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广告
  加入我的最爱 设为首页 风格修改
首页 首尾
 手机版   订阅   地图  繁体 
您是第 3048 个阅读者
 
发表文章 发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为IE收藏   收藏主题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筱玟 手机 会员卡
个人文章 个人相簿 个人日记 个人地图
特殊贡献奖 贴图大师奖
头衔:    
版主
级别: 版主 该用户目前不上站
版区: 净空法师讲课, 孔明神数解签
推文 x44 鲜花 x825
分享: 转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复制连结到剪贴簿 转换为繁体 转换为简体 载入图片
推文 x0
[资讯交流][分享] 犬猫常见的昆虫过敏症
犬猫常见的昆虫过敏症Insect Hypersensitivity in Small Animals

Cecilia A. Friberg, Diane T. Lewis着 栗筱岚编译
资料来源:PetLine 沛铼宠物线上生活资讯网

【 一 般 症 状 】
  昆虫过敏症(Insect hypersensitivity)主要影响年轻至中年的动物,该病的发生与性别、品种无关。最普遍的临床症状是皮肤出现斑状丘疹及持续搔痒。病灶则多出现在毛发较少的区域,如腹部、鼠蹊、胸部腹侧、腋下、脸部及四肢。动物可能会突然出现过敏,但有时也会呈慢性、潜伏性地发作。由于持续、重复地接触病原或其他二次性感染,皮肤的病变可能会转为慢性病灶(如皮革化、色素沈着或脱毛等)。由于这些临床表现和其他广为人知的过敏性疾病十分相似(像是特异反应性皮肤炎(atopy)及食物过敏),因此在诊断时必须仔细鉴别。

必需与昆虫过敏症区别的疾病  
●特异反应性皮肤炎
●食物过敏
●微生物二次感染(如酵母菌、细菌)造成之脓皮症


跳蚤过敏症 Flea-bite hypersensitivity
跳蚤过敏可能是昆虫过敏症中最有名的一种。尽管其致病机制仍无完整定论,但在犬通常与第一、第四型过敏反应及皮肤嗜碱性过敏症(cutaneous basophilic hypersensitivity)注一有关;而目前仅确定猫会出现第一型过敏反应。犬猫可依其对跳蚤的反应分为两群;具耐受性的动物身上常会窝藏大量跳蚤,并且不会出现临床症状;资料显示长期接触跳蚤的此类型犬只似乎不会发生跳蚤过敏症,或仅出现轻微的不适。相对地,对跳蚤过敏的动物而言,如果经常(比如每14天)接触跳蚤,则其过敏症状可能会持续出现,因为这种状况通常与第四型过敏反应有关。

由上述资讯推测,间断性接触跳蚤的犬只比经常接触者更容易发生跳蚤过敏症。曾有研究指出,如果不治疗对跳蚤过敏的狗并继续任其与跳蚤接触,该犬的过敏症状会逐渐消褪;不过这种病例应较为罕见。

跳蚤过敏症通常发生在3~5岁的犬只;据作者本身的经验,有些狗甚至早在4月龄就出现相关症状。
猫似乎没有特定年龄层的好发性。犬的临床症状主要显现在身体的后三分之一(背腰荐区、大腿后内侧、腹部腹侧及两侧)。初级病变(如丘疹、红肿)常被人忽略,于是便继续进行至次级病变(如结痂)。随着病程发展,动物常因发痒和皮屑脱落而可能出现脱毛、皮肤皮革化、痂皮形成及色素沈着等现象。另外,有两种症候群可能与跳蚤过敏有关。其一是化脓性创伤性皮肤炎(俗称湿疹,又称hot spot;皮肤会红肿、潮湿,有渗出物),与多数疾病常连带出现,同时亦为跳蚤过敏常见的并发症。
另一个是纤维素性搔痒性结节:多个坚实、脱毛的结节主要分布在背腰荐区,常见于8岁龄以上的犬只;目前仅在跳蚤过敏引起的慢性自残性创伤相关叙述中提到这种病症。

猫的临床症状比狗更多变。可能出现的病灶包括丘疹、出现痂皮以至脱毛、皮屑脱落以及鳞屑形成;
其分布区域与狗类似,但尚包含颈部。此外,一些较特殊的症状也常伴随发生,例如粟粒状皮肤炎、嗜伊红性肉芽肿症候群(eosinophilic granuloma complex,包括溃疡愈合迟缓、嗜伊红性斑以及胶原分解性肉芽肿)以及无初期病变的自发性对称性脱毛;另外也会偶尔出现由无菌性嗜伊红性毛囊炎或疖疮病引起的疹子。上述症状可能会合并发生在猫身上。

注一:Cutaneous basophilic hypersensitivity
此过敏反应的机制目前尚无定论,但可能为一种独立型态的免疫反应。皮肤嗜碱性过敏症引起的病灶及出现时间皆与第四型过敏反应相似,多半在接触过敏原12~72小时后发作;但发病的程度与持续的时间皆不及第四型过敏反应。本过敏症以组织病理学检查作为诊断依据,病变型态为:在皮肤病变下的真皮层有大量嗜碱性球聚集。


