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广告
  加入我的最爱 设为首页 风格修改
首页 首尾
 手机版   订阅   地图  繁体 
您是第 1881 个阅读者
命理服务》 数位论命馆 | 免费排盘 | 星侨易学 | 五术书籍 | 线上论命 | 影音论命 | 八字命书 | 星座分析 | 孔明神数 | 周公解梦 | fackbook 粉丝专页 |
 
发表文章 发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为IE收藏   收藏主题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adamlee9 手机 会员卡
个人头像
个人文章 个人相簿 个人日记 个人地图
贴图天使奖 社区建设奖
头衔:                       &n ..                       &n ..
风云人物
级别: 风云人物 该用户目前不上站
推文 x6353 鲜花 x7456
分享: 转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复制连结到剪贴簿 转换为繁体 转换为简体 载入图片
推文 x0
[分享] 人性绝对不等于佛性,跟人性绝对等于佛性
-海云法师-
人性绝对不等于佛性,跟人性绝对等于佛性之间,
差别在哪里? 你讲得出来吗? 我告诉你,
自古以来都没有人讲,他讲不出来。
所以,这两派人马常常在那边旷野大战,
差别在哪里呢? 人性中,把意识形态除掉的话,
那就等于佛性。 人性减掉意识形态,就等于佛性了。
我就举了一个例子,我们中国人说 “ 人死,入土为安
” 假如这个人死了,不给他入土,
我们把他剁一剁给狗吃,你会说真没有人性!
人死已经很惨了,怎么不把它埋葬? 还把他剁一剁给狗吃。
多没人性啊! 可是你看看,有的地方,人死了,
剁一剁丢到山上去给鸟吃,叫做天葬,
他说这个叫有人性。 他假如不给鸟吃就没有人性了,
你把他埋葬在土底下,他说那个没人性。 那我问你,
哪个有人性?
心生灭门当中的觉不觉义。
觉有本觉,始觉,这个前面我们讲过了。
现在跟各位谈的是不觉。
讲生灭,就是一种相,一种作用。 心真如门,就是讲本体。
所以,体相用三者当中,真如门是讲本体。
生灭门是讲相跟用。讲本体,本体有它变与不变的状况。
讲相跟作用,就有觉不觉的这个情况。
这种情形在佛法中,跟一般大脑思维不一样。
大脑的思考一就是一。 今天下午我发现一件事情,
我一直觉得很好玩。 我们跟各位讲过说,
这个语言有它的僵化性,因为它是个片面的,
你从语言当中,很难去探讨它完整的现象。
因为语言是交给大脑去使用,
头脑跟语言为什么会那么相应呢?
因为头脑也是僵化的,也是单行道的。
所以你看,用大脑,它有什么特色呢?
第一个,它有基础,大脑的推理,
它一定在你现有的知识、资料的基础上,然后去做推理,
这个推理绝对合理,你不会做不合理的推理。
你要是看到有一个人在推理的时候不合逻辑,
你会说他脑袋坏掉了,他一定是很合理的推理。
所以他一讲到合理,他就是单行道了,
一直向前进。 他很难能够后退的。
譬如说,凡是动物都有生命,这个没有错,人有生命,
所以人是动物。 这个推理没有错吧?
你就这样子推上去了。 但你不能反过来。 人有生命,
动物也有生命,所以动物就是人,那就弄错了,
所以它不能倒带。 大脑的推理只能往前不能往后,
这个叫单行道。
语言跟它一样。 “ 师父哪里去了? ” 师父出去了,
“ 那另外某某师父呢? ” ,某某师父跟师父出去了。
你脑子里头很清楚了,他们两个人出去了。
因为你问到这里,知道他们两个出去了。
下面就有很多可以推理的。 可是你的资料只有这两个,
因为你没有再问下去,他们到底一共几个人出去?
他可能告诉你十个人。 那你的情况可能不一样。
因为你问到这里,事实上你所收集的资料不一样。
你可能问说他们两个出去做什么? 不一样了。
他们两个出去,去弘法那没有问题了,
因为你的资讯是弘法,他们两个出去做什么?
我不知道,他们没讲,两个出去没讲不知道到哪里去,
你看看岔路就出来了。 所以我告诉你,只要用大脑,
要出是非很多,只要用大脑,要产生争执,那就很多。
它不但是这个样子,因为后半段的部分还没完,
而且后半段的部分,你还可以一直加上去。
所以,只要你用大脑,你就会发现,
这一条路永无止境。 你会一直去追究。 追究什么?
