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hnnydee
|
分享:
x0
|
[測試][顯示卡] [XF]師兄弟武藝切磋,ATI 4890到底比4870強多少?
咱們習武之人,要先學的不是武,而是德。因此敬老尊賢長幼有序兄友弟恭這是基本道理,不過師出同門的師兄弟,往往缺個練靶的,常常也把其當作餵招長經驗的對象。這事情就很容易發生在NVIDIA以及ATI兩方陣營的顯示卡效能上,小弟也做過不少這種師兄弟對著幹的評測,當然嘛,要出去光耀師門,可得先有幾把刷子不是嗎?今天的師兄弟乃係出於ATI,目前的大師兄就是4890,而因為荒廢武藝變成二師兄的4870,心有不服,密集特訓了大絕招-無敵風火輪,特約大師兄一戰以切磋高下,看看誰才是中國古拳法的傳人啊。
ATI從去年的市場策略就顯得相當的積極,除了與多家遊戲廠商尋求贊助、優化、合作以外,對於娛樂用顯示卡也縮短了它的上市時程。在2009年4月6日,ATI更提早了原本預計是5月強檔的4890最高階單卡的發布,使得原本老神在在的NVIDIA的GTX275單卡也改在同天發布,而至於這兩張卡的對決,請看小弟上一篇。很多人,包括小弟在內,買到這張卡的第一個感覺就是"4870超頻版",因為它在很多地方都與4870太過相似,而且猛一看似乎只有時脈上的提升,而沒有其它太多令人驚喜的技術在內,例如大家早先認為的40nm製程進步,在4890上面還是維持了55nm。
製程進步與採用的主因
如果你是個從5、6年前就喜歡注意顯示卡市場的朋友,應該還有印象對於當時的NVIDIA率先把5800系列投入新製程的故事吧?當時的良率以及多種問題,使得現在的NVIDIA不再搶先投入,反倒是ATI在這方面積極的展現企圖心。我想大家一定也都知道,兩家GPU核心的代工廠,都是同一間叫做"台灣積體電路"的公司,那麼照理來說應該是兩家都會同時推出新製程產品才對,不過現在的情勢觀來,反而是ATI領先?(最新的40nm製程的4770已經讓小弟頗為驚豔了)這是因為全新的40nm在中低階核心上面的良率已經有水準,可是一但轉為時脈更高,電晶體數目更多的高階核心來生產,兩家公司很快就知道一點,TSMC的40nm技術在高時脈下可能還是有些問題需要先被排除,這也是為何兩家的高階單卡目前還尚停留在55nm製程。不過講這麼多,最快的方法還是直接來對照吧。今天除了小弟的ASUS 4890以外,另外還借來了公版4870 1G(已經買不到了的屌貨)、微星4870 1G來跟4890對比,您就可以了解4890的進步與提升的幅度了。
本次測試平台小弟也升級成X58了,以超低代價買來的i7 940 ES與ASUS Rampage II Gene所組成,當然,為求數據準確,小弟維持了CPU以及記憶體的預設值時脈設定,只有關閉C1E等功能而已。而在驅動的部分,則是以目前ATI公布的Catalyst 9.4 Vista 32為主。
GPU-Z篇
首先我們用GPU-Z 0.3.3所讀取到卡上BIOS的數值來看,由左至右依序是ASUS 4890、公版4870、MSI4870,為了方便閱讀我把有差異的部分以紅框圈起。當然第一個編號不同這各位已經熟知了。再來看到的就是核心尺寸大小的不同,在4890上面,核心的尺寸是282mm,公版以及MSI的核心尺寸都是256mm,這多出來的26mm到底差別在哪,我們暫時還無法得知,不過對照下方的SP流處理器部分是相同的,小弟個人推測很有可能ATI對於4890上面是在穩壓以及供電以及著色速率做了改進,使得兩者之間的預設時脈就差了100Mhz之譜。其次是因為時脈提升,導致4890的像素著色速率為13.6GPixel/s,比起4870的12.0GPixel/s多出了1.6GPixel/s,同樣另外一個速率也從4870的30.0GTexel/s多提了4GTexel/s,來到34GTexel/s。4890的GDDR5的時脈也很恐怖,預設就是975Mhz,比較4870的900Mhz多出了75Mhz,因此記憶體頻寬也從4870的115.2GB/s,提升到124.8GB/s,在匯流排位元數不變的情況下(都是256bit)4890的效能光看帳面數字至都提升約10%以上。這邊也看出一件事情,MSI的4870 1G並沒有偷偷超頻,不過對比藍寶提供的4870公版,Layout以及用料還有散熱確是幾乎大整修過一番。
外觀篇
當這三張卡一起出現的時候,讓我小興奮了一下,但可惜RV790不能跟RV770一起交火,不然還真的有點3 Way SLI的FU啊。可惜4870公版借用時間太短了,真的來不及做些細部拆解。(由前至後依序是MSI 4870、公版4870、ASUS 4890)
MSI這張的散熱部分是整張卡的精神所在,其他兩張則是TT代工的同一顆散熱器。
卡片長度來講是一模一樣,不過微星那散熱器的6mm還是5mm的熱導管硬是高出許多。
在不拆卡的情況下看到的是供電部分可以說只有pin一樣其他都不同。
微星這張4870標榜的是9cm大扇,配合兩根粗勇熱導管,以及扇形散熱鰭片,讓它的工作溫度完全不像是4870,而且在輸出介面的Layout上也提供了三個世代的端子(HDMI、D-SUB、Dual-DVI),這一點真的很方便,在這邊也想建議兩家原廠,以後出卡片就直接在公版上提供這些Solution吧。
這片是從ATI最大的合作夥伴-藍寶處借得的,這是很難、很難借到的4870 1G版本,之前怎麼借都是只有512MB,如果借來又怕是另外一次的同花打福爾豪斯了。
