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廣告
  加入我的最愛 設為首頁 風格修改
首頁 首尾
 手機版   訂閱   地圖  簡體 
您是第 3619 個閱讀者
命理服務》 數位論命舘 | 免費排盤 | 星僑易學 | 五術書籍 | 線上論命 | 影音論命 | 八字命書 | 星座分析 | 孔明神數 | 周公解夢 | fackbook 粉絲專頁 |
 
<<   1   2  下頁 >>(共 2 頁)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為IE收藏   收藏主題   上一主題 | 下一主題   
俊桐 會員卡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社區建設獎 特殊貢獻獎
小有名氣
級別: 小有名氣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89 鮮花 x1619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版主評分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推文 x2
[分享] 佛經共享之《佛說阿彌陀經》

佛說阿彌陀經卷上


  佛在羅閱祇耆阇崛山中。時有摩诃比丘僧萬二千人,皆淨潔一種類,皆阿羅漢,賢者拘鄰、賢者拔智致、賢者摩诃那彌、賢者合屍、賢者須滿日、賢者維末坻、賢者不乃、賢者迦爲拔坻、賢者憂爲迦葉、賢者那履迦葉、賢者那翼迦葉、賢者舍利弗、賢者摩诃目揵連、賢者摩诃迦葉、賢者摩诃迦旃延、賢者摩诃揭質、賢者摩诃拘私、賢者摩诃梵提、賢者邠提文陀弗、賢者阿難律、賢者難提、賢者[(膘-示+土)+瓦]脾坻、賢者須楓、賢者蠡越、賢者摩诃羅倪、賢者摩诃波羅延、賢者波鸠蠡、賢者難持、賢者滿楓蠡、賢者蔡揭、賢者厲越。如是諸比丘僧甚衆多,數千億萬人,悉諸菩薩、阿羅漢,無央數不可複計,都共大會坐,皆賢者也。

  時,佛坐息思念正道,面有九色光,數千百變光,色甚大明。阿難即起,更被袈裟,前以頭面著佛足,即長跪叉手,問佛言:“今日佛面光色,何以時時更變明乃爾乎?今佛面光精數千百色,上下明好乃如是。我侍佛已來,未曾見佛面有如今日色者,我未曾見三耶三佛光明威神乃爾,獨當有意?願欲聞之。”
  佛言:“賢者阿難,有諸天神教汝,若諸佛教汝,今問我者耶?汝自從善意出問佛耶?”
  阿難白佛言:“無有諸天神教我,亦無諸佛教我令問佛也,我自從善心知佛意問佛耳!每佛坐起行來出入,所欲至到當所作爲,諸所教敕者,我辄如佛意。今佛獨當念,諸已過去佛、諸當來佛、若他方佛國、今現在佛,獨展轉相思念故,佛面色光明乃爾耳!”
  佛言:“善哉!善哉!賢者阿難,汝所問者,甚深大快,多所度脫!若問佛者,勝於供養一天下阿羅漢、辟支佛,布施諸天人民及蜎飛蠕動之類,累劫百千億萬倍也!”
  佛言:“阿難,今諸天世間帝王、人民,及蜎飛蠕動之類,汝皆度脫之。”
  佛言:“佛威神甚重難當也!汝所問者甚深!汝乃慈心於佛所哀諸天、帝王、人民,若比丘僧、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大善當爾,皆過度之。”
  佛語阿難:“如世間有優昙樹,但有實,無有華也。天下有佛,乃有華出耳!世間有佛,甚難得值也。今我出於天下作佛,若有大德聖明善心豫知佛意,若不妄在佛邊侍佛也。”
  佛告阿難:“前已過去事,摩诃僧祇已來,其劫無央數不可複計,乃爾時有過去佛,名提和竭羅。次複有佛,名旃陀倚,已過去。次複有佛,名須摩扶劫波薩多,已過去。次複有佛,名維末樓,已過去。次複有佛,名阿難那利,已過去。次複有佛,名那竭脾,已過去。次複有佛,名者梨俱遰波羅夜蔡,已過去。次複有佛,名彌離俱樓,已過去。次複有佛,名軷陀尼,已過去。次複有佛,名朱蹄波,已過去。次複有佛,名凡扶坻,已過去。次複有佛,名墮樓勒耶,已過去。次複有佛,名旃陀扈斯,已過去。次複有佛,名須耶惟於沙,已過去。次複有佛,名拘還彌缽摩耆,已過去。次複有佛,名屍利滑攱,已過去。次複有佛,名摩诃那提,已過去。次複有佛,名耆頭摩提,已過去。次複有佛,名羅鄰只離,已過去。次複有佛,名俞樓俱路蔡,已過去。次複有佛,名滿呼群尼缽賓[侯+頁],已過去。次複有佛,名旃陀速臾拔和沙,已過去。次複有佛,名旃陀蔡拘岑,已過去。次複有佛,名潘波蠡頻尼,已過去。次複有佛,名軷波和斯,已過去。次複有佛,名阿術只陀揭蠡,已過去。次複有佛,名勿署提,已過去。次複有佛,名質夜蔡,已過去。次複有佛,名昙摩和提,已過去。次複有佛,名篩耶維[侯+頁]質,已過去。次複有佛,名樓耶帶,已過去。次複有佛,名僧迦羅彌樓迦帶,已過去。次複有佛,名昙昧摩提阿維難提,已過去。”
  佛告阿難:“次複有佛,名樓夷亘羅,在世間教授,壽四十二劫。乃爾時世有大國王,王聞佛經道,心即歡喜開解,便棄國捐王,行作沙門,字昙摩迦,作菩薩道,爲人高才,智慧勇猛,與世人絕異,往到樓夷亘羅佛所,前爲佛作禮,卻長跪叉手,白佛言:‘我欲求佛爲菩薩道,令我後作佛時,於八方上下諸無央數佛中,最尊智慧勇猛;頭中光明,如佛光明所焰照無極;所居國土,自然七寶,極自軟好。令我後作佛時,教授名字,皆聞八方上下無央數佛國,莫不聞知我名字者。諸無央數天人民,及蜎飛蠕動之類,諸來生我國者,悉皆令作菩薩,阿羅漢無央數都勝諸佛國。如是者,甯可得不?’”
  佛語阿難:“其樓夷亘羅佛,知其高明,所願快善,即爲昙摩迦菩薩說經言:‘譬如天下大海水,一人鬥量之,一劫不止,尚可枯盡,令空得其底埿;人至心求道,可如當不可得乎?求索精進不休止,會當得心中所欲願耳!’昙摩迦菩薩聞樓夷亘羅佛說經如是,即大歡喜踴躍。其佛即選擇二百一十億佛國土中,諸天人民之善惡、國土之好醜,爲選擇心中所欲願。夷亘羅佛說經竟,昙摩迦便一其心,即得天眼徹視,悉自見二百一十億諸佛國中諸天人民之善惡、國土之好醜,即選擇心中所願,便結得是二十四願經;則奉行之,精進勇猛,勤苦求索,如是無央數劫,所師事供養諸已過去佛,亦無央數。其昙摩迦菩薩至其然後,自致得作佛,名阿彌陀佛,最尊智慧勇猛,光明無比,今現在所居國土甚快善。在他方異佛國,教授八方上下諸無央數天人民,及蜎飛蠕動之類,莫不得過度解脫憂苦。”
  佛語阿難:“阿彌陀佛爲菩薩時,常奉行是二十四願,珍寶愛重,保持恭慎,精禅從之,與衆超絕,卓然有異,皆無有能及者。”
  佛言:“何爲二十四願?
  “第一願,使某作佛時,令我國中,無有泥犁、禽獸、薜荔、蜎飛蠕動之類。得是願乃作佛,不得是願終不作佛。
  “第二願,使某作佛時,令我國中,無有婦人、女人。欲來生我國中者,即作男子。諸無央數天人民,蜎飛蠕動之類,來生我國者,皆於七寶水池蓮華中化生,長大皆作菩薩,阿羅漢都無央數。得是願乃作佛,不得是願終不作佛。
  “第三願,使某作佛時,令我國土,自然七寶,廣縱甚大,曠蕩無極,極自軟好。所居舍宅,被服飲食,都皆自然,皆如第六天王所居處。得是願乃作佛,不得是願終不作佛。
  “第四願,使某作佛時,令我名字,皆聞八方上下無央數佛國;皆令諸佛,各於比丘僧大坐中,說我功德國土之善。諸天人民,蜎飛蠕動之類,聞我名字,莫不慈心歡喜踴躍者,皆令來生我國。得是願乃作佛,不得是願終不作佛。
  “第五願,使某作佛時,令八方上下,諸無央數天人民,及蜎飛蠕動之類,若前世作惡,聞我名字,欲來生我國者,即便反政自悔過,爲道作善,便持經戒,願欲生我國不斷絕,壽終皆令不複泥犁、禽獸、薜荔,即生我國,在心所願。得是願乃作佛,不得是願終不作佛。
  “第六願,使某作佛時,令八方上下,無央數佛國,諸天人民,若善男子、善女人,欲來生我國,用我故益作善,若分檀布施,繞塔燒香,散華燃燈,懸雜缯彩,飯食沙門,起塔作寺,斷愛欲,來生我國作菩薩。得是願乃作佛,不得是願終不作佛。
  “第七願,使某作佛時,令八方上下,無央數佛國,諸天人民,若善男子、善女人,有作菩薩道,奉行六波羅蜜經,若作沙門不毀經戒,斷愛欲,齋戒清淨,一心念欲生我國,晝夜不斷絕。若其人壽欲終時,我即與諸菩薩、阿羅漢,共飛行迎之,即來生我國,則作阿惟越致菩薩,智慧勇猛。得是願乃作佛,不得是願終不作佛。
  “第八願,使某作佛時,令我國中,諸菩薩欲到他方佛國生,皆令不更泥犁、禽獸、薜荔,皆令得佛道。得是願乃作佛,不得是願終不作佛。
  “第九願,使某作佛時,令我國中,諸菩薩、阿羅漢,面目皆端正,淨潔姝好,悉同一色,都一種類,皆如第六天人。得是願乃作佛,不得是願終不作佛。
  “第十願,使某作佛時,令我國中,諸菩薩、阿羅漢皆同一心,所念所欲,言者豫相知意。得是願乃作佛,不得是願終不作佛。
  “第十一願,使某作佛時,令我國中,諸菩薩、阿羅漢皆無有淫泆之心,終無念婦女意,終無有瞋怒、愚癡者。得是願乃作佛,不得是願終不作佛。
  “第十二願,使某作佛時,令我國中,諸菩薩、阿羅漢皆令心相敬愛,終無相嫉憎者。得是願乃作佛,不得是願終不作佛。
  “第十三願,使某作佛時,令我國中,諸菩薩欲共供養八方上下無央數諸佛,皆令飛行即到;欲得自然萬種之物,即皆在前,持用供養諸佛;悉皆遍已後,日未中時,即飛行還我國。得是願乃作佛,不得是願終不作佛。
  “第十四願,使某作佛時,令我國中,諸菩薩、阿羅漢欲飯時,即皆自然七寶缽中,有自然百味飯食在前,食已自然去。得是願乃作佛,不得是願終不作佛。
  “第十五願,使某作佛時,令我國中,諸菩薩身皆紫磨金色、三十二相、八十種好,皆令如佛。得是願乃作佛,不得是願終不作佛。
  “第十六願,使某作佛時,令我國中,諸菩薩、阿羅漢語者如三百鍾聲,說經行道皆如佛。得是願乃作佛,不得是願終不作佛。
  “第十七願,使某作佛時,令我洞視徹聽,飛行十倍,勝於諸佛。得是願乃作佛,不得是願終不作佛。
  “第十八願,使某作佛時,令我智慧說經行道,十倍於諸佛。得是願乃作佛,不得是願終不作佛。
  “第十九願,使某作佛時,令八方上下,無央數佛國,諸天人民,蜎飛蠕動之類,皆令得人道,悉作辟支佛、阿羅漢,皆坐禅一心,共欲計數知我年壽,幾千億萬劫歲數,皆令無有能極知壽者。得是願乃作佛,不得是願終不作佛。
  “第二十願者,使某作佛時,令八方上下,各千億佛國中,諸天人民,蜎飛蠕動之類,皆令作辟支佛、阿羅漢,皆坐禅一心,共欲計數我國中諸菩薩、阿羅漢,知有幾千億萬人,皆令無有能知數者。得是願乃作佛,不得是願終不作佛。
  “第二十一願,使某作佛時,令我國中,諸菩薩、阿羅漢壽命無央數劫。得是願乃作佛,不得是願終不作佛。
  “第二十二願,使某作佛時,令我國中,諸菩薩、阿羅漢皆智慧勇猛,自知前世億萬劫時,宿命所作善惡卻知無極,皆洞視徹,知十方去來現在之事。得是願乃作佛,不得是願終不作佛。
  “第二十三願,使某作佛時,令我國中,諸菩薩、阿羅漢皆智慧勇猛,頂中皆有光明。得是願乃作佛,不得是願終不作佛。
  “第二十四願,使某作佛時,令我頂中光明絕好,勝於日月之明百千億萬倍,絕勝諸佛。光明焰照,諸無央數天下幽冥之處,皆當大明。諸天人民,蜎飛蠕動之類,見我光明,莫不慈心作善者,皆令來生我國。得是願乃作佛,不得是願終不作佛。”
  佛告阿難:“阿彌陀爲菩薩時,常奉行是二十四願,分檀布施,不犯道禁,忍辱、精進、一心、智慧,志願常勇猛,不毀經法,求索不懈,每獨棄國捐王,絕去財色,精明求願無所適莫,積功累德無央數劫,今自致作佛,悉皆得之,不亡其功也。”
  佛言:“阿彌陀佛光明最尊第一無比,諸佛光明皆所不及也。八方上下無央數諸佛中,有佛頂中光明照七丈,有佛頂中光明照一裏,有佛頂中光明照二裏,有佛頂中光明照五裏,有佛頂中光明照十裏,有佛頂中光明照二十裏,有佛頂中光明照四十裏,有佛頂中光明照八十裏,有佛頂中光明照百六十裏,有佛頂中光明照三百二十裏,有佛頂中光明照六百四十裏,有佛頂中光明照千三百裏,有佛頂中光明照二千六百裏,有佛頂中光明照五千二百裏,有佛頂中光明照萬四百裏,有佛頂中光明照二萬一千裏,有佛頂中光明照四萬二千裏,有佛頂中光明照八萬四千裏,有佛頂中光明照十七萬裏,有佛頂中光明照三十五萬裏,有佛頂中光明照七十萬裏,有佛頂中光明照百五十萬裏,有佛頂中光明照三百萬裏,有佛頂中光明照六百萬裏,有佛頂中光明照一佛國,有佛頂中光明照兩佛國,有佛頂中光明照四佛國,有佛頂中光明照八佛國,有佛頂中光明照十五佛國,有佛頂中光明照三十佛國,有佛頂中光明照六十佛國,有佛頂中光明照百二十佛國,有佛頂中光明照二百四十佛國,有佛頂中光明照五百佛國,有佛頂中光明照千佛國,有佛頂中光明照二千佛國,有佛頂中光明照四千佛國,有佛頂中光明照八千佛國,有佛頂中光明照萬六千佛國,有佛頂中光明照三萬二千佛國,有佛頂中光明照六萬四千佛國,有佛頂中光明照十三萬佛國,有佛頂中光明照二十六萬佛國,有佛頂中光明照五十萬佛國,有佛頂中光明照百萬佛國,有佛頂中光明照二百萬佛國。”
  佛言:“諸八方上下無央數佛頂中光明,所焰照皆如是也。阿彌陀佛頂中光明,所焰照千萬佛國。所以諸佛光明所照有近遠者何?本其前世宿命求道,爲菩薩時所願功德,各自有大小,至其然後作佛時,各自得之,是故令光明轉不同等。諸佛威神同等耳,自在意所欲作爲不豫計。阿彌陀佛光明所照最大,諸佛光明皆所不能及也。”
  佛稱譽阿彌陀佛光明極善:“阿彌陀佛光明極善,善中明好,甚快無比,絕殊無極也。阿彌陀佛光明,清潔無瑕穢,無缺減也。阿彌陀佛光明姝好,勝於日月之明百千億萬倍,諸佛光明中之極明也,光明中之極好也,光明中之極雄傑也,光明中之快善也,諸佛中之王也,光明中之極尊也,光明中之最明無極也。焰照諸無數天下,幽冥之處皆常大明。諸有人民、蜎飛蠕動之類,莫不見阿彌陀佛光明也,見者莫不慈心歡喜者。世間諸有淫泆、瞋怒、愚癡者,見阿彌陀佛光明,莫不作善也。諸在泥犁、禽獸、薜荔、考掠、勤苦之處,見阿彌陀佛光明至,皆休止不複治,死後莫不得解脫憂苦者也。阿彌陀佛光明,名聞八方上下無窮無極,無央數諸佛國諸天人民莫不聞知,聞知者莫不度脫也。”
  佛言:“不獨我稱譽阿彌陀佛光明也。八方上下無央數佛、辟支佛、菩薩、阿羅漢,所稱譽皆如是。”
  佛言:“其有人民,善男子、善女人,聞阿彌陀佛聲,稱譽光明,朝暮常稱譽其光明好,至心不斷絕,在心所願,往生阿彌陀佛國,可得爲衆菩薩、阿羅漢所尊敬。若其然後作佛者,亦當複爲八方上下諸無央數佛、辟支佛、菩薩、阿羅漢,所稱譽光明如是也。即衆比丘僧,諸菩薩、阿羅漢,諸天、帝王、人民,聞之皆歡喜踴躍,莫不贊歎者。”
  佛言:“我道阿彌陀佛光明,姝好巍巍,稱譽快善,晝夜一劫,尚未竟也。我但爲若曹小說之耳!”