追究最后的那一个究竟因。
所以应用大脑思惟的方法只有两个,
一个就是现有的基础,因为基础不同,
你的推理答案也不一样。 你的第二个问题就是,
你一定要找一个答案。 人类烦恼那么多,
就是这一个基本架构。 这个叫做结构性病变。
你的大脑那个结构本身就产生问题了。
不是为什么? 你能不能不用大脑? 问题就在这里。
你去注意看看,语言越会讲话的人,大脑越发达。
我是指那一部分大脑。 通常这些人都是属于思辨,
逻辑非常强的。 思辨、逻辑强的人,
假如福报不够的话,我告诉你,那个叫业障鬼。
因为他脑筋转得很快,福报又不够,那就是想的讲一堆,
去做行不得。 想的就是脑筋转得很快。
行不得就是没有福报。 所以他想的都不能兑现,
想的不能兑现不是痛苦吗? 所以他想的越多,
苦境就越多,所以叫业障鬼。 他的业障碍他了。
大脑是这种状况。
佛法在这个地方,《起信论》
它很多殊胜的地方在这里,你都看不到,
因为他文字这样跟你显出来,你看不到。
他讲真如就有两个,讲生灭也有两个。
这两个都跟本体有关,也跟生灭的作用跟相有关。
所以他们是交叉的。
一个圣人,就是在该真如的时候,他会真如。
在该生灭的时候他会生灭。 我们这一堂课应该来讲,
讲得不多,我本来是想说,《起信论》以前讲过一次,
讲了两年多,讲得太长了,这一次想要把它缩短一下,
没想到越缩却越长。 他在这个地方告诉我们,
交叉产生的现象,我们在上一次跟各位讲过,
那一个真如,法身,或者本觉这些名词所讲的,
它是什么? 这个部分你要能够掌握得住。
现在讲起来好像是文字而已,只有文字它是知识,
那是IQ的东西,文字就是语言的变形,
语言的另一个形象,形态,那个东西,那个状况,
你要真的能够掌握到。
记得这个原则,佛法中在讲的,千万不要停在文字上,
你要深入去了解,那是什么东西? 譬如说我很高兴,
你不要光讲说我很高兴,你应该要知道,
高兴是什么样子,高兴是什么东西。 不要弄到最后,
你是在哭还是在笑? 要搞清楚。 你说我在哭,喔,
哭不是这样子。 哭是嘴角向下不是嘴角向上,
那你到底哭是什么样子都不知道。 该哭的时候,
你还在笑,该笑的时候你还在哭。 那不是脑袋坏掉?
你要把那种状况要把它弄清楚。 自己要能够掌握住,
不是只有语言文字。
我们现在在讲求效率的时代里头,容易趋于表面,
浮在表面上。 就是因为透过语言文字以后,
很容易表达一个虚伪,虚伪的这个部分会出现。
真实的部分,你反而没有办法展开。
所以大家都会很注意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实际上不是表面的关系,是真实的。
比如说过年到了,大家要寄个卡片问好。
假如你只有那个形式而无心的话,那就没有意义了。
那卡片有寄跟没有寄一样。 你真正的关怀在哪里?
真正的爱心在哪里? 那个你要表现得出来。
而不是说爸爸节,我买个礼物,
附上礼券五千块寄给爸爸,反正孝顺已经到了,
其它不管了。 结果你忘了,
去年你爸爸就已经速往极乐世界了,
你今年还在寄礼物加五千块。
去年已经往生了你今年还在寄什么?
你心都不在爸爸身上。 这样的话不能叫做孝顺,
这个叫做应景,节日的应景。
过年到了,买个新衣吧。
结果发现这三年来买的新衣根本都没穿。 为什么?
因为前几年买的都没穿完,那你应景买这个有意义吗?
应该不是。 这个时候你要知道,
你真正的感受是什么。那一个,
是佛法很重视的一个问题。 这个真实的感受那个经验,
我们跟各位讲过,叫如实经验。假如讲经验主义的话,
佛法讲的叫如实经验主义。
你一定要能够很确实的掌握到那种状况。
否则,那个经验主义没有用。
人家常常在讲,我们社会人这样讲,
你到底有没有真正的爱过? 有啊,我真正爱过。
爱过什么? 孙中山先生新台币。
人家问你的是真正的爱,那个爱情的爱,
你有没有真正的付出? 真正的感受到。
我告诉你,东方人很少,很少,他太含蓄了。
他要到什么时候才能够表现得出来呢?
