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广告
  加入我的最爱 设为首页 风格修改
首页 首尾
 手机版   订阅   地图  繁体 
您是第 2953 个阅读者
命理服务》 数位论命馆 | 免费排盘 | 星侨易学 | 五术书籍 | 线上论命 | 影音论命 | 八字命书 | 星座分析 | 孔明神数 | 周公解梦 | fackbook 粉丝专页 |
 
发表文章 发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为IE收藏   收藏主题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adamlee9 手机 会员卡
个人头像
个人文章 个人相簿 个人日记 个人地图
贴图天使奖 社区建设奖
头衔:                       &n ..                       &n ..
风云人物
级别: 风云人物 该用户目前不上站
推文 x6353 鲜花 x7456
分享: 转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复制连结到剪贴簿 转换为繁体 转换为简体 载入图片
推文 x0
[修行][分享] 如何学密
作者:慈诚罗珠堪布:

    今天讲一讲如何学密。作为修学密宗的人,在从发心到成佛的一系列过程中,为了让自己的修行能够如理如法,就应该按照以下次第进行修持:
  
  一、学密的基础——出离心和菩提心
  
  我们以前也三番五次地讲过,出离心和菩提心就是学密的基础,为什么在这里还要反复强调呢?因为,作为修行人,必须要过这两关,如果没有出离心和菩提心,即使修再殊胜的、类似大圆满等等的密法,也是徒劳无益的。只有在具备出离心和菩提心的基础之上,才能正式入密修行。
  
  华智仁波切讲过:在没有出离心、菩提心的前题下,即使闭关九年修大圆满,也不能播下解脱的种子。这不能不让我们深思,在所修的是大圆满,时间不是一两天或几个月,而是九年,修行方法不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而是以泥封门、谢客、断绝所有外界往来的情况下,却因缺少出离心和菩提心,而不能播下解脱的种子。这足以让我们警醒:如果不具备出离心和菩提心,就可以沦落到如此地步——修了九年大圆满,却不一定能播下解脱的种子!所以,对任何一位修行人来说,出离心和菩提心都极为重要。
  
  很多人因为缺少这些知识,只知道密宗殊胜无比,就好高骛远,妄想不修加行而一步登天。疲于奔命地去接受密宗灌顶,不亦乐乎地修习密宗,最终却竹篮打水、收效甚微。这一切过失,不能归咎于密宗,而是因为基础不牢所导致的结果。所以,学密的人必须具备出离心和菩提心,这是显密的共同基础,是趋入一切修行不可或缺的首要条件。
  
  所有的无上密宗都十分强调出离心和菩提心。譬如,在修生起次第之时,一旦离开空性见和慈悲心,即使能将佛像观想得一清二楚,也毫无意义。同样,正如经书所言,如果没有出离心和菩提心,即使念诵了上亿的本尊心咒,也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事。所以,一切修法的关键在于出离心和菩提心。目前,有不少居士在没有修好出离心和菩提心,不懂得生、圆次第的情况下,盲目地念诵一些本尊的修法仪规,以图获得收效。于此必须提醒诸位,这是没有太大意义的。
  
  显宗、密宗都一致认为,一切万法都随发心而定。《开启修心门扉》中也讲过,如果某人是为了今生(圆满)而修行、放生、供僧、供佛……,即使这一世能如愿以偿,其结果也不过如此;如果因前世业力而未能如愿,这些善行也不会引发丝毫出世间果报。因为在修行之时,他从来没有考虑过解脱、度众生、成佛等等,而仅仅是为得到今生今世的幸福快乐,既然其发心已经如此明朗,那么其所做善业又怎么可能变成解脱之因呢?决不可能。
  
  经书里也有这样的比喻:如果有一个人被饥饿所逼迫,正万般无奈地挣扎在生死线上,假如不立即进食,几分钟后就会被死神夺去生命。这时,如果让他到国王的宝库中去取宝,他首先应该选择什么呢?绝对是食物。因为,宝库中的其他金银珠宝虽然珍贵,却无法解决濒临饿死的困境。对此时此刻的他来说,价值昂贵的金银珠宝是毫无用处的。同理,生起次第、圆满次第虽然极为殊胜,但对没有基础的人而言却太高深了。目前,我们暂时还不需要生圆次第的修法,当务之急,还是出离心和菩提心。
  
  还有一个比喻:古代东西方很多城市都有城墙,必须经过城门方可进入城内。假如此城只有一门,再无其他入城门径,每一个想进城的人就必须通过此门。城里有很多人家,一旦进城之后,想去哪一家都可以随心所欲。但是,如果没有经过此门,便只能徘徊于城外,永远无法进入城内。这个比喻说明,出离心和菩提心就是趋往修行之城的唯一门路,在出离心和菩提心生起以后,大圆满、大手印、时轮金刚或生起次第、圆满次第的修法,便可随意选择。但在没有生起出离心与菩提心之前,想修成这些法,无异于螳臂挡车,实在是自不量力的愚蠢之举。
  
  所以,现在我们不必急不可耐地去修大圆满或生起次第等密法,而是要首先生起坚定不移的出离心。因一时环境等因素,偶尔产生的出离心是不可靠的,故尔要反复修习,一旦生起,就要令其稳固不退。生起出离心别无它途,唯有人身难得、死亡无常等外四加行的修法。
  
