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廣告
  加入我的最愛 設為首頁 風格修改
首頁 首尾
 手機版   訂閱   地圖  簡體 
您是第 1419 個閱讀者
命理服務》 數位論命舘 | 免費排盤 | 星僑易學 | 五術書籍 | 線上論命 | 影音論命 | 八字命書 | 星座分析 | 孔明神數 | 周公解夢 | fackbook 粉絲專頁 |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為IE收藏   收藏主題   上一主題 | 下一主題   
adamlee9 手機 會員卡
個人頭像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貼圖天使獎 社區建設獎
頭銜:                       &n ..                       &n ..
風雲人物
級別: 風雲人物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6353 鮮花 x7456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推文 x0
[分享] 生命的象限

圖 1.



海雲繼夢:認識生命並不容易,我雖然跟各位講過虛幻的人生是什麼?
真實的人生是什麼?
你可能會覺得那只是一種知識或理論性的東西。
我們從修行中真實的走過來,勘定了虛幻的人生,證實了真實的人生,
也看破了這虛幻人生的狀態。當我們用語言把它表達出來時,
那已經變成一種知識。從你的立場來聽,不過多了一份知識而已。
修行,是要走入真實生命的領域,同時向前推進,
達到至善至美的生命境界,這才是修行真正迷人的地方。
但只這樣講,非常冰冷,枯燥無味,你怎麼會對它產生興趣呢?
所以還是回過頭來,談談生命存在的幾種現象,
讓各位能夠有一個更具體、透澈的感受。
我們那個時代,考上大學很不容易,不像現在幾乎人人都有大學可讀。
父母親很認真地賺錢,呵護、栽培,
於是擠進了大學的窄門,獲得一些成就跟父母師長們所期許的目標,
擁有房子、車子、金子、妻子、兒子,
可謂「五子登科」。在這情況下,你也期望孩子跟你一樣,擠進大學窄門,
然後五子登科,然後期望孫子也一樣。
我們生生世世這樣子,就滿足了嗎?顯然不是。
看看現代社會,我們為什麼要那麼認真呢?因為想考好學校;考進好學校做什麼?
拿第一名;得到第一名要做什麼?
再讀個好學校……從國民小學開始就擠資優班,進初中又擠資優班,
高中也要讀當地的名校,不是雄中就是雄女,
不然就建國中學、北一女。像這樣擠完高中以後又擠第一志願、讀台大、讀第一名,
然後出國讀哈佛、MIT,拿到博士學位,討個美麗能幹的老婆,
再生個聰明可愛的孩子;下半輩子讓他繼續努力,
讀第一名、考好學校,然後又讀哈佛、MIT,畢業再討個美麗聰明的老婆,
生個可愛聰明的孫子,再讓他讀第一名、考好學校……。
這樣不是非常無聊嗎?假使人生真的都這麼如意,那也沒有意思了;
這當中只要有一點波折,恐怕你會受不了。
但波折正是人生的常態,前面提的那種慣性的想法,本身就是毛病了,
再加上不能適應挫折或瓶頸所產生的意外等等,
人生不是非常的無奈、痛苦又悲哀嗎?
人生歷程可以劃分幾個階段:
第一,是家族求生存、找立足點生根的階段。這個階段我們應該過了,
已經不單是為求生存、安全,求一個窩、可以活下去就罷了。當我們已經獨立以後了,
有沒有想過讓子女們站在我們的肩膀上、比我們更強? 
這時候你要他做什麼?讀第一名,考好學校嗎?
顯然不是。他有必要脫離那種僅僅為了追求生存、
尋找安全的思惟模式。他應該要發展專業的領域,譬如藝術、繪畫、音樂、雕刻等等,
這種發展可以不必為吃飯而操心,而將來也不必只為了靠這個技能而去混飯吃,
因為那完全是一種生命情操的昇華與展現;
光為了靠這個東西去混飯吃,那太沒意義了。
他可能沒有「錢」途,但不是沒有前途。
他的生命會更燦爛、輝煌,但是論賺錢,可能就比較困難了,
尤其悠遊於專業領域裡的人,通常對於怎麼用錢不太會用腦筋。
想想,你肯讓孩子這樣嗎?
現在給他學鋼琴、小提琴、畫畫、國畫、寫字等等,目的是什麼?
趕潮流?附庸風雅?或者怕他學壞?這些都不是生命的定位。
教育子女的時候,你曾否想過這些都太庸俗了,
應該讓他當社會服務人員,以服務社會為目的去從政?