要等对方死了以后才知道。 只有他死了你才爱他,
他活着是两个生命,
好像两条虫在那里走来走去而已。 那个不是。
你在这个地方,你能不能真正的去感受到?
而不是说我为他守寡,这个叫做真正爱他?
那不是。 心里头的那个觉受要真的去体验,
两人相爱,那你两个人一起在吃饭的时候,
有没有从晚上吃到天亮过?
我当然不是叫你回去就一定晚上吃到天亮,
你完全投入,两个人在那里,不见得一直讲。
可能你在欣赏对方,可能他很欣赏你,
两个人已经进入爱之三昧,这个时间怎么过得那么快。
我们吃饭还在吃呢,怎么天亮了。
你应该会有类似这一种情况。
可是我们发现绝大部分的东方人都不是。
你对于爱是什么? 没有办法去体会。
同样的,你在生活中,对于一切境界,
几乎都是这个样子。 行礼如仪很会,
我记得我刚打领带的时候,问一个助教,
他一看我们打领带,不对不对不对,我们就开始了。
好了,我们有个同学说 “ 助教,你用分解动作教我们,
你不要打那么快 ” 。 他打起来很快,又很好看。
我们说那你分解动作给我们看,分解动作一挂,
到底是拉这边还是拉那边,他就拉不清楚了。
他很快套上去,他马上就做起来,
现在叫他做分解动作,他想不起来了。
到底短的在这边,长的在这边,短的在这边,
长的在这边,他都弄了老半天。 为什么?
他有没有真正的活过? 没有。
不要看这件事,我们试过很多。
我常跟各位讲好像笑话一样。 你回去洗过澡看看,
你穿裤子的时候,哪一只脚先穿进去?
就常常有人会跌倒。 为什么? 这些都是很平常的事。
但是呢,我们不知道,我们已经忘了,
你已经变成一种非常的惯性,这是很麻烦的事。
如实经验你消失了。
各位去看看,我们台湾人,这个毛病最多。
去住五星级饭店,里面有很多设备你从来不会用。
为什么? 因为那个饭店里面你只负责睡觉,起床,
顶多大概刷个牙洗个脸你就出去了。其它的设备,
几乎台湾人都不会用。
你说你这样子有去那边旅游过吗? 没有。
我们出国去,电视从来不打开,
那电视摆在那边是给人家看,你是看电视壳,
你没有看电视节目。 为什么? 你不会看啊。
有如实经验吗? 都没有经验。
都是虚假的虚幻的经验。 所以佛法在这里告诉我们,
你不要一直用你的脑筋去生活,
那会很刻板很枯燥很没有味道。
那种人生是很危险的。 所以这如实经验很重要。
《起信论》在这个地方,他就把我们分析出来。
真如是怎么样的一个状况,他两面都讲。
生灭是怎么样,也两面都讲。 告诉我们,
这两面当中,哪一面是真的,哪一面是虚幻的。
生灭虽然是虚幻的,他也有真的一面,也有假的一面。
你假中假是冤枉的人生,真中真,
那是止于至善的人生。 在这个真假之间,
你如何去拿捏跟掌握? 这个就是行者了。
你看,这样一个法门就出来了。 这个法门相当大,
你把它弄好。 我们一个行者就掌握这个方向。
这个已经整个大架构你已经掌握住了。
其它是细节问题。 细节能圆满最好,
不能圆满已经不重要了。 你这个房子架构架起来了,
里面怎么生活都无所谓。 房子已经架起来了,
我要不要粉刷无所谓。 机器进来,生产出去,
你根本不要粉刷。 可是我要住在这里面,
一天二十四小时当中有十八个小时在这里,
那这个时候,你就要很仔细的去装潢。
就看你的环境去调整。 可是基本架构,
它绝对是安全的,是正确的,你就可以放心了。
假如你不是,你跑到一个样品屋里面去,
那很漂亮。 你要住在那边,下大雨你就要准备了。
棉被怎么办,衣服怎么办。
有一些风吹草动你都会恐惧。
现在我们的人生就在这个样品屋的环境中。
修行,
是让我们能够活在一个真正的完整
的安全的人生的基本架构中,那就在这里。
这法门很殊胜。 他把你架起来,就整个的都出现了。
这个下午,我跟禅修的同学简单的讲了几句话。
数息法,禅修有数息法,观鼻息。 大乘叫观心法门,
它是念佛是谁。 数息法相对于观心法门,
就要叫观息,它注意风门。
观息可以训练禅定,乃至于了生死出三界。
观心也可以了生死出三界。 那请问你,
观心法门,观息法门,哪一个是佛法?
