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广告
  加入我的最爱 设为首页 风格修改
首页 首尾
 手机版   订阅   地图  繁体 
您是第 2008 个阅读者
命理服务》 数位论命馆 | 免费排盘 | 星侨易学 | 五术书籍 | 线上论命 | 影音论命 | 八字命书 | 星座分析 | 孔明神数 | 周公解梦 | fackbook 粉丝专页 |
 
发表文章 发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为IE收藏   收藏主题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moder97 手机
个人头像
个人文章 个人相簿 个人日记 个人地图
初露锋芒
级别: 初露锋芒 该用户目前不上站
推文 x1 鲜花 x111
分享: 转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复制连结到剪贴簿 转换为繁体 转换为简体 载入图片
推文 x0
[修行] 试论佛救渡众生的可能
这是我学长的文章...已经经过他的同意了...如果有同好要引用文章..也请先告知我..我再问学长...

试论佛救渡众生的可能

在讨论此问题时,我是在思考佛如何可能救渡众生,而何以佛要救渡众生?
也就是说成佛了以后一定要救渡众生吗?若依传统的说法,乃是在佛陀证悟了以后,其在求自身解脱与传法渡众之抉择中犹疑。到底要解脱后求自身涅槃即可,
还是将此难得的教法传于世人,使一切众生亦得到大利益。当然,依传统之说法乃佛陀的慈悲心不舍众生,故佛陀才会渡化世人。而我所要做的,乃是为佛之救渡众生做一个理论上的说明。思考成佛之后一定要渡众生吗?或者其二者无必然之关系。而我所使用的方法,乃是一哲学式的解析与思考,论证何以佛要渡众生。因此我将由两方面入手,一者是境界、二者是本体。依此两个哲学问题来探究佛之救渡众生的可能性。
一.      依境界哲学来讨论
  若要以境界哲学来谈,便要以佛境界的观点来说明,那佛境界是如何呢?<金刚经>云:「以无哉、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修一切善法,则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注1)依此经来看,可以推论出佛见一切众生皆无分别,何以如此?因为佛之境界中已无人我,众生相,那佛所见为何呢?佛见一切众生皆是佛。这是境界哲学的理论,主体的境界为何,便衣其境界而产生了外在之世界。如一杯水,依天人来看,乃是水晶。依人来看即是水。依鱼来看,水是它的家。依饿鬼来看,水是浓血。故同样是一杯水,依天人,人,旁生,饿鬼之不同境界,其所见之物各有不同。可见决定众生之物究竟为何者,其原因乃取决于主体自身的境界。而何以佛见一切众生皆是佛,因佛之智慧力可见事物之真如实相。例如:有一只狗,佛见之即如同见到佛。因为其现世为狗,乃虚妄之相;因为其前世可能是人,天人,地狱等六道众生之变相。故于现象世界无恒长之相,因为六道轮回互相流转实无定相,故此相是虚妄的。而佛并不会被此现象所述,它可以直接见到众生恒长不变的本质。此本质即是佛性,因为佛性恒久存在,在圣不增,在凡不减。再者,一切众生皆有佛性;故依此而论,佛之直接见到众生之佛性,所以见一切众生皆是佛。
  承上文所言,佛见众生亦是佛,而其自身与众生实无分别,因为其已无复人、我、众生、寿者诸相了。若此,那佛见众生是佛,又何需救渡呢?这可分为客观知识与主体境界来谈。在客观的知识上,实有众生、佛之差异,在佛自身的主体境界中无佛、众生的分别。而以佛之智慧力足以同时照见众生之佛性与不洁净的杂染,否则若只见众生是佛,不就成了自欺欺人的盲目傻瓜,那何以言智慧呢?
而佛亦见众生之不清净行,故才有可能要救渡众生。依佛而言,实无众生可以就渡,因为佛境界不分别,而救渡的工作实如自救一样。例如我们自身有伤口,当然是急切的想治疗。而佛主体境界观之,佛与众生实无分别,同是一体。故其救渡众生乃是一种自然而然的行为,其实整个法界是一个清净的如来藏,因众生之执着才产生了九法界。而佛只是使不洁净杂染的藏识,回到其自身清净之藏识中,而此如来藏又本来无分别。故依境界哲学而言,若成佛者,已无人我,众生之分别,渡众生犹如治愈自己伤的伤口,是自然且必然的行为。否则一有是否救渡众生的思绪,即落入人、我、众生之分别,即非佛境界,故此佛之救渡众生有了必然性的理论证明。
二.依本体论来讨论