  究竟什么是划分有无出离心的界线呢?宗喀巴大师在《三主要道》中要求:如果希求解脱的心念,日日夜夜从不间断,才叫生起出离心。这个标准比较高,薄地凡夫一时难以做到,所以我们暂时只能提出一种较低层次的出离心衡量标准:
  
  没有出离心的人,只求今生世间圆满及来世人天福报,此外便安于现状、得过且过,没有更高的追求;有出离心的人,可能偶尔也会有这些想法,或许也会喜欢吃好的、穿好的、住好的。但是,在他的思想深处,始终有一种挥之不去的信念:这些不是生存的目的,只是一种临时的生活方式和手段,是无关痛痒、可有可无的,我的最终目标是获得解脱!如果能有这样的意识,就基本上可以算是具备了出离心。说一千道一万,总而言之,学密法的人一定要修出离心!
  
  第二是修菩提心。今天我们不讲菩提心的具体修法,而是要再次重申,学密之人必须要有菩提心!某些密宗教派认为,没有菩萨戒就不可能得到灌顶,也就不可能有密乘戒。因为在三戒中,下下是上上的基础,即别解脱戒是菩萨戒的基础,没有别解脱戒就没有菩萨戒;菩萨戒是密乘戒的基础,没有菩萨戒就不可能得到密乘戒。因而,修学菩提心在密宗里也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在没有菩提心的情况下,即使念诵了十多亿的本尊心咒,如果发心和修法不正确,来世就可能会立即变成厉鬼或邪魔之类具备神力的众生。此外,能将本尊、特别是忿怒本尊观想得如同睁眼所见一般清楚的人,也有可能得到类似结果。现在,有些人动辄便观想忿怒本尊,猛念其心咒,以诅咒或降服他人,这些都是不对的。通常,一般人不会投生为厉鬼,但修生起次第不如法的人,却有可能这样堕落。然而,证悟空性者或发菩提心者绝不可能有如此下场。由此可见,密宗生起次第也是不能离开菩提心和空性见的。
  
  出离心和菩提心的涵义十分深刻,必须要亲自体会和实修,才能明白其内涵的伟大和必要,这是仅仅通过闻思所感受不到的。我一直希望大家能认识到,生起次第、圆满次第可修可不修,关键问题是出离心和菩提心。要知道,即使没有证悟大圆满、没有念诵上亿本尊心咒、修生起次第观想不清楚,都不会有人说我们不是修行人。但是,如果缺失出离心和菩提心,那我们就真的不是修行人了!
  
  我曾看过一则故事:一位学者在乘船渡河时询问船夫:“你懂不懂数学?”“我不懂!?”“哦,那你的半个生命已经失去了!”又问:“那么,你懂不懂哲学呢?”“还是不懂!?”“那你又失去了半个生命!”行至河中间时,船出了故障,船夫就问学者:“你会不会游泳?”“我不会!!”“那你的整个生命都已经失去了!!!”船夫不无遗憾地说。
  
  同样,没有修持生起次第或圆满次第,虽然看似缺少很多,但实际上却并不缺少。反之,如果没有出离心和菩提心,那就真正是失去了一切,因为他连修行的门径都没有趋入。所以,这两个基础很重要!
  
  二、密法修习次第
  
  在修好出离心与菩提心的基础上,接下来就是密宗的修法。荣森班智达是宁玛巴一位杰出的成就者,他将学密者从开始发心到最后获得成就的过程分成了五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依止密宗金刚上师。因为密法是不能通过看书,而仅仅从字面上去领会的。比如,密宗续部的专有名词一般人根本无法了知其含义;又如,密宗为了使外道不至于盗法,而在很多续部中故意打乱修法顺序,后修的在前,先修的在后,如果没有上师的引导,私自按照书上的次第去盲修瞎炼,其后果将不堪设想。世人皆知,哪怕显宗的修法,也要依靠上师的指导才能学修,更何况殊胜的无上密法呢?所以,第一步是依止金刚上师。现在,有些居士在没有上师引导的情况下,私自阅读密宗法本,擅自依照法本修学,这是极端错误的行为。最终,他不但不会有所成就,而且有盗法的罪过。
  
  对金刚上师的要求,在《大圆满心性休息》、《普贤上师言教》以及有关金刚上师的开示中讲得十分清楚。希望大家在依止上师之前,能仔细参阅这些法本。
  
  第二个阶段,是入密宗坛城接受灌顶。依照以前的密法规程,宝瓶灌顶、秘密灌顶、智慧灌顶、句义灌顶四个层次,是根据受灌顶者的根基而分开传授的,受者能够修到什么程度,就授予相应程度的灌顶,决不轻易违越次第。
  
  时过境迁,现在无上密宗的灌顶很多都包含了完整的四灌顶。虽然这样做也无可厚非,但大家一定要量体裁衣,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自己适合的灌顶。目前,在灌顶方面存在很多问题,特别是在汉地。因为此前已经做过有关灌顶的开示,在麦彭仁波切的《大幻化网总说光明藏论》中也有相关的内容,所以此处不再赘述。
  