  佛說阿彌陀佛爲菩薩求索得是二十四願。時阿闇世王太子,與五百長者迦羅越子,各持一金華蓋,俱到佛所,前爲作禮佛,以頭面著佛足,皆持金華蓋,前上佛已,悉卻坐一面聽經。阿闇世王太子,及五百長者子,聞阿彌陀佛二十四願,皆大歡喜踴躍,心中俱願言:“令我等後作佛時,皆如阿彌陀佛。”
  佛即知之,告諸比丘僧:“是阿阇世王太子,及五百長者子,卻後無數劫,皆當作佛如阿彌陀佛。”
  佛言:“是阿阇世王太子,及五百長者子,住菩薩道已來無央數劫,皆各供養四百億佛已,今複來供養我。阿阇世王太子,及五百長者子,皆前世迦葉佛時,爲我作弟子,今皆複會是共相值也。”則諸比丘僧,聞佛言皆踴躍,莫不代之歡喜者。
  佛告阿難:“阿彌陀作佛已來,凡十小劫。所居國土,名須摩題,正在西方,去是閻浮提地界,千億萬須彌山佛國。其國地皆自然七寶——其一寶者白銀,二寶者黃金,三寶者水精,四寶者琉璃,五寶者珊瑚,六寶者琥珀,七寶者砗磲——是爲七寶,皆以自共爲地,曠蕩甚大無極,皆自相參,轉相入中,各自焜煌參明,極自軟好,甚姝無比。其七寶地,諸八方上下,衆寶中精味,自然合會其化生耳!其寶皆比第六天上之七寶也。其國中無有須彌山,其日月星辰、第一四天王、第二忉利天,皆在虛空中。其國土無有大海,亦無有小海水,亦無江河恒水也,亦無有山林溪谷,無有幽冥之處。其國七寶地皆平正,無有泥犁、禽獸、薜荔、蜎飛蠕動之類,無有阿須倫、諸龍鬼神,終無天雨時,亦無有春夏秋冬,亦無大寒,亦無大熱,常和調中適,甚快善無比。皆有自然萬種之物,百味飯食,意欲有所得即自然在前,所不用者即自然去,比如第六天上自然之物,恣若自然即皆隨意。
  “其國中悉諸菩薩、阿羅漢,無有婦女,壽命無央數劫。女人往生,即化作男子。但有諸菩薩、阿羅漢無央數,悉皆洞視徹聽,悉遙相見,遙相瞻望,遙相聞語聲,悉皆求道善者,同一種類,無有異人。其諸菩薩、阿羅漢,面目皆端正,淨潔絕好,悉同一色,無有偏醜惡者也。諸菩薩、阿羅漢,皆才猛黠慧,皆衣自然之衣。心中所念道德,其欲語言,皆豫相知意所念。言常說正事,所語辄說經道,不說他余之惡。其語言音響,如三百鍾聲。皆相敬愛,無相嫉憎者。皆以長幼上下,先後言之,以義如禮,轉相敬事如兄如弟,以仁履義,不妄動作言語,如誡轉相教,令不相違戾,轉相承受。皆心淨潔,無所貪慕,終無瞋怒淫泆之心、愚癡之態,無有邪心念婦女意。悉皆智慧勇猛,和心歡樂好喜經道,自知前世所從來生億萬劫時宿命善惡存亡,現在卻知無極。
  “阿彌陀佛所可教授講堂精舍,皆複自然七寶——金、銀、水精、琉璃、白玉、琥珀、砗磲——自共相成甚姝明,好絕無比,亦無作者,不知所從來,亦無持來者,亦無所從去。阿彌陀佛所願德重,其人作善故,論經語義,說經行道,講會其中,自然化生耳!其講堂精舍,皆複有七寶樓觀欄楯,複以金、銀、水精、琉璃、白玉、琥珀、砗磲爲璎珞,複以白珠、明月珠、摩尼珠爲交露,覆蓋其上,皆自作五音聲,甚好無比。諸菩薩、阿羅漢所居舍宅,皆複以七寶金、銀、水精、琉璃、白玉、琥珀、砗磲化生,轉共相成其舍宅。悉各有七寶樓觀欄楯,複以金、銀、水精、琉璃、白玉、琥珀、砗磲爲璎珞,複以白珠、明月珠、摩尼珠爲交露,覆蓋其上,皆各複自作五音聲。阿彌陀佛講堂精舍,及諸菩薩、阿羅漢所居舍宅中,內外處處,皆複有自然流泉浴池,皆與自然七寶俱生,金、銀、水精、琉璃、琥珀、砗磲轉共相成。淳金池者,其水底沙白銀也。淳白銀池者,其水底沙黃金也。淳水精池者,其水底沙琉璃也。淳琉璃池者,其水底沙水精也。淳珊瑚池者,其水底沙琥珀也。淳琥珀池者,其水底沙珊瑚也。淳砗磲池者,其水底沙瑪瑙也。淳瑪瑙池者,其水底沙砗磲也。淳白玉池者,其水底沙紫磨金也。淳紫磨金池者,其水底沙白玉也。中複有兩寶共作一池者,其水底沙金、銀也。中複有三寶共作一池者,其水底沙金、銀、水精也。中複有四寶共作一池者,其水底沙金、銀、水精、琉璃也。中有五寶共作一池者,其水底沙金、銀、水精、琉璃、珊瑚也。中有六寶共作一池者,其水底沙金、銀、水精、琉璃、珊瑚、琥珀也。中有七寶共作一池者,其水底沙金、銀、水精、琉璃、珊瑚、琥珀、砗磲也。中有浴池長四十裏者,有長八十裏者,有長百六十裏者,有長三百二十裏者,有長六百四十裏者,有長千二百八十裏者,有長二千五百六十裏者,有長五千一百二十裏者,有長萬二百四十裏者,有長二萬四百八十裏者。其池縱廣適等,是池者,皆諸菩薩、阿羅漢常所可浴池。”
  佛言:“阿彌陀佛浴池長四萬八千裏,廣亦四萬八千裏。其池皆以七寶轉共相成,其水底沙白珠、明月珠、摩尼珠也。阿彌陀佛及諸菩薩、阿羅漢浴池中,水皆清香潔,池中皆有香華,悉自然生百種華,種種異色,色異香華,枝皆千葉,甚香無比也,香不可言。其華者亦非世間之華,複非天上之華。此華香都八方上下,衆華香中精也,自然化生耳!其池中水流行,轉相灌注。其水流行,亦不遲不駛,皆複作五音聲。”
  佛言:“八方上下無央數佛國,諸天人民及蜎飛蠕動之類,諸生阿彌陀佛國者,皆於七寶水池蓮華中化生,便自然長大,亦無乳養之者,皆食自然之飲食。其身體亦非世間人之身體,亦非天上人之身體,皆積衆善之德,悉受自然虛無之身,無極之體,甚姝好無比。”
  佛語阿難:“如世間貧窮乞丐人,令在帝王邊住者,其面目形狀,甯類帝王面目形類顔色不?”
  阿難言:“假使王子在帝王邊住者,其面目形狀甚醜惡不好,不如帝王百千億萬倍也。所以者何?乞人貧窮困極,飲食常惡,未常有美食時,既惡食不能得飽食,食才支命,骨節相撐拄,無以自給,常乏無有儲,饑餓寒凍,怔忪愁苦。但坐前世爲人愚癡,無智悭貪,不肯慈哀,爲善博愛施與,但欲唐得,貪惜飲食獨食嗜美,不信施貸後得報償,複不信作善後世當得其福,蒙悾抵佷益作衆惡,如是壽終財物盡索,素無恩德,無所恃怙,入惡道中坐之適苦,然後得出解脫今生爲人,作於下賤,爲貧家作子,強像人形,狀類甚醜,衣被弊壞,單空獨立,不蔽形體乞丐生耳!饑寒困苦,面目羸劣不類人色,坐其前世身之所作受其殃罰,示衆見之莫誰哀者,棄捐市道曝露痟瘦,黑醜惡極不及人耳!
  “所以帝王人中獨尊最好者何?皆其前世爲人時,作善信,受經道,布恩施德,博愛順義,慈仁喜與,不貪飲食與衆共之,無所匮惜都無違爭,得其善福,壽終德隨不更惡道,今生爲人得生王家,自然尊貴獨王典主,攬制人民爲其雄傑,面目潔白和顔好色,身體端正衆共敬事,美食好衣隨心恣意,若樂所欲自然在前都無違爭,於人中姝好,無憂快樂,面目光澤,故乃爾耳!”
  佛告阿難:“若言是也。帝王雖於人中好無比者,當令在遮迦越王邊住者,其面形類甚醜惡不好,比如乞人在帝王邊住耳!其帝王面目,尚複不如遮迦越王面色姝好百千億萬倍。如遮迦越王於天下絕好無比,當令在第二天王邊住者,其面甚醜不好,尚複不如帝釋面類端正姝好百千億萬倍。如天帝釋,令在第六天王邊住者,其面類甚醜不好,尚複不如第六天王面類端正姝好百千億萬倍。如第六天王,令在阿彌陀佛國中諸菩薩、阿羅漢邊住者,其面甚醜,尚複不如阿彌陀佛國中菩薩、阿羅漢面類端正姝好百千億萬倍。”
  佛言:“阿彌陀佛國諸菩薩、阿羅漢面類,悉皆端正,絕好無比,次於泥洹之道。阿彌陀佛及諸菩薩、阿羅漢,講堂精舍所居處舍宅中,內外浴池上,皆有七寶樹,中有淳金樹、淳銀樹、淳水精樹、淳琉璃樹、淳白玉樹、淳珊瑚樹、淳琥珀樹、淳砗磲樹,種種各自異行。中有兩寶共作一樹者,銀樹——銀根、金莖、銀枝、金葉、銀華、金實,金樹者——金根、銀莖、金枝、銀葉、金華、銀實,水精樹者——水精根、琉璃莖、水精枝、琉璃葉、水精華、琉璃實,琉璃樹者——琉璃根、水精莖、琉璃枝、水精葉、琉璃華、水精實,是二寶共作一樹。中複有四寶共作一樹者,水精樹——水精根、琉璃莖、金枝、銀葉、水精華、琉璃實,琉璃樹者——琉璃根、水精莖、金枝、銀葉、水精華、琉璃實,是四寶樹轉共相成,各自異行。中複有五寶共作一樹者,銀樹——銀根、金莖、水精枝、琉璃葉、銀華、金實,金樹者——金根、銀莖、水精枝、琉璃葉、珊瑚華、銀實,水精樹者——水精根、琉璃莖、珊瑚枝、銀葉、金華、琉璃實,琉璃樹者——琉璃根、珊瑚莖、水精枝、金葉、銀華、珊瑚實,珊瑚樹者——珊瑚根、琉璃莖、水精枝、金葉、銀華、琉璃實,是五寶共作一樹,各自異行。中有六寶共作一樹者,銀樹——銀根、金莖、水精枝、琉璃葉、珊瑚華、琥珀實,金樹者——金根、銀莖、水精枝、琉璃葉、琥珀華、珊瑚實,水精樹者——水精根、琉璃莖、珊瑚枝、琥珀葉、銀華、金實,琉璃樹者——琉璃根、珊瑚莖、琥珀枝、水精葉、金華、銀實,是六寶樹轉共相成,各自異行。中複有七寶共作一樹者,銀樹——銀根、金莖、水精枝、琉璃葉、珊瑚華、琥珀實,金樹者——金根、水精莖、琉璃枝、珊瑚葉、琥珀華、銀實,水精樹者——水精根、琉璃莖、珊瑚枝、琥珀葉、砗磲華、白玉實,珊瑚樹者——珊瑚根、琥珀莖、白玉枝、琉璃葉、砗磲華、明月珠實,琥珀樹者——琥珀根、白玉莖、珊瑚枝、琉璃葉、水精華、金實,白玉樹者——白玉根、砗磲莖、珊瑚枝、琥珀葉、金華、摩尼殊實,是七寶樹轉共相成,種種各自異,行行相值,莖莖自相準,枝枝自相值,葉葉自相向,華華自相望,實實自相當。”
  佛言:“阿彌陀佛當講堂精舍中,內外七寶浴池繞邊,上諸七寶樹;及諸菩薩、阿羅漢七寶舍宅中,內外七寶浴池繞池邊,諸七寶樹數千百重行,皆各如是,各自作五音聲,音聲甚好無比也。”