再者依本体论来说明之必然救渡众生的理论,如<楞伽经>云:「大慧,若菩萨摩诃萨离佛神力,能变说者。一切凡夫亦能说。所以何者?谓不住神力故。大慧,山石树木,及诸乐器,城郭宫殿,以如来入城威神力故,皆自然出音乐之声,何况有心者,聋盲喑哑,无量众苦,皆得解脱。」(注2)此段引文好像神话小说,姑且不论乐器自发而产生音乐。言如来有神力使菩萨们能够辩说,使众生安利,好像佛是个人格化的神明,可以保佑众生,但时则不然。此言佛之神力者,是言法身佛。此法身佛的存在,只是纯然的法界中之理。而依此佛之本体论而言。也就是佛以证入了完全之空性,其法身佛之存在的状态,是一种理体的存在方式。故法身佛之存在,也就保证了宇宙运行之原理原则的终极真理。因为唯有此本体论的终极真理存在才有可能成佛。若无此本体论,或本体论非佛教所言之空,那么在宇宙中将无一有众生可以成佛。故此法身佛与本体论有密切而不分的关系。而依经文之言佛之神力,其实只是一本体论义的终极真理。一切众生皆可以得利安,与菩萨们可以辩说,皆是领悟了此本体才有可能。若言「利安」、「辩说」、一者言「福」一者言「智」,此二者虽看不干,其实乃是指一种境界的提升。依佛教徒而言,最大的利安就是成佛,因唯有佛境界才是最大的自在安乐。再者,唯有了悟本体,才有可能利益众生而辩说。所以此段经文所言非如一般人格神与信徒的关系,人格神与信仰者大多是一种报酬的方式,只要有信仰或祭拜即可获利。因此<楞伽经>所言之安利,是在主体境界的提升之后而自身可以得利,非由外在之人格神所赐予。而诸菩萨们之得智慧以辩说,是主体自身了悟本体,而其自身有所得,才产生的智慧,非佛以外力方式的使其得智慧。依此而言,「无量众苦,皆得解脱」一切众生之可以离苦得乐,也是其自己始自身得解脱。
承上所言,佛之可以救渡众生,是宇宙之终极真理与法身佛契合不二,也唯有此法身佛才可以证实此佛教之本体论真实不虚,因为若无众生成佛,那我们便不知此本体论是否正确。若再往下推论法身佛即证本体真实,而一切众生要境界提升,达到佛境界,势必要了悟此本体。而此本体即是法身佛以一种理体存在的方式契合,故无一众生可以不透过了悟佛教之本体论而成佛。虽然独觉之众没有接受佛教的教导,而其见一切因缘的来去而证悟者,亦是在法身佛的范围之中。因为此独觉终究是了解此本体意义之中。是故无有一众生之得解脱而未被佛所救渡。而此法身佛救渡众生的方式,是以一种理体的存在,保证了佛教之本体论。而众生莫不依此本体论而成佛,故若有众生了知本体而成佛者,即是受佛之救渡。所以法身佛必然救渡众生有了理论的证明。
                  三.补充
  最后,我再为以上的论述做一个补充说明。首先依境界哲学讨论佛之必然救渡众生,我说佛自身的境界已无人我相,故其救渡众生是必然,且该是刻不容缓的态度。故依此而言,此非因为佛陀悟道之时,不忍众生之苦,故发慈悲心以救渡众生。实佛陀之心境已无慈悲与救渡与否之概念,其当下之念头只有使一切众生之藏识清净耳,因其视众生如己身,故不曾考虑是否要救渡众生。若直接来说,
佛根本没有想过慈悲心一事,但如此一说恐怕会令一般信徒感到惊恐。但如果依理性的思考来说,佛之藏识已纯然洁净,根本没有一分一毫之杂染。故若有起一丝「我要发慈悲心」的心念,是一种造作的意识,而非本然清净之藏识。因为在主体的境界之中,实无有一众生可以灭渡,故吾亦不必发慈悲心以渡众生。但是在客观得宇宙论中,佛与众生实有分别,且佛确实救渡众生。而此客观知识与主体境界可以如此区分,佛无分别心,一切救渡众生之行为全部无分别执着,只是任运自然而行。其心中无慈悲获救渡与被渡者之分别,唯有如此之不执着,才可以无碍的救渡众生。若心中存有一分的意念,包含为善的意念,便是一种执着。而此执着将造成一种限制,若有此限制便不可以运任其神通力以救渡众生。若以佛境界而言,佛之神通力该是自由任运,自在无碍的。故言佛境界没有慈悲心,实则说,佛无任何意识的造作,若有慈悲心亦是一种意识之妄为,而非真正之佛境界。故依佛之主体境界来说,其未曾救渡众生,因为救渡众生亦是一种执着。再者,以客观而言却有十分界之众生,而众生亦在轮回苦海中浮沉,故佛确实有救渡。如此救渡与否,和客观知识与主体境界好像有了矛盾,实则是哲学问题意识的切入点不同罢了。我姑且以人之呼吸做一个比喻。佛救渡众生犹如人之呼吸一样自然,而人之呼吸并不会时时刻刻意念自己在呼吸,也就是说人不会因为自己的大脑没有提醒自己要呼吸,就会窒息而死。也就是人之呼吸乃自然运作,而没有多余的意识,如果有意识到要努力呼吸才可以存活的话,那反而很奇怪,也很辛苦。故佛之救渡众生亦如人之呼吸一样自然。再者,以科学的角度而言,人确实有呼吸。此犹如此客观知识来说,佛确实有救渡众生。故依以上的设喻来说明,佛之观点上来看,其实有渡众,而其主体之境界并不以为意。如此便可以说明二者看似矛盾,但其不相排斥的理论。
  总而言之,法身佛之存在,只是一本体的方式,契入了终极原理的存在方式,而一切众生之受到此法身佛的救渡,其实只是众生了悟了本体论而已。而众生亦不可能脱离于此十法界之中,而本体论作为一个终极原理自然包含了十法界之中的任何一法界,且包含了一切之时空。故无论古往今来,任何一法界之中无不在法身佛的范围内,故无论何时、何地之众生,其无不受到法身佛之包含中,所以由古至今,九法界之众生亦皆受佛之救渡,故无论在时间、空间上,众生皆必然受到佛之救渡。



