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广告
  加入我的最爱 设为首页 风格修改
首页 首尾
 手机版   订阅   地图  繁体 
您是第 5662 个阅读者
 
发表文章 发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为IE收藏   收藏主题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windwithme 会员卡
个人头像
个人文章 个人相簿 个人日记 个人地图
社区建设奖

级别: 副版主 该用户目前不上站
版区: 超频 & 开箱
推文 x239 鲜花 x210
分享: 转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复制连结到剪贴簿 转换为繁体 转换为简体 载入图片
推文 x0
[测试][笔记型电脑] Ultrabook与Tablet之综合体 - SONY VAIO Duo 11入手解析
Ultrabook是近两年才出现的名词,主要是将Notebook设计改为轻薄化
由Intel主推Ultrabook主要是比以往Notebook更加轻巧与厚度更薄
大多数Notebook品牌都尽量会以这三种原则来设计Ultrabook
市面上已可以看到许多Ultrabook机种,常见尺寸为13.3或14吋萤幕设计



目前Tablet平板电脑通常都是搭载由Apple或Android设计的作业系统
而Microsoft阵营也因近期推出Windows 8,加强触控应用与新式动态砖
再搭配更加省电与低温的Intel 22nm CPU,软硬体结合后试图在平板市场闯出好成绩
在去年底SONY推出搭载最新Windows 8与Ivy Bridge架构的新概念可变形Ultrabook
可以让使用者同时拥有轻薄笔电与平板电脑的双重用途,也就是本文主角VAIO Duo 11

SONY VAIO Duo 11平板模式下的外观
长 x 宽 x 高分别为319.9 x 199 x 17.85 mm
前侧相机为2百万像素,解析度1920 X 1080与支援Exmor R for PC技术


笔电模式下的外观
强调使用轻提顺滑的Surf Slider设计
使用者可用手指头在萤幕后上方或是萤幕左右两侧上缘往上轻拉即可


配件有VAIO S-Master降噪耳机,型号为MDR-NC033L2/BM(SET),并附上其他两款不同的耳塞
另一个配件为Digitizer Stylus极智触控笔,能让使用者运用在书写或是绘图等工具软体
对于这个熟悉的功能,会联想到Samsung手机Note系列的S PEN与笔较厉害的台词


VAIO Duo 11变压器,体积与重量算是相当地轻巧且方便携带


11.6吋LED背光萤幕,电容式10点触控功能并支援VAIO Display Plus技术
采用IPS面板,解析度高达1920 x 1080 Full HD等级


较小尺寸的键盘,拿掉触控版的设计,改用光学黑色触控圆点以节省空间
刚开始使用可能会不太习惯,不过熟悉一段时间后也有相当程度的便利性
左下角印着VAIO标志,按键周围为铝合金发丝纹材质,色泽比较接近深古铜色


可以直接跳回到Windows 8开首页面的实体按键


机身背面一览
左上贴纸印着intel、Ultrabook与Windows 8的标志
右上贴纸则是VAIO Duo 11相关资讯,产地为Made In Japan


VAIO铭版在某些角度下会有立体感,让后方机身看起来更添质感


机身左方
左起D-SUB / Memory Stick与SD记忆卡插槽 / 耳机输出孔


机身右方
左起 2 X USB3.0(闪电标志为关机也可供电功能) / HDMI 输入或输出接头 / 电源开关


机身底部右前方
左起ASSIST功能快捷键 / 锁定萤幕画面旋转键 / 音量加减键
这部份设计应该是为了方便于平板模式下操作


机身底部左前方
喇叭设计在左右两处,支援xLOUD技术
音量调到最高时声音相当大,若以薄型机身为基准,拥有这样的音质算还不错


机身底部后方
左起电源输入 / RJ-45网路接头 / 机身散热孔 / 后侧相机
从散热孔看到内部使用铜制散热片,后侧相机为2百万像素
解析度达到1920 X 1080与支援Exmor R for PC技术


原厂OS采用Windows 8 64Bit繁体中文版


装置管理员中的硬体资讯
SONY VAIO Duo 11使用Intel Ivy Bridge架构,CPU型号为Core i5-3317U
时脉为100 X 17 => 1.7GHz,L3 3MB,双核心支援HT技术
TurboBoost 2.0自动超频最高可达2.6GHz,晶片组代号为HM76
属于Intel 3rd架构,原生USB 3.0加上22nm新制程与更多的新技术支援