  佛告阿難:“如世間帝王有百種伎樂音聲,不如遮迦越王諸伎樂音聲好百千億萬倍。如遮迦越王萬種伎樂音聲,尚複不如第二忉利天上諸伎樂一音聲百千億萬倍。如忉利天上萬種伎樂之聲,尚複不如第六天上一音聲好百千億萬倍。如第六天上萬種音樂之聲,尚複不如阿彌陀佛國中七寶樹一音聲好百千億萬倍。阿彌陀佛國中,亦有萬種自然伎樂,甚樂無極。阿彌陀佛及諸菩薩、阿羅漢欲浴時,便各自可入其七寶池中浴。諸菩薩、阿羅漢意欲令水沒足,水即沒足;意欲令水至膝,水即至膝;意欲令水至腰,水即至腰;意欲令水至腋,水即至腋;意欲令水至頸,水即至頸;意欲令水自灌身上,水即自灌身上;意欲令水還複如故,水即還複如故,恣若隨意所欲好喜。”
  佛言:“阿彌陀及諸菩薩、阿羅漢皆浴已,悉自於一大蓮華上坐,即四方自然亂風起。其亂風者,亦非世間之風,亦非天上之風,都八方上下衆風中精,自然合會化生耳!不寒不熱,常和調中適,甚清涼好無比也。徐起不遲不駛,適得中宜,吹七寶樹,皆作五音聲。以七寶樹華,悉覆其國中,皆散佛及諸菩薩、阿羅漢上。華隨墮地,皆厚四寸,極自軟好無比,即自然亂風吹,萎華悉自然去。即複四方自然亂風吹七寶樹,樹皆複作五音聲,樹華皆自然散佛及諸菩薩、阿羅漢上。華小萎墮地,即自然去。即複四方亂風起吹七寶樹,如是四反。諸菩薩、阿羅漢,中有但欲聞經者,中有但欲聞音樂者,中有但欲聞華香者;有不欲聞經者,有不欲聞音樂聲者,有不欲聞華香者。其所欲聞者,辄即獨聞之;不欲聞者,則獨不聞。隨意所欲喜樂,不違其願也。浴訖各自去,行道中有在地講經者、誦經者、說經者、口受經者、聽經者、念經者、思道者、坐禅者、經行者,中有在虛空中講經者、誦經者、說經者、口受經者、聽經者、念經者、思道者、坐禅一心者、經行者。未得須陀洹道者即得須陀洹道,未得斯陀含道者即得斯陀含道,未得阿那含道者即得阿那含道,未得阿羅漢道者即得阿羅漢道,未得阿惟越致菩薩者即得阿惟越致,各自說經行道,悉皆得道,莫不歡喜踴躍者也。
  “諸菩薩中,有意欲供養八方上下無央數諸佛,即皆俱前爲佛作禮,白佛辭行,供養八方上下無央數佛。佛即然可之,即使行諸菩薩皆大歡喜,數千億萬人無央數不可複計,皆當智慧勇猛,各自幡輩飛相追,俱共散飛,則到八方上下無央數諸佛所,皆前爲諸佛作禮,即便供養。意欲得萬種自然之物,在前即自然百種雜色華、百種雜缯彩、百種劫波育衣、七寶燈火、萬種伎樂悉皆在前。其華香萬種自然之物,亦非世間之物,亦非天上之物也。是萬種物,都八方上下衆自然合會化生耳!意欲得者,即自然化生;意不用者,即化去。諸菩薩便共持供養諸佛及諸菩薩、阿羅漢,邊傍前後回繞周匝,在意所欲即辄皆至。當是之時,快樂不可言也。諸菩薩意,各欲得四十裏華,即自然在前,便於虛空中,共持散諸佛及菩薩、阿羅漢上。皆在虛空中下向,華甚香好,小萎墮地,即自然亂風吹,萎華悉自然去。諸菩薩意,各複欲得八十裏華,即自然在前,共持散諸佛及諸菩薩、阿羅漢上。華皆複在虛空中下向,小萎墮地,即自然亂風吹,萎華悉自然去。諸菩薩意,各複欲得百六十裏華,即自然在前,便於虛空中,共持散諸佛及諸菩薩、阿羅漢上。華皆複於虛空中下向,小萎墮地,即自然亂風吹,萎華悉自然去。諸菩薩意,各複欲得三百二十裏華,即自然在前,複於虛空中,持散諸佛及諸菩薩、阿羅漢上。華於虛空中下向,小萎墮地,即自然亂風吹,萎華悉自然去。諸菩薩意,各複欲得六百四十裏華,即自然在前,複以散諸佛及諸菩薩、阿羅漢上。皆在虛空中下向,小萎墮地,亂風自然吹萎華去。諸菩薩意,各複欲得千二百八十裏華,即自然在前,複於虛空中,共持散諸佛及諸菩薩、阿羅漢上。皆在虛空中下向,小萎墮地,亂風自然吹,萎華悉自然去。諸菩薩意,各複欲得二千五百六十裏華,即自然在前,複於虛空中,共持散諸佛及諸菩薩、阿羅漢上。皆在虛空中下向,小萎墮地,亂風吹萎華悉自然去。諸菩薩意,各複欲得五千一百二十裏華,即自然在前,複於虛空中,共持散諸佛及諸菩薩、阿羅漢上。皆在虛空中下向,小萎墮地,亂風吹萎華悉自然去。諸菩薩意,各複欲得萬二百四十裏華,即皆自然在前,複於虛空中,共持散諸佛及諸菩薩、阿羅漢上。小萎墮地,亂風吹萎華悉自然去。諸菩薩意,各複欲得二萬四百八十裏華,即皆在前,複於虛空中,共持散諸佛及諸菩薩、阿羅漢上。皆在虛空中下向,小萎墮地,亂風吹萎華悉自然去。諸菩薩意,各複欲得五萬裏華,即皆在前,複於虛空中,共持散諸佛及諸菩薩、阿羅漢上。皆在虛空中下向,小萎墮地,亂風吹萎華悉自然去。諸菩薩意,各複欲得十萬裏華,即皆在前,諸菩薩複於虛空中,共持散諸佛及諸菩薩、阿羅漢上。皆在虛空中下向,小萎墮地,亂風吹萎華悉自然去。諸菩薩意,各複欲得二十萬裏華,即皆在前,複於虛空中,共持散諸佛及諸菩薩、阿羅漢上。小萎墮地,亂風吹萎華悉自然去。諸菩薩意,各複欲得四十萬裏華,即皆在前,複於虛空中,共持散諸佛及諸菩薩、阿羅漢上。皆在虛空中下向,小萎墮地,亂風吹萎華悉自然去。諸菩薩意,各複欲得八十萬裏華,即皆在前,複於虛空中,共持散諸佛及諸菩薩、阿羅漢上。皆在虛空中下向,小萎墮地,亂風吹萎華悉自然去。諸菩薩意,各欲得百六十萬裏華,即皆在前,共持散諸佛及諸菩薩、阿羅漢上。小萎墮地,亂風吹萎華悉自然去。諸菩薩意,各欲得三百萬裏華,即皆在前,共持散諸佛及諸菩薩、阿羅漢上。小萎墮地,亂風吹萎華自然去。諸菩薩意,各欲得六百萬裏華,即皆在前,共持散諸佛及諸菩薩、阿羅漢上。華都自然合爲一華,華正端圓周匝各適等,華轉倍前,華極自軟好,勝於前華數千百倍,色色異,香香不可言。諸菩薩皆大歡喜,俱於虛空中,大共作衆音自然伎樂,樂諸佛及諸菩薩、阿羅漢。當此之時,快樂不可言。諸菩薩皆悉卻坐聽經,聽經竟即悉諷誦通,重知經道,益明智慧。即諸佛國中,從第一四天上至三十三天上,諸天人皆共持天上萬種自然之物來下,供養諸菩薩、阿羅漢。天人皆複於虛空中,大共作衆音伎樂。諸天人前來者,轉去避後來者,後來者轉複供養如前,更相開避。諸天人歡喜聽經,大共作音樂,當是時快樂無極。諸菩薩供養聽經訖竟,便皆起爲佛作禮而去,即複飛到八方上下無央數諸佛所,供養聽經,皆各如前。悉遍已後,日未中時,各飛還其國,爲阿彌陀佛作禮,皆卻坐聽經竟,大歡喜。”
  佛言:“阿彌陀佛及諸菩薩、阿羅漢欲食時,即自然七寶機、劫波育罽疊以爲座。佛及菩薩皆坐前,悉有自然七寶,缽中有百味飲食。飲食者亦不類世間,亦非天上。此百味飲食,八方上下,衆自然飲食中精味,甚香美無比,自然化生耳!欲得甜酢在所欲得。諸菩薩、阿羅漢中,有欲得金缽者,有欲得銀缽者,有欲得水精缽者,有欲得珊瑚缽者,有欲得琥珀缽者,有欲得白玉缽者,有欲得砗磲缽者,有欲得瑪瑙缽者,有欲得明月珠缽者,有欲得摩尼珠缽者,有欲得紫磨金缽者,隨意即至,亦無所從來,亦無供養者,自然化生耳!諸菩薩、阿羅漢皆食,食亦不多亦不少悉平等,亦不言美惡,亦不以美故喜。食訖,諸飯具、缽、機、座,皆自然化去,欲食時乃複化生耳!諸菩薩、阿羅漢皆心淨潔,所飲食但用作氣力耳,皆自然消散摩盡化去。”
  佛告阿難:“阿彌陀佛爲諸菩薩、阿羅漢說經時,都悉大會講堂上,諸菩薩、阿羅漢及諸天人民無央數,都不可複計,皆飛到阿彌陀佛所,爲佛作禮,卻坐聽經。其佛廣說道智大經,皆悉聞知,莫不歡喜踴躍心開解者。即四方自然亂風起,吹七寶樹,皆作五音聲。七寶樹華,覆蓋其國,皆在虛空中下向。其華之香遍一國中,皆散阿彌陀佛及諸菩薩、阿羅漢上。華墮地皆厚四寸,小萎即亂風吹,萎華自然去。四方亂風,吹七寶樹華,如是四反。即第一四天王、第二忉利天上,至三十二天上,諸天人皆持天上萬種自然之物、百種雜色華、百種雜香、百種雜缯彩、百種劫波育疊衣、萬種伎樂轉倍好相勝,各持來下,爲阿彌陀佛作禮,供養佛及諸菩薩、阿羅漢。諸天人皆複大作伎樂,樂阿彌陀佛及諸菩薩、阿羅漢。當是時,快樂不可言。諸天更相開避後來者,轉複供養如前。即東方無央數佛國,其數不可複計,如恒水邊流沙,一沙一佛其數如是,諸佛各遣諸菩薩無央數不可複計,皆飛到阿彌陀佛所,作禮聽經,皆大歡喜,悉起爲作禮如去。西方、北方、南方、四角諸佛,其數各如恒水邊流沙,各遣諸菩薩無央數,飛到阿彌陀佛所,作禮聽經亦複如是。即下方、上方諸佛,其數各如恒水邊流沙,皆遣諸菩薩都不可複計,飛到阿彌陀佛所,作禮聽經,更相開避,如是終無休絕時也。”
  佛言:“所以諸佛以恒水邊流沙爲數者,八方上下無央數佛,甚大衆多,都各不可複計,故以恒水邊流沙爲數耳!”
  佛語阿難:“阿彌陀佛爲諸菩薩、阿羅漢說經竟,諸天人民中,有未得道者即得道,未得須陀洹者即得須陀洹,未得斯陀含者即得斯陀含,未得阿那含者即得阿那含,未得阿羅漢者即得阿羅漢,未得阿惟越致菩薩者即得阿惟越致菩薩。阿彌陀佛辄隨其宿命時,求道心所喜願,大小隨意爲說經授與之,即令疾開解得,皆悉明慧,各自好喜,所願經道莫不喜樂誦習之者,自諷誦通利,無厭無極。諸菩薩、阿羅漢中,有誦經者,其音如三百鍾聲。中有說經者,如疾風暴雨時,如是盡一劫竟,終無懈倦時。皆悉智慧勇猛,身體輕便,終無痛癢,極時行步坐起,悉皆才健勇猛。如師子中王在深山中,有所趣向,時無有敢當者;無有疑難之意,在心所作,爲不可豫計百千億萬倍。是猛師子中王百千億萬倍,尚複不如我第二弟子摩诃目揵連勇猛百千億萬倍。如摩诃目揵連,於諸國菩薩、阿羅漢中,最爲無比,飛行進止,智慧勇猛,洞視徹聽,知八方上下去來現在之事,百千億萬倍共合爲一智慧,當令在阿彌陀佛國中諸羅漢邊,其德尚複不及百千億萬倍!”