  第三个阶段,是接受密宗戒律。实际上,灌顶和接受密乘戒是一回事,但荣森班智达将它分成了两部分,首先是进入密宗的坛城,其次是受密乘戒。
  
  受密乘戒之前,必须了解密乘戒的内容,再抉择是否接受。也就是说,在接受灌顶之前,准备接受者首先必须拿到戒本,详细阅读与灌顶相应的密乘戒,并在确认自己能做到的前提下,才能接受灌顶,否则就不能接受。
  
  戒律都是这样。比如受居士戒,也要根据自己的能力,能守持哪几条戒,就受哪几条戒;菩萨戒也是可以选择的,钝根者只需受持一条愿菩提心,其他的可以暂时不受;中等根机者可以受无着菩萨着作中所讲的四条根本戒(分开有八条),其余的可待将来再受;利根众生则可以受持龙树菩萨所讲的二十条根本戒(也可以说十八条)。密乘戒也是一样,只有量力而行,才是护持净戒的必要保证。
  
  令人担忧的是,现在很多的授灌顶者在灌顶时,并不太强调密乘戒,求灌顶者也根本不知道在灌顶背后还有密乘戒的要求,都满以为灌顶结束之后,就万事大吉。其实,灌顶之后最难做到的,就是密乘戒。
  
  第四个阶段是闻思,这是极其关键的步骤。首先要学习密宗特殊的见解,然后再进一步学习密宗的具体修法。
  
  第五个阶段,是学成后到静处修行。
  
  以上是荣森班智达所讲的学密的五个步骤。今天我们主要介绍第五个阶段——修行,也即学习密宗的见解和修法。
  
  三、略谈密宗的见解和修法
  
  密宗所有的修法可以归纳为两条路,一是生起次第,二是圆满次第。下面分别对其进行简略说明:
  
  1、生起次第
  
  修生起次第时,一般要观想本尊像以及佛的坛城,这有什么作用呢?凡夫因为被无明所遮蔽,所见所及全都是不清净的现象。通过密宗的见解,才使我们领悟到:这一切都不是实在的,是幻觉、是本来清净的。
  
  显宗也认为,八地菩萨眼中的外器世间(即山河大地)是很清净的。怎样的清净呢?弥勒五论的《经庄严论》里讲过,菩萨到八地时,开始转识成智,当其五根识(眼识、耳识等)转化成智慧以后,所见就如同极乐世界一样:地面不再是土石瓦砾,而是琉璃珍宝等等……,其实,在人们心中所谓“琉璃”的概念也是不清净的,但因为人们喜欢琉璃等珠宝,才将清净刹土形容成琉璃等珍宝的样子,这是针对人们的喜好而言的。实际上,在菩萨的境界中,一切都是智慧的现象、非常清净的现象:所闻是妙法音声,所饮是甘露……,当然,凡是言词所能传递的,都属于分别念的范畴,都无法真实地表达菩萨的境界。
  
  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显宗认为:要想真实感受这一切,只有通过首先发菩提心,依显宗的修法长劫修炼,积累无数资粮,证达无我空性,达到八地以上,才能依靠自己的修行现前万法本来清净的境界。然而,以密宗特有的修行方式,即使是凡夫,也能现见本来清净的境界。为什么密宗能办到,而显宗却不能办到呢?
  
  《维摩诘所说经》中有这样一段内容:
  
  一次,释迦牟尼佛在传法时讲道:诸位菩萨如果想感受外境的清净,就应当自净其心。心净,则外境清净,修行至心净之时,外境也会随之而清净。当时,舍利子也在佛陀身边,他心想:娑婆世界这么不清净,难道释迦牟尼佛的心仍然没有清净吗?
  
  佛得知他的想法后,便反问舍利子:生盲看不到日月,这是日月的过失,还是盲人的过失呢?舍利子回答说:是盲人之过,而非日月之咎。因为盲人没有眼睛,所以看不到日月,而不是日月不存在。佛又说道:娑婆世界的本体永远是清净的,但凡夫人就像盲人一样,始终无法看见。
  
  此时,一位从其他佛刹来至娑婆世界听法的菩萨说道:我现在所见到的这个佛土就是清净的。舍利子不以为然,就反驳道:此佛土是不清净的!于是他们二人就展开了激烈的辩论。
  
  正当难解难分之际,佛以神通显示了娑婆世界的本来面目,在场的所有人都亲眼目睹到:娑婆世界就像西方极乐世界等诸佛刹土一样,十分清净庄严。
  
  之后,佛陀告诉大众:我的世界本身就是这样,永远都是这样,只是你们没有看见而已。
  
  此经是纯粹的显宗经典,其中也提到了“世界本来清净”的说法,可见本来清净的观点,并不是密宗所特有的。
  
  荣森班智达讲过,虽然在小乘经典里,也有释迦牟尼佛如何发心、成佛,以及诸多菩萨如何修行、成道、度化众生的记载,但因为缺少相应的方法,所以小乘行者无法成就诸佛菩萨的果位。
  
  同样,虽然显宗也谈到了世界的本来清净,却无法令八地以下的修行者亲身感受到这种境界。但是,因为密宗有更直截了当的、生起次第的修法。在了知万法本来清净之后,用生起次第的方法,就可以令不清净的现象逐渐消失,而深切体会到这种清净。凡夫修生起次第,也可以达到其最高顶点:在生起次第修起来之后,外面的一切自然显现为佛的清净刹土,这是密宗普通修行人都可以现量看到的境界。
  