那麼有沒有培養出子女成為政治家的能耐跟氣質,
而不是培養他們出來鬥爭、聚眾滋事、搖旗吶喊?
我們純粹地奉獻與服務,不隨人家抹黑、吐槽,
即使有權有勢也不A錢、不貪污。要培養具有這種政治情操的人物,
我想會比前面所說的更難;而培養靜靜默默、
真正奉獻與付出的社會義工或服務人員,那更是難上加難。除此之外,
是否能更直接地從思想領域來建設人心、建設社會,
為我們的前途來努力?所以,第二階段可以說進入專業領域的層次。
當個工程師,但不以賺錢為目的;
當個建築師、會計師、醫師等等,也都是以服務為目的。
不是說服務業就好賺錢,而是以服務為標的,
為社會建立端正的制度,不要動不動就爭功諉過。
這種高尚的生命情操,是我們在生活穩定之後所應該培養的。
除了這些「師」字輩以外,「家」字輩也算在內,
包括藝術家、政治家……等等。
要從事思想領域的建設,這需要一些天分。台灣人常講,
生孩子容易,生個做生意的孩子不容易,生個政治家、
軍事家孩子很難,要生一個思想家,則比前面這些都更難了,
因為思想家是天生的,不完全靠培養;
而最難的卻是生出一位修行者。
修行者需要擁有卓越的情操與質素,在修行的領域裡,他跟探險家一樣,
面對著前面未知的狀況,努力地踏勘真實生命的境界,兌現止於至善的境界。
所以第三階段,才是思想家跟修行者。
在思想的領域裡還有軌可尋,在修行的領域裡無跡可覓,二者都是天才、都是天生的。
自古以來,天下有多少第一流的人才投入修行的行列,當然不免有很多人是混口飯吃,
可是真正的人才在修行裡的卓越成就,一定是曠古絕今的。
他不為名不為利,只為一個十全十美的生命境界,
為了兌現它而耗費一切。這個部分,以後有機會再談。
在前面提的這三階段的領域裡,可以再劃分出幾個小層次,
讓子女站在我們的肩膀上、比我們更高。
不是指錢賺得多,而是生命品質要比我們更高。
你有沒有這種認知呢?你攤開孩子的報名表,
一定是看現在最熱門、最好賺的科系。
然而,畢業以後社會局勢已變,四年後、八年後,怎麼會跟現在完全一樣呢?
你能肯定八年後流行的是什麼嗎?所以我們不在這個當下計較。
假如父母還在為生存掙扎,希望孩子能夠有一個穩定的事業、收入,
那麼他來考慮哪個行業好,是應該的。
然而當你已經穩定了,有積蓄供給子女的時候,
應該要培養他高尚的生命情操、超凡的生命品質,
同時在家庭裡建立這樣的家風,讓一代比一代更茁壯、
生命品質更高尚,這樣才能為人生定位和取向。
假如沒有這種認知,要提昇家庭的品格就很難,你會一直為世間的名利爭執。
什麼時候才能掙脫世間這些財、色、名、食、睡的名利爭吵呢?
什麼時候才能放下貪、瞋、痴的煎熬呢?
生命的價值跟意義不只在這裡,它應該可以活得更好、更卓越、
更多采多姿,那就不該再侷限於這個小框框裡。
你捫心自問是否如此?我們便在這個基礎上跟各位談談。
人生從各方位來講有四個階段,我套用經濟循環理論,
分出「復甦期、繁榮期、衰退期、蕭條期」。
各位可能不太能夠體會,舉個例子,
很多人在學校成績非常好,怎樣都打不敗,不是第一就是第二、
不是一百就是九十九分,因此他在學生時期是「繁榮期」。
一旦離開學校,他在社會上還能一樣嗎?
不見得。在社會上他可能進入「蕭條期」,那時是在競爭,而競爭不見得成功。
你會發現,學校跟社會是截然不同的狀況。學校只有成績可以看,進入社會則不然。
例如交友,有些人在學校是很活潑的孩子,
出了社會由於一再受挫遏,朋友盡失,連同學都沒了。
所以交友這件事,在學校是「繁榮期」,出了社會就是「蕭條期」。
有些人交女朋友是「繁榮期」,
結婚以後怕老婆,就變成「蕭條期」;身體健康也一樣。
人生在全方位上,可能各有不同的情況,
有的人跟父母是「繁榮期」、跟太太是「衰退期」、跟子女則屬「蕭條期」。
生命結構的複雜還不只此,「繁榮、蕭條、衰退、復甦」
在各種不同的領域裡,產生了各種不同的組合,
所以我們看到世間百態、冷暖高低各有不同。而我們從這裡如何洞見自己的人生呢?