  阿逸菩薩即起,前長跪叉手,問佛言:“阿彌陀佛國中諸阿羅漢,甯頗有般泥洹去者無?願欲聞之。”
  佛言:“若欲知者,如是四天下星,若見之不?”
  阿逸菩薩言:“唯然見之。”
  佛言:“如我第二弟子摩诃目揵連,飛上天上一晝一夜,遍數知星有幾枚。此四天下星甚衆多,不可得計尚複百千億萬倍是星也。如天下大海水減去一渧,甯能令海水爲減,知少不耶?”
  對曰:“減去百千億萬鬥石,尚不能令減知少也。”
  佛言:“阿彌陀佛國諸阿羅漢中,雖有般泥洹去者,如大海減一渧水耳,不能令在諸阿羅漢爲減知少也。”
  佛言:“大海減去一溪水,甯令減少不?”
  對曰:“減去百千億萬溪水,尚不能減知少也。”
  佛言:“減大海一恒水,甯能令減知少不?”
  對曰:“減去百千億萬恒水,不能令減知少也。”
  佛言:“阿彌陀佛國諸阿羅漢,般泥洹去者無央數,其在者新得道者亦無央數,都不爲增減也。”
  佛言:“令天下諸水都流入大海水中,甯能令海水增多不?”
  對曰:“不能令增多也。所以者何?是大海爲天下諸水衆善中王,故能爾耳!”
  佛言:“阿彌陀佛國亦如是,悉令八方上下無央數佛國,諸無央數天人民、蜎飛蠕動之類都往生,甚大衆多不可複計。阿彌陀佛國諸菩薩、阿羅漢、衆比丘僧,故如常一法不異爲增多。所以者何?阿彌陀佛國爲最快,八方上下無央數諸佛國中衆善之王,諸佛國中之雄,諸佛國中之寶,諸佛國中壽之極長久也,諸佛國中之衆傑也,諸佛國中之廣大也,諸佛國中之都,自然之無爲,最快明好甚樂之無極。所以者何?阿彌陀佛本爲菩薩時,所願勇猛,精進不懈,累德所致,故能爾耳!”
  阿逸菩薩即大歡喜,長跪叉手言:“佛說阿彌陀佛國土,快善明好,最姝無比,乃獨爾乎?”
  佛言:“阿彌陀佛國諸菩薩、阿羅漢所居七寶舍宅中,有在虛空中者,有在地者。中有欲令舍宅最高者,舍宅即高中;有欲令舍宅最大者,舍宅即大中;有欲令舍宅在虛空中者,舍宅即在虛空中,皆自然隨意在所作爲。中有殊不能令舍宅隨意者。所以者何?中有能令舍宅隨意者,皆是前世宿命求道時,慈心精進,益作諸善,德重所致。中有殊不能者,皆是前世宿命求道時,不慈心精進、益作諸善,德薄所致。其所衣被飯食,俱自然平等。德有大小,別知其勇猛,令衆見之耳!”
  佛言:“若見第六天王所居處不?”
  “唯然,見之。”
  佛言:“阿彌陀佛國講堂舍宅,都複勝第六天王所居處百千億萬倍。諸菩薩、阿羅漢悉皆洞視徹聽,見知八方上下去來現在之事,複無數天上天下人民及蜎飛蠕動之類,心意所念善惡,口所欲言,皆知當何歲何劫得度脫得人道往生阿彌陀佛國,知當作菩薩、阿羅漢,皆豫知之。諸菩薩、阿羅漢頂中,皆悉自有光明,所照有大小。諸菩薩中有最尊兩菩薩,常在佛左右坐侍正論。佛常與是兩菩薩共對坐,議八方上下去來現在之事。若欲使是兩菩薩到八方上下無央數諸佛所,即便飛行,隨心所欲至到飛行,使疾如佛,勇猛無比。其一菩薩名蓋樓亘,其一菩薩名摩诃那缽,光明智慧最第一,頂中光明各焰照他方,千須彌山佛國中常大明。其諸菩薩頂中光明各照千億萬裏,諸阿羅漢頂中光明各照七丈。”
  佛言:“世間人民,若善男子、善女人,若有急恐怖縣官事者,但自歸命是蓋樓亘菩薩、摩诃那缽菩薩所,無不得解脫者。”
  佛告阿逸菩薩:“阿彌陀佛頂中光明,極大光明。其日月星辰皆在虛空中住止,不可複回轉運行,亦無有精光,其明皆蔽不複見。佛光明照國中,及焰照他方佛國常大明,終無有冥時。其國無有一日、二日,亦無五日、十日,亦無十五日、一月,亦無五月、十月、五歲、十歲,亦無百歲、千歲,亦無萬歲、億萬歲,無百千億萬歲,無有一劫、十劫、百劫、千劫,無萬劫、百萬劫,無千萬劫、百億萬劫。阿彌陀佛光明,明無有極,卻後無數劫、無數劫,重複無數劫、無數劫、無央數,終無有當冥時。國土及諸天,終無壞敗時。所以者何?阿彌陀佛壽命極長,國土甚好,故能爾耳!
  “其佛尊壽,卻後無數劫,重複無數劫,尚未央般泥洹也。於世間教授,意欲過度八方上下諸無央數佛國,諸天人民及蜎飛蠕動之類,皆欲使往生其國,悉令得泥洹之道。其作菩薩者,皆欲令悉作佛。作佛已,轉複教授八方上下,諸天人民及蜎飛蠕動之類,皆複欲令作佛。作佛已,複教授諸無央數天人民、蜎飛蠕動之類,皆令得泥洹道去。諸可教授弟子者,展轉複相教授,轉相度脫,至令得須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羅漢、辟支佛道,轉相度脫,皆得泥洹之道悉如是。尚未欲般泥洹,阿彌陀佛所度脫展轉如是,複住止無數劫、無數劫、不可複計劫,終無般泥洹時。八方上下,諸無央數天、人民、蜎飛蠕動之類,其生阿彌陀佛國,當作佛者,不可複勝數。諸作阿羅漢得泥洹道者,亦無央數,都不可複計。阿彌陀佛恩德,諸所布施,八方上下,無窮無極,甚深無量,快善不可言。其智慧教授所出經道,布告八方上下,諸無央數天上天下,甚不原也。其經卷數甚衆多,不可複計,都無有極。”
  佛告阿逸菩薩:“若欲知阿彌陀佛壽命無極時不?”
  對曰:“願皆欲聞知之。”
  佛言:“明聽!悉令八方上下諸無央數佛國中,諸天人民、蜎飛蠕動之類,皆使得入道,悉令作辟支佛、阿羅漢,共坐禅一心,都合其智慧爲一勇猛,共欲計知阿彌陀佛壽命幾千億萬劫歲數,皆無有能計知者。複令他方面各千須彌山佛國中,諸天人民、蜎飛蠕動之類,皆複使得入道,悉令作辟支佛、阿羅漢,皆令坐禅一心,合其智慧爲一勇猛,共欲數阿彌陀佛國中,諸菩薩、阿羅漢知有幾千億萬人,皆無有能知數者。阿彌陀年壽甚長久,浩浩照照,明善甚深,無極無底,誰當能知信其者?獨佛自信知耳!”
  阿逸菩薩聞佛言大歡喜,長跪叉手言:“佛說阿彌陀佛壽命甚長,威神尊大,智慧光明巍巍快善,乃獨如是?”
  佛言:“阿彌陀佛至其然後般泥洹者,其蓋樓亘菩薩便當作佛,總領道智,典主教授世間及八方上下,所過度諸天人民、蜎飛蠕動之類,皆令得佛泥洹之道。其善福德,當複如大師阿彌陀佛,住止無央數劫、無央數劫、不可複計劫,準法大師,爾乃般泥洹。其次摩诃那缽菩薩,當複作佛,典主智慧,總領教授,所過度福德,當複如大師阿彌陀佛,止住無央數劫,尚複不般泥洹。展轉相承受,經道甚明,國土極善,其法如是,終無有斷絕,不可極也。”
  阿難長跪叉手,問佛言:“阿彌陀佛國中,無有須彌山,其第一四天、第二忉利天,皆依因何等住止?願欲聞之。”
  佛告阿難:“若有疑意於佛所耶?八方上下,無窮無極,無邊無量,諸天下大海水,一人鬥量之,尚可枯盡得其底泥,佛智不如是。”
  佛言:“我所見知,諸已過去佛,如我名字釋迦文佛者,複如恒水邊流沙,一沙一佛;諸當來佛,如我名字,亦如恒水邊流沙;甫始欲求作佛者,如我名字,亦如恒水邊流沙。佛正坐直南向,視見南方,今現在佛,如我名字者,複如恒水邊流沙;八方上下,去來現在諸佛,如我名字者,各如十恒水邊流沙。一沙一佛,其數如是,佛皆悉豫見知之。”
  佛言:“往昔過去無數劫已來,一劫、十劫、百劫、千劫、萬劫、億劫、億萬億劫中有佛,諸已過去佛,一佛、十佛、百佛、千佛、萬佛、億佛、億萬億佛,各自有名字不同,無有如我名字者。甫始當來劫,一劫、十劫、百劫、千劫、萬劫、億劫、億萬億劫,劫中有佛,一佛、十佛、百佛、千佛、萬佛、億佛、億萬億佛,各各自有名字不同,時時乃有一佛如我名字耳!諸八方上下無央數佛國,今現在佛,次他方異國,一佛國、十佛國、百佛國、千佛國、萬佛國、億佛國、億萬億佛國中有佛,各自有名字,多多複不同,無如我名字者。八方上下無央數諸佛中,時時乃有如我名字耳!八方上下,去來現在,其中間曠絕甚遠,悠悠迢迢,無窮無極,佛智亘然甚明,探古知今,前知無窮,卻睹未然,豫知無極,都不可複計甚無央數佛,威神尊明皆悉知之。佛智慧道德合明,都無能問佛經道窮極者,佛智慧終不可稱量盡也。”
  阿難聞佛言,即大恐怖,衣毛皆起,白佛言:“我不敢有疑意於佛所。所以問佛者?他方佛國皆有須彌山,第一四天、第二忉利天皆依因之住止。我恐佛般泥洹後,傥有諸天人民,若比丘僧、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來問我:‘阿彌陀佛國何以獨無有須彌山?其第一四天王、第二忉利天,皆依因何等住止?’我當應答之。今不問佛者,佛去後,當持何等語報答之?獨佛自知之耳,余人無有能爲我解者,以是故問佛耳!”
  佛言:“阿難,是第三焰天、第四兜術天上,至第七梵天,皆依因何等住止乎?”
  阿難言:“是諸天皆自然在虛空中住在,虛空中住止無所依因。”
  “佛威神甚重,自然所欲作爲,意欲有所作爲不豫計。是諸天皆尚在虛空中住止,何況佛威神尊重,欲有所作爲耶!”
  阿難聞佛言,即大歡喜,長跪叉手言:“佛智慧知八方上下去來現在之事,無窮無極,無有邊幅,甚高大妙絕快善,極明好甚無比,威神尊重不可當!”