  为什么要修生起次第呢?因为,我们凡夫将眼、耳、鼻、舌、身等五根的所触所及,都执为不清净的事物。如果其本身就不清净,那也无可奈何。但实际上,万法都是本来清净的。既然是清净的,那么有没有一种方法能令这种清净快速显现呢?如上所述,显宗没有这种方法,而密宗却有生起次第的修法。修生起次第的意义就在于此。
  
  2、圆满次第
  
  圆满次第有何作用呢?即使生起次第修得非常好,能够现量看到一切外境皆为佛的坛城。但是,如果不能证悟空性,又会执着佛的坛城为实有。这时,虽然一切外境显现为清净,但这种对清净的执着,与对不清净的执着一样都是执着,所以仍然要断除。如何断除呢?这就需要借助于圆满次第的修法。
  
  圆满次第可以分为两种:有相圆满次第和无相圆满次第。格鲁派和萨迦派大多数圆满次第的修法,都是有相圆满次第,也就是气脉明点的修法,如时轮金刚中的气脉明点修法。
  
  修气脉明点为什么能证悟空性呢?麦彭仁波切在时轮金刚的解释中讲过,假如在头一点不疼的时候观想头痛,在观想一两天之后,头肯定会真的痛起来,这是一种心的作用,但见效不是很快;如果另外一人直接用木棍打自己的头,那么在木棍落在头上的瞬间,立刻就会有头痛的感受。
  
  这个比喻说明,虽然可以用显宗《入中论》、《中论》里的推理方法来推翻我执,但是进展很慢、效果不是很好,从凡夫修到真正证悟空性的一地菩萨,需要一个阿僧祗劫(无数大劫),这是一个漫长得连天文数字都无法表述的时间概念。
  
  然而在密宗里,却可以通过修气脉明点,快速地证悟空性。为何能够快速证悟呢?因为我们的心和肉身有着非常密切的关联,通过对气脉明点的调节,就可以使心发生决定性的改变。
  
  在观修生起次第时,确实可以见到一切外境、众生皆为佛的坛城。通过圆满次第证悟空性以后,虽然佛的坛城依旧存在,却能了达这一切并不是实有,而是如梦如幻的。这就是修圆满次第的意义所在。
  
  无相圆满次第主要是指大圆满,时轮金刚等续部中也有一部分。无相圆满次第是指不借助于观想以及修气脉明点,而直接证悟空性的修法。它与显宗的证悟空性有何不同呢?如前所讲,显宗就如观想头痛,仅能依靠推理来证悟空性。而密宗,特别是大圆满,可以令一介凡夫,在刚刚发菩提心、刚刚进入密乘不久,不必经历无数大劫,而是在短短的一生,甚至几个月、几年的时间内,就可以去感受、体会空性。显宗的空性是理论上、字面上的概念,而密宗的空性却是切身的体会,所以进步神速。
  
  大圆满中既包含了无相圆满次第,也含摄了生起次第。但是,大圆满的生起次第不是通过观想佛像,而从外面看到本尊坛城,而是藉由禅定,从内心向外发出佛的坛城。这是没有任何造作的、自然的、纯净的一种佛的坛城。
  
  观想唐卡虽然可以控制一些不清净的显现,但还是有造作的成分,因为唐卡毕竟是人画的。譬如,如果用一束光照在唐卡的上半部分,而使唐卡的上半部分较亮、下半部分较暗,并以此唐卡为对境而作观想。当生起次第修起来之后,所显现的本尊或者坛城也会上半部分非常亮、下半部分很模糊。
  
  这说明,这种生起次第是有造作的。虽然有造作,但它却能控制我们对不清净的执着。譬如,洗手用的香皂自身并不干净,终究要被洗掉,但我们却可以用它来洗净双手。同样,这种生起次第虽然有造作,但造作的东西也可以推翻许多不清净的现象,所以暂时可以利用它。
  
  然而,大圆满却不是这样。修大圆满时,不需要看佛像,也不需要观想佛陀、本尊的容貌、身色、手印……而只需要入定。因为一切万法的本性永远离不开空性,也永远离不开现象,入定修光明的同时,现象的部分自然可以爆发出来,那便是纯洁而无有造作的佛之坛城。大圆满没有特意修生起次第,最后却达到了比修生起次第更超胜的目的。所以,大圆满修法涵盖了一切生圆次第的修法。
  
  以上内容,介绍了生圆次第的概念。虽然密宗各大派别的修法异彩纷呈、各有千秋,但所有修法都可归纳于生圆次第的修法当中。
  
  以上所讲的,是密宗一般的修法次第。因为环境、时间等各种因素,我们的修行不一定会按照以上顺序进行,而往往是在出离心、菩提心等一系列加行修完以后,直接进入大圆满的修法。因为大圆满法,并不是专供出家人,或者高僧大德的修法。即使是像你们这样的居士,在加行基础打好之后都可以修,你们可以一边工作、一边修大圆满。
  