哪一个不是佛法? 既然都能到达了生死出三界的目标,
那两个都是佛法。 这两个佛法有什么不同?
因为他基本上已经不一样了,一个观息,一个观心。
心在哪里? 《楞严经》告诉我们七处征心,
一无是处。 心在哪里? 你找不到啊,那心在哪里?
透过这样的训练,你想要达到成就,我告诉各位,
这个架构就很重要。 所以下午我跟禅修同学讲说,
你想参禅,参念佛是谁,你看看,
哪一个人提起南无阿弥陀佛以后再去参的?
假如你在提南无阿弥陀佛的时候,你是念出声音来,
那就变成这里是佛堂,不是禅堂。
假如你不念出声音来,那在内心里头,你如何观?
这个就是内观,就出来了。 所以这些要领你都要有。
这边讲的是理论,理论变成实际行法的时候,
这个要接起来。 所以这个基本架构要有。
所以《起信论》为什么在北传佛教的世界里那么重要,
因为它有这个架构。 你在这个时候,
不要说讲说它是伪经不伪经,
能够令你开悟的就都对了,管他谁写的。
我们在外面贩夫走卒讲一句话,对我们有益的,
我们都会捡来用了,你还管它是谁。 他叫马鸣,
鸟鸣都一样。 他叫什么名字,
作者是谁已经不重要了。 这样的一个思想,
教我们这样的一个理论,对我们有这么大的作用,
你到底取用不取用? 关键在这里。
它这个地方所提供给我们的部分,
我相信各位应该可以有很大的受益。
这个基本理念我们先弄清楚。
这个就是《起信论》的语言模式。 它很清楚,
理路把你厘出来,语言在表达上很清楚。
这个地方应该是可以做一个很好的表格给各位做个参考。
现在我们再来看看经文的部分,现在觉讲完了,
现在讲不觉。12页的第2大点 “ 所言不觉义者 ,
谓不如实知真如法一故,不觉心起,而有其念 ” 。
重点就这八个字。 不觉心起,你不知道心起而有念。
我们心念满天飞,心念从哪里来不知道。
你去注意看看,心念满天飞却不知道心念从哪里来。
现在念佛是谁,守住这一个去找。
念佛的心念从哪里来? 就这一个。 其它你不要管了。
心念那么多,这个是经过整理以后,留下来的。
《起信论》没有教我们念 “ 念佛是谁 ” ,
它也没有教我们这个法门,但是这些行者,
祖师大德,他们在用功的时候,归纳出来 “ 念佛是谁 ” 。
“ 不觉心起,而有其念 ” ,这是凡夫,不觉嘛。
现在他把它订在这个地方,让你从这里去下手。
下手那里要反复,反复知道吗?
我记得大一的时候,有一次邀女朋友去吃饭。
在点心世界吃饺子 , 一夹,那饺子会跑。 我说奇怪。
这个饺子怎么有脚? 那同学说,
我看你们台湾人都不会拿筷子。 吃饭吃到二十几岁,
被人 ​​家说,你吃饭还不会拿筷子。 你会不会拿筷子?
会嘛。 吃了二十几年饭,怎么会说不会拿筷子?
可是她说,你拿那个筷子以后,真的是很痛苦。
再吃饭拿筷子,就怕人家看到。 为什么?
因为我们都没教啊,有人吃饭是这样吃的。
我们大部分台湾人拿筷子都是这样,
不知道哪个手指头特别长的。 为什么?