佛說阿彌陀經卷下


  佛告阿逸菩薩:“其世間人民,若善男子、善女人,願欲往生阿彌陀佛國者有三輩,作德有大小,轉不相及。”
  佛言:“何等爲三輩?最上第一輩者,當去家,舍妻子,斷愛欲,行作沙門,就無爲之道,當作菩薩道奉行六波羅蜜經者,作沙門不虧經戒,慈心精進,不當瞋怒,不當與女人交通,齋戒清淨,心無所貪慕,至誠願欲往生阿彌陀佛國,常念至心不斷絕者。其人便於今世求道時,即自然於其臥止夢中,見阿彌陀佛及諸菩薩、阿羅漢。其人壽命欲終時,阿彌陀佛即自與諸菩薩、阿羅漢,共翻飛行迎之,則往生阿彌陀佛國,便於七寶水池蓮華中化生。即自然受身長大,則作阿惟越致菩薩,便即與諸菩薩共翻輩飛行,供養八方上下諸無央數佛。即逮智慧勇猛,樂聽經道,其心歡樂。所居七寶舍宅,在虛空中,恣隨其意,在所欲作爲,去阿彌陀佛近。”
  佛言:“諸欲往生阿彌陀佛國者,當精進持經戒,奉行如是上法者,則得往生阿彌陀佛國,可得爲衆所尊敬,是爲上第一輩。”
  佛言:“其中輩者,其人願欲往生阿彌陀佛國,雖不能去家、舍妻子、斷愛欲、行作沙門者,當持經戒無得虧失,益作分檀布施,常信受佛經語,深當作至誠中信,飯食諸沙門,作佛寺起塔,散華、燒香、燃燈、懸雜缯彩,如是法者無所適莫,不當瞋怒,齋戒清淨,慈心精進,斷愛欲念,欲往生阿彌陀佛國,一日一夜不斷絕者。其人便於今世,亦複於臥止夢中,見阿彌陀佛。其人壽命欲終時,阿彌陀佛即化令其人目自見阿彌陀佛及其國土,往至阿彌陀佛國者,可得智慧勇猛。”
  佛言:“其人奉行施與如是者,若其人然後複中悔,心中狐疑,不信分檀布施作諸善後世得其福,不信有彌陀佛國,不信有往生其國,雖爾者,其人續念不絕,暫信暫不信,意志猶豫,無所專據,續其善願爲本故得往生。其人壽命病欲終時,阿彌陀佛即自化作形像,令其人目自見之,口不能複言,但心中歡喜踴躍意念言:‘我悔不知益齋戒作善,今當往生阿彌陀佛國。’其人即心自悔過,悔過者小差少無所複及。其人壽命終盡,即往生阿彌陀佛國,不能得前至阿彌陀佛所,便道見阿彌陀佛國界邊自然七寶城中,心便大歡喜,便止其城中。即於七寶水池蓮華中化生,則受身自然長大在城中,於是間五百歲。其城廣縱各二千裏,城中亦有七寶舍宅,中外內皆有七寶浴池,浴池中亦有自然華香繞,浴池上亦有七寶樹重行,亦皆複作五音聲。其欲飯食時,前有自然食,具百味飲食,在所欲得應意皆至。其人於城中亦快樂,其城中比如第二忉利天上自然之物。雖爾其人城中不能得出,複不能得見阿彌陀佛,但見其光明,心自悔責,踴躍喜耳,亦複不能得聞經,亦複不能得見諸比丘僧,亦複不能得見知阿彌陀佛國中諸菩薩、阿羅漢狀貌何等類。其人愁苦,如是比如小適耳!佛亦不使爾身行所作自然得之,皆心自趣向道,入其城中。其人本宿命求道時,心口各異,言念無誠信,狐疑佛經,複不信向之,當自然入惡道中,阿彌陀佛哀愍,威神引之去耳!其人於城中,五百歲乃得出,往至阿彌陀佛所聞經,心不開解,亦複不得在諸菩薩、阿羅漢、比丘僧中聽經。以去所居處舍宅在地,不能令舍宅隨意高大在虛空中。複去阿彌陀佛甚大遠,不能得近附阿彌陀佛。其人智慧不明,知經複少,心不歡喜,意不開解。其人久久,亦自當智慧開解知經,明健勇猛,心當歡喜,次當複如上第一輩。所以者何?其人但坐前世宿命求道時,不大持齋戒,毀失經法,意志狐疑,不信佛語,不信佛經深,不信分檀布施作善後世當得其福,複坐中悔,不信往生阿彌陀佛國,作德不至心,用是故耳!是爲第二中輩。”
  佛言:“其三輩者,其人願欲往生阿彌陀佛國,若無所用分檀布施,亦不能燒香、散華、燃燈、懸雜缯彩、作佛寺起塔、飯食諸沙門者,當斷愛欲無所貪慕,得經疾慈心精進,不當瞋怒,齋戒清淨。如是法者,當一心念欲往生阿彌陀佛國,晝夜十日不斷絕者,壽命終即往生阿彌陀佛國,可得尊敬,智慧勇猛。”
  佛言:“其人作是以後,若複中悔,心意狐疑,不信作善後世當得其福,不信往生阿彌陀佛國,其人雖爾,續得往生。其人壽命病欲終時,阿彌陀佛即令其人,於臥止夢中見阿彌陀佛土,心中大歡喜,意自念言:‘我悔不知益作諸善,今當往生阿彌陀佛國。’其人但念是,口不能複言,即自悔過。悔過者,差減少悔無所複及。其人命終,即生阿彌陀佛國,不能得前至,便道見二千裏七寶城中,心獨歡喜,便止其中。亦複於七寶浴池蓮華中化生,即自然受身長大。其城亦複如前城法,比如第二忉利天上自然之物。其人亦複於城中,五百歲竟乃得出,至阿彌陀佛所,心中大喜。其人聽聞經,心不開解,意不歡樂,智慧不明,知經複少。所居舍宅在地,不能令舍宅隨意高大在虛空中。複去阿彌陀佛大遠,不能得近附阿彌陀佛,亦複如是第二中輩狐疑者也。其人久久,亦當智慧開解,知經勇猛,心當歡樂,次如上第一輩也。所以者何?皆坐前世宿命求道時,中悔狐疑,暫信暫不信,不信作善得其福德,皆自然得之耳!隨其功德有所铉不铉,各自然趣向,說經行道,百千億萬超絕不相及。”
  佛言:“其欲求作菩薩道生阿彌陀佛國者,其人然後皆當得阿惟越致菩薩。阿惟越致菩薩者,皆當有三十二相、紫磨金色、八十種好;皆當作佛,隨所願在所求欲,於他方佛國作佛;終不複更泥犁、禽獸、薜荔。隨其精進求道,早晚之事同等耳!求道不休,會當得之,不失其所欲願也。”
  佛告阿逸菩薩等:“諸天、帝王、人民,我皆語汝曹,諸欲往生阿彌陀佛國者,雖不能大精進、禅定、持經戒者,大要當作善:一者、不得殺生;二者、不得盜竊;三者、不得淫泆,奸愛他人婦女;四者、不得調欺;五者、不得飲酒;六者、不得兩舌;七者、不得惡口;八者、不得妄言;九者、不得嫉妒;十者、不得貪餮,不得心中有所悭惜,不得瞋怒,不得愚癡,不得隨心嗜欲,不得心中悔,不得狐疑,當作孝順,當作至誠忠信,當信受佛經語,深當信作善後世得其福。奉持如是,其法不虧失者,在心所願,可得往生阿彌陀佛國。至要當齋戒一心清淨,晝夜常念欲往生阿彌陀佛國,十日十夜不斷絕,我皆慈哀之,悉令生阿彌陀佛國。”
  佛言:“世間人以欲慕及賢明,居家修善爲道者,與妻子共居在恩好愛欲之中,憂念苦多家事匆務,不暇大齋一心清淨。雖不能得去家棄欲,有空閑時,自端心意,念身作善,專精行道十日十夜者。殊使不能念自思惟熟校計,欲度脫身者,下當絕念去憂,勿念家事,莫與婦人同床,自端正身心,斷於愛欲,一心齋戒清淨,至意念生阿彌陀佛國,一日一夜不斷絕者,壽終皆往生其國,在七寶浴池華蓮中化生,可得智慧勇猛,所居七寶舍宅自在意所欲作爲,可次如上第一輩。”
  佛語阿逸菩薩言:“諸八方上下無央數諸天人民,比丘僧、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往生阿彌陀佛國。衆等大會,皆共於七寶浴池水中,都共人人,悉自於一大蓮華上坐,皆悉自陳道德行善。人人各自說其前世宿命求道時,持戒所作善法,所從來生本末,其所好喜經道,知經智慧,所施行功德。從上次下轉皆遍已,知經有明不明,智有深淺大小,德有優劣厚薄,自然之道別知,才能智慧健猛,衆相觀照,禮義和順,皆自歡喜踴躍,智慧有勇猛,各不相屬逮。”
  佛言:“其人殊不豫作德,爲善輕戲,不信使然,徒倚懈怠,爲用可爾。至時都集說經道,自然迫促,應答遲晚。道智卓殊超絕,才能高猛,獨於邊羸,臨事乃悔。悔者已出,其後當複何益?但心中悷悢,慕及等耳!”
  佛言:“阿彌陀佛國諸菩薩、阿羅漢衆等,大聚會自然都集,拘心制意,端身正行,遊戲洞達,俱相隨飛行,翻輩出入,供養無極,歡心喜樂,共觀經行道,和好久習,才猛智慧,志若虛空,精進求願,心終不複中徊,意終不複轉,終無有懈極時。雖求道,外若遲緩,內獨急疾,容容虛空,適得其中,中表相應,自然嚴整,檢斂端直,身心清潔,無有愛欲,無所適貪,無有衆惡瑕穢。其志願皆各安定殊好,無增缺減,求道和正,不誤傾邪,準望道法,隨經約令不敢違蹉跌。若於八方上下,無有邊幅,自在所欲,至到無窮無極,鹹然爲道,恢廓及曠蕩,念道無他之念,無有憂思,自然無爲,虛無空立,恢安無欲。作得善願,盡心求索,含哀慈愍,精進中表,禮義都合,通洞無違,和順副稱,褒羅表裏,過度解脫,能升入泥洹,長與道德合明,自然相保守。快意之滋真滋,真了潔白,志願無上,清淨之安定,靜樂之無有極,善好無有比,巍巍之耀照,耀照亘開達明徹,自然中自然相然之有根本,自然成五光,五光至九色,九色參徊轉,數百千更變。郁單之自然,自然成七寶,橫攬成萬物,光精參明俱出好,甚姝無有極,其國土甚若此,何不力爲善?念道之自然,著於無上下,洞達無邊幅,捐志虛空中,何不各精進?努力自求索,可得超絕去,往生阿彌陀佛國,橫截於五惡道自然閉塞,升道之無極,易往無有人。其國土不逆違,自然之隨牽,何不棄世事?行求道德,可得極長生,壽無有極,何爲著世事?
  “譊譊共憂思無常,世人薄俗,共诤不急之事,共於是處劇惡極苦之中,勤身治生,用相給活,無尊無卑,無富無貧,無老無少,無男無女,皆當共憂錢財,有無同然,憂思適等,屏營愁苦,累念思慮,爲心使走,無有安時。有田憂田,有宅憂宅,有牛憂牛,有馬憂馬,有六畜憂六畜,有奴婢憂奴婢,有衣被、錢財、金、銀、寶物複共憂之,重思累息,憂念愁恐,橫爲非常水、火、盜賊、怨主、債家所漂燒係唐突沒溺,憂毒忪忪無有解時,結憤胸中蓄氣恚怒,病在胸腹憂苦不離,心堅意固適無縱舍,或坐摧藏終身亡命,棄捐之去莫誰隨者。尊卑豪貴貧富有是憂懼,勤苦如此,結衆寒熱與痛共居。小家貧者窮困苦乏,無田亦憂欲有田,無宅亦憂欲有宅,無牛亦憂欲有牛,無馬亦憂欲有馬,無六畜亦憂欲有六畜,無奴婢亦憂欲有奴婢,無衣被、錢財、什物、飲食之屬亦憂欲有之,適有一複少一,有是少是思有齊等,適小具有便複賜盡,如是苦生,當複求索,思想無益不能時得,身心俱勞,坐起不安,憂意相隨,勤苦如此,焦心不離恚恨獨怒,亦結衆寒熱與痛同居。
  “或時坐之終身夭命,亦不肯作善爲道,壽命終盡死,皆當獨遠去,有所趣向,善惡之道莫能知之。或時世人父子兄弟、夫婦家室、中外親屬,居天地之間,當相敬愛,不當相憎,有無當相給與,不當有貪惜,言色當和,莫相違戾。或傥心诤有所恚怒,今世恨意微相嫉憎,後世轉劇致成大怨。所以者何?如今之事更欲相害,雖不臨時應急相破,然之愁毒結憤精神,自然克識不得相離,皆當對相生,值更相報複。人在世間愛欲之中,獨往獨來,獨死獨生,當行至苦樂之處,身自當之,無有代者。善惡變化,殃咎惡處,宿豫嚴待,當獨升入遠到他處,莫能見去在何所。善惡自然追逐行生,窈窈冥冥別離久長,道路不同會見無期,甚難得複相值。何不棄家事,各曼強健時,努力爲善,力精進,求度世,可得極長壽?殊不肯求於道,複欲須待欲何樂乎?如是世人,不信作善得善,不信爲道得道,不信死後世複生,不信施與得其福德,都不信之。爾以謂不然,終無有是,但坐是故且自見之,更相代聞,前後相續,轉相承受,父余教令。先人祖父,素不作善,本不爲道,身愚神闇,心塞意閉,不見大道,殊無有能見人死生有所趣向,亦莫能知者,適無有見善惡之道,複無語者,爲用作善惡福德,殃咎禍罰,各自競作爲之用,殊無有怪也。至於死生之道,轉相續立,或子哭父,或父哭子,或弟哭兄,或兄哭弟,或婦哭夫,或夫哭婦,顛倒上下無常根本,皆當過去,不可常得。教語開導,信道者少,皆當死生,無有休止。如是曹人,朦冥抵突,不信經語,各欲快意,心不計慮,愚癡於愛欲,不解於道德,迷惑於瞋怒,貪狼於財色,坐之不得道,當更勤苦極在惡處生,終不得止休息痛之甚可傷。或時家室中外、父子兄弟、夫婦,至於死生之義,更相哭泣,轉相思慕,憂念憤結,恩愛繞續,心意著痛對相顧戀,晝夜縛礙無有解時。教視道德心不開明,思想恩好情欲不離,閉塞蒙瞑交錯覆蔽,不能思計心自端正決斷世事、專精行道便旋至竟,壽終命盡不能得道,無可那何!總猥愦譊皆貪愛欲,如是之法,不解道者多,得道者少。世間匆匆,無可聊賴,尊卑上下、豪貴貧富、男女大小,各自匆務,勤苦躬身,懷怨殺毒,惡氣窈冥,莫不惆怅,爲妄作事,惡逆天地,不從人心、道德、非惡,先隨與之,恣聽所爲,其壽未至便頓奪之,下入惡道,累世勤苦,展轉愁毒,數千萬億歲,無有止期。痛不可言,甚可憐愍!”
  佛告阿逸菩薩等諸天、帝王、人民:“我皆語汝,造世間之事人,用是故坐不得道。汝曹熟思惟之,惡者當縱舍遠離之去,從其善者,當堅持勿妄爲非,益作諸善,大小多少愛欲之榮,皆不可常得,由當別離無可樂者。曼佛世時,其有信受佛經語深,奉行道德,皆是我小弟也。其欲有甫學佛經戒者,皆是我弟子。其有欲出身去家、舍妻子,絕去財色,欲作沙門,爲佛作比丘者,皆是我子孫。我世甚難得值,其有願欲生阿彌陀佛國者,可得智慧勇猛,爲衆所尊敬,勿得隨心所欲,虧負經戒。在於人後,傥有疑意不解經者,複前問佛,爲汝解之。”
  阿逸菩薩長跪叉手言:“佛威神尊重,所說經快善!我曹聽經語,皆心貫之。世人實爾,如佛所語無有異。今佛慈哀我曹,開示大道教語生路,耳目聰明長得度脫。今若得更生,我曹聽佛經語,莫不慈心歡喜踴躍開解者,及諸天、帝王、人民、蜎飛蠕動之類皆蒙恩,無不解脫憂苦者。佛語教戒甚深善,無極無底。佛智慧所見知,八方上下,去來現在之事,無上無下,無邊無幅。佛甚難得聞。我曹比慈心於佛所,令我曹得度脫者,皆是佛前世求道時,勤苦學問,精明所致,恩德普覆,所施行福德,相祿巍巍,光明徹照,洞虛無極,貫入泥洹,教授攬典,制威消化,改動八方上下,無窮無極。佛爲師法,尊絕群聖,都無能及佛者。佛爲八方上下,諸天、帝王、人民作師,隨其心所欲願,大小皆令得道。今我曹得與佛相見,得聞阿彌陀佛聲,我曹甚喜,莫不得黠慧開明者。”
  佛告阿逸菩薩:“若言是實當爾,若有慈心於佛所者大喜,實當念佛。天下久久,乃複有佛耳!今我於苦世作佛,所出經道,教授洞達,截斷狐疑,端心正行,拔諸愛欲,絕衆惡根本,遊步無拘,典總智慧,衆道表裏,攬持維綱,照然分明開視五道,決正生死泥洹之道。”