  四、生圆次第与显宗修行的差别
  
  显宗没有生圆次第的修法,虽然其所抵达的最终境界与密宗一样,但因为缺少这些见解与方便,所以其修行的效果与进展与密宗有着很大区别。经书上讲过,显宗从发心到证得一地,最上等根基的人也需要一个阿僧祗劫。但实际上,即使是显宗的修行者,也不会需要那么长时间,因为菩萨修到一定层次后,有种种方便法门,每一种方法都可以积累众多资粮,在资粮道、加行道中,层次越高,能力越大,于一刹那间便能积累不可计数的资粮。即便如此,显宗从发心到一地,还是需要很长时间。而密宗却不是这样,如果已经完全成就了学密的利根法器,则加行道只须六个月,资粮道也不会很长。在显宗无法企及的时间内,就能到达一地。虽然显宗不承认这一点,但无数事例可以证明,密宗修法的确有着显宗无法比拟的优越性。
  
  显宗和密宗的差别在什么时候就可以消失呢?如果学显宗的人,证悟了显宗的第一地,实际上也就证悟了密宗。因为在第一地之后,显密是毫无分别、一味一体的。所谓密宗的特点,只存在于资粮道和加行道,也即没有登地之前。
  
  也就是说,在没有登地之前,显密确实有很大差别,但在登地以后,就没有差别了。例如,在显宗里没有金刚身的概念,更不可能有其修法,这是密宗特有的一个修法。密宗认为,人的身体虽然是不清净的,但其中也有一些清净的因素,如果能够掌握这些因素,使它趋于成熟,在它成熟的同时,有漏的肉体就会逐渐消失,当它完全消失以后,肉身就转换为金刚身。金刚身可以不受任何外界地水火风的影响。
  
  然而,证悟一地的显宗修行者,当他从一地的定中出来以后,立即就有了幻化身,也叫幻身或金刚身。虽然他没有修过生起次第,但因为他证悟了光明,就会有幻化身。所以,在一地以上,显密是没有差别的。一地以上的显宗修行者,最终也自然而然地趋入了密宗。
  
  无垢光尊者、麦彭仁波切等大部分人的观点是:因为在登地之后,并不存在显密之分,所以即使根基较差的修行人,在登地之后,也可进入密乘道。麦彭仁波切等成就者甚至认为,如果快的话,显宗的修行者在大资粮道时就会进入密宗。因为修大资粮道的人通过禅定,可以去诸佛刹土,在佛前听法。在这些佛刹中,也有密宗修法的传承,他可以因此而契入密宗。
  
  显密最终的果报有差别吗?显宗密宗都可以成佛,只是速度的快慢有很大差别。至于最后的果位,虽然有人说有差别,但莲花生大士等很多成就者都认为,其最终果报是没有差别的,两者同样都可以成佛。
  
  此外,密宗幻身的修法是一种非常特殊的修法,但宁玛派更强调虹身。幻化身有清净和不清净两种分别,清净的幻化身和虹身是差不多的。如上所讲,修大圆满时虽然从未观想过唐卡,但在其证悟到炉火纯青之际,顿时就可以显现出五方佛的坛城,这时便可见到一切外境都是清净的现象,身体也开始逐渐变成虹光身,此虹光身可以直接带到佛的果位,最后成为佛的报身。
  
  密宗通过无相圆满次第的修法,就可以证悟龙树菩萨《中论》中所讲的空性;而用生起次第或圆满次第,就可以证悟无着菩萨的《宝性论》和龙树菩萨的《赞法界论》中的所有内容。以上简略地介绍了密宗的一些修法及其意义。
  
  有些人觉得密宗很神秘,这是因为对密宗的整个体系缺乏了解而造成的假相。其实,密宗一点也不神秘,只是它的方法很特别、很快速、做起来比较容易而已。譬如,因小乘见解不是很高,所以比丘戒的戒条很多,比丘尼的更多,要做到任何一条细微的戒律也不违犯是很难的。为什么比丘(尼)戒那么严呢?这就与其见解有关。
  
  菩萨戒就不同于小乘戒,因为其见解超胜于小乘,所以戒条就不是很多。因为,菩萨戒既要考虑自利,也要考虑利他,既然是利益众生的动机,就没有必要过分谨小慎微、瞻前顾后,很多方面都可以有一定的宽松度,这样才能更加游刃有余地利益众生。
  
  在密宗里,如果没有证悟密宗的见解,就另当别论,如果已经证悟了,就不象显宗的戒律那么严,这也是与其见解密不可分的。所以,虽然密宗的修行轻而易举,戒律也张弛有度,然而成就的速度却是迅速快捷的,这就是密宗的特点。你们学密的机会不是很多,仅看一两本书,并不一定能将密宗的全貌一览无遗。所以此处提纲挈领,以简略通俗的语言来描述密宗的修法,使大家对密宗有一个粗略的概念。
  
  五、使修行抵达终点的顺缘
  
  生起次第与圆满次第的具体修法这里暂时不讲。在具体修行时,首先不要之过急,仓卒地去修密法,目前最重要的,是稳扎稳打地修出离心和菩提心。特别是菩提心,虽然说起来很简单,但要真正做到,我觉得并不是很容易。我们学佛那么长时间了,也比较精进,但直到现在都还没有圆满世俗菩提心。显而易见,菩提心的确是得之不易的。
  