“ 不觉心起,而有其念 ” 。 这种惯性的动作。
现在我们有那么多的念不管,集中在这个地方,
要一再的去训练,磨练到它成就。
凡夫在其它地方会训练很成熟,
然后成熟以后就变惯性,人类比其它动物,
这种惯性特别多。 因为太多了,所以叫万物之灵,
就是这样,因为它会养成很多惯性的动作,这个是凡夫。
现在我们在训练就是,这个心起,
六根接触六尘境界,心念产生的那一刻,
你要抓得住,关键在这个地方。 这个时候抓得住,
你抓得精不精,那就是你成就的功夫大小问题。
在训练的时候,我们把你锁定 “ 参,
深参念佛是谁 ” ,这是帮你订出来的,
假如你真的只有一直在那边 “ 念佛是谁?
念佛是谁? ” 那个叫做愚痴。 有啊,
有人有那定力,一坐四十年,
四十年都坐在那边 “ 念佛是谁 ” 。 我倒是认为,
那四十年要是念 “ 南无阿弥陀佛 ” ,
可能比他 “ 念佛是谁 ” 功德要大。
他有那种根器,有那种善根,可是他没有那种智慧。
他不能启发出来。 一坐四十年,不见得他能悟得到。
但是那无量无边的福报是真不可思议。
那个心清净,心不起念,他压下来,
这个倒是有一份功夫。 但是他要怎么起妙用,
没有用。 什么妙用都没有,因为他无法发起。
这个地方运用一法,你那个法要运用正确。
我们在真正禅修的这种基本轮廓里头,
是告诉各位,不是都摄六根。
刚才讲的方法是都摄六根的方法。
你假如说 “ 我提一个念头起来,叫做南无阿弥陀佛,
然后我马上内观念佛是谁 ” 。 其实这是禅净双修,
已经具足了。 你不要去管禅,也不要去管净,
你就一直用这个方法。 这个念,你把它提起,
然后,你就要一直内观,这叫观心法门。
观 “ 念佛的 ” 这一个是谁。 这一个动机在哪里,
这个动机是什么? 就是要找那个标的,它是用这样集中。
可是你看看,基本的禅修,他的设计不在这里。
他叫你坐下来,静坐。 这个时候,
六根门头全部打开,不是都摄六根了。
在这个时候,周遭范围很宁静,
所谓宁静是一种用词,你不要去形容那种境界。
就是六根我完全打开,所有的尘境,
色声香味触法进来,你要都能够清清楚楚,
能够这样,你就能够在红尘中修行。
所以市场里头那么吵杂你看,善财童子第四参,
弥伽长者就是在市场里,他在四衢道中,
我们现在讲的十字路口,就在那边教化众生,
他六根门头可以全部打开,色声香味触法来,
他清清楚楚,所以他才叫善知识。
我们不能叫善知识,我们糊里糊涂的,
六根门头全部关闭,
然后自己大脑在那边一直转,不对。
这个地方你要知道,六根门头全部打开。
假如我们初学的话,那就先摒除外缘,
不要到十字路口去了,我们就回来。 禅堂里是什么?
它就是要给你静坐,要你六根门头全部打开。
在那所谓的宁静状况中,可能“呼……”过了,
可能“乌伊乌伊……”过了,可能 “ 咚… ” 一声,
可能一阵香味飘过来,可能突然间灯光一闪,
六尘境界的作用,你捕捉得到吗?
你六根门头全部打开了,各种尘境进来,你捕捉得到吗?
我跟各位讲,六尘境界当中,在各位身上,
活跃最厉害的色声香味触法中,法尘最严重。
你那烦恼一起的时候,其它五根都不起作用了。
这个酸痛起来的时候,就在那边想,
师父大概没看到,把脚掌放下去。 为什么?
来自身体的欲望,心里的妄想,这个时候你会发现,
妄想大于一切尘境。 但是你照得到吗?
我们通常照不到。 你妄想来你照不到。 一痒,
你说那是痒,痒是身根的触尘。 一酸,
那是身根的触尘,当你在想那是身根的触尘,
妄想已经起了,法尘已经起作用在前面了。
但是我们不知道。
这个就是,六根门头完全打开以后,
你能不能抓住心念起来的那一刹那。
这个时候你才知道,心念起才有 ​​其念。
行者跟凡夫差别在这里。 凡夫是 “ 不觉心起,
而有其念 ” ,我们是能觉心起。 心起了以后,
那个念在哪里? 在做什么用,我都很清楚,
关键在这里。 我们掌握得到吗?
我们真的能够在这个地方能够抓住这个重点吗?
