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广告
  加入我的最爱 设为首页 风格修改
首页 首尾
 手机版   订阅   地图  繁体 
您是第 2517 个阅读者
 
发表文章 发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为IE收藏   收藏主题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smtttsmttt
数位造型
个人文章 个人相簿 个人日记 个人地图
初露锋芒
级别: 初露锋芒 该用户目前不上站
推文 x0 鲜花 x7
分享: 转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复制连结到剪贴簿 转换为繁体 转换为简体 载入图片
推文 x0
[婴儿] 宝宝吐奶的原因与改善方法
台北荣总 小儿胃肠科 吴子聪 主任

所谓吐奶,是指某些原因,导致胃容物从嘴巴流出来;另有一种情况则称之为溢奶。是指宝宝吃完奶,打嗝或不由自主从嘴角溢出一点点的奶汁。
两者之间,并没有很明显的界限,因为吐奶之前,通常会先有溢奶情形发生,而溢奶的孩子也常常会吐奶。
    至于宝宝吐奶的原因,会因月龄的不同,产生差异性。新生儿与婴儿常见的吐奶原因,常是因为婴儿的贲门(食道与胃之间的扩约肌)功能发育并不成熟,压力比成人为低而引起的。约三个月大时,逐渐发育成熟,吐奶情形自然会减少。而早产儿的情况则更加严重,这是因为早产儿的器官更加未成熟,其压力甚至低至无法侦测得知。因此,如果胃里面的压力,超过贲门的压力,胃中的内容物就会吐出来或溢出来。

帮孩子打嗝

胃里面的压力,如果超过贲门的压力,宝宝就会吐奶。但在什么情况之下,胃的压力会升高呢?
婴儿喝完奶之后,在胃里面,下面都是奶,上面则是空气,就会造成压力。因此,孩子一旦打嗝,把气体排出,就能够泄压,减少胃的压力,吐奶的情况自然就会减少。
如果宝宝在喝完奶之后,一直没有办法打嗝,妈妈在抱孩子时,可以换个角度,例如:直立式的抱着,或稍向前倾坐,以帮助宝宝顺利打嗝。

少量多餐

现在哺育的方式,与以往农业社会不同。以往大都以母乳哺育,通常都是少量多餐,换句话说,妈妈经常喂宝宝。孩子一饿了,马上喂食,平均约每两小时或三小时喂食一次,授乳的频率很高。
现在,逐渐改用人工方式哺育,也就是以奶瓶授乳,每三小时或四小时,喂食一次。无形之中,宝宝所喝的量,相对地增多。例如:宝宝一天喝的量是400C.C.如果分十次哺喂,一次才喝40C.C.;分成六次、七次喂乳,量就增多了。喂完奶之后,怕宝宝喝不够,可能又会再多增些喂食量。这样的做法反而增加了宝宝胃的压力,也是导致宝宝吐奶的因素之一。

让的宝宝小手可以灵活动动

妈妈在照顾宝宝时,必须注意,除了让宝宝打嗝、少量多餐之外,不要把宝宝包的紧紧的,让他的小手无法动弹。因为当腹压升高时,宝宝很不舒服,可能就会吐。除此之外,当宝宝吐时,可能会呛到,动一动、翻一翻,一些自我的保护性反射动作即可避免呛到。如果包裹的紧紧的,不仅容易呛到 ,严重者,还可能发生窒息现象。

奶粉冲泡方式的改变

孩子逐渐成长 (满3至4个月时),可以在奶中加一些麦粉,泡的稠一些,就较不容易呕出。这是因为越是稀稀水水的,越容易发生呕吐,把奶粉调稠一些,在胃里就比较不容易逆流,宝宝会比较不容易发生呕吐情形

原发性

吐奶虽是常见的现象,但是,也有少数的吐奶现象会导致并发症。最常见的,就是婴儿呛到,至脸色发酣,更甚者,可能会导致「吸入性肺炎」。也有可能因为胃的反流,刺激咽喉,造成喉痉挛,而使呼吸暂停。大孩子大约几秒钟,就可恢复正常,但是,对早产儿或脑部有疾病的小朋友而言,这种暂时停止呼吸,会刺激其呼吸的中枢神经,进而影响整个循环系统。另外,呼吸暂停现象也是婴儿猝死的可能原因之一。
 除此之外,胃是酸的,然而食道并没有那么耐酸,经常呕吐,导致胃酸倒流,会造成食道发炎,进而黏膜靡烂,导致缺铁性贫血。一旦食道受伤,孩子胃口就会变差,进而影响小朋友的正常发育。
继发性
新生儿最常见的是幽门肥厚(幽门,是指胃与十二指肠中间的扩约肌),导致管腔变小而造成,刚开始可能只是一点点溢奶。最后,越吐越厉害,变成一大口,或呈喷射性的呕吐。
 宝宝吐完之后,由于营养不够,很容易饿,整天都在吃,吃完就吐,吐完就吃。严重者,可能连胃酸都吐出来了,形成酸碱值不平衡,造成代谢性的碱中毒。因此,宝宝如果有上述现象,可谓小儿专科医师做超音波检查。严重者,需要开刀,治疗之后,情况很快就能获得改善。另外,各种先天性畸型,例如:十二指肠先天性狭窄、蹼膜之类的先天性原因,都会造成肠胃道的狭窄或部分阻塞。其他亦有因为急性肠胃炎,被病毒感染,或对牛奶中蛋白过敏,过敏性的肠胃炎等,都会造成小朋友的呕吐。
 继发性的原因中,比较复杂的,即是中枢神经疾病。脑压升高,亦会造成呕吐。但是,这种情况初期,和一般呕吐情形相同,并没有特别症状,需要反覆追踪,把许多可能导致吐奶的原因一一排除并加以治疗之后,如果情况还是没有改善,才会考虑到可能是中枢神经的问题,所以情况比较麻烦。还有一些先天性代谢疾病,例如:苯酮尿症、或是各种有机酸的代谢不平衡,胺基酸的先天性代谢异常,也会导致小朋友呕吐。
 由此可见,吐奶的原因相当多,但大部分都会随着时间及适当的照顾,很快就好转。如果是结构性方面的原因,则需要医师详细的检查与治疗。
  一般而言,百分之九十五的孩子随着慢慢成长,大约2至3岁就能改善,原因是:
第一.大部分孩子在4至5个月时,脖子已可挺立,肌肉逐渐强硬,喉头的反射动作也比较完整。同样的,贲门的肌肉也逐渐发育成熟,也会坐了,吐的情况就会比躺着时,减少许多。

再者,宝宝逐渐成长,喝奶的技巧更纯熟,不会吞进大量空气。另外,4至5个月,宝宝的副食品摄取逐渐增加,不再只喝「稀稀水水」的婴儿配方奶粉,自然吐奶的情况能获得改善。


[ 此文章被smtttsmttt在2005-02-26 02:07重新编辑 ]



献花 x0 回到顶端 [楼 主] From:台湾政府网际 | Posted:2005-02-26 02:01 |

首页  发表文章 发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012385 second(s),query:15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师事务所 担任常年法律顾问 | 免责声明 | 本网站已依台湾网站内容分级规定处理 | 连络我们 | 访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