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广告
  加入我的最爱 设为首页 风格修改
首页 首尾
 手机版   订阅   地图  繁体 
您是第 1622 个阅读者
命理服务》 数位论命馆 | 免费排盘 | 星侨易学 | 五术书籍 | 线上论命 | 影音论命 | 八字命书 | 星座分析 | 孔明神数 | 周公解梦 | fackbook 粉丝专页 |
 
发表文章 发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为IE收藏   收藏主题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adamlee9 手机 会员卡
个人头像
个人文章 个人相簿 个人日记 个人地图
贴图天使奖 社区建设奖
头衔:                       &n ..                       &n ..
风云人物
级别: 风云人物 该用户目前不上站
推文 x6353 鲜花 x7456
分享: 转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复制连结到剪贴簿 转换为繁体 转换为简体 载入图片
推文 x0
[分享] 安忍波罗蜜
安忍波罗蜜 黄国达        

在无常的世间中,可说是苦多而乐少,
佛陀说苦集灭道四圣谛的法,无非是要帮助众生究竟地离苦得乐。
苦可分为三苦:苦苦、坏苦、行苦,或八苦:生苦、老苦、病苦、
死苦、爱别离苦、怨憎会苦、求不得苦、五蕴炽盛苦。

众生面对这些苦,大多以世间的方法,消除引发苦的外在因素,
例如肚子饿了找东西吃,生病了看医生、打针、吃药,
想结婚就交异性朋友,想要房子、⋯⋯
车子或生活享乐就设法多赚来达成愿望……,
如果一一如愿,自然不觉得苦,但是遇到阻碍的时候,
就会气愤、不满、甚至攻击阻碍他的人和东西,
或是退缩、逃避、自怨自艾、伤心难过,这就是苦!

有些人,则会找理由自我安慰,
告诉自己「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或是「天涯何处无芳草,何必单恋一枝花」,
「失败为成功之母」,这些都还算是比较理智的反应,
而有些人则无奈地认命,心想「命运天注定,半点不由人」,
显得有些悲观。

面对挫折和痛苦,佛法又是如何对待呢?
大致说,对于非心理因素的问题,
如同世间法的正常行为方式,要「行所当行」,
适当采取行动去处理它;而对于心理因素的问题,
则要以智慧来观照,看清无常、无我的真相,
没有永远的苦,也没有受苦的我,
并接纳当下,「受所当受」,安然忍受一切痛苦,
不会生起许多无谓的情绪、烦恼,这称为「安忍波罗蜜」,
这是与世间法不同的地方。

例如:不小心受伤,除了尽快救治之外,
要以般若智慧观照,明白当下只是缘起的事实,
不必责怪他人,过度自责,或气愤、难过。
安然地忍受身体的痛苦,而心中没有苦。
世间人的自我安慰或认命的想法或许也能旷达自得、
逆来顺受,但若非真正放下,成败、得失、苦乐、
荣辱的分别执取仍在,没有参透世间的虚幻,
所谓「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遇到某些逆缘,看不透,仍然会生烦恼,不是究竟之法。

安忍不同于忍耐,忍耐只是压抑,心仍有怨尤,心不甘、
情不愿,一味地忍耐,直到忍无可忍就会爆炸!
这是因为他认定有实在的苦和受苦的我,
没有看到缘起的真相,不知道这些都是无常变化、苦由心生的。

安忍也不是一味的忍让,纵容恶行的乡愿作法,
或以为学佛者应该与世无争而任人欺侮。
其实安忍是自己的修行,而不是软弱的表现,
那样不但无助于众生,而且徒增困扰。

安忍也不是无义的苦行,对于心灵净化没有帮助的戒禁取,
不必去执取,磨练要有智慧的判断为前提,
并不是吃苦就等于消业障!

安忍的根源是什么?安忍是基于智慧和慈悲的实际表现。
看清真相的人,明白因果循环的道理,
现在的苦是过去的无明和业力所生,现在消除无明、
不再造业,未来的苦,终将不再,而现在的苦,
逃避也没有用,倒不如勇敢承担,而且苦亦如幻,
当下虽真实,但它是「无自性」的,愈担心害怕愈苦,
内心宁静、坚强,苦也是「堪忍」的。

在慈悲心的对应之下,可以感受到,
每个人其实都有很多的苦,而深一层地观照,
他人也如同自己一样,受到无明、业力的囚困,苦不堪言,
即使他伤害到我,也不会仇视报复,或严辞指责,
因为真正的敌人,是无明、业力,而过去世、
甚至今生世,我们也不知在有意、无意中伤害过多少众生。

所以,承担眼前的苦,就是最直接的办法,
至于长远之计,当然就是要自度度他,
以佛法觉醒之光,澈底解除众生的无明病根啦!