这是整个的关键。 他在这里已经先把它讲出来了。
那么前面一句 “ 不如实知 ” ,不能如实知道。
你有知吗? 有啊,不如实,都是妄想。
你也知道有真如法,真如你也知道。 真如是什么?
那你就不知道。 真如这个名字你知道,
真如的那个东西你不知道,这个叫不如实知。
我们要去了解如实知这个真如是什么?
因为你不如实知,所以才不觉心起。
所以你要知道心念起,心念产生,真正能够知道的,
它不是意识分别。 只有真如才能觉心起,
因为他才感受得到。 我们现在不是真如,
所以你感受不到心起,你都是用识性在分别。
你慢慢去体会,这文章是很简炼,一句话带过去,
那里面文章很大。
下面讲 “ 念无自相,不离本觉,犹如迷人,
依方故迷 ” 。 念本身无相。 虽然无相,
这个念不离本觉,不 ​​离这个真如体。
本觉,它不离开。 可是当你迷的时候,本觉在啊。
什么叫迷? 就是迷这个本觉。
昨天我们两个同修到台中去买东西,
从道场走下去买东西,然后打电话到台北来
“ 我要怎么回去啊? ” 他问你要会哪里去?
他说 “ 我要怎么回台中道场 ” ,结果摸回家里去,
人家问说,你在哪里打电话? 他说,我在对面打电话。
他迷了,绕一圈以后,原来长成什么样子他已经忘了,
他在慌张,一下子才到台中,又不知道道场的电话,
他就赶快打电话到台北来问。 弄了老半天,
原来是站在对面而已。
你有没有迷? 有啊。 什么叫迷,
那你就知道迷的状况是什么? 迷还是不离本觉。
可是当你那一刹那的时候,你觉得好遥远。
其实不远,生活圈就是这个样子,给你右转,
右转再右转,你就忘了。 其实转回来就到了。
为什么? 因为你迷了。 所以迷的时候,
会给我们造成很多的恐惧。 恐惧一产生,
距离就很遥远。 其实我们并不远,距离本觉不远,
就在一起。 关键就在这里。
所以他讲 “ 犹如迷人,依方故迷 ” 。
依方,按照方位,你就是有方,方就是尺寸的意思。
你就是依据那个指导,完全赖在那个上面,就完了。
所以我们跟各位讲说,你一定要独立。 独立起来,
不要依赖,你一依赖,那个依赖,给你依的那一个,
常常会害死你。
我们有个同修,她先生三十六岁死了,
她才三十三岁。 她过了很幸福的八年生活。
结果先生死了,她差一点完蛋了。 为什么?
她太依赖他,先生优秀,顾家赚钱,她很幸福,
带着两个孩子。 突然间先生消失了,
她就等于负面一样。 就等于沉下去的船一样了。
她挣扎了两三年终于爬出来了,
她做了一个结论 “ 我到底还是要自己站起来 ” ,
就自己站起来了。 她两三年的痛苦,恐惧,
以后怎么办怎么办怎么办……这三年她想通了,
你就可以想像得到,那三年中,对她来讲,
何止暗无天日。 但是一走出来,太阳还那么大。
其实每天太阳都那么大。
可是那三年,她日子多难过啊。
因为她依赖。 那个依赖一下子丢不掉,所以她就恐惧。
因为依赖,所以她迷了。 我们讲迷路,
就是因为你有方向感。你一直相信你的方向感,
所以你才会迷。 我们要是不依赖,
我们周遭的环境都给我们不可靠的感觉,
那你就不一样了。 娑婆世界是最好的修行地方,
为什么呢? 因为它无常。 你哪一个可以依赖?
福报吗? 三年前福报还很大,买股票一直赚,
现在你就知道… 。 你说 健康吗,是没有错,
前一刻很健康,这一刻就很糟糕,健康也不可靠。
自己的身体都不可靠,你其它的人,财富更不可靠。
你说我保险再保险,是啊,没有错,过个二十年,
所有财产都被保险费拿光了,
你还要做什么? 有哪个可靠呢?