  佛言:“若曹從無數劫以來,不可複計劫,若曹作菩薩道,欲過度諸天人民及蜎飛蠕動之類,已來甚久遠。人從若得道度者無央數,至得泥洹之道者亦無央數。若曹及八方上下,諸天、帝王、人民,若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若曹宿命從無數劫已來,展轉是五道中,死生呼嗟,更相哭淚,轉相貪慕,憂思愁毒,痛苦不可言,至今世死生不絕!乃今日與佛相見共會值,是乃聞阿彌陀佛聲甚快善!我助汝曹喜,亦可自厭死生痛癢,生時甚痛甚苦甚極,至年長大亦苦亦極,死時亦痛亦苦亦極,甚惡臭處,不淨潔了,無有可者。佛故悉語若曹,若曹亦可自決斷臭處惡露。若曹亦可端心正身,益作諸善,於是常端中外,潔淨身體,洗除心垢,自相約檢,表裏相應,言行忠信,人能自度脫,轉相扶接,拔諸愛欲,精明至心,求願不轉,結其善道根本,雖精苦一世,須臾間耳!今世爲善,後世生阿彌陀佛國,快樂甚無極,長與道德合明,然善相保守,長去離惡道痛癢之憂惱,拔勤苦諸惡根本,斷諸愛欲恩好。長生阿彌陀佛國,亦無有諸痛癢,亦無複有諸惡臭處,亦無複有勤苦,亦無淫泆、瞋怒、愚癡,亦無有憂思愁毒。生於阿彌陀佛國,欲壽一劫、十劫、百劫、千劫、萬億劫,自恣意欲住止壽無央數劫,不可複計數劫,恣汝隨意皆可得之。欲食不食,恣若其意,都悉自然皆可得之。次於泥洹之道,皆各自精明求索,心所欲願,勿得狐疑心中悔。欲往生者,無得坐其過失,在阿彌陀佛國界邊,自然七寶城中,讁五百歲。”
  阿逸菩薩言:“受佛嚴明重教,皆當精進一心求索,請奉行之,不敢疑怠。”
  佛告阿逸菩薩等:“若曹於是世,能自制心正意,身不作惡者,是爲大德善。都有一輩,爲八方上下,最無有比。所以者何?八方上下,無央數佛國中,諸天人民皆自然作善,不大爲惡,易教化。今我於是世間作佛,爲於五惡、五痛、五燒之中作佛,爲最劇教語人民,令縱舍五惡,令去五痛,令去五燒之中,降化其心,令持五善,得其福德度世長壽泥洹之道。”
  佛言:“何等爲五惡?何等爲五痛?何等爲五燒中者?何等爲消化五惡,令得五善者?何等爲持五善,得其福德長壽度世泥洹之道?”
  佛言:“其一惡者,諸天人民下至禽獸、蜎飛蠕動之屬,欲爲衆惡,強者服弱,轉相克賊,自相殺傷,更相食啖,不知作善,惡逆不道,受其殃罰道之自然,當往趣向神明記識。犯之不贳轉相承續,故有貧窮、下賤、乞丐、孤獨,故有聾、盲、喑啞、愚癡、憋惡,下有尪狂不及逮之屬。故有尊卑豪貴、高才明達、智慧勇猛,皆其前世宿命,爲善慈孝布施恩德。故有官事王法牢獄,不肯畏慎作惡入法,受其過讁重罰致劇,求望解脫難得度出。今世有是目前現在,壽終有處入其窈冥受身更生,比若王法劇苦極刑,故有自然泥犁、禽獸、薜荔、蜎飛蠕動之類,轉貿身形改惡易道,壽命短長魂神精識,自然入趣受形寄胎。當獨值向相從共生,轉相報償當相還複,殃惡禍罰衆事未盡,終不得離展轉其中,世世累劫無有出期,難得解脫痛不可言,天地之間自然有是。雖不臨時卒暴應時,但取自然之道,皆當善惡歸之。是爲一大惡,爲一痛,爲一燒,勤苦如是,愁毒呼嗟!比若劇火起燒人身,人能自於其中,一心制意,端身正行,獨作諸善,不爲衆惡者,身獨度脫得其福德,可得長壽度世上天泥洹之道。是爲一大善。”
  佛言:“其二惡者,世間帝王、長吏、人民、父子、兄弟、家室夫婦,略無義理,不從正令,奢淫憍慢,各欲快意,恣心自在,更相欺調,殊不懼死,心口各異,言念無實,佞谄不忠,谀媚巧辭,行不端緒,更相嫉憎,轉相讒惡,陷人冤枉。主上不明,心不察照任用臣下。臣下存在踐度能行,知其形勢在位不正,爲其所調妄損忠良賢善,不當天心,甚違道理。臣欺其君,子欺其父,弟欺其兄,婦欺其夫,家室中外知識相訟,各懷貪淫心毒瞋怒,蒙聾愚癡欲益,無有尊卑上下,無男無女,無大無小。心俱同然欲自厚己,破家亡身,不顧念前後家室親屬坐之破族。或時家中內外、知識朋友、鄉黨市裏、愚民野人,轉更從事共相利害,诤財鬥訟,怒忿成仇,轉诤勝負,悭富焦心不肯施與,祝祝守惜愛保貪重,坐之思念心勞身苦。如是至竟無所恃怙,獨來獨去無一隨者,善惡福德殃禍讁罰,追命所生,或在樂處,或入毒苦,然後乃悔,當複何及?或時世人愚心少智,見善誹謗恚之不肯慕及,但欲爲惡妄作不道,但欲盜竊常懷毒心,欲得他人財物用自供給,消散靡盡賜複求索,邪心不正,常獨恐怖畏人有色,臨時不計,事至乃悔,今世現在長吏牢獄,自然趣向受其殃咎。世間貧窮、乞丐、孤獨,但坐前世宿命,不信道德,不肯爲善,今世爲惡,天神別籍;壽終入惡道,故有自然泥犁、禽獸、薜荔、蜎飛蠕動之屬,展轉其中,世世累劫無有出期,難得解脫痛不可言。是爲二大惡,爲二痛,爲二燒,勤苦如是。比若火起劇於燒人身,人能自於其中,一心制意,端身正行,獨作諸善,不爲衆惡者,身獨度脫得其福德,可得長壽度世上天泥洹之道。是爲二大善。”
  佛言:“其三惡者,諸世間人民寄生相因,共依居天地之間,處年壽命無能幾歲,至有豪貴長者、賢明善人,下有貧賤尪羸愚者,中有不良之人。但懷念毒惡身心不正,常念淫泆煩滿胸中,愛欲交錯坐起不安,貪意悭惜欲橫唐得,眄睐細色惡態淫泆,有婦厭憎私妄出入,持家所有相給爲非,聚會飲食專共作惡,興兵作賊攻城格鬥,劫殺截斷強奪不道,取人財物偷竊趣得不肯治生,所當求者不肯爲之,惡心在外不能專作,欲係成事恐勢迫脅,持歸給家共相生活,恣心快意極行作樂,行亂他人婦女或於其親屬不避,尊卑長老衆共憎惡,家室中外患而恚之,亦複不畏縣官法令無所避錄,如是之惡自然牢獄,日月照識,神明記取,諸神攝錄,故有自然泥犁、禽獸、薜荔、蜎飛蠕動之屬,展轉其中,世世累劫無有出期,難得解脫痛不可言。是爲三大惡,爲三痛,爲三燒,勤苦如是。比若火起燒人身,人能自於其中,一心制意,端身正行,獨作諸善,不爲衆惡者,身獨度脫得其福德,可得長壽度世上天泥洹之道。是爲三大善。”
  佛言:“其四惡者,諸人不能作善,自相壞敗,轉相教令共作衆惡;主爲傳言,但欲兩舌、惡口、罵詈、妄語,相嫉更相鬥亂,憎嫉善人,敗壞賢善,於旁快之。複不孝順供養父母,輕易師友知識,無信難得誠實,自大尊貴,有道橫行威武加權力勢,侵克易人不能自知,爲惡不自羞慚,自用頑健,欲令人承事畏敬之。複不畏敬天地神明日月,亦不可教令作善,不可降化,自用偃蹇常當爾;亦複無憂哀心,不知恐懼之意。憍慢如是,天神記之,賴其前世宿命頗作福德,小善扶接營護助之,今世作惡盡儩,諸善日去,見惡追之,身獨空立,無所複依,受重殃讁。壽命終身衆惡繞歸,自然迫促,當往追逐不得止息,自然衆惡共趣頓乏,有其名籍在神明所,殃咎引牽當值相得,自然趣向受過讁罰,身心摧碎,神形苦極不得離卻,但得前行入其火镬,當是之時,悔複何益,當複何及?天道自然不得蹉跌,故有自然泥犁、禽獸、薜荔、蜎飛蠕動之屬,展轉其中,世世累劫無有出期,難得解脫痛不可言。是爲四大惡,爲四痛,爲四燒,勤苦如是。比若火起燒人身,人能自於其中,一心制意,端身正行,獨作諸善,不爲衆惡者,身獨度脫得其福德,可得長壽度世上天泥洹之道。是爲四大善。”
  佛言:“其五惡者,世人徒倚懈惰,不肯作善,不念治生、妻子饑寒。父母俱然,欲呵教其子,其子惡心,瞋目應怒,言令不從,違戾反逆劇於野人,比若怨家,不如無子。妄遍假貸衆共患厭,尤無複有報償之心,窮貧困乏不能複得,辜較諧聲放縱遊散,串數唐得自用赈給不畏防禁,飲食無極吃酒嗜美,出入無有期度魯扈抵突,不知人情壯籲強制,見人有喜憎妒恚之。無義無禮,自用識當不可谏曉,亦複不憂念父母妻子有無,又複不念卒報父母之德,亦複不念師之恩好。心常念惡,口常言惡,身常行惡,日不成就,不信道德,不信有賢明先聖,不信作善爲道可得度世,不信世間有佛。欲殺羅漢,鬥比丘僧,常欲殺人,欲殺父母、兄弟、妻子、宗親朋友,父母、兄弟、妻子、宗親朋友憎惡見之,欲使之死。不信佛經語,不信人壽命終盡死後世複生,不信作善得善,不信作惡得惡。如是曹人男子、女人,心意俱然違戾反逆、愚癡蒙籠、瞋怒嗜欲、無所識知,自用快善大爲智慧,亦不知所從來生、死所趣向,不肯慈孝惡逆天地,於其中間望求僥幸,欲得長生躬得不死,會當歸就生死勤苦善惡之道,身所作惡殃咎衆趣不得度脫,亦不可降化令作善,慈心教語開導死苦,善惡所趣向有是複不信之。然苦心與語欲令度脫無益其人,心中閉塞,意不開解,大命將至至時皆悔,其後乃悔,當複何及?不豫計作善,臨窮何益?天地之間,五道各明,恢曠窈窕,浩浩汗汗,轉相承受善惡毒痛,身自當之,無有代者。道之自然隨其所行,追命所生不得縱舍,善人行善慈孝,從樂入樂,從明入明;惡人行惡,從苦從冥,誰能知者?獨佛見知耳!教語人民,信用者少。死生不休,惡道不絕,如是世人不可悉道說,故有自然泥犁、禽獸、薜荔、蜎飛蠕動之屬,展轉其中,世世累劫無有出期,難得解脫痛不可言。是爲五大惡,爲五痛,爲五燒,爲勤苦如是。比若火起燒人身,人能自於其中,一心制意,端身正行,言行相副,所作至誠,所語如語,心口不轉,獨作諸善,不爲衆惡者,身獨度脫得其福德,可得長壽度世上天泥洹之道。是爲五大善。”
  佛告阿逸菩薩等:“我皆語若曹,是世五惡勤苦如是,令起五痛,令起五燒,展轉相生。世間人民不肯爲善欲作衆惡,敢欲犯此諸惡事者,皆悉自然當具更曆入惡道中。或其今世先被病殃,死生不得,示衆見之;壽終趣入至極大苦愁憂酷毒,自相焦燃轉相燒滅;至其然後,共作怨家,更相傷殺。從小微起至大困劇,皆從貪淫財色,不肯忍辱施與各欲自快,無複曲直欲得健名,爲癡欲所迫隨心思想,不能複得結憤胸中,財色縛束無有解脫不知厭足,厚己诤欲無所省錄,富貴榮華當時忍辱不知施善,威勢無幾隨惡名焦,身坐勞苦久後大劇,自然隨逐無有解已,王法施張自然糾舉,上下相應羅網綱紀,煢煢忪忪當入其中,古今有是痛哉可傷,都無義理,不知正道。”
  佛語阿逸菩薩等:“若世有是佛,皆慈愍哀之。威神摧動,衆惡諸事皆消化之,令得去惡就善、棄捐所思,奉持經戒莫不承受,施行經法不敢違失,度世無爲泥洹之道快善極樂。”
  佛言:“若曹諸天、帝王、人民及後世人,得佛經語熟思惟之,能自於其中端心正行。其主上爲善率化,檢禦其下,教衆轉相敕令,轉共爲善,轉相度脫,各自端守,慈仁愍哀,終身不怠尊聖敬孝,通洞博愛,佛語教令無敢虧負,當憂度世泥洹之道,當憂斷截死生痛癢拔惡根本,當憂斷絕泥犁、禽獸、薜荔、蜎飛蠕動惡苦之道,當遇佛世堅持經道無敢違失。”
  佛言:“若曹當信者,雲何第一急?當自端身,當自端心,當自端目,當自端耳,當自端鼻,當自端口,當自端手,當自端足。能自檢斂,莫妄動作,身心淨潔,俱善相應,中外約束,勿隨嗜欲,不犯諸惡,言色當和,身行當專,行步坐起所作當安。作事所爲,當先熟思慮計之,揆度才能,視瞻圓規,安定徐作爲之。作事倉卒,不預計熟,爲之不谛,亡其功夫,敗悔在後,唐苦亡身。至誠忠信,得道絕去。”
  佛言:“若曹於是益作諸善,布恩施德,能不犯道禁忌,忍辱、精進、一心、智慧,展轉複相教化作善爲德。如是經法,慈心專一,齋戒清淨,一日一夜者,勝於在阿彌陀佛國作善百歲。所以者何?阿彌陀佛國皆積德衆善,無爲自然在所求索,無有諸惡大如毛發。”
  佛言:“於是作善十日十夜者,其德勝於他方佛國中人民作善千歲。所以者何?他方佛國皆悉作善,作善者多,爲惡者少,皆有自然之物,不行求作便自得之。是間爲惡者多,作善者少,不行求作不能令得;世人能自端制作善,至心求道,故能爾耳!是間無有自然不能自給,當行求索勤苦治生,轉相欺殆,調詐好惡,得其財物歸給妻子,勞心身苦如是至竟,心意不專,惚恫不安;人能自安靜,爲善精進作德,故能爾耳!”
  佛言:“我皆哀若曹及諸天、帝王、人民,皆教令作諸善,不爲衆惡,隨其所能辄授與道,教戒開導悉奉行之。即君率化爲善,教令臣下,父教其子,兄教其弟,夫教其婦,家室內外、親屬朋友轉相教語,作善爲道,奉經持戒,各自端守,上下相檢,無尊無卑,無男無女,齋戒清淨,莫不歡喜,和順義理,歡樂慈孝,自相約檢。其有得佛經語,悉持思之。不當所作而犯爲之,即自悔過,去惡就善,棄邪爲正,朝聞夕改。奉持經戒,劇貪得寶。佛所行處所在郡國,辄授與經戒,諸天、日月星辰諸神,國王、傍臣、長吏、人民,諸龍鬼神,泥犁、禽獸、薜荔、蜎飛蠕動之屬,莫不慈心開解者,皆悉敬事,從佛稽受經道,承奉行之。即君改化爲善,齋戒精思,淨自湔洗,端心正行,居位嚴栗,教敕率衆爲善,奉行道禁令言令正,臣孝其君,忠直受令不敢違負,父子言令孝順承受,兄弟、夫婦、宗親朋友,上下相令順言和理,尊卑大小轉相敬事,以禮如義不相違負。莫不改往修來,洗心易行,端正中表,自然作善所願辄得,鹹善降化自然之道。求欲不死,即可得長壽;求欲度世,即可得泥洹之道。”
  佛言:“佛威神尊德重,消惡化善,莫不度脫。今我出於天下,在是惡中,於苦世作佛,慈愍哀傷教語開導。諸天、帝王、傍臣、左右、長吏、人民,隨其心所願樂,皆令得道。佛諸所行處,所經過曆郡國、縣邑、丘聚、市裏,莫不豐熟,天下太平,日月運照,倍益明好,風雨時節,人民安甯,強不臨弱,各得其所,無惡歲疾疫,無病瘦者,兵革不起,國無盜賊,無有冤抂,無有拘閉者,君臣人民莫不喜踴,忠慈至誠,各自端守皆自守國,雍和孝順莫不歡喜,有無相與布恩施德,心歡喜樂與得皆敬,受推義讓義謙遜前後,以禮敬事如父如子、如兄如弟,莫不仁賢,和順禮節都無違诤,快善無極。”
  佛言:“我哀若曹子欲度脫之,劇父母念子。今八方上下,諸天、帝王、人民及蜎飛蠕動之類,得佛經戒,奉行佛道,皆得明慧,心悉開解,莫不得過度解脫憂苦者。今我作佛,在於五惡、五痛、五燒之中,降化五惡,消盡五痛,絕滅五燒,以善攻惡,拔去毒苦,令得五道,令得五善明好,燒惡不起。我般泥洹去後,經道稍斷絕,人民谀谄,稍複爲衆惡,不複作善,五燒複起,五痛劇苦,複如前法,自然還複,久後轉劇不可悉說,我但爲若曹小道之耳!”
  佛告阿逸菩薩等:“若曹各思持之,展轉相教戒,如佛經法,無敢違犯。”
  阿逸菩薩長跪叉手言:“佛道記甚苦痛!世人爲惡,甚劇如是,佛皆慈哀悉度脫之,皆言受佛重教,請展轉相教,不敢違犯。”