這些組合充分地讓我們發現到,人生確實是「娑婆」,
娑婆世界就是有這種種不同組合,並非一概都好,
也不是通通不好。在此特質下,我們所為何來?
有人事業做得很好,記得雲林地區有一個人賣豬腳飯很有名,
聽說一天要賣掉一百頭豬,做生意不得了,
讓人想都不敢想像。他賺了錢以後,出來競選縣議員,
聽說才兩次而已,攤子就頂給別人了。
你看,在商場上雖然是「繁榮期」,在政治上卻可能是「蕭條期」,碰不得啊!
人的無知就在這個地方,走那條路幹嘛?
台北西門町有個西瓜大王,剖西瓜很有名,但是被人家帶去賭博,兩次就輸光光。
所以賭博對他來講,根本就是「衰退期」!
既然剖西瓜是「繁榮期」,為何不好好守住呢?
為什麼會產生這種現象呢?你可能會覺得,人生本來如此嘛!不,不是!
為什麼要做那種愚痴的行徑呢?都是因為我們對於這世界看不清楚。
有了錢、有了力量,就以為自己是萬能的,還沒咧!
萬能不是來自於自己,而是來自於整個社會的組合。
當那個局勢一消失,你再能幹都沒有用,
因為福報用罄,已經沒了。所以生命存在的狀況,
雖然所看到的只是個假象,但應該可以掌握;
假如連假象的生命都看不清楚,那要如何勘破虛幻的人生,
而走進踏實的生命領域呢?這個人生四階段非常重要,有機會再細說。
今天要講的「生命象限」,
主要是以剛才所講的「三層次人生觀」與「人生四階段」為前提,
我們統稱為「第一生命的現象」。什麼叫「第一生命」?
也就是現在擁有的這個生命、這個身體,
是由佛教所謂「地、水、火、風」四大所組成的,
用現代的話來講,叫「物理現象」。
這個物理現象,目前醫學界、生物界、化學界所能操縱的部分,
大概不會超過百分之十,
所以人之將死,妙手難回春,物理治療罔效。所謂效果,
就是掌握到這個生命的物理現象;
在某種有限的範圍內,不管是西醫或中醫,
還有新發明的種種物理治療,都只能發揮百分之十不到的效果。
然而生命除了物理現象以外,真正的存在,
不在於這個色身,而在「受、想、行、識」。
佛教謂之「五蘊」。「地、水、火、風」組成的色身叫「色」,
而「受、想、行、識」叫「四蘊」。
「四蘊」在心理學研究的部分,大概所能觸及的還不到百千萬分之一。
人類幾千年來對於病苦相當地投注,
目前對物理現象的了解還不到一成,心理現象更廣泛,包括靈性。
而五蘊中「受、想、行、識」的部分,
心理學還達不到萬分之一、甚至百千萬分之一,
靈性的部分就更不用講了,完全在不可說的領域。
我們對生命的了解,連第一生命的現象都不知道,
所以對人生假象根本無法掌握。
因此有很多人在失敗中的錯愕,
以及遇到瓶頸的無奈當中消耗了一生,多麼地冤枉啊!
假如有親戚朋友處於這種情況,應該勸他趕快走出來。
上集跟各位提到宗教可以打開心門,
去找哪個宗教無所謂,但是一個健康、傳統良好的宗教,
應該可以提供你完善的指導、美好的答案。
我們應該肯定,生命不是大腦所能控制的。
現在你的大腦連假象的生命都沒辦法操縱,真相的生命又怎能體會?
於是能夠回到生命故鄉的人,
除佛教修行者外,大概很難找到。今天提供這個單元,
是告訴你生命的故鄉永遠在向你呼喚、感召,
希望你趕快回來。可是我們生死路上流浪這麼久遠,
連假的「我」、假的「家鄉」都搞不好了,
怎麼知道生命深層真正的故鄉!所以要突破眼前的執著跟誤謬,
回到真實的世界裡,有多麼的難啊!
呼籲大家正視這個問題,先看清楚生命的假象,
然後能轉入生命的真相裡。從這個第一生命的假象,
轉入第二生命的真相,叫做「象限轉移」。「象限轉移」在這個世間依然存在,
所轉移的不只是觀念,而是一個整體生命的感受。
各位要留意,轉移不是從這個空間到另外一個空間,不是這樣!