雖說4890是開放給各家自行設計,不過ASUS做為第一砲顯然保守多了,仍是採用公版的散熱器。
在核心上面,4890與4870的電晶體排列方式就有點不同,如果單以規格來認為4890只是4870的超頻版,我覺得不太公平。(請原諒散熱膏清不乾淨),而在記憶體上面,則同是GDDR5的奇夢達顆粒,只是周期不太相同而已。編號是 IDGV1G-05A1F1C-40X。
在奇夢達官方(雖宣布破產不過網頁仍存)的產品列,1G容量的GDDR5只有兩種,ATI採用的是預設可上1000Mhz的版本,因此各位拿到手上的4870還是4890,記憶體至少可超1000Mhz哦。
在供電方面,4890的供電相數是3+2+2相(GPU3相主要供電+2相輔助穩壓,2相對記憶體穩壓),4870則是GPU3相+記憶體2相,因此從供電組數的數量來看,4890要比4870來的耗電,但是微星這張的用料就與公版不同,看來是等級比較好的PWM,等等做個平台耗電觀察就可以得知了。
寫稿當中,得知一個消息,就是小弟手上的MSI 9公分扇聽說出了包,有人風扇直接掉下來,因此特別Highlight一下這個風扇,以小弟測試時一天平均使用超過7小時操兵程度來看,倒是沒有遇到這個狀況,因為它比起另外兩個鼓風機式的散熱器安靜多了,我個人在這個當下反而比較喜歡用這張4870,也或許是我運氣好沒遇到,但從風扇的設計來看,它的支點只有在底部而已,只用焊錫固定的說法我也持保留態度,希望這只是個案而已。
效能&平台耗電量測試
這次因為平台從QX9650、DDR2升級到I7 940、DDR3三通道6GB,因此測試成績無法沿用上次的,所以三張卡我全部重新測過,在BENCHMARK的部分,選擇3DMARK06的1680以及1920的8AA當作測試項目,另外還有UNIGENE的TROPIC DEMO 1.1的DX10.1測試1680及1920的8AA;沒辦法,這三張都是系出同門的AA卡,直接測試兩種不同解析度的8AA,相信也是一般用家使用的狀態(實際上,我只要有這種卡在手,進遊戲不管甚麼鬼都調到最高的)。而遊戲的部分共選擇八種遊戲當作測試標的,由於ATI綁標的遊戲現在開始稍微多了點,也讓我有比較多一點選擇。測試遊戲的部分有:
#1 Call Of Juarz (DX10) #2 FARCRY2 (DX10) #3 CRYSIS (DX10) #4 CRYSIS WARHEAD(DX10) #5 HAWX(DX9.0c<-因為選用DX10遊戲始終無法順利開啟) #6 DevilMayCry4(DX10) #7 The Last Remnant(DX10) #8 X3 Terran Conflict(DX9.0c)
測試條件都是以1680、1920兩個解析度為主,除The Last Remnant不能調整AA,以及COJ的反鋸齒以MSAAx4為主,其餘皆以8AA執行,遊戲圖型品質皆為最高,成績將以圖表來做對比,原圖檔截圖皆有保留,怕圖片過多因此改採圖表呈現。在耗電量部分是以變電家來觀察整體耗電的待機以及顯卡全Loading狀態(皆取3DMARK06的飛龍在天橋段為Full Loading觀察值)。至於在4890超頻的部分,使用ATI Catalyst 9.4內附的Overdrive功能,在試跑了幾個設定之後,以核心930Mhz,記憶體1000Mhz比較穩定,其他不是破圖就是當機,這樣比起原本的850Mhz也進步相當多了,遺憾的是忘記測試溫度及耗電,已經測到頭暈了,而且卡片又被好朋友凹去玩一陣子,留待下次補測。
平均效能多15%,耗電量以及散熱均有進步
抱歉我是個粗人,圖表的部分還是第一次用EXCEL製作,請見諒。從這張總表來看,4890與公版4870或者MSI的4870不論在測試程式或者是遊戲中的表現,幾乎是呈線性的10%-15%幅度之間贏過4870,在待機耗電量上面確實有進步,比起公版4870耗電量減少約40W左右,當全速時多出公版4870約20W,不過這個地方最強的是MSI的4870,不論在待機或者全速都有相當令人驚艷的表現,看得出微星針對令人詬病的4870功耗下過一番苦工來做改良,而ATI改良的4890更是在這方面更為優異,GPU核心比起4870多2相還能壓在一定的功耗以及熱能範圍內,比起調教過的4870不遑多讓。而當4890進行超頻過後,比起未超頻前也是獲得約10%的進步空間,而且有高手似乎還把這張4890弄到了一個升天的地步,當然,那是有修改電壓、供電、穩壓以及散熱的大整頓,總之那位叔叔有練過,千萬就別學他們了。
怎樣才是聰明選擇?
其實如果是從未買過4870的人,我建議您可以看現在的4870就好,各家均有推出MOD版本,而都在功耗及散熱上做了很大的進步,也不會輸給4890太多,在價位上現在更是已經低到一個水平了。(4890與4870目前售價差距約2K左右)至於在那個當下早已經入手4870公版而叫苦連天的玩家們,你們的確很適合去升級4890,公版4870過熱而送回RMA的例子已經太多,好家在現在買的到的都是廠商自己設計開發的版本。因此以我來說,我既沒有購入當時的公版4870,也沒有選擇現在MOD過的4870,當然入手4890感覺還算不錯,因此希望這篇文給想要在這兩張之中選擇的朋友一個參考囉。
附件:
所有測試截圖打包在此下載,檔案大小17.90MB,僅供參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