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amlee9
&n ..
|
分享:
x0
|
[讨论] 庭前柏树子
图 1.
圣严说禅* 问:有人问赵州禅师:「什么是祖师西来意?」 赵州回答:「庭前柏树子。」 我猜想赵州和尚的用意, 是以这看起来毫不相干的回答, 来点破对立的观念。禅的真谛是「不二」, 所以黄花翠竹无非般若; 只要有人问赵州和尚什么是禅法, 他不论答什么都可以。是不是这样呢? 答:应该是对的。 这个公案接下来还有几句对话。 有人问赵州什么是达摩祖师从印度带来的禅法, 赵州答以「庭前柏树子」, 那位弟子也懂得一些道理, 叫和尚不要用境界打发他, 赵州说我没有用境界表现给你, 弟子再问一次什么是祖师西来意, 赵州还是回答「庭前柏树子」。 弟子听了,一定会认为这是心外的境界, 因为柏树是一个东西。然而对赵州来说, 祖师西来意也好,庭前柏树子也好, 都不是境界,而是同一种东西。 有人认为祖师带来的是涅槃妙心、 正法眼藏,如果用这些很抽象的哲学名词 去回答那位弟子的问题,实在毫无意义, 不如直截了当告诉他,见到什么就是什么。 赵州告诉弟子,祖师从西方带来的到处现成, 放眼皆是,没有另外一个东西叫祖师西来意。 这种思想跟自然主义有一点关系。 佛法本来是讲心法的, 结果有人把心当成一样东西来执着, 在此情况下,只好连「心」这个名词都不提, 因此任何东西都可以是祖师西来意。 这是否是哲学上的泛神论?其实也不是。 泛神论只是你对他的信仰而已, 他本身并不产生任何功能。 但祖师西来意是可以体验实证的, 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的,是活泼的、 生活化的,人人皆可体会得到的。智慧未开时, 祖师西来意即使在你面前,但对面相逢不相识, 如此而已。因此也有人说,你每晚抱着佛睡觉, 每天早上又跟着佛起床,只是自己不知道罢了。 佛就像庭前柏树那般熟悉,还有什么好问的。 不过,如果执着庭前柏树就是祖师西来意, 这也是错的。 处处踏实处处是、处处自在处处活泼,就好了。肚子饿者听闻不二之理即说:哪有不饿之理??? 法师即说:饿即吃 吃饭去~饱了即是!!! 诸佛所说,达摩所传,六祖所悟,禅心所承, 皆为不二之法。何谓「不二法」? 超越相对、差别,一切绝对、平等真理之法。 入此门,即入佛门;不入此,门外汉也。 释达观: 愚所说:「心」、「无」、「有」, 此法非三,而是一。 若是三,试问诸位,汝有几心? 人人本有一心,何来三个心。若有三种心, 即非不二;不二之法,无所分别、对待。 若能了知不二,即悟佛法心宗矣。 今举各例,为诸位说明: 一、心者:佛与众生,不二。 是心作佛,是心作众生,佛与众生, 本来不二;自心成佛不增,自心众生不减, 自心本无增减;心迷叫众生,心悟称作佛, 迷悟本不二;心起贪瞋痴,心生戒定慧, 彼此本不二;无明起烦恼,愚除便菩提,烦恼即菩提。 二、无、有两者:性空,不碍缘起; 缘起,不碍性空。性不碍相,体不碍用, 理不碍事,无不碍有,空不碍色, 迷不碍悟,死不碍生,众生不碍佛。 三、心、无、有三者:人人本具此心; 心本无相貌,故无所住,心本无一物, 故无所碍;无住无碍,故能生万法, 妙用无尽。真「心」「无」住, 生心妙「有」,此三本一,无二无别。 所谓「竹密何妨流水过,山高岂碍白云飞。」 竹不碍流水,是流水不流,流与不流, 无碍汝心;山不碍白云, 是白云不飞,飞与不飞,干汝何事。 道悟问:「如何是佛法大意?」 希迁禅师说:「不可得,不可知。」 再问:「向上还有没有更转之处呢?」 希迁禅师说:「长空不碍白云飞。」 问者是「心」,心之体「无」法言说, 故言:「不可得,不可知。」 那么心之妙「有」呢?其用无障无碍, 故说:「长空不碍白云飞。」 诸位,您是否已明,不二之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