天堂也好、天國也好、極樂世界也好,
不假外求,就在當下。當下要怎麼達成,怎麼我看不到?
那就是你的心要能夠由物理現象、
生理現象進入到心理的現象,勘破虛幻的人生,
然後再從心理的現象和活動裡,躍昇進入心靈的領域。
從心靈的領域去轉化,馬上可以兌現。
舉個例子簡單說明。有人看到我這麼瘦,
就問了:「師父!你這麼瘦,是不是胃不好?」
這是一種講法、一種境界。還有人說:
「師父!你真是仙風道骨啊!」又是一種境界。
你看,這兩種人講兩個不一樣的生命世界:
說我腸胃不好的人,活在物理現象中,
可能是很照顧身體健康狀況的醫生;另外一個,則在另一種迥然不同的世界裡。
同樣東西,兩個人可以展現兩種世界。這種境界相信每個人都碰過,
然而你只是片斷的、局部的,沒辦法完整展開。
在修行的領域裡,從心理的觀念進入心靈的領域有所不同,
心理觀念所改變的只是某一部分,
那可能只是從某個虛幻世界移到另一個虛幻的世界。
你要了解喔!在心靈的領域裡,
它一轉化,不是部分,而是全然進入真實的世界。
以上講到生理現象之外有心理現象,從生理現象進入心理現象,
再從心理現象進入心靈的領域裡。
在此我不講「心靈的現象」,而說「心靈的領域」,
因為它是整個的、全面性的。觀念上的轉變,
可能只是轉變某種觀念,其他觀念卻沒轉變。
一旦進入心靈的領域,假如我們也稱之為「觀念」的話,那一轉變,
人生觀就整個幡然改變了。
我知道這很難體會,沒有經過嚴格修行訓練的人,
很難體會心靈的領域跟心理境界到底有什麼不同?
他根本感受不到。就如同樣一個瘦弱的人,有人看他仙風道骨,有人認為他腸胃不佳,
兩種世界大相逕庭,你怎麼詮釋呢?
這個我們一般還比較能夠體會得到,可能你這兩種話、
這兩種觀念也常在講,只是有時不經意這樣講、
有時不經意那樣講,所以這叫「部分」。
但真正心靈的領域裡就不一樣,它是全方位的改變,
當我們進入心靈領域裡展現全方位的改變時,就叫「修行」或「象限轉移」。
台灣肝病患者很多,引發的症狀常常致人於死,聞者皆懼。
我們親戚朋友當中,因肝病而人生暗澹無趣的人,
可說比比皆是。在我週遭,包括我自己都是肝癌末期。
十五年前醫生就對我說:「三個禮拜後,你就可以回蘇州賣鴨蛋了。」大家都知道,
那意思是趕快把後事辦一辦。我說:「好!辦給你看。」
出院以後過兩個月我再去複檢,「你還沒死啊?」
醫生驚訝地說道:「真厲害!以後我跟你去講道好了!」
我回答:「當然可以,非常歡迎。」過半年我再去,
醫生又說:「奇怪!怎麼還沒死啊?」
過了一年又去,醫生還是很驚訝:「咦!奇怪,怎麼活得好好的?」
是啊!為什麼?
從醫師的立場來看,肝癌末期非死不可。人家因病而昏迷痛苦,
你絕對可以跟他一樣下場,
但是你也絕對可以跟他不一樣。我們要走自己的路!
剛才講過,醫師所能控制的不會超過百分之十,
所能操縱的心理現象更不及萬分之一。
我們的生命還有眾多廣大的領域,你怎麼不會去操作呢?
關鍵就在這個地方。假如你能夠從心靈的層面上進行整個象限的轉移,
那些物理現象、心理現象便奈何你不得,這叫「三界外」。
你要活在第二生命裡,不要活在第一生命裡。
第一生命的這種假象,有一定的條件限制,我們可以超越。
我的意思不是說,你可以永遠不死,當物理現象要壞掉的時候,
你拿它沒辦法。可是呢?
我們有減緩物理現象、生理現象崩潰的本能。剛才要錄影之前,
我還痛得要死,喘口氣嘛!
物理現象發作時它會痛啊!那痛的時候不要上鏡頭嘛!
痛完以後,拉拉筋骨再來。現在看我,哪像個病人呢?
