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清旭/台北宏恩醫院中醫部主治醫師】
骨刺就是骨質增生,屬於退化性關節病變,因骨骼使用過度,長久磨損而造成組織增生,常在關節表面形成粗糙的突起,這就是骨刺。
骨刺本是老年退化的病變,但近年來臨床發現,骨刺發生的年齡有逐年下降的趨勢,主要是因為年輕人長期姿勢不良,對脊椎關節造成異常壓力負荷,導致骨刺提早產生。
最容易出現骨刺的部位在頸椎、腰椎、膝關節和足跟,不同部位會產生不同症狀,如坐骨神經痛、退化性膝關節炎、腳跟痛等,但有四個共通點,就是「痠、痛、麻、無力」。
骨刺壓迫到鄰近的神經與肌肉時,短則產生腫脹疼痛、發炎反應,久則造成神經麻痺,引起肌肉萎縮癱瘓,所以患者常手足麻痛、肢體痠軟無力而不聽使喚,這種不適感在夜間、早晨起床、行走時特別嚴重。
西醫對於骨刺的治療,多以止痛藥物配合消炎藥、肌肉鬆弛劑緩解症狀,另輔以熱敷、電療、牽引等復健。
如果保守療法在三個月內不能改善,就必須考慮減壓手術、人工關節置換或自體骨移植。但手術有其風險,在手術前,不妨試試中醫藥療法。
骨刺在中醫屬於「骨疣」、「痹病」,起因是長期勞損,正氣消耗,或跌倒碰撞,血瘀不散,日久浸淫,造成氣血不通,脈絡痹阻,骨質耗傷,損及肝腎。中醫有言:肝主筋,腎主骨。肝腎不足則筋骨不利,所以骨刺病因是肝腎虧虛、氣血凝滯不暢,加上風寒濕熱邪氣侵擾筋骨肌肉。
中醫對於骨刺的治療原理,並非軟化或溶解骨刺,而是改善氣血循環,化瘀通絡,消除骨刺引起的局部組織腫脹,進而減輕壓迫造成的肢體麻痛,因此常用到以下幾類藥物:
一、補益肝腎、強筋骨藥:如山茱萸、熟地、杜仲、牛膝、補骨脂。
二、活血化瘀消腫藥:如當歸、赤勺、川七、延胡、乳香、沒藥。
三、行氣通絡止痛藥:如黃耆、木香、青皮、桂枝、細辛。
四、去風逐濕消痹藥:如桑寄生、威靈仙、防風、獨活、豨簽草。
骨刺的發生是日積月累的,治療亦需要有相同的耐心,切勿一心求快,聽信偏方而耽誤病情。
除了藥物,針灸、推拿、拔罐亦有輔助效果,平時也要配合正常作息,避免菸酒、辛辣、咖啡等刺激性食物,再加上適量的運動及功能鍛鍊,如此自然能夠遠離骨刺的困擾。
(作者亦為台大免疫學碩士)
【2005/05/17 聯合報】 @
http://ud...om http://www.udn.com/2005/5/17/N...678435.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