  佛告阿難:“我哀若曹,令悉見阿彌陀佛,及諸菩薩、阿羅漢、所居國土,若欲見之不?”
  阿難即大歡喜,長跪叉手言:“願皆欲見之。”
  佛言:“若起,更被袈裟西向拜,當日所沒處,爲阿彌陀佛作禮,以頭腦著地言:‘南無阿彌陀三耶三佛檀!’”
  阿難言:“諾受教。”即起,更被袈裟西向拜,當日所沒處,爲彌陀佛作禮,以頭腦著地言:“南無阿彌陀三耶三佛檀!”
  阿難未起,阿彌陀佛便大放光明,威神則遍八方上下諸無央數佛國,諸無央數諸天地即皆爲大震動,諸無央數天地,須彌山羅寶、摩诃須彌大山羅寶,諸天地大界、小界,其中諸大泥犁、小泥犁,諸山林溪谷幽冥之處,即皆大明,悉大開辟。即時阿難,諸菩薩、阿羅漢等,諸天、帝王、人民,悉皆見阿彌陀佛及諸菩薩、阿羅漢、國土七寶已,心大歡喜踴躍,悉起爲阿彌陀佛作禮,以頭腦著地,皆言:“南無阿彌陀三耶三佛檀!”
  阿彌陀佛國放光明威神,以諸無央數天人民,及蜎飛蠕動之類,皆悉見阿彌陀佛光明,莫不慈心歡喜者。諸有泥犁、禽獸、薜荔,諸有考治勤苦之處,即皆休止不複治,莫不解脫憂苦者。諸有盲者即皆得視,諸有聾者即皆得聽,諸有喑者即皆能語,諸有偻者即得伸,諸跛癖蹇者即皆走行,諸有病者即皆愈起,諸尪者即皆強健,諸愚癡者即更黠慧,諸有淫者皆是梵行,諸瞋怒者悉皆慈心作善,諸有被毒者毒皆不行。鍾、磬、琴瑟、箜篌樂器諸伎,不鼓皆自作五音聲,婦女珠環皆自作聲,百鳥畜狩皆自悲鳴。當是時,莫不歡喜善樂得過度者。即爾時,諸佛國中諸天人民,莫不持天上華香來下,於虛空中悉皆供養,散諸佛及阿彌陀佛上。諸天各共大作萬種自然伎樂,樂諸佛及諸菩薩、阿羅漢。當是之時,其快樂不可言。
  佛告阿難:“阿逸菩薩等,我說阿彌陀佛及諸菩薩、阿羅漢、國土自然七寶,傥無有異乎?”
  阿難長跪叉手言:“佛說阿彌陀佛國土快善,如佛所言,無有一異。”
  佛言:“我說阿彌陀佛功德國土快善,晝夜盡一劫尚複未竟,我但爲若曹小說之耳!”
  阿逸菩薩即長跪叉手,問佛言:“今佛國土,從是間當有幾何阿惟越致菩薩往生阿彌陀佛國?願欲聞之。”
  佛言:“汝欲知者,明聽著心中。”
  阿逸菩薩言:“受教。”
  佛言:“從我國當有七百二十億阿惟越致菩薩,皆當往生阿彌陀佛國。一阿惟越致菩薩者,前後供養無央數諸佛,以次如彌勒皆當作佛。及其余諸小菩薩輩者無央數,不可複計,皆當往生阿彌陀佛國。”
  佛告阿逸菩薩:“不但我國中諸菩薩當往生阿彌陀佛國,他方異國複有佛,亦複如是。第一佛名頭樓和斯,其國有百八十億菩薩,皆當往生阿彌陀佛國。他方異國,第二佛名羅鄰那阿竭,其國有九十億菩薩,皆當往生阿彌陀佛國。他方異國,第三佛名朱蹄彼會,其國有二百二十億菩薩,皆當往生阿彌陀佛國。他方異國,第四佛名阿蜜蔡羅薩,其國有二百五十億菩薩,皆當往生阿彌陀佛國。他方異國,第五佛名樓波黎波蔡[跳-兆+蔡],其國有六百億菩薩,皆當往生阿彌陀佛國。他方異國,第六佛名那惟於蔡,其國有萬四千菩薩,皆當往生阿彌陀佛國。他方異國,第七佛名維黎波羅潘蔡[跳-兆+蔡],其國有十五菩薩,皆當往生阿彌陀佛國。他方異國,第八佛名和阿蔡,其國有八菩薩,皆當往生阿彌陀佛國。他方異國,第九佛名屍利群蔡,其國有八百一十億菩薩,皆當往生阿彌陀佛國。他方異國,第十佛名那他蔡,其國有萬億菩薩,皆當往生阿彌陀佛國。他方異國,第十一佛名和羅那惟於蔡[跳-兆+蔡],其國有萬二千菩薩,皆當往生阿彌陀佛國。他方異國,第十二佛名沸霸圖耶蔡,其國有諸菩薩,無央數不可複計,皆阿惟越致,皆智慧勇猛,各供養無央數諸佛,以一時俱心願欲往,皆當生阿彌陀佛國。他方異國,第十三佛名隨呵閱只波多蔡,其國有七百九十億菩薩,皆當往生阿彌陀佛國。”
  佛言:“是諸菩薩皆阿惟越致。諸比丘僧中,及小菩薩輩無央數,皆當往生阿彌陀佛國。不獨是十四佛國中諸菩薩當往生也,都八方上下無央數佛國諸菩薩輩,各各是皆當往生阿彌陀佛國甚無央數。都共往會阿彌陀佛國大衆多不可計,我但說八方上下無央數諸佛名字,晝夜一劫尚未竟。我但複說諸佛國諸比丘僧、衆菩薩,當往生阿彌陀佛國人數,說之一劫不休止尚未竟。我但爲若曹,總攬都小說之耳!”
  佛語阿難、阿逸菩薩等:“其世間帝王、人民,善男子、善女人,前世宿命作善所致相祿巍巍,乃當聞阿彌陀佛聲者,甚快善哉代之喜。”
  佛言:“其有善男子、善女人,聞阿彌陀佛聲,慈心歡喜,一時踴躍,心意淨潔,衣毛爲起,淚即出者,皆前世宿命作佛道,若他方佛故,菩薩非凡人。其有人民男子、女人,聞彌陀佛聲,不信有者,不信經佛語,不信有比丘僧,心中狐疑都無所信者,皆故從惡道中來生,愚癡不解宿命,殃惡未盡,尚未當度脫故,心中狐疑不信向耳!”
  佛言:“我語若曹,若曹所當作善法,皆當奉行信之,無得疑。我般泥洹去後,汝曹及後世人,無得複言:‘我不信有阿彌陀佛國。’我故令若曹悉見阿彌陀佛國土,所當爲者各求之。我具爲若曹道說經戒慎法,若曹當如佛法持之,無得毀失。我持是經以累若曹,若曹當堅持之,無得爲妄增減是經法。我般泥洹去後,經道留止千歲;千歲後,經道斷絕,我皆慈哀,特留是經法止住百歲;百歲中竟,乃休止斷絕。在心所願,皆可得道。”
  佛言:“師開道人耳目智慧明達度脫人,令得善合泥洹之道,常當孝慈於佛、父母,常當念師恩,常念不絕即得道疾。”
  佛言:“天下有佛者,甚難值!若有沙門,若師爲人說經者,甚難值!”
  佛說是經時,即萬二千億諸天人民,皆得天眼徹視,悉一心皆爲菩薩道。即二百億諸天人民,皆得阿那含道。即八百沙門,皆得阿羅漢道。即四十億菩薩,皆得阿惟越致。
  佛說經已,諸菩薩、阿羅漢,諸天、帝王、人民,皆大歡喜,起爲佛作禮,繞三匝,前以頭面著佛足而去。