安忍波罗蜜要如何落实?哪些事情要安忍?
人世间,有无边的苦,安忍波罗蜜也就有无边的功德,
佛法说安忍有三种:

一、 耐怨害忍:他人的伤害、诬陷、诽谤、屈辱,
使财产、名誉受损,身体、心理受折磨,须要安忍。

二、 安受苦忍:自然环境的苦,如酷热、寒冷,噪音、
空气污染、交通混乱会使人心烦气燥;社会环境的苦,
如升学、失业、竞争的压力使人活得很紧张;
人际关系的苦,如婚姻、亲子、同事的冲突,
使人气愤、疲累;还有自己身体的苦,如因为残障、
受伤、生病、衰老而行动困难,看东西、听声音不清楚,
各种食物禁忌,打针、吃药、开刀、复健等治疗过程,
乃至各式各样数不完的疼痛,令人难以忍受。这些都要安忍。

三、 谛察法忍,这是佛法中很特别的一项,
在智慧观察的过程中,一方面要耐着性子,
虽然心里很急切、却要忍受找不到答案、
看不到真相的必经过程,绝不可为了让自己安心,
粗心大意地听信他人或自以为是,所谓「欲速则不达」。
一定要耐心、细心地观照,才能看到真相。

在观照过程中,看见自己居然藏了那么多的烦恼污垢,
心中不免丧气、灰心、自卑,或是感受到世间的诸行无常,
变化莫测,完全违逆自己对人生的完美理想和期盼;
而在听闻、思惟诸法无我、缘起空寂的甚深之理的时候,
感受到连一向自以为优越、美貌,非我不可的自尊心的堡垒——
「自我」都即将被摧毁,因而引起莫大的恐慌。
这时千万要忍住这种种灰心、失落、恐慌的凡夫心——
这是黎明前的黑暗。直到万缘放下,连自我也放下,
那时正是「轻舟已过万重山」,
可以真正尝到「涅槃寂静」的法味——
清凉、自在、无拘、无累了!

如果不能安住于智慧观照,害怕烦恼、抗拒无常、
无我的事实真相,回头去找寻安慰、永恒和「真我」,
只要有一丝一毫的我见不能放下,
就仍然要在生死轮回的三界中受苦受难,实在太可惜了!

另外,在修行的过程中,遇到障碍,也要难行能行,
难忍能忍,譬如禅修生活的孤寂、清苦,
修定过程中的酸、痛、麻、痒,这些都要忍。
过得了关,才能得到真实的成就。
总之,安忍波罗蜜有无边的法益,是修行不可或缺的一环!



虚拟的世界虚拟的心年轻的宇宙年轻的人@
献花 x0 回到顶端 [楼 主] From:台湾中华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 Posted:2014-05-20 07:39 |
adamlee9 手机 会员卡
个人头像
个人文章 个人相簿 个人日记 个人地图
贴图天使奖 社区建设奖
头衔:                       &n ..                       &n ..
风云人物
级别: 风云人物 该用户目前不上站
推文 x6353 鲜花 x7456
分享: 转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复制连结到剪贴簿 转换为繁体 转换为简体 载入图片

 
安忍 寂天菩萨 造

一嗔能摧毁,千劫所积聚,施供善逝等,一切诸福善。
罪恶莫过嗔,难行莫胜忍,故应以众理,努力修安忍。
若心执着嗔,意即不寂静,喜乐亦难生,烦躁不成眠。
纵人以利敬,恩施来依者,施主若易嗔,反遭彼弑害。⋯⋯
嗔令亲友厌,虽施亦不依,若心有嗔恚,安乐不久住。
嗔敌能招致,如上诸苦患,精勤灭嗔者,享乐今后世。

强行我不欲,或挠吾所欲,得此不乐食,嗔盛毁自己。
故当尽断除,嗔敌诸粮食,此敌唯害我,更无他余事。
遭遇任何事,莫扰欢喜心,忧恼不济事,反失诸善行。
若事尚可改,云何不欢喜,若已不济事,忧恼有何益?

