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广告
  加入我的最爱 设为首页 风格修改
首页 首尾
 手机版   订阅   地图  繁体 
您是第 1680 个阅读者
 
发表文章 发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为IE收藏   收藏主题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cloud991234 手机
个人头像
个人文章 个人相簿 个人日记 个人地图
小有名气
级别: 小有名气 该用户目前不上站
推文 x0 鲜花 x36
分享: 转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复制连结到剪贴簿 转换为繁体 转换为简体 载入图片
推文 x0
[健康] 从中西医学看消化性溃疡的治疗
消化性溃疡是常令人寝食难安的毛病,根据胃镜的检查,消化性溃疡又分为胃溃疡及十二指肠溃疡。

在过去,医学界发现溃疡的发生与胃蛋白脢侵蚀胃或十二指肠黏膜组织有关,而由于胃蛋白脢必须在酸性条件下才能发挥功能,因此学者们认为胃酸的分泌过剩是溃疡发生的必要因素。可是后来又发现,许多胃溃疡患者其胃酸分泌不但增加,反而有减少的现象。因而重新认识到溃疡的发生乃攻击因子(包括胃酸及胃蛋白脢)与保护因子(包括胃黏膜、胃血流及胃年膜修复能力)之间失去平衡所致。

过去数十年来,西医界治疗消化性溃疡以制酸剂为主体,辅以各种黏膜保护剂。制酸剂由胃酸中和剂(如胃乳片)及抗胆碱药剂(抑制副交感神经)进步为H2受体阻断剂及质子帮浦阻断剂。后两者有更强的抑制胃酸分泌的能力,使大多数消化性溃疡的症状治疗于1-2周内完全消失,并使愈合率在治疗一个月内高达百分之八十至九十左右。一般而言,制酸剂的治疗必须长达二至四个月,如此可以使大多数患者的溃疡获得痊愈,但是大于百分之七十的患者,于停药后1-2年内有溃疡复发的可能性。

近年来,学者们进一步发现,大部分消化性溃疡的患者,在其胃幽门部有一种细菌(称为幽门曲状杆菌)的感染,此细菌会分泌多种酵素及毒素侵蚀胃及十二指肠黏膜组织。若以抗生素将幽门曲状杆菌清除,则消化性溃疡的复发率大大的减少(少于百分之十)。也就是说,过去认为消化性溃疡是很难根治的观念,应该改变为「大部分的溃疡是可以根治的」。

中医学的发展过程中并无胃镜的发明,因此无法明确区分胃溃疡及十二指肠溃疡,然而,根据中医辨证理论却往往无意中将此两者区分出来。一般而言,十二指肠溃疡大多初发生于20-30岁左右的年轻人,其胃酸分泌为正常或增加,常合并糜烂性胃炎的存在。症状上则常表现空腹时上腹疼痛或胸内烧灼感,在中医学的辨证上属于「里热实证」者为多。

另一方面,胃溃疡则多初发于40-50岁的中年人,其胃酸分泌正常或减少,常合并萎缩性胃炎存在。症状则有时为饭后上腹痛或空腹时上腹痛,有些则完全没有疼痛,只感觉上腹部膨满感。在中医学的辨证上属于「肝脾失和证」或「里寒虚证」者为多。

由于辨证上的差异,十二指肠溃疡的治疗以黄连解毒汤合并芍药甘草汤为最常用的方剂。黄连解毒汤对胃出血也有一定效果,并且被证实对幽门曲状杆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另一方面,胃溃疡的治疗以四逆散为最常使用的中药方剂,少数于急性期合并出血时可短暂使用黄连解毒汤加减。对体质特别虚冷的患者而言,则必须选择安中散、人参汤或六均子汤等具温补性的方剂。四逆散治疗胃溃疡的成功率高达百分之七十五左右,略逊于H2阻断剂及质子帮浦阻断剂。

对于已经瘢痕化的消化性溃疡而言,柴胡桂枝汤的长期服用已被证实可以减低溃疡复发的可能性。根据研究,以柴胡桂枝汤合并少量H2受体阻断剂比单独服用H2受体阻断剂,其溃疡复发率减少一半以上。在基础医学的实验上,柴胡桂枝汤已被证实可以抑制胃酸及胃蛋白脢的分泌,而也可以增加胃黏液的分泌及促进胃血流,提高胃壁保护能力。

我们建议经常有上腹痛或上腹不适的人,最好接受胃镜检查,并同时测定是否有幽门曲状杆菌的存在。以目前的研究结果来看,西药治疗胃溃疡的效果比中药疗法快速且有效,而且断根的成功率也高。因此胃镜检查若证实为胃溃疡或十二指肠溃疡时,最好先选择西药疗法,并以抗生素根除幽门曲状杆菌,但对于西药治疗失败或复发的患者而言,中西药的合并使用也是值得考虑的新疗法。

秀传纪念医院中西整合医学科 陈明丰副院长

资料来源:国际厚生健康园区




献花 x0 回到顶端 [楼 主] From:未知地址 | Posted:2004-11-18 21:19 |

首页  发表文章 发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021831 second(s),query:15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师事务所 担任常年法律顾问 | 免责声明 | 本网站已依台湾网站内容分级规定处理 | 连络我们 | 访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