此文章被評分,最近評分記錄
財富:50 (by abinistyle) | 理由: 發文獎勵
支持度:10 (by abinistyle) | 理由: 發文獎勵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獻花 x1 回到頂端 [樓 主] From:雲南 | Posted:2009-04-24 20:45 |
俊桐 會員卡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社區建設獎 特殊貢獻獎
小有名氣
級別: 小有名氣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89 鮮花 x1619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阿彌陀佛簡介】
  阿彌陀佛 ( a mí tuó fó ),其名號梵音爲 Amitāyus(無量壽)、Amitābha(無量光),別名無量壽佛、無量光佛、觀自在王佛、甘露王。密號爲清靜。他是西方極樂世界的教主,與觀音菩薩、大勢至菩薩合稱“西方三聖”。
  據記載,在很古的時候,他原是 ..

訪客只能看到部份內容,免費 加入會員 或由臉書 Google 可以看到全部內容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獻花 x0 回到頂端 [1 樓] From:雲南 | Posted:2009-04-24 20:49 |
是泰 手機 會員卡 葫蘆墩家族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社區建設獎 優秀管理員勳章
頭銜:阿泰朝山如是也阿泰朝山如是也
版主
級別: 版主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版區: 紫微斗數, 易經占卜, 五術哈啦
推文 x41 鮮花 x1748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阿彌陀經 ..

訪客只能看到部份內容,免費 加入會員



一事多占亂爻象,預見不準費周章
取臨未臻隔日晴,妄測忌卜瀆卦威
獻花 x0 回到頂端 [2 樓] From:臺灣 | Posted:2009-04-24 20:49 |
俊桐 會員卡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社區建設獎 特殊貢獻獎
小有名氣
級別: 小有名氣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89 鮮花 x1619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下面是引用 abinistyle 於 2009-04-24 20:49 發表的 : 1,5627449
阿彌陀 ..

訪客只能看到部份內容,免費 加入會員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獻花 x0 回到頂端 [3 樓] From:雲南 | Posted:2009-04-24 20:54 |
俊桐 會員卡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社區建設獎 特殊貢獻獎
小有名氣
級別: 小有名氣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89 鮮花 x1619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以下應該是你所見的民間流行的《佛說阿彌陀經》版本

佛說阿彌陀經
  姚秦三藏法師鸠摩羅什譯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大阿羅漢。衆所知識。長老舍利弗。摩诃目乾連。摩诃迦葉。摩诃迦栴延。摩诃拘絺羅。離婆多。周梨盤陀迦。難陀。阿難陀。羅睺羅。憍梵波提。賓頭盧頗羅墮。迦留陀夷。摩诃劫賓那。薄俱羅。阿[少/兔]樓馱。如是等諸大弟子。並諸菩薩摩诃薩。文殊師利法王子。阿逸多菩薩。乾陀诃提菩薩。常精進菩薩。與如是等諸大菩薩。及釋提桓因等。無量諸天大衆俱 。
  爾時佛告長老舍利弗。從是西方過十萬億佛土。有世界名曰極樂。其土有佛號阿彌陀。今現在說法。舍利弗。彼土何故名爲極樂。其國衆生無有衆苦。但受諸樂故名極樂。又舍利弗。極樂國土。七重欄楯七重羅網七重行樹。皆是四寶周匝圍繞。是故彼國名曰極樂。又舍利弗。極樂國土有七寶池。八功德水充滿其中。池底純以金沙布地。四邊階道。金銀琉璃頗梨合成。上有樓閣。亦以金銀琉璃頗梨車磲赤珠馬瑙而嚴飾之。池中蓮花大如車輪。青色青光。黃色黃光。赤色赤光。白色白光微妙香潔。舍利弗。極樂國土成就如是功德莊嚴 。
  又舍利弗。彼佛國土常作天樂。黃金爲地。晝夜六時天雨曼陀羅華。其國衆生常以清旦各以衣裓盛衆妙華。供養他方十萬億佛。即以食時還到本國。飯食經行。舍利弗。極樂國土成就如是功德莊嚴 。
  複次舍利弗。彼國常有種種奇妙雜色之鳥。白鹄孔雀鹦鹉舍利迦陵頻伽共命之鳥。是諸衆鳥。晝夜六時出和雅音。其音演暢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聖道分如是等法。其土衆生聞是音已。皆悉念佛念法念僧。舍利弗。汝勿謂此鳥實是罪報所生。所以者何。彼佛國土無三惡趣。舍利弗。其佛國土尚無三惡道之名。何況有實。是諸衆鳥。皆是阿彌陀佛。欲令法音宣流變化所作。舍 ..

訪客只能看到部份內容,免費 加入會員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獻花 x0 回到頂端 [4 樓] From:雲南 | Posted:2009-04-24 20:55 |
winkor 手機 會員卡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社區建設獎
小有名氣
級別: 小有名氣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65 鮮花 x292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下面是引用 abinistyle 於 2009-04-24 20:49 發表的 : 1,5627449
阿彌陀經有這麼長啊? 還是我記錯了?...

其實,
梓桐發的這篇是【佛說諸佛阿彌陀三耶三佛薩樓佛檀過度人道經】,
也就是【無量壽經】的一種翻譯本,
因為,
在歷史上,
無量壽經有12種翻譯本,
其中的7本因戰亂的緣故,
已經失傳,
只剩下5種譯本,
而這篇,
經我手邊有的無量壽經譯本查看之後,
應該是【佛說諸佛阿彌陀三耶三佛薩樓佛檀過度人道經】,
內容全部都相同。
事實上,
除了上述現存的5種譯本之外,
還有所謂的【會集本】,
歷史上,
有王龍舒、彭二林、魏默深、夏蓮居居士等4個居士 ..

訪客只能看到部份內容,免費 加入會員



[ 此文章被winkor在2009-04-24 22:13重新編輯 ]


四無量心
願諸眾生具足樂與樂因
願諸眾生脫離苦及苦因
願諸眾生永久不離安樂
願諸眾生棄愛憎住平等
南無阿彌陀佛
獻花 x1 回到頂端 [5 樓] From:臺灣寬頻通訊 | Posted:2009-04-24 21:51 |
俊桐 會員卡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社區建設獎 特殊貢獻獎
小有名氣
級別: 小有名氣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89 鮮花 x1619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大俠,你還去查證阿,你真是嚴謹啊。
我是發的乾隆《大藏經》裏面的
間有三個譯本:
《佛說無量清淨平等覺經》後漢 支婁迦識

《佛說阿彌陀經》吳支謙

《佛說無量壽經》康僧铠

我發的是第二個譯本


我查到的資料是:
相傳此經前後有漢譯12種,除康僧铠譯本外,現存的異譯本有:東漢支婁迦谶譯《無量清淨平等覺經》2卷;吳支謙譯《阿彌陀三耶三佛薩樓佛檀過度人道經》 ..

訪客只能看到部份內容,免費 加入會員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獻花 x1 回到頂端 [6 樓] From:雲南 | Posted:2009-04-24 22:19 |
winkor 手機 會員卡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社區建設獎
小有名氣
級別: 小有名氣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65 鮮花 x292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本人雖修習過密宗,
為金剛乘的弟子,
但,
學密仍要兼修 ..

訪客只能看到部份內容,免費 加入會員



四無量心
願諸眾生具足樂與樂因
願諸眾生脫離苦及苦因
願諸眾生永久不離安樂
願諸眾生棄愛憎住平等
南無阿彌陀佛
獻花 x0 回到頂端 [7 樓] From:臺灣寬頻通訊 | Posted:2009-04-24 23:25 |
俊桐 會員卡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社區建設獎 特殊貢獻獎
小有名氣
級別: 小有名氣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89 鮮花 x1619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看來你的書房估計有很多經文,可以做 ..

訪客只能看到部份內容,免費 加入會員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獻花 x1 回到頂端 [8 樓] From:雲南 | Posted:2009-04-24 23:43 |
winkor 手機 會員卡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社區建設獎
小有名氣
級別: 小有名氣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65 鮮花 x292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下面是引用 梓桐 於 2009-04-24 23:43 發表的 : 1,5627886
看來你的書房估計有很多經文,可以做一個小小的藏經閣
噢,我現在好象什麽宗派都不是耶
專修淨土得上品上生當然最好不過拉

又被你猜到了說,
我什麼東西沒有,
就是【書】多!
記得幾年前搬家的時 ..

訪客只能看到部份內容,免費 加入會員



四無量心
願諸眾生具足樂與樂因
願諸眾生脫離苦及苦因
願諸眾生永久不離安樂
願諸眾生棄愛憎住平等
南無阿彌陀佛
獻花 x1 回到頂端 [9 樓] From:臺灣寬頻通訊 | Posted:2009-04-25 14:19 |

<<   1   2  下頁 >>(共 2 頁)
首頁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083887 second(s),query:16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師事務所 擔任常年法律顧問 | 免責聲明 | 本網站已依台灣網站內容分級規定處理 | 連絡我們 | 訪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