开启Windows 8进到可以操作的第一个开始页面,动态砖为全新介面设计
便利于平板电脑使用的排板,"桌面"进去后会是Windows7介面,适合办公或是输入资料等用途


左边动态砖与上一页类似,是以常用的功能或是娱乐功能为主
右边是VAIO应用程式,VAIO Care可以让使用者检视硬体资讯或备份与救援的功能


右方左半部是内建的原厂软体,右半部是个人安装的测试软体
开始画面会把安装的软体放在动态砖上面,以便可以更快速的点选使用


上述提到点进"桌面"后的传统Windows画面
让使用者可以切换到这个介面,方便应用于Windows软体或Office商业工作等等环境


Windows在触控领域起步较晚,先前Windows 7已有支持触控,不是属于另外设计的介面
Windows 8新增开始页面的触控设计,配合动态砖介面,刚开始使用上会有点不熟悉
在市集中APP软体数量并不多,这部分Microsoft未来需要再多加强的领域

系统效能测试
Hyper PI 32M x4 => 21m 55.506s
CPUMARK99 => 397


Nuclearus Multi Core => 9951
Fritz Chess Benchmark => 9.47/4545


CrystalMark 2004R3 => 17840


CINEBENCH 11.5
OpenGL => 15.16 fps
CPU => 2.28 pts
CPU (Single Core) => 0.86 pts


PCMark7 => 4672


Windows 8电脑效能


Intel Core i5-3317U定位在低电压与低功耗,最大发热量约17W
在时脉范围为1.7~2.6GHz,会依使用时的CPU使用率做改变
虽然是起始时脉较低的版本,在以上几款测试软体还是有很不错的效能表现
对于常见的大体积Notebook来说,若搭载一般时脉的Intel CPU效能会再高一些
但相对于其他平板电脑的产品,搭载Intel CPU在效能数据还是能有较出色的表现

VAIO Duo 11储存装置为SATA3 128GB SSD
在原厂安装完系统与软体后,大约还会剩下70几GB的可用空间
SSD型号为TOSHIBA THNSNS128GMCP
只切割一个C:,也就是说所有可用空间都在C:中
以下为C:效能测试
ATTO DISK Benchmark超过128k以上测试时就达到最高读取1064.1 Mb/s,写入1025.0 MB/s
AS SSD Benchmark - 538
Seq Read - 547.8 MB/s Write - 525 MB/s
4K - 64Thrd Read - 136.89 MB/s Write - 211.44 MB/s


CrystalDiskMark
<All 0xFF, 0Fill> Read - 424.2 MB/s Write - 442.1 MB/s
<All 0x00, 1Fill> Read - 419.7 MB/s Write -444.6 MB/s
Seq Read - 404.6 MB/s Write - 364.8 MB/s


TOSHIBA THNSNS128GMCP在SATA3频宽下的效能表现相当地高
ATTO DISK Benchmark最高读写可达到547与525 MB/s,几乎是高水准的SATA3 SSD
AS SSD Benchmark与CrystalDiskMark在随机写入项目的起始速度比较低
不过在连续写入的效能还是有400多MB/s以上的水准,有点类似Sanforce的架构
但TOSHIBA THNSNS128GMCP随机写入又高上一些并没有衰退的状况
4K表现也有SATA3 SSD中高阶水准的效能,开机进到开始画面只需8秒钟左右
SSD是Ultrabook或Intel架构之平板必要的规格,也与其他系统的平板电脑较为不同处

3D效能测试
Intel Core i5-3317U内建HD Graphics 4000
3DMark Vantage => P2769


StreetFighter IV Benchmark
1280 X 720 => 52.90 FPS


FINAL FANTASY XIV
1280 X 720 => 776


目前Intel架构下内建最高效能的GPU型号为HD Graphics 4000
以3D内显效能来看,比上一代32nm Sandy Bridge架构的内建GPU还要进步一些
对于中低解析度或3D需求没有太高的游戏或软体,HD Graphics 4000应该是都可以胜任愉快的

温度表现(室温约25度)
Windows桌面下待机时 - 36~38


CPU全速时 - 73~74
LinX 0.6.4


待机不到40度与全速差不多在73~74跳动,对于薄型机身来说,温度表现相当出色
实际测量出风口的温度,待机约31度,而在全速约42度左右,触摸机壳只有微温感
由于Core i5-3317U采用22nm制程,在温度表现也会比上一代架构还要好上一些
比较其他同规格Ultrabook,散热器体积会较大一些,温度却比VAIO Duo 11还要再高5度
使用22nm最新制程的CPU,搭配更进步的散热设计,在超薄机身上也有很好的温度表现