物理現象我們泰然處之,那麼心靈領域裡呢?這些東西更牽扯不了你,
不要太care這些問題,那就對了。
所以,從第一生命轉入第二生命,就叫「象限轉移」。
「象限轉移」是借用數學用語,我們從小讀數學倒函數,
從第一象限倒過來是第三象限,圖案都不一樣了,
這個我想大家印象很深刻。在整個修行的過程當中,
我們確實感受到虛幻的世界是一種象限,另外一個世界是另一個象限。
再舉個例子。一個人在爭奪第一為成功目標的領域時,好比活在第一象限裡,
例如好萊塢頒獎典禮上那些星光燦爛的人,大概都在第一象限裡,
鎂光燈焦點以外才是其他象限,
但那種生活是什麼樣子?有幾人能夠真正潔身自愛?
那是第一生命的一種相而已。追求真實生命的人,
把這些狀況統稱為「第一生命的象限」。
我們要如何從第一生命的象限,轉而進入第二生命的象限?
其實從佛教的立場來看,生命除了第二生命以外,
還有「n+1」個生命,第二生命只是個起步而已,真實的生命後面還無量無邊哪!
要怎樣才能達到n+1個止於至善的境界呢?那就看各位的奮鬥了。
如今我們在現有的這個領域裡百般計較,他對我怎樣、
他如何占我便宜,這都是在第一象限翻滾裡,
多麼狹隘的空間哪!進入第二生命的象限,乃至到n+1個生命,
無量無邊、全方位展開以後,
那個牛角尖裡又有什麼值得計較的呢?修行人為什麼那麼豁達?
為什麼有辦法不計較人世的紛紛擾擾?
因為他的生命是全方位的。
這從經典上面的記載,你看不出來啊?
你想:「頭、目、腦、髓、國家、妻子、子女,要通通布施出來,
怎麼做得到?國法所不容啊!」那是活在第一象限裡,
進入第二生命以後,就不是這樣了。
當你一直停留在第一生命裡,社會現象、物理現象、生理現象、
心理現象便一再地操縱著你,無法超越。
轉入第二生命以後,則可以超越心理與生理,
即使色身這種物理現象依舊發作,你也不會在意它。
各位留意,這是一個生命的總關鍵。
你不能了解人生、家族乃至周遭生活狀況是什麼,
那就難以體會自己生命與現有世間的生命成長的狀況。
你沒辦法了解第一生命的狀況,
那又要如何轉入所謂真實生命的領域呢?
現實生命是什麼?我們再用另外一個角度來說明。談生命,
一般人都從生日到忌日來計算,
假設你的生日是這個世紀元年的元旦零時,
忌日是這個世紀最後的除夕夜,這也不過是一百歲而已。
一百歲夠長啦,應該夠用了!這一百年歲月裡所運作的是什麼?
就是整個物理現象、社會空間與歷史時間,
此外,這個色身所運作的生理現象,以及你所受的教育跟環境所造成的心理現象,
就這幾種現象在運作而已,此即所謂「假象的生命」。
你在這個假的生命裡、第一生命裡,頂多不過運作一百年而已,在這當中,
你有多少欲望要去達成財色名食睡等種種競爭和計較,
當然會感到痛苦啊!就算得到了一些事業的成功,
那健康呢?家庭呢?就算得到感情,也還有很多無奈,親人遠離、
死亡,朋友背叛、不合,股票漲漲跌跌……
人生真的那麼完美嗎?
這是社會的實相,叫「第一生命」,
活在當中思考是有限的思考,無法做無限的思考。
你能不能說這輩子做一些事,留一些下輩子再來做?你知不知道,
有哪些是前輩子留下來而這輩子必須完成的?
這是很重要的一個關鍵。你無法了知前輩子的你,更不知道下輩子的你是什麼,
所以生命在這有限的百年當中,應該要怎麼掌握呢?
告訴你,怎麼掌握都是虛幻的。
世間人說:「活在這輩子裡,不要想過去、不要想未來。」
從世間善法來說,似乎沒錯,可是這個觀念本身就是計較、功利的根源。
我們的生命從前輩子延續至此,
從這裡延續到下輩子,事實上現在做的,都是前輩子留下來要繼續做的。
那麼哪些是要留待下輩子完成的,你能掌控得到嗎?