献花 x0 回到顶端 [楼 主] From:台湾中华电信 | Posted:2005-12-08 17:12 |
konsi
数位造型
个人文章 个人相簿 个人日记 个人地图
路人甲
级别: 帐号封锁 该用户目前不上站
推文 x0 鲜花 x0
分享: 转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复制连结到剪贴簿 转换为繁体 转换为简体 载入图片

以我们人的想法来想佛的境界,不可能
何不自己发菩提心,一心念佛,成了佛不就知道佛的境界了
现在想这么多也没啥用

如果有疑惑,多读经才是解决办法,经里说的一清二楚
自己也不用在这想破头,还要证明什么的


献花 x0 回到顶端 [1 楼] From:台湾中华电信 | Posted:2005-12-10 23:53 |
moder97 手机
个人头像
个人文章 个人相簿 个人日记 个人地图
初露锋芒
级别: 初露锋芒 该用户目前不上站
推文 x1 鲜花 x111
分享: 转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复制连结到剪贴簿 转换为繁体 转换为简体 载入图片

这位大大说得不错...与其作了一些推论过程来证明佛境界为何...倒不如直接去作功夫实践...
但是我们何不换个角度去想...正因为我们做工夫实践的基础在于成佛之人作了一些引领后人如何成佛的功夫论述之典籍...而且这些典籍是相当有论证过程的...所以我们这些尚未成佛之人在迈向成佛的努力过程中才能在遭遇一些挫折时仍能有其一超越的必然要求,以致使得我们的成佛理想不会仅仅成为一个信念...毕竟..仅有信念是很难让修行之人有其坚真的要求性与客观性。
另外...必须说明的一点就是...有疑祸多读经...这基本上没错..但必须是要读对经...毕竟从古代起即有一些伪经之作品的产生...虽然这些伪经作品对佛教的基本观点没有太大的出入..但却有可能有其不对的地方..可见..多读经仅能是说读对经...
且...学术上作了一些论述性的佛学论文...无非是希望学者能够有其对佛学思想的方便与清晰得以了解...否则以佛经一大堆却又常常是难以理解的文句...说时在话..又有多少人能够知道句中的意义呢...


献花 x0 回到顶端 [2 楼] From:台湾中华电信 | Posted:2005-12-11 00:15 |

首页  发表文章 发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016153 second(s),query:16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师事务所 担任常年法律顾问 | 免责声明 | 本网站已依台湾网站内容分级规定处理 | 连络我们 | 访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