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广告
  加入我的最爱 设为首页 风格修改
首页 首尾
 手机版   订阅   地图  繁体 
您是第 2559 个阅读者
 
发表文章 发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为IE收藏   收藏主题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笑笑 会员卡 葫芦墩家族
个人文章 个人相簿 个人日记 个人地图
发文大师奖
头衔:    
风云人物
级别: 风云人物 该用户目前不上站
推文 x137 鲜花 x523
分享: 转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复制连结到剪贴簿 转换为繁体 转换为简体 载入图片
推文 x0
[励志] 猴子与香蕉
有一群猴子被关在一个笼子里,笼子上方开了一个洞,洞中缓缓坠入一串香蕉,猴子看了就去抓,但香蕉通了电,抓了就触电,电了几次以后,这些猴子知道这串香蕉是有问题的,就不再去抓;这时有一半的猴子被移走,换上一半第二代的猴子,此时香蕉又在笼子上方出现,第二代的猴子看了要抓,第一代的猴子马上过来拉住,拉了几次以后,第二代的猴子知道这串香蕉是有问题的,也就不再去抓;这时将第一代曾经被电过的那一半猴子完全移走,换上一半第三代的猴子,香蕉再次出现,第三代的猴子要去抓,马上就被第二代的猴子制止,虽然第二代的猴子从来没有被电过,制止几次以后,第三代的猴子对这串香蕉也就不再有任何兴趣,实验至此结束。

但实际的情况如何?这串香蕉只有在首次放入笼子时有电,后来每次再出现都只是一串可口香甜的香蕉,可以随抓随吃,但第二代和第三代的猴子却无福消受。猴子之间这种拉扯劝阻的行为叫做什么?就是「教育」!

检验知识 要在不疑处有疑

第一代的猴子经由切肤之痛获得了「经验」,第二代猴子传承了这个「经验」,成了自己的「知识」,这个「知识」未经锤炼测试,就传给了第三代的猴子,也成为了它们的「知识」。但这些猴子却不知道,原先曾经正确的「知识」,在时空改变之后,早就已经过时,人类社会亦然,「百王之无变,足以为道贯」讲的只是大原则,累积「知识」固然重要,但是将自己所累积的知识内化成为实际的「经验」更为关键,这个过程不单可以测试知识的真伪,同时也会让我们在「动手做」的过程中获得更多广泛而扎实的经验,这在科学发展的过程中尤其重要,胡适先生所讲的「要在不疑处有疑」,此之谓也。

有一年暑假,麻省理工学院的玛丽亚‧茱柏教授接受邀请,来台湾担任「吴大猷科学营」的讲座。玛丽亚是NASA许多行星太空船上「雷射测距仪」的主要设计人,研究工作十分杰出,年纪轻轻就已经有一颗小行星以她为名。那几天我开车带着她来回台北溪头,路上谈了许多孩子的教育问题。她的大儿子在十一岁的时候开口向她要一台电脑,她说她没有足够的钱买电脑,但是孩子要是想买电脑零组件,她可以帮忙。她儿子就花了两个礼拜,写了一个企画书给他妈妈,详列所需的物件。玛丽亚带他到波士顿市中心的电脑杂货店里,按着企画书买齐了东西,回家后她儿子把自己关在屋里两周,竟然拼出一部可用的电脑!我相信这个十一岁的孩子终其一生,不会对电脑任何软体硬体产生畏惧,这就是「动手做」的好处。

蔑视权威 说不定当「父」

老师说什么就作什么,这叫「好学生」;老师说什么,学生作的远超过老师说的,这叫「杰出的学生」!我们的社会上,「好学生」很多,但是真正引领社会前进的人,是「杰出的学生」。这些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不必然是明星学校名列前茅的人,可能是别人眼中顽劣不堪、无药可救的驽马(牛顿和爱因斯坦的童年可作参考)。我看过这样的孩子,三天不打就上房揭瓦,从小到大成绩不佳,除了验血,从来没拿过A,你叫他往东他偏往西,你叫他打狗他偏去骂鸡,这种孩子只能用「昂贵大衣」来形容—真皮!但是一旦他对哪个领域产生了兴趣,你就是打着他骂着他不让他做,他仍然坚持到底、百死无悔,杰出的研究成果和改变社会的发现常常就是这样来的。对这种学生,老师所需要作的,只是引起他的兴趣而已。

我们想想,当初如果有一个不听话的猴子,蔑视权威,冲撞体制,拚着挨打硬是要去抓香蕉,结果是什么?说不定它会当上「国父」。

(作者为台大物理系与天文物理研究所教授)

转贴自 http://www.udn.com/2009/1/23/NEW.../4705066.shtml


【心得感想】

看过后觉得很有道理,其实科学研究着重的就是实验的精神..^^



每天大笑三声,可以让你更长寿哦...^^
献花 x0 回到顶端 [楼 主] From:台湾新世纪资通股份有限公司 | Posted:2009-02-05 10:12 |
FashionCat 手机
个人文章 个人相簿 个人日记 个人地图
初露锋芒
级别: 初露锋芒 该用户目前不上站
推文 x80 鲜花 x193
分享: 转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复制连结到剪贴簿 转换为繁体 转换为简体 载入图片

说的真好 表情


献花 x0 回到顶端 [1 楼] From:欧洲 | Posted:2009-02-06 17:48 |

首页  发表文章 发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014401 second(s),query:16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师事务所 担任常年法律顾问 | 免责声明 | 本网站已依台湾网站内容分级规定处理 | 连络我们 | 访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