耗电量测试
Windows桌面下待机时 - 9W


运作LinX让CPU全速时 - 28W


Core i5-3317U为低电压版本,对于耗电量会比一般Ivy Bridge架构还低
比起上一代32nm Sandy Bridge架构,此回22nm可以又再压低一些耗电量
以往有些使用者会对于Intel CPU效能虽然很高,若应用平板电脑上耗电量会有疑虑
在Ivy Bridge架构导入22nm之后,看起来耗电量表现也能符合平板领域的要求

SONY VAIO Duo 11含内建电池实测重量约为1280克,以Ultrabook定位算是水准之上
若是以平板电脑来看会略重一些,若要长时间的移动中使用会较不方便
关于VAIO Duo 11电量表现个人以实际使用来分享,一般使用或上网大约有三个多小时
续航力还算可以接受,可能因为内建电池容量较小,若有长时间外出使用的需求
会建议增加预算外挂VGP-BPSC31长效电池,不过重量与花费会再提升

SONY VAIO Duo 11总结
优点
1.特殊且具质感的流线外型,键盘周围使用镁合金材质也让机身质感更提升
2.11.6吋1920 X 1080 FHD解析度,高画质IPS面板搭载10点触控设计
3.独特的滑盖式设计,配合Windows 8可以转换成平板触控电脑使用
4.Ivy Bridge架构提供较高效能与较低耗电量,比以往平台有明显的进步
5.配件有S-Master降噪耳机与Digitizer Stylus极智触控笔两种实用的工具
6.前后都配置200万画素相机镜头,散热方面也使用较好的铜制材质
7.SATA3 SSD在读写或是4K效能上都有很高的数据,大幅缩短等待时间

缺点
1.内建电池的续航力若能再久一些会更好
2.配件若有附上收纳包会更佳
3.Windows 8对于APP软体的支援数量还有不少的加强空间
4.价位落在高阶消费市场,但对喜爱VIAO系列的使用者来看价位还是比以往较低



效能比 ★★★★★★★★★☆ 88/100
用料比 ★★★★★★★★★☆ 90/100
规格比 ★★★★★★★★★☆ 88/100
外观比 ★★★★★★★★★☆ 93/100
性价比 ★★★★★★★★☆☆ 75/100

SONY VAIO Duo 11使用过程中确实可以感受到与以往Ultrabook的明显不同
除了可以文书输入或是执行Notebook会使用到的软体之外
在平板模式也更加便利,基本的上网、音乐、拍照或其他娱乐功能都很顺畅
不足处在于APP可以娱乐休闲的选择偏少,如果日后可以补强将会有更好的娱乐应用
虽然薄型机款在音效方面往往不如预期,但VAIO Duo 11还是有不错的音质
前后双镜头的画质也有水准以上的表现,当然画素如果可以拉高一些会更好
基本上SONY VAIO Duo 11是一款平板与笔电能力各占一半的设计
对于外出或是商务用途的使用者来说,两机一体会减少需要携带的体积与重量,此部份十分便利



以往Intel阵营在Ultrabook是以轻薄为主打,随着Windows 8推出后又有一番新气象
依Windows 8动态砖的新开始画面再搭配触控模式支援度提升之后
对于有触控萤幕的Ultrabook可以再做出更多的变化,也就是平板电脑的第二种模式
平板模式目前大概有三种,翻转萤幕、可以单独拆出萤幕使用或是文中类似滑盖的方式
十几年来多数使用者习惯于Intel硬体与Microsoft作业系统所组合的Notebook市场
近两三年来由于Android与iOS系统崛起,分享不少到娱乐或入门上网使用者的市占率
而Windows 8出现再加上Ivy Bridge架构的优势,配合新式平板电脑的设计
在娱乐与专业用途都有不错的表现,未来在市场上是否可以有很高的接受度
个人认为端看各家NB品牌在产品线与价位的分布是否能让更多的消费者所接受
进化后的Ultarbook或价位较低许多的可拆式变型平板电脑
将会是未来传统笔电产业所要迈向的新道路,相信也会是另一个进步的新趋势:)



献花 x1 回到顶端 [楼 主] From:台湾中华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 Posted:2013-02-26 13:39 |

首页  发表文章 发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089115 second(s),query:15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师事务所 担任常年法律顾问 | 免责声明 | 本网站已依台湾网站内容分级规定处理 | 连络我们 | 访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