尘满过敏症 Mite hypersensitivity

疥 癣 虫 Sarcoptes
一般认为人、猪、狗的疥癣(Sarcoptes scabiei)过敏与第一、第四型及某些机制未明的过敏反应有关。患者最常出现的症状为红肿、搔痒的丘疹性皮肤炎,并进而有脱毛、痂皮化及皮革化的症状;
时病患身上常有大量黄色、干燥、黏附性痂皮或鳞屑。疥癣最常感染的部位是无毛或短毛的区域(耳翼、腋窝、四肢及腹部)。某些感染病例会因为持续搔痒(过度活动)、无法休息而使体重减轻。
令人费解的是,即使动物出现极强的过敏反应,也只能从它们身上找到极少的疥癣虫。
有项研究显示感染动物会出现不正常的高量抗体,但治疗后便恢复正常。
尽管发生率不高,梳洗照顾良好的犬只偶尔还是会出现『scabies incognito』,动物会发痒、但临床症状不明显,对疥癣治疗的反应良好。

耳 疥 虫 Otodectes
感染耳疥虫(Otodectes cognotis)的猫已被证实会发生第一型过敏反应(与Ig E有关,例如皮内试验IDST)。该寄生虫若以上皮碎屑及表皮组织液为食,此动作会刺激耳道组织,并使耳道内堆积耳垢、血块或寄生虫代谢物---使耳垢呈现特征性的咖啡色外观。动物在摄食时若一并吃下类抗原也可能引发免疫反应。猫感染后的临床症状多变,从仅出现大量皮肤碎屑到耳部严重搔痒(但无碎屑或很少)都有可能;犬则呈现耳部搔痒及少量耳分泌物。犬猫一旦开始治疗耳疥虫,所有与其接触的动物皆须一并进行治疗:因为这种寄生虫会经由接触传染,同时是人畜共通、无宿主专一性的寄生虫症。

恙 虫 类 Cheyletiella
感染恙虫的人会出现第四型过敏反应,推测犬猫也会发生类似反应,原因是动物搔痒的程度不一定与恙虫的数量成正比。此外,除了搔痒,有『cheyletiella incognito』的动物鲜少出现临床症状、并且可依治疗疥癣的方式处理。感染恙虫的犬猫其临床症状多变,有些动物可能没有任何征兆、但有些却出现严重的搔痒性皮肤炎。猫习惯理毛的行为会使人不易找到寄生虫。感染后的病灶多出现在背侧,呈现干燥的鳞屑性皮肤炎。随着病程进展,鳞屑产生的状况可能会愈趋严重并散布至全身。

壁 虱 过 敏 症 Tick-bite hypersensitivity
人和犬都会出现壁虱过敏症。取壁虱附着处的组织进行组织学检查,可发现该处为典型的淋巴球性血管炎(显示有第三型过敏反应),或是结节状、弥漫性肉芽肿或化脓性肉芽肿反应(此为第四型过敏反应)。病灶处即被壁虱啃咬附着的地方,型态为肉芽肿结节(不一定会红肿)、搔痒及溃疡。同时,被壁虱附着的部位也可能会局部溃疡或坏死;偶尔会引起搔痒性足部皮肤炎。

蜂 蚁 过 敏 症 Hymenoptera hypersensitivity
由叮螫性昆虫引起的过敏症可再细分为四类:(1)因注射毒素引起的小规模局部反应、(2)第一型过敏反应引起的大规模局部反应、(3)全身性第一型过敏反应及(4)因大量毒液注入引起的全身性中毒反应(例如遭大量昆虫攻击),本类已有致死的病例报告。诊断基础为在动物身上发现昆虫相关组织。

犬可能因接触蜂蚁等昆虫而出现脸部的嗜伊红性疖疮症。目前该病的相关资讯不多,仅知可能是由节肢动物引起的急性过敏反应。犬只曾有因接触蜘蛛而出现类似症状的报告;病变为甚急性,在很短的时间内便由小型的出血性丘疹或结节转变为严重出血、溃疡、结痂的病灶;分布区域以鼻吻、鼻镜为主。接触病原后24~72小时内即发病,病程约持续1周,中大型犬较常被感染。疗程常需要14~21天。

猫的蚊子过敏症 Feline mosquito-bite hypersensitivity
目前认为本病与第一型过敏反应有关,因多数患猫进行IDST时会立即出现反应;但由于组织病理学的发现并不完全符合第一型过敏反应的特征,故推测致病机制可能更为复杂。蚊子常叮咬毛发稀少的皮肤,因此病变最常出现在鼻子背侧、耳前皮肤、甚至足垫上。初期病变为红斑或红肿的丘疹,逐渐发展为糜烂、溃疡、坏死并有痂皮覆盖。较慢性的病变则有结节、颜色变化(黑皮病或白斑病)、脱毛或出现鳞屑。急性病例有时会出现淋巴腺病、发热的症状。