能夠有這種觀念,就可以進行無限式的思惟。但是不行,為什麼?因為「貪」,
你所有要兌現的都想在這輩子兌現,所以有人結婚了以後,
還會有外遇,一個外遇不夠,還要有兩個。
假如他能想想,這輩子的太太就這輩子好好照顧,
下輩子的太太等下輩子再照顧,那就沒事了。
可是他的貪心讓他想在這輩子一下子全部擁有,當然就出事了。
能不能這樣想:這輩子只把事業做好,
或者這輩子福報不夠,事業留到下輩子再完成,
這輩子先把家庭照顧好,能嗎?難!因為人往往在有限的思惟模式裡,
想把所有的欲望都兌現出來,
這注定生命是要遭受痛苦的。所以人生在世,不要急著把那麼多的目標通通兌現,
只要一個目標守得住,好好的兌現就成了。
很多偉大的母親,家裡有智障孩子或者殘缺的長輩,
她盡其一生守護著,這是多麼偉大的情操。
難道她不想事業有成嗎?不想更好的家庭生活嗎?
難道她沒有欲望嗎?她為什麼全部放下,
守住一般人所認為的殘缺不全的生命?「單一」就偉大,
「多而雜」就是浮幻的人生!
各位想想今天要做什麼?應該走真正要走的路,
這才是我們所追尋的真實生命的領域。



虛擬的世界虛擬的心年輕的宇宙年輕的人@
獻花 x0 回到頂端 [樓 主] From:臺灣中華電信股份有限公司 | Posted:2014-07-17 09:52 |
adamlee9 手機 會員卡
個人頭像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貼圖天使獎 社區建設獎
頭銜:                       &n ..                       &n ..
風雲人物
級別: 風雲人物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6353 鮮花 x7456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圖 1.



海雲繼夢:我們一般談到生命是講靜態的。
所謂靜態的是指從宏觀面來講,你在這個宇宙中,
是在某一個象限裡,那麼,你在那個象限裡面是靜態的;
雖然你是一直在活動著,但你一直都只是在這個象限中,
不會跑到其他別的象限裡。可是,宇宙不只是一個象限而已,
我們講「象限」,在數學上有一個橫軸叫X軸,一個縱軸叫Y軸,
那就有四個象限。假設你在第一象限,第二象限是天上,
第四象限是地獄,第三象限叫淨土。
我們修行是要把第一象限轉化到第三象限!
大概你就這樣解釋了,這樣四個象限你就用完了,
你的大腦就滿足了。可是,我們這個宇宙,
這個法界中不是兩軸象限,它是N+1軸,有無量無邊的軸,
那麼多,你的頭腦根本想不到,知道嗎?從這兩軸,
四個象限來看:你是在第一象限的現象裡,
那第二、三、四象限是不是也同時存在著?
它是四個象限同時存在的,「象限轉移」只是一種過程。
你轉過去,你就「存在」,你不轉過去,它就不存在!
因為你執著在第一象限,所以你會計較。他罵我,
他為什麼罵我,我沒錯,他為什麼罵我?
你執著在第一象限你想要知道他罵你的這件事情
在第二象限是什麼樣的現象?在第四象限會是什麼現象?
在第三象限又是什麼現象?你不知道,對不對?
因為你可能在第二象限中發現是你罵他,
所以在這一象限反射出來的是他罵你,對不對?想得通嗎?
那麼,在下一個象限呢?很可能因為三個象限你沒有罵他,
他就跑到下一個象限去受果報。
所以,當你四個象限都看很清楚的時候,你根本不會在意,
你就不會在意了。所以,他罵我──其實是個假象!
你知道嗎?你現在吃的很好吃,很好吃──是你講的,
是你的意識形態執著在這「很好吃」。
那你知不知道在另一個象限裡是什麼狀況?──
增加十公斤! 因為很好吃,你吃很多,就胖了,增加十公斤。
而在另外一個象限呢?你須要減肥、要付出,一公斤十萬!
那就另一個象限又出現了。
所以,當你不知道其它狀況的時候,
你就只執著在這個單一狀況中。我們用很多不一樣的名詞,
例如其他情況、其他狀態、其他世界,
其實那都是不同的象限所產生的狀況。
而佛菩薩所了解的是--各種象限的狀況祂都知道,
所以祂不執著!我們因為只執著在這個象限裡,所以就會產生痛苦!


虛擬的世界虛擬的心年輕的宇宙年輕的人@
獻花 x0 回到頂端 [1 樓] From:臺灣中華電信股份有限公司 | Posted:2014-07-17 09:53 |

首頁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018743 second(s),query:16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師事務所 擔任常年法律顧問 | 免責聲明 | 本網站已依台灣網站內容分級規定處理 | 連絡我們 | 訪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