人更會傳給胎兒,造成胎兒先天性梅毒、流產或死胎。

三期梅毒──
所謂的「三期梅毒」指的就是身體出現梅毒腫(gumma),通常發生於感染後三至十年,多出現在皮膚的皮下組織或骨骼肌肉裡,梅毒腫並不危及生命,故有「良性三期梅毒」之稱。

從以上的敘述看來,梅毒除了初期的硬性下疳、二期的梅花開放(皮疹)和三期的梅毒腫外,似乎「不怎麼嚴重」,那麼為何要防治呢?一般說來三分之一的早期梅毒會自行痊癒,血清反應也會變成陰性;三分之一則成為隱性梅毒,只有陽性血清反應而無症狀;但另外三分之一則會侵犯血管和心臟,造成「心臟血管性梅毒」或侵犯腦部脊髓,造成「神經性梅毒」,雖然都是多年後才發生,但都會產生嚴重後遺症,甚至致命;另外罹病的媽媽會傳給無辜的胎兒,造成小兒先天性梅毒,因此必須防冶。

在診斷上,除了皮膚上的症狀(下疳和皮疹)外,尚有兩種方法可確立診斷:
一、在硬性下疳(初期梅毒)的病灶上刮些皮屑,用顯微鏡觀察,若能找到螺旋體,則確定是梅毒。

二、梅毒血清檢查:篩檢用的VDRL或RPR測定法是一種「非特定性」的檢驗法,是偵測身體組織對螺旋體的反應。初期感染時組織反應強,所以力價高;慢性感染時,組織反應會稍降低,所以力價較低;若治癒,則力價應降低很多(初期感染若治癒,VDRL或RPR會變陰性;慢性感染即使治癒,VDRL或RPR可能仍呈陽性,只是力價降低)。

VDRL或RPR因只是非特定抗體,當身體有急慢性發炎疾病存在時就可能出現『偽陽性』反應,所以要確立診斷需加做「特定抗體測定」。

FTA-ABS或TPHA是偵測體內對螺旋菌的特定抗體,只要感染梅毒,特定抗體就會永久存在體內(不管治癒與否,也不管是早期或晚期),所以只用來做為確定診斷用。

由於VDRL或RPR和疾病的病程有關,治癒後力價應下降或消失,目前多用於婚前、懷孕前或輸血前之篩檢用;當然要看治療是否完全也要做這測定。至於治療,主要是注射盤尼西林,這工作就交給醫師吧!

﹝資料來源:春暉醫星球﹞



獻花 x0 回到頂端 [樓 主] From:台灣台灣索尼 | Posted:2005-02-26 22:50 |

首頁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012314 second(s),query:15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師事務所 擔任常年法律顧問 | 免責聲明 | 本網站已依台灣網站內容分級規定處理 | 連絡我們 | 訪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