[ 诊 断 ] 
若动物出现极似昆虫过敏的症状时,兽医师应立即搜集足够的有效证据并诊断出相关的过敏反应。本病大部分的症状与特异反应性皮肤炎相似,故兽医师需仔细逐一排除病因、有效进行诊断。病史的证据极为重要,若动物在症状发作前曾与昆虫接触,则昆虫过敏症的可能性便大为提高。少数病例可能会立即发作,但大部分都是长久潜伏的。年龄也是辅助诊断的依据(本病多发于中年动物),但特异反应性皮肤炎的发病年龄层亦与本病重叠。

若要进行鉴别诊断,需彻底清理病灶、并试着利用昆虫抗原再次攻毒以引起类似的临床反应。不过,兽医师很难确定该症状是由何种昆虫引起,故鲜少做出确切诊断。如果已排除特异反应性皮肤炎的可能性,且动物对控制昆虫以外的其他治疗皆无反应,则多半推测为昆虫过敏症。
生检(biopsy)或皮内试验(IDST)结果可辅助诊断,但因某些过敏反应的组织病变相似、或某些病症的皮内反应差异性不高,故其效果有限。

[ 治 疗 ]
如同其他过敏症一样,昆虫过敏症是无法治愈、仅能以控制方式处理的疾病。免疫系统对昆虫抗原的过度反应多少阻碍了过敏的治疗。主要处理方式为降低病原暴露的机会以及改善动物的免疫系统。

饲养于室内、或小型的动物比较可能利用避免接触过敏原的方法来控制本病,部分或终日处于室外的动物则完全不可行。因此,有效清除昆虫及消毒环境是最两全其美的办法。含0.1%除虫菊的环境清洁产品虽然对猫相当安全,但每周皆必须喷洒数次。含0.2%permethrin的防虫剂对狗相当安全。含合成性除虫菊的产品具有快速杀死病原的功效,故亦建议使用。有报告显示,若将用于猫的抗蚤滴剂使用于犬只,由于药物浓度会逐日降低,故单独使用时其除虫效果有限;建议与其他除虫产品配合使用。除了定期消毒环境,犬猫自身的清洁保养也相当重要。定期为宠物除虫、清洗沐浴,给予正确的营养以增强抵抗力亦值得注意。

另一治疗方向为降低动物的免疫反应。利用皮下注射逐渐增量的过敏原作低敏感治疗,此法可改变动物对该抗原的反应;因此当动物自然接触类似抗原时,产生的免疫反应便明显降低。抗原的选取则依据过敏型的诊断、病史、皮肤或血液过敏试验的结果…等。

人类利用低敏感治疗对抗蜂蚁过敏的效果极佳,在犬只也有类似的成功报告。虽然此法未被广泛使用,但对于有严重蜂蚁过敏症的动物来说算是一大福音。若动物被叮咬后出现相关过敏反应,应尽可能立即给予肾上腺素治疗(0.02mg /kg)。低敏感治疗用在其他昆虫过敏症的效果不彰。

抗组织胺能立即抑制肥大细胞(mast cell)的去颗粒作用,并改变会影响肥大细胞活动的淋巴球或其他细胞。某些对昆虫抗原皮肤试验呈阳性的动物,可有效利用抗组织胺达到治疗效果。曾有一个以抗组织胺成功治疗蚂蚁过敏的犬病例,除此之外,没有充分的资讯证实抗组织胺在治疗昆虫过敏症的实际效果。

葡萄糖皮质素可经由多种机制调整免疫反应。当动物被诊断出有过敏反应时,常需利用短暂的葡萄糖皮质素治疗以抑制过敏症状;例如犬只发生嗜伊红性疖疮症的36小时内,每天口服给予prednisone(1~2mg /kg),待症状消褪后改为每2天一次,连续10天。由于长期使用葡萄糖皮质素会出现免疫抑制的副作用,故仅建议作短期投药。

一般认为某些脂肪酸能改变动物体内部分反应的最终产物,使其成为低炎症反应性的物质。利用具过敏体质的动物(包含跳蚤过敏)进行脂肪酸添加试验,结果显示该添加物对改善动物过敏问题确实有明显助益。

摘自Cecilia A. Friberg, Diane T. Lewis. Insect hypersensitivity in small animals. The compendium of continued education, Vol. 20, No. 10 Oct. 1998.
............................................................
第一次看到外部寄生虫并也就是昆虫过敏症,呵呵~原来一切都是因为"过敏"而发生的 表情



*..-痛苦使人沉思,沉思使人智慧,智慧使人对生活比较易于忍受-..*

强力推荐☆五岁的心愿(OSEAM)☆[影片]美丽画面描绘如同抒情
      散文,勾勒自然和生命循环,赢得全世界观众的泪水与掌声!!

助读书之经咒(心经+记忆咒)

献花 x0 回到顶端 [楼 主] From:台湾 和信超媒体宽带网 | Posted:2005-08-05 12:08 |

首页  发表文章 发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016208 second(s),query:15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师事务所 担任常年法律顾问 | 免责声明 | 本网站已依台湾网站内容分级规定处理 | 连络我们 | 访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