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广告
  加入我的最爱 设为首页 风格修改
首页 首尾
 手机版   订阅   地图  繁体 
您是第 1081 个阅读者
 
发表文章 发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为IE收藏   收藏主题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n758442
数位造型
个人文章 个人相簿 个人日记 个人地图
初露锋芒
级别: 初露锋芒 该用户目前不上站
推文 x0 鲜花 x6
分享: 转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复制连结到剪贴簿 转换为繁体 转换为简体 载入图片
推文 x0
[健康] 中医脉诊的科学化
传统中医把脉乃医师将任何一手之三根指头(食指、中指及无名指)放在患者手腕处桡动脉上施以不同程度的压力,并用手指头去感觉血管的反应状态。医师先将指头重力压下使血流几乎不通时称为「按」(又称沉取),再将手指头逐渐放松至对血管几乎没有压迫,就好像放在皮肤上时称为「举」(又称浮取),最后医师将手指头在举、按之间去感觉最明显脉动的特性则称为「寻」(又称中取)。中医把脉最困难的地方在于医师所施的压力大小无法定量,而手指头下的感觉也难以客观纪录。

事实上,中医对脉诊的w义与西医对血压的定义有雷同之处。西医量测血压乃以脉压带绑在患者手臂上,经由气囊打入气体使脉压带的压力上升至肱动脉血流完全闭塞为止,而后逐渐放气使脉压带内压力慢慢下降。当脉压带压力降至低于心脏打出来的血流压力时,血流再通会打击在血管壁上产生声音,此时的血管压力称为「收缩压」;而当外在的脉压带继续放松至其压力低于心脏舒张时的血流压力时,血流打在血管的声音会产生一个突然减弱的改变,此时的血管压力称为「舒张压」。由以上可知,西医的收缩压及舒张压与中医的脉诊之沉取与浮取有异曲同工之处。两者皆是先从血管外面施以强大的压力,而后逐渐降低压力,再观察血管的反应状态。差别的是西医利用脉压带来施以压力,并以压力(mmHg)来表现血管的反应状态,而中医则以医师的手指头来施压,并以手指头的感觉来描述血管的反应状态。

电脑心脉仪乃由心博健股份有限公司博士所研发出的仪器。它使用一般量血压的压脉带(cuff),但在测量血压的过程把每一个脉波的信息以仪器放大、数字化,然后传送至个人电脑去处理。它的优点是不仅可以量测血压(包括:收缩压、舒张压及平均压),而且可以连续性纪录不同压力下脉波的图形,经由电脑对脉波图形的分析则可以进一步了解受测者的心脏功能(包括左心室收缩力、心脏输出量)及全身与周边的动脉之弹性与阻力。本院自90年11月起与心博健公司合作进行中医脉波诊断自动化的研发工作。

我们将收缩压的脉波图定义为「沉取的脉」,舒张压的脉波图定义为「浮取的脉」,而将平均压的脉波图定义为「中取的脉」。我们发现正常人的脉波以中取(平均压)的脉波为最高,沉取(收缩压)与浮取(舒张压)的脉波较中取的脉波低(约为一半左右),但两者高度非常接近。当有外感时则出现浮取的脉波高度明显高于沉取的脉波,此与中医对浮脉的定义:「举之(即浮取)有余,按之(即沉取)稍减」不谋而合。

我们利用电脑自动化计算出浮取、中取、沉取各脉波图的U角(上升支角度)、P角(上升支与下降支的夹角角度)、UPT(脉波开始上升至顶点的时间)、I-I’(上升支转折点与下降支转折点之间的时间)、波高(H),并由图形判断重搏波(D波)的有无,可以客观地判断脉波的迟/数、浮/沉、滑/涩及虚/实。我们认为电脑心脉仪将有助于中医脉波诊断的科学化发展。



作者: 秀传纪念医院副院长陈明丰 医学博士

资料来源:国际厚生健康园区



献花 x0 回到顶端 [楼 主] From:台湾台湾索尼 | Posted:2005-02-23 19:28 |

首页  发表文章 发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013951 second(s),query:15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师事务所 担任常年法律顾问 | 免责声明 | 本网站已依台湾网站内容分级规定处理 | 连络我们 | 访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