所以我们可以发现,世间法的无常。
我们一直跟各位讲,是没有例外的。
唯一的例外的,能够永恒的,就是无常。
所以你不要去找有没有永恒。 有,有一个永恒,
那个永恒叫做无常。 也因为这样子,我们才有修行。
假如这里有一个可靠,永恒的给我们依靠的话,
你就不用修了。 你绝对不会修了。
就是因为有这个无常。 娑婆的殊胜就在这里。
所以很多人很奇怪,一直要找净土,那里是无量寿。
什么叫无量寿? 那根本就违反佛教的基本定义。
佛教是无常法,告诉你世间一切无常,
哪有那个无量寿的地方? 没有那个地方。
我们要了解到佛法真正的到底指导我们的是什么?
当我们的心一直依赖着一个你可依赖的,
而使你不能独立的话,那你就要祈求你的福报够大。
否则你福报不够,那个依赖突然间消失的话,
那你就完蛋了。 所以你这个依赖性大的人,
我告诉你,你要想你有足够的福报,
那就是 “ 祝你速往无量光佛刹 ” ,
你早死的要比晚死的福报大。 比你晚死的那个叫倒霉,
因为你走了以后他要怎么办? 无常法在这个世间是正常的。
我们修行人,从佛法中所得到的启示就是,
你一定要独立站起来。 你对周遭的环境,
绝对不要依赖。 你说不要紧,师父讲过,
听他一堂课,再辛苦,听不惯也把它听下去,
他说保证一直度我到成佛。 这一张保票买得很简单。
会啊,你成佛的那一刻我会在场,
其它时间你自己处理。 你不要以为说师父这样讲,
你就完全可靠。 那没有。 这里面还附带条件就是,
你自己也要用功。 你不用功是可以,
可是成佛时间很长,你这里面有种种的业,
你还是要好好的去享受它。
所以我们要懂得佛法所讲的是什么?
后面讲 “ 若离于方 ” , 离开这种方,
自己内心里头所掌握的方向,你能够不依赖的话,
“ 则无有迷 ” ,你就没有迷不迷的东西。
事实上这个 “ 方 ” 就告诉我们中心点了。
因为你有中心点,你才会迷。 你没有中心点,
你就不会迷。 所以当一个人记忆不好的时候,
很没有记性的时候,你看,他很快乐。 他玩到哪里,
睡到哪里,去到哪里,吃到哪里,他没烦恼。
我们就是有中心点,都要住在家里,
所以不管你这个风筝放多远,
你晚上总要收回家。 那你就累了。
像徐霞客结婚以后,老婆跟孩子交给他丈母娘,
他出去游山玩水。 一去啊,听说三十年才回来,
他做阿公都不知道。 为什么? 这种人,
他 ​​没有所谓苦不苦,迷不迷。 但是你要真的放得下,
像徐霞客这样。 我们不是,早上放风筝,晚上收风筝,
你就定位定在哪里。 你定位定在那里,你就有迷,
就有苦就会产生。 而且这里面,因为有中心点定了,
我们很容易就会形成大脑的思考模式。
大脑取向的思惟模式你马上就形成。
因为你有个中心点就有个基础。
基础又是你推理的动力。 然后有中心点,
你就要找边际,最远到哪里,你一找边际,
究竟因就跑出来了。 你就陷进去了。
当你一再用,一再用的时候,哪里会出问题,
在哪里产生痛苦,那就随着你的业缘到,
就成熟了。 就是指这种状况。
所以他下面做结论说 “ 众生亦尔 ” ,众生也一样。
为什么呢? “ 依觉故迷 ” 。 他讲外在的给你看,
众生因为你要追求觉悟所以你就迷了。
“ 若离觉性 ” ,假如不讲觉性, “ 则无不觉 ” ,
就没有不觉。 这个地方是从很深入的地方谈的。
他从真如面来讲这个部分。 我们不能体会这个部分,
你就很难进入状况。 这个觉不觉,当然都有觉性。
人人都有觉性,你不可能把那个觉性给消失掉。
这个就是讲对立。
他这个地方所讲的众生,是相对于我们一般人所讲的,
比较高层次的这种众生。
因为一般流浪生死不知觉醒的人,他 ​是没有。
所以从这个族群的人来讲,是因为觉性而看到他们迷了。
所以他的迷是因为觉来的,是这种状况。
比较高层次就是指,开始发觉有觉的人,
在追求觉悟什么的时候,他本身也迷了。
你要知道,这两个定义是不一样的。
对于那些完全不觉的人,我们从觉的立场看他,
他是迷的,这是第一个定义。 所以这些凡夫,
假如你不用觉性是什么来看他的话,
他也是活得很快乐。 卡拉OK那一群人唱得好高兴。
只要不打架都没问题。 因为他没有觉不觉的问题。
他根本就只有迷。 只有迷就没有错了。
可是这不究竟,这不是究竟义。
现在第二种状况就是,他已经感觉到,
目前这种情况不对,目前这种情况不对,
你感觉到了,其实你就已经觉了。 那么觉了以后,
我要离开这种不对的环境,他痛苦会产生了。
那么这一种情况所讲的,
就跟这个文字上的情况有点不一样,
但是他讲的就是,我们开始在追求觉性的时候,
你常常就迷了,以为觉是一个什么东西。
就像开悟是什么? 一直在追求开悟的人,你看看,
到最后都跑到神通里面去了。 这个就弄错了。
觉悟其实很简单。 在我们的生活中,你清清楚楚,
问题是我们在生活中不清楚。 今天上午,
我跟几个同修在谈,他说我们讲人性,
人性其实是等于佛性。
我们在讲的那个人性为什么不等于佛性呢?