  发菩提心的颂词念满十万遍,是否就意味着菩提心圆满了呢?决非如此!念诵这个偈子虽然有加持,也有善根,但念完后到底有没有菩提心,却并非以此为准绳。
  
  偶而生起“我要为度化众生而成佛”的念头不难,但是要在每天的日常生活中去实践这种理念却并不容易。虽然平日打坐或平安无事时,我们也会真诚地发愿:我要为度化众生而成佛!但在最关键的时候,在我们的实际行动中却不一定能看到“菩提心”。比如,在为了利益他人自己反要痛苦的情况下,很多人就会犹豫不决,甚至退避三舍。此时此刻,我们的菩提心在哪里呢?早就无影无踪了。
  
  作为菩萨,必须能够无条件地付出,我们能做到吗?有多少人敢面无愧色地拍胸保证?所以,千万不能轻视出离心与菩提心,以为在此之上还有更好的法门。出离心与菩提心,就是凌驾于一切修法之上的无上大法。
  
  以前的高僧大德在引导弟子的时候,首先只为弟子传出离心的修法,并告诉他们:“在这些修法之上,没有任何更高的法,所以你们应当精勤修持。”弟子们也坚信这是唯一的解脱道,并严格依教奉行,最终修出了真实、稳固的出离心。
  
  这时,上师又告诉弟子:“在出离心的上面,还有一种叫做菩提心的无上修法,你就去修菩提心吧。”作为本分的修行人,仍然会一丝不苟地依从上师教言,毫不迟疑、潜心专注地修菩提心,并最终修出了真实无伪的菩提心。
  
  最后,上师告诉弟子:“这些都是很好的,但还有一个问题没有解决,就是空性,这个法修好以后就真正没有再高的法了。”弟子于是又再依密宗或显宗的修法而修空性。因为前面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证悟空性也就成了指日可待的事情。
  
  大巧若拙、大智若愚。只有不玩弄技巧、不耍小聪明,视上师的一切教言为究竟的弟子,才能够窥探到与上师智慧无二无别的奇妙风景。
  
  也许有的自以为根基上乘的人,会对这种作法不屑一顾,认为这是针对下等根基的迂回之途。就自作主张,径直趋入正行修法,修了几年之后,不但没有收获,反而每况愈下,最终连原有的信心都丧失殆尽。劳而无功的根本原因,就在于自以为是,不重视基础的铺垫。有些居士会自命不凡地说:“某某上师已经开许我不修加行,所以我不用修了。”于此,我不得不再次提醒道:这样的所谓开许,就是开许你不走解脱道。如果不能得到最终的解脱,这样的开许又有何意义呢?
  
  从前色尔坝有个修行的地方,那里有一位大圆满成就者叫秋央让珠上师,他引导弟子的方式,也是十分讲究次第的。到他那里已经三四年的人,还不能听到他亲自传的一句法。只是由其他堪布为他们传皈依及出离心等修法,并让他们去实修。在出离心、菩提心修得非常扎实的时候,他才为其传讲大圆满。
  
  文革期间,由于他的弟子们具备了强烈的出离心和菩提心,所以对世间事务也不感兴趣,这样反而避免了很多挨打挨斗的可能,很多人都在山洞里坚持修行。时光荏苒,几十年过去了,上师的弟子们都纷纷辞世,令人惊叹的是,几乎所有的弟子,都示现了不同程度的成就相。虽然这一切,无不归功于秋央上师的不共加持力,但与他老人家注重基础的引导方法也有极为密切的关系。
  
  如果上师们只是一味地传讲高深法要,居士们也是千方百计地想尽快得到灌顶,以便翻阅只有灌顶之后才能看的法本,在了解法本的所有内容后,仍是永无餍足地追求所谓“更高”的法要,却将基础修法弃置不顾。这种弃本逐末的作法,无异于担雪填井、缘木求鱼。最终结果,只会自取其咎。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出离心和菩提心,是与证悟空性相辅相成、形影不离的良伴,我们一定要对此加以重视。要知道,只有从出离心和菩提心出发,才能抵达究竟实相的终点!


法王如意宝晋美彭措:走向解脱——三乘根本戒概述益西彭措堪布讲授
(出离心部分)
第一节、三乘戒律的共同基础——出离心

一、出离心的重要性
佛经中指出不管是出家僧人还是居士,受戒首先必需有出离心,而就能否生
起出离心而言,得到人身要比得到天人身还要可贵、希有,因为在欲界、色界、
无色界这三界中,只有欲界的众生才能生起出离心,欲界又分为三恶趣、人趣与
欲界六天,三恶趣中的众生或因受的苦太猛厉,或因过于愚痴,都产生不了出离
心,欲界六天中的天人则因过于放逸,忙于享乐而不想发起出离心,而人类有苦
有乐,故才有产生出离心、受戒的可能。但也并非所有人类都能如此,我们这个
小世界中的人类分住在四大洲,北俱卢洲的人因遇不到佛法,没人引导,故又被
排除在外,其余三洲的人,即使生起出离心后,也需五根具足,并且未造五无间
罪、非为黄门等才能有受戒的资格。由此可见,要学佛修行是多么的不容易,我
们是在经过了这么多层筛选之后的幸运儿,故应深深珍惜这千载难逢的机遇。

