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广告
  加入我的最爱 设为首页 风格修改
首页 首尾
 手机版   订阅   地图  繁体 
您是第 1001 个阅读者
 
发表文章 发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为IE收藏   收藏主题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oak3524816
个人文章 个人相簿 个人日记 个人地图
初露锋芒
级别: 初露锋芒 该用户目前不上站
推文 x1 鲜花 x21
分享: 转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复制连结到剪贴簿 转换为繁体 转换为简体 载入图片
推文 x0
[小品] 他的西瓜种子卖到50个国家!
◎郑呈皇/文

《 2003-9-21 商业周刊电子报 》

来源:网路流传
「It comes from Taiwan!」当希腊的农民跟农委会主委李金龙解释这些西瓜来自台湾时,他才恍然大悟刚刚吃下肚的西瓜,种子都是「Made in Taiwan」(台湾制造)。台湾距离希腊要飞十五小时、足足半个地球远,但欧洲当红的西瓜竟是台湾的种苗公司一手包办,而且还是位高龄八十岁、一句希腊文都不会讲的老先生。李金龙说:「回国后才发现,原来台湾真有一个全世界最大的西瓜种苗公司。」

这个种苗公司的创办人陈文郁,六十年的研究光阴,让台湾的西瓜走出国际,在全世界落地生根。

‧ 田间小径后的第一……和六个朋友凑六十万开种苗公司 如今在全球拥有三百六十名员工

八月底,高雄县凤山市,随处可见的是矮房妆点在整片绿色田间,穿过一个个弯曲小径后,一栋三层楼高的建筑物伫立,土黄色外墙剥落龟裂的纹路见证农友种苗公司三十五年的历史。然而外表再简单不过的墙后,公司竟藏着四十个研究员,负责基因工程与育种的研发工作。

一九六八年,当年四十三岁的陈文郁,离开工作二十年的凤山热带园艺试验所,和六个朋友凑满新台币六十万元,只请一个会计就开始农友种苗公司。原本差两年就可以领几十万退休金的他,看到农民买不起国外高价的种子,就想到小时候父亲种田。「因为没有钱买好种子,种出的东西没什么人要,所以常看到父亲对着田里发慌。」于是他决定以自己在凤山试验所学到的育种技术,出来帮农民研发台湾品种的植物。如今,农友已拥有全球三百六十个员工、四个实验农场。同时,「全世界每四颗西瓜种子大约一颗是我们家的。」陈文郁的儿子、现任公司董事长的陈龙木说。

陈文郁如何能独立建立起全世界西瓜种苗最多的公司?陈龙木笑着说:「关键在我父亲的研究精神。拿黄西瓜育种为例,一般种苗场只要研究到黄的就可以卖,他却不只要黄,还要黄的发金。」这个「黄金」坚持,让农友在已举办六十六年,全世界最具规模的品种选美比赛─全美园艺新品种大赛(All America Selections, AAS)中,过去只有八个西瓜品种获奖,农友种苗公司就摘下四个。「在我的观念里,每个西瓜就是一个艺术品、一幅画,都是要很用心的去培育。」黝黑的陈文郁还特地到楼下抱一粒重达五、六公斤的西瓜,边说边用自己衣服擦掉西瓜上的灰尘。

‧ 每个西瓜都是艺术……一颗西瓜品种研发,要花九年工夫 以育种与基因技术培育六百个品种

当了解到一颗西瓜品种研发在陈文郁手上,需要九年时间才能瓜熟蒂落,远比欧美西瓜种苗公司的五、六年还要长时,就不难理解每个西瓜都是艺术。「你看,这就是我花十二年研究的新品种『黛安娜』。」他害羞的表示取名黛安娜,是因为英国黛安娜王妃是他的偶像,为了纪念她那头金发,特地花最多年研究金黄色外皮的西瓜。