那是讲的人的内心里头,他有一个基本定义。
但是他始终讲不出来。 我相信各位学佛那么久了,
你一定知道,人性绝对不等于佛性。
但是我告诉你,人性绝对等于佛性。
在这里,人性绝对不等于佛性,跟人性绝对等于佛性之间,
差别在哪里? 你讲得出来吗? 我告诉你,
自古以来都没有人讲,他讲不出来。
所以,这两派人马常常在那边旷野大战,
差别在哪里呢? 人性中,把意识形态除掉的话,
那就等于佛性。 人性减掉意识形态,就等于佛性了。
我就举了一个例子,我们中国人说 “ 人死,入土为安
” 假如这个人死了,不给他入土,
我们把他剁一剁给狗吃,你会说真没有人性!
人死已经很惨了,
怎么不把它埋葬? 还把他剁一剁给狗吃。
多没人性啊! 可是你看看,有的地方,人死了,
剁一剁丢到山上去给鸟吃,叫做天葬,
他说这个叫有人性。 他假如不给鸟吃就没有人性了,
你把他埋葬在土底下,他说那个没人性。 那我问你,
哪个有人性?
这两种形态都是意识形态,民族不同的意识形态。
所以人性,要是把意识形态给除掉的话,
剩下来才是真的佛性。 你现在在讲的,你的人性当中,
把所有有关的意识形态,统统把它除掉,
那你就知道佛性是什么、本觉是什么、真如是什么。
绝对是人性的。 但是这当中就是,
必须把意识形态给除掉。 问题是,
你的意识形态包罗万象,太广太广了,
那些意识形态都是从哪里来?
都是从第六意识分别来的。 然后储存在阿赖耶识里头,
所以你神通广大,无所不包。 包到把佛性都给泯灭了,
把人性都给扭曲了。
你自己去注意看看是不是这一种状况。
这个是我们很难去弄清楚的。
所以你在追求觉性的过程当中你就自己本身迷掉了。
因为你的意识形态在作用。
他这个地方讲 “ 若离觉性,则无不觉 ” 。
这个是从第三个层面讲。 就是说,觉性的存在,
你让它存在,人的意识形态不要介入,
那就没有不觉的东西,事实上在这个时候,
你的觉性跟本觉是灿烂的光明的,没有不觉这个东西。
但是我们在三个层次当中,你一直没有办法去体会。
我们通常陷在第一个层次里面。 能够进到第二个层次,
因为追求而迷的,我们通常叫法执。
而在第一个层次当中,通常执着于我执。
到了第二个层次,我执已经消灭了。
到了第三个层次,我执法执都消灭了。
你可以从这里慢慢去体会。
我们休息一下,等一下再讲。 (第十九集完)。
小烁录入观心校对编辑整理2013.7.19
按这里检视影片,登入论坛可以直接观看



虚拟的世界虚拟的心年轻的宇宙年轻的人@
献花 x0 回到顶端 [楼 主] From:台湾中华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 Posted:2016-09-11 23:57 |

首页  发表文章 发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059569 second(s),query:15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师事务所 担任常年法律顾问 | 免责声明 | 本网站已依台湾网站内容分级规定处理 | 连络我们 | 访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