从古至今,宗喀巴大师弘扬戒律的影响是巨大而广泛的。他在《三主要道论》
中解释需发出离心的理由时说:「无出离心无息灭,希求有海乐方法,由欲有乐
缚众生,故先寻求出离心。」其大意为,如无出离心,就不能息灭烦恼与痛苦,
也追求不到轮回中的安乐,更不能获得究竟解脱,正是对尘世的贪着而使众生束
缚在轮回中,因此追求解脱必须要发起出离心。

法王在《胜利道歌》中也述说了以出离心为基础受持净戒的功德和破戒的过
患: 一切胜生定圆乐,皆从依此而生故, 破戒恶趣漂无垠,勿令自迷应取舍。

法王在《忠言心之明点》中还说:
贪着现世无法缘,享受欲乐增贪心, 利乐称誉求不得,如梦买卖故舍弃。

其大意是,贪着今生的人没有修学佛法的缘分,追求五欲享受的人只会无休止地
增长他的贪心,人们多追求世间八法中的利乐称誉,但人生不如意事往往十有八
九,利乐称誉越被追求越加远离,导致今生后世感受无量的痛苦,所以对今生的
世事有如梦中的买卖一样应予舍弃。梦中买卖本不存在,醒后哪个有理智的人还
会去执着其盈亏呢?确实现在世人对华衣美食、权贵、财富、以及邪淫等不但不
加以抵制,反以为是时尚潮流,大多数人趋之若骛,导致在生死轮回大海中时浮
时沉,永无出期。但是我们修行人恰恰应反其道而行之,依照法王等圣者的教诲,
切实认清世间法的过患,进而发起无伪的出离心,再受持净戒,闻思修行,一步
一个脚印地迈向涅盘圣城。

有一部分人既想得到世间的圆满,又想得到出世间的解脱,但鱼和熊掌不可
兼得,以这种发心,不要说今生,就是千年、万年,甚至上亿劫也不会有解脱的
机会,因为世间法和出世间法是两个完全相违的法,凡夫妄想二者兼得是万难成
功的,只有福慧具足的圣者才能实现。就像六世达赖仓央嘉措所教示的那样:
「世上难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所以要做一个真正的三宝弟子,尤其是
出家弟子,一定要常常观照自己的相续,皈依心和出离心是否已经真正地产生,
是否对上师三宝生起了不退的信心,戒律是否清净等等,望各位有志出离解脱的
学法人对此三思如修学佛法的同时而不放弃贪恋世间八法,如此下去,其相续中终将产生邪见,
丧失正知正见以及对佛法的信心,此时就会出现许多违缘,破根本戒也在情理之中,
今生后世都会感受剧烈的痛苦,以后无法得到暇满而修学佛法,所以今生发起出离心,
守持净戒极为重要,这是后世安乐之因,应祈祷上师三宝加持守持净戒、不遭受违缘。

现在我们已经得到了暇满人身,完全具足了修法的顺缘,如果不趁此机会发
起出离心守持净戒,想方设法调伏自相续的烦恼分别心,等过了这一世到了中阴
或后世时就根本没有机会得到解脱,已后悔莫及了。从修法感受方面而言,依
靠强烈的出离心而守持清净戒律的人,因为了知了

轮回中的万法都是无常、无实,都是业障幻化所成,所以会自然断除无始以来对
色声香味触这五种欲乐的贪求。华智仁波切的弟子乌金丹增仁波切(莲师化身)曾
说,世间八法如云,出离心如风,以强烈的出离心受持净戒,就像狂风吹散云雾
一般,能自然摧坏对世间八法的染污执着和一切修行障碍。这时他仅仅依靠持戒
的功德,在内心中就已经感受到了帝释天一样的安乐,他实际上已成了世界上地
位最高、声誉最广、财富最多、最为幸福的人了,他因放弃了对这一切的贪求,
无勤地获得了世人终日奔波而仍不能圆满得到的东西。而且,从长远来看,帝释
天远不及清净持戒的修行人,因为帝释天对轮回没有强烈的出离心,在福报享尽
后还将堕入恶道中受苦,但依出离心而清净持戒的人却会进而获得出世的解脱安
乐之果。这在第二部分中将作进一步的阐述。

如果没有出离心,就不可能会有自始至终都全心全意皈依三宝的决心,得不
到大士和中士的皈依戒,甚至只是一种盲从的行为而已。在家居士同样也应对轮回生起厌离心,
对解脱生起希求心,这就像去拉萨, 无论是徒步的乞丐还是乘坐飞机的富翁,
都是朝向拉萨这个目标一样,否则连别解脱戒的戒体都无法获得。这样学了几年佛,
其实都在稀里糊涂中度过,自然就得不到收获,而怨天尤人,抱怨上师三宝不赐给加持。
而在智者看来,则恰恰是自己没有如理如法地修行,不按佛法所要求的方法去努力,
甚至对上师三宝的皈依心与信心都未得坚定,这便是自己欺骗自己的结果。