目前全世界的植物种子品种改良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为传统育种(编按:以花粉交配等自然方法孕育下一代)、另一种则为一九八○年代窜起的基因转殖技术(编按:利用某些性征基因注入植物体内的技术。如玉米打入抗病毒基因后,下一代就会有抗病毒的特性),「然而目前全世界九九%的种苗公司都还是用传统育种而非基因方式培育、改良品种。」中兴大学分子生物学研究所教授王博仁指出,原因很简单,因为农业的基因技术,全世界除了几个大型公司如孟山都(Monsanto)有大豆、玉米作物可以商品化,其他都还是研究阶段。而农友则是结合自己传统育种以及透过学校合作的基因技术,共同打造目前包含西瓜五十多种以及其他蔬果如番茄、十字花科等总计超过六百个品种的种子王国。

陈龙木说,他父亲对传统育种品质要求,可说是现代化QC (Quality Control,品质控制)。

农友凤山实验农场空地上,八月底吸引一群邻居围观,远望过去,近千颗剖开一半,参着红、黄色不同果肉的西瓜整齐排列,每个西瓜上还插着号码牌,这天是农友每年三次评选西瓜育种成果的日子,只见陈文郁和一群人穿梭其中,先敲敲再尝一小口,随即在笔记上记录,准备选出下一阶段育种的西瓜,他说:「一颗西瓜要符合最早预定生产的品种,必须通过十多项甜度、口感、重量、水分等测试,只要有目标没达到,就得重新和其他品种再试,直到完全符合标准。」

至于要到哪里找这么多不同特色的品种呢?位在农友公司一楼多达六万多个种源(种子的父母)是这些无数排列组合配对的上游。陈文郁自豪的说:「这可是派人去国外四处搜集的结果。」全台湾最多种源的地方,又是一个漂亮的发现。

此外,从凤山试验所开始,他就跑遍全台湾农地去观察土质、水分、气候与适合栽种的作物,并一一记录。「当时若有人要找陈文郁,我都告诉对方,你去田里找一找,那个戴帽子又最高的就是。」曾和他在凤山试验所工作的王博仁回忆,陈文郁都利用白天去各地田间,晚上回实验室写报告。这样拚命往田里跑,终于跑出心得。

现在只要有新品种要试种,他可立刻指出哪个农地比较适合,「一九六二年他培育出第一颗无子西瓜,就是我骑摩托车载他,从凤山到云林西螺大桥下教农民种的。」王博仁说那时全台湾只有西螺大桥下的土壤,种出来的无子西瓜最甜。

如此衷心研究,即便曾在田里走过一趟鬼门关,现在的他还是背着医生偷偷下田观察。原来一九九九年夏天,已经七十五岁的他一如往常,很早便到田间,由于专注观察忘了吃饭,「当时也只是觉得头晕,不以为意就继续待到晚上。」他说那天为了观察茄子的育种足足站了七个小时,回到家立刻昏倒在房间,检查后是得了狭心症。一个星期出院后,又马上跑去田里,「我只有在田里才不会生病。」他开玩笑的说。

空地上看到的是育种的结果,然而最初育种的发想,可以从他一本本已经堆了两、三个大书柜的品种计画书看到。「你看,这是我在民国五十五年就写好的白菜育种计画书。」一百七十八公分高的他垫脚拿最上层左边第一本几页的计画书。里面记录着这次需要品种的各种要求与育种时间。早在三十多年前,他就懂得利用类似SOP(标准处理原则)的计画书,记录每个育种的过程,和当时日本首次提出的品管圈(QCC,Quality Control Circle)概念一样早。

陈龙木说目前公司留下来的农业育种知识,从十多年前开始,就透过全国十个经销商的「知识讲习会」,一个月五、六次的巡回开课,传授各地有需要的农民,例如,如何种西瓜或者挑选好卖的品种。甚至连各地的农会都会请农友公司当技术顾问,帮忙农业推广,「我一个人好没用,要全部的农民好才有用。」曾获得全国十大杰出农业专家的陈文郁说出他推广技术的理念。

