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廣告
  加入我的最愛 設為首頁 風格修改
首頁 首尾
 手機版   訂閱   地圖  簡體 
您是第 1439 個閱讀者
命理服務》 數位論命舘 | 免費排盤 | 星僑易學 | 五術書籍 | 線上論命 | 影音論命 | 八字命書 | 星座分析 | 孔明神數 | 周公解夢 | fackbook 粉絲專頁 |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為IE收藏   收藏主題   上一主題 | 下一主題   
adamlee9 手機 會員卡
個人頭像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貼圖天使獎 社區建設獎
頭銜:                       &n ..                       &n ..
風雲人物
級別: 風雲人物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6353 鮮花 x7456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推文 x0
[分享] 眾生的本質

圖 1.

圖 2.



眾生的本質

為什麼眾生是眾生 ■ 聖嚴法師
所有的眾生原本皆是佛,可是對眾生來說,這似乎是完全矛盾的;
因為佛是智慧圓滿的,而我們卻是充滿了無明煩惱。⋯⋯
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矛盾呢?
《圓覺經》告訴我們,佛性和眾生的無明
其實並沒有不同,無始以來均已存在,
無明只是佛性的另一種型態。就像冰與水,它們的本質相同,
因為溫度不同,而有的是冰、有的是水。

我們可以進一步來理解,
北極圈凍結的冰就像是一直環繞眾生的無明,
但由於氣候的變遷,偶爾也會溶化,同樣地,
由於不同的因緣,
有些眾生也確能體證到自己的佛性。
無明和佛性,就如同冰和水一般,
雖然因為條件的不同而有不同的呈現,
但它們的本質是一樣的,
而我們所認知到佛與眾生的差別,
其實不過是一種假象。
因此產生了一個有趣的問題,佛法說:
「眾生皆可成佛。」
如果佛與眾生在本質上是相同的,那麼,
要如何才能不讓佛淪為眾生呢?
根據禪的觀點,涅槃和輪迴(生死的流轉),
這兩者可以說存在,也可以說不存在。
就眾生的角度來看,它們是存在的,
因為眾生執著我、執著外在的色相;
但是以佛的觀點來說,輪迴和涅槃並沒有不同,
因為佛不執著於色相,他是因應眾生的需求,
而平等地示現輪迴或涅槃。
所以,就像冰能溶於水一樣,
我們無法阻止佛以眾生的形相出現,
就如兩千六百年前,
佛陀以印度王子的身分示現於世一樣。
但佛陀示現的眾生與尚未成佛的眾生大不相同,
前者是因為智慧,而後者之所以還是眾生,
乃是因為他們所造的染污業。
這個染污業是執著四相的結果;
什麼是四相?
就是《金剛經》所說的我相、人相、眾生相和壽者相;
每一相的範圍涵蓋更廣泛的眾生。
舉例來說,比如兩個沉浸在愛河的年輕人;
戀愛中的人通常是想要愛情長久,
不太可能希望今天相愛,明天就分手,
於是就產生了一種態度:
「即使愛到下地獄也沒有關係,
只要能夠永遠相愛就好了。」
從這裡,我們可以察覺到這四相當中的三種:
墮入愛河的自己、被自己所愛的人,
以及生死相續、愛情長存的欲求。
那麼眾生相呢?
當孩子出生後,父母親盼望他們事業有成,
然後結婚、成家;
而孩子自己可能也有相同的期盼,
然後一代一代相傳下去,造就了無數的後代。
就是因為這種繁衍的本能,所以才有了眾生。
在這個二人相愛的例子中,可以看出四相的執著。
四相如夢幻泡影
有一次,我問某個人,問他是否想出家?他說:
「不是我不想出家,而是我的父親想要抱孫子。」
我說:「那就先生個兒子,再來出家囉!
有了兒子後,你的責任就了了呀。」
他回答說:「對呀,我就是想這麼做。」
不過,我向他保證,
一旦有了兒子,就不可能出家了。
他的兒子也希望有自己的兒子,
這種執著將一直延續下去。這就是眾生,
生生不息,永無休止。
這四相就如同夢幻泡影一般,隨著因緣而生滅。
緊緊抓住這些現象,而把它們當真,
於是產生了自我的執著。
自我的建立並非來自自我本身,
而是對其他種種所產生的執著,
加強了自我意識,才形塑出來的。
執著的對象主要是外在的人事物,
也可能主要是來自於自我中心。
有一位市長,年過五十還沒有結婚。
你認為沒有家庭的負擔,他的執著就會比較少嗎?
一點也不!因為他總是說:
「我希望我的城市像這樣、像那樣。」
好像整個城市都是他的一樣。
這就是第一種執著——我執。
我認識一位將軍,
他很了解第二種執著——對人的那種執著。
這位將軍總是把重要的任務交付給有家室的人,
一旦找到了適當人選,就先把他的家庭安置在
非常安全的環境裡,使他無後顧之憂,
也確保了他的忠誠。
我們已經知道,這四種執著造成無明的相繼,
但究竟是什麼原因使無明無止盡地持續下去呢?
答案有兩個。
當自我被錯認為永恆的,
那執著的不僅是現在的「我」,還有未來的「我」。
所以,當我們在為未來做準備時,
也在造作與未來相關的業。
當生命結束時,因為累積了無數未來的業,
必會在來生承受果報。
眾生因為不斷地為未來做準備,
必將會一生又一生地來接受果報。
因為老是在執著,所以永遠雜染不淨。
去除執著眾生成佛
第二個答案,是與那些不依佛法修行的外道有關,
無論他們的目的是成佛、求涅槃或是生天界。
他們厭惡世間,因此想要逃離世間。
求生天界的外道修行者,
雖然可以用累積福德而達到生天的目的,
但他們在天界的時間還是有限,
一旦福德用盡,勢必會離開,再度淪落生死輪迴中。
同樣地,那些為了逃離世間而尋求佛道的佛教徒,
可能自以為到達了淨土,到達了涅槃的境界,
但當福德用盡時,也不得不離開天界,再次投生欲界。
然而這兩類修行者同樣會再努力累積福德,
求生天界做短暫的停留。
他們從未放下執著,所以也還是依然雜染、不清淨。
因為執著,所以造了染污業;
也因為執著,所以生死相續,無明相續。
眾生要成佛,就必須去除執著,無所求,不懷目的。
摘錄自《人生雜誌329期》


[ 此文章被adamlee9在2014-11-02 08:19重新編輯 ]



虛擬的世界虛擬的心年輕的宇宙年輕的人@
獻花 x0 回到頂端 [樓 主] From:臺灣中華電信股份有限公司 | Posted:2014-11-02 07:51 |

首頁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018377 second(s),query:15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師事務所 擔任常年法律顧問 | 免責聲明 | 本網站已依台灣網站內容分級規定處理 | 連絡我們 | 訪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