寂天菩萨曾说,世间上最悲哀的莫过于自己损害自己。虽然一般人以为只有别人才会损害我,
但正是因为自己生不起真正的出离心、菩提心,以及无法护持净戒之故,
才从无始至今一直流转于轮回中,受尽了无量痛苦的折磨。如此看来,
损害自己的难道不正是自己吗?如果能反省自己,找出缺点恶习,并勇于自我否定、自我改造,
则终将因自心逐渐澄净而感受到佛陀、菩萨们大清净、大光明的智慧境界。
反观现在很多修行人,没有强烈的出离心和受持清净戒律的基础,虽然看了不少书,
依止了许多上师后,但在其修证方面,甚至连些许功德也没有生起,这并不是佛法没有加持力,
而是因为他们尚未在佛法的道路上迈出过一步。现在已明白了教理,还不想生起出离心精进修持的人,在诸佛菩萨眼中,无疑是最可怜的人了。

二、生起出离心的方法
谈到这里,我们应该了解出离心是依靠什么方法来产生的。宗喀巴大师在《三主要道论》中说:
暇满难得寿无常,修习能除此世欲,业果不虚轮回苦,思维能除后世欲。

如果一个修行人真正想要遣除对轮回的贪执的话,就要修三乘共同的四个加行, 即暇满难得、
寿命无常、因果不虚、轮回痛苦,如果能经常修持这四个加行,就自然生起对轮回的强烈厌离心,
进而会对解脱生起猛厉的希求心。这样就生起了出离心,也唯有如此,修法的功德才会很快显现,
无明的种子以及习气都会很快清净,就好像十方诸佛都在为他一人加持一样,
所以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这四个加行,切莫以为是无关紧要而加以搁置,否则就难以生起出离心。

以强烈的出离心来守持戒律,这是佛法的根本学处,否则,甚至连三乘佛法的相似功德都无法生起。
之所以称为共同前行,是因为无论小乘、大乘显宗、密乘都共同以此作为基础,只有修好共同前行,
才能修好不共加行,在修好不共加行后才能进入修持正行的阶段。所以我们一定要多伺察、
多思维、多修持这个共同外前行,再加上多阅读高僧大德的传记,
才能对轮回世间八法产生不退的厌离心,才能保证真正的出离心的顺利生起。
而且修加行对修大圆满都同样有极大的帮助。也许有人疑惑,这么基础的修法怎么能对这么高深了义的大圆满修法都产生帮助呢?

但缘起力确实是不可思议的,而且凡如理修行过的人对此都会产生很深的体会。
此共同外前行在藏地各个教派都极为强调,如格鲁派的《菩提道次第广论》、
噶举派的《解脱庄严宝论》、萨迦派的《道果前行》、宁玛派的《龙钦心髓前行》
等论典都有对共同外前行的系统论述,并有具体的修法仪轨。

三、出离心生起之量那么具体出离心生起的量是怎样的呢?宗喀巴大师在《三主要道论》
中确定出离心生起之量时说:修已于轮回盛事,不生刹那之希望,昼夜唯求解脱心,
起时是生出离心。也就是说,如果对轮回中的世间八法没有丝毫希求心,
时时刻刻唯有追求解脱之念,这才是真正生起了出离心。现代众生的烦恼日益深重,
贪欲在迅速增长,故法王如意宝的《胜利道歌》在提及出离心生起之量时说:
于诸轮回盛世富,不起羡慕之心念。

就是说对世间八法的贪求已经淡薄,而对解脱则产生了很强的希求心。因为宗喀
巴大师针对的是当时弟子的根基意乐,故要求较高,而法王则针对的是现代众生
的根基,故要求较低。


[ 此文章被adamlee9在2006-11-05 11:22重新编辑 ]



虚拟的世界虚拟的心年轻的宇宙年轻的人@
献花 x0 回到顶端 [楼 主] From:台湾中华电信 | Posted:2006-06-23 01:18 |
云飞阳
数位造型
个人文章 个人相簿 个人日记 个人地图
路人甲
级别: 帐号封锁 该用户目前不上站
推文 x0 鲜花 x25
分享: 转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复制连结到剪贴簿 转换为繁体 转换为简体 载入图片

只有从出离心和菩提心出发,才能抵达究竟实相的终点!

言下之意是否只有密宗才能究竟.其他法门算老几.是不是
无上密宗...我是第一.武侠戏看太多
无上---是比宇宙还大
作者:慈诚罗珠堪布----我看依自然法则言已经犯错
这事件等**慈诚罗珠堪布**往生就知道.真正是非在那里是明明白白
如果本人有误.自然也有果报
吾敢言是否有人也能指正
因是自己*做*
果是自己*受*
这些大(师)...还是大(输)
学者专家是否把简单复杂化
真是佛魔难分......


[ 此文章被云飞阳在2006-06-24 21:49重新编辑 ]


献花 x0 回到顶端 [1 楼] From:台湾亚太线上 | Posted:2006-06-24 21:43 |
goood
个人文章 个人相簿 个人日记 个人地图
小人物
级别: 小人物 该用户目前不上站
推文 x2 鲜花 x28
分享: 转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复制连结到剪贴簿 转换为繁体 转换为简体 载入图片

说很仔细 获益良多

明非名 道非道 末法时期

明师何其难寻 一师 一法 一本尊


献花 x0 回到顶端 [2 楼] From:台湾台湾固网 | Posted:2006-07-01 05:24 |

首页  发表文章 发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030742 second(s),query:16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师事务所 担任常年法律顾问 | 免责声明 | 本网站已依台湾网站内容分级规定处理 | 连络我们 | 访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