‧ 跟上现代生物技术……用复制技术,培育全球第一颗无子西瓜 让木瓜具抗病毒基因,售价高五倍

然而随着生物技术的出现,基因研究在八○年代成为显学,「台湾的农业发展要有进步,生物技术尤其是基因研究是一定要走的路。」国科会主委魏哲和说,对于农友也是如此。

其实陈文郁于一九六二年培育出全世界第一颗无子西瓜时,就是用复制技术培育。当时日本学者提出无子西瓜理论时,全日本没有一家种苗公司做得出来,曾在日本留学的他得知消息,立刻进行研究,结果一年左右就成功培育这个品种。

所谓的无子西瓜,就是利用细胞培养把西瓜二十二对的染色体复制成四十四对,再把这个品种和原来的品种交配,便产生了无子西瓜,当时还没开公司的他便把培育的种子给农民,让台湾的无子西瓜产量直到现在仍是世界第一。

后来农友深知生物技术的重要性,因此在一九九○年,便开始投入植物单细胞组织培养、以及基因研究。至今每年都会提拨营收的一○%当作研发预算,「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可以提高品质。」陈龙木解释投入生物技术的原因。

在组织培养复制方面,目前农友完成全国唯一量产具有抗病性的「复制木瓜」。过去由于台湾的木瓜没有抗病基因容易受到病毒感染,所以不容易外销。农友过去卖的也是这类会受感染的木瓜种,农民买回去必须用网室种植(就是在木瓜田外罩着网子)才能避免昆虫带入病毒。而农友在传统育种中发现一个木瓜品种突变,具有抗病毒基因,立刻把这个木瓜作大量复制,现在这个新品种售价是之前感染品种的五倍,还可以外销,陈龙木说这就是利用生物科技的好处。这具抗病毒的「复制木瓜」和目前无法上市的「基因木瓜」不同,前者是自然突变产生抗体,和后者用人工打入基因不同,不需要卫生署审核,再次凸显传统育种的重要性。但为了不落后世界生物技术,虽然基因改造仍有争议,却依然和中兴大学、中研院合作瓜类的抗病毒基因,「以后搞不好就可以制造出不会生病的西瓜。」陈文郁乐道。

然而研究出不抗病的西瓜种子,还需要多久?连陈文郁也不敢保证。但可以确定的是陈文郁这一生的研究精神是农友能成为全世界最大的西瓜种子公司的关键原因,「我就是想要做一个让全世界都知道台湾厉害的水果。」他补充。甚至有营业额比农友大好几倍的美国种苗公司慕名而来与公司合作开发新品种,「目前市面上的洋香瓜,就是双方合作的成果。」陈龙木说。

「很多人不知道,台湾其实是全世界热带地区农业最发达的地方。」李金龙接着表示,但台湾的水果欠缺知名的品牌,「大家想到纽西兰会想到奇异果,那台湾呢?」李金龙认为二十一世纪,谁掌握种子就能控制农业,而台湾的西瓜是他觉得最有希望的水果之一。

但光有希望与机会是不够的,台湾农业发展问题诚如国科会主委魏哲和所言「民间整合度不够」,计画还是东一个、西一个。「研究没有延续性。」农业生技国家型计画主持人苏仲卿教授也提出类似看法。农友持续在研发种苗这条路上大步,「但许多生物科技还在摸索阶段。」陈龙木认为单靠民间力量撑起台湾农业是不够的,还需要国家资源更多的资助。

例如美国出口大豆、玉米最大的孟山都,政府每年提供减税优惠,并鼓励企业赞助这些农业生技公司,「要农友或其他公司养一群人专做十年的基因技术是不可能。」王博仁认为像陈文郁这样愿意终身研究并帮助农民的人很少。换言之,我们没有多少时间等待下一个陈文郁出现。



献花 x0 回到顶端 [楼 主] From:台湾凤信有线 | Posted:2005-02-19 06:55 |

首页  发表文章 发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009977 second(s),query:15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师事务所 担任常年法律顾问 | 免责声明 | 本网站已依台湾网站内容分级规定处理 | 连络我们 | 访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