不欲我与友,历苦遭轻蔑,闻受粗鄙语,于敌则相反。
乐因何其微,苦因极繁多,无苦无出离,故心应坚忍。
苦行伽那巴,无端忍烧割,吾今求解脱,何故反畏怯?
久习不成易,此事定非有,渐习小害故,大难亦能忍。
蛇及蚊虻噬,饥渴等苦受,乃至疥疮等,岂非见惯耶?
故于寒暑风,病缚捶打等,不宜太娇弱,若娇反增苦。
有者见己血,反增其坚勇,有人见他血,惊慌复闷绝,
此二大差别,悉由勇怯致,故应轻害苦,莫为诸苦毁。
智者纵历苦,不乱心澄明,奋战诸烦恼,虽生多害苦,
然应轻彼苦,力克嗔等敌,制惑真勇士,余唯弑尸者。
苦害有诸德,厌离除骄慢,悲愍生死众,羞恶乐行善。

不嗔胆病等,痛苦大渊薮,云何嗔有情,彼皆缘所成。
如人不欲病,然病仍生起,如是不欲恼,烦恼强涌现。
心虽不思嗔,而人自然嗔,如是未思生,嗔恼犹自生。
所有众过失,种种诸罪恶,彼皆缘所生,全然非自力。
彼等众缘聚,不思将生嗔,所生诸嗔恼,亦无己生想。

纵许有主物,施设所谓我,主我不故思,将生而生起,
不生故无果,常我欲享果,于境则恒散,彼执亦不息。
彼我若是常,无作如虚空,纵遇他缘时,不动无变异。
作时亦如前,则作有何用?谓作用即此,我作何相干?
是故一切法,依他非自主,知已不应嗔,如幻如化事。
由谁除何嗔,除嗔不如理,嗔除诸苦灭,故非不应理。
故见怨或亲,非理妄加害,思此乃缘生,受之甘如饴。
若苦由自取,而人皆厌苦,以是诸有情,皆当无苦楚。

或因己不慎,以刺自戳伤,或为得妇心,忧伤复绝食,
纵崖或自缢,吞服毒害食,妄以自虐行,于己作损伤。
自惜身命者,因惑尚自尽,况于他人身,丝毫无伤损。
故于害我者,心应怀慈悯,慈悲纵不起,生嗔亦非当。

设若害他人,乃愚自本性,嗔彼则非理,如嗔烧性火。
若过是偶发,有情性仁贤,则嗔亦非理,如嗔烟蔽空。
棍杖所伤人,不应嗔使者,彼复嗔使故,理应憎其嗔。
我昔于有情,曾作如是害,既曾伤有情,理应受此损。
敌器与我身,二皆致苦因,双出器与身,于谁该当嗔?

身似人形疮,轻触苦不堪,盲目我爱执,遭损谁当嗔?
愚夫不欲苦,偏作诸苦因,既由己过害,岂能嗔于人?
譬如地狱卒,及诸剑叶林,既由己业生,于谁该当嗔?
宿业所引发,令他损恼我,因此若堕狱,岂非我害他?
依敌修忍辱,消我诸多罪,怨敌依我者,堕狱久受苦。
若我伤害彼,敌反饶益我,则汝粗暴心,何故反嗔彼?
若我有功德,必不堕地狱,若吾自守护,则彼何所得?
若以怨报怨,则更不护敌,吾行将退失,难行亦毁损。

心意无形体,谁亦不能毁,若心执此身,定遭诸苦损,
轻蔑语粗鄙,口出恶言辞,于身既无害,心汝何故嗔?
谓他不喜我,然彼于现后,不能毁损我,何故厌讥毁?

谓碍利养故,纵我厌受损,吾利终须舍,诸罪则久留。
宁今速死殁,不愿邪命活,苟安纵久住,终必遭死苦。
梦受百年乐,彼人复苏醒,或受须臾乐,梦已此人觉,
觉已此二人,梦乐皆不还,寿虽有长短,临终唯如是,
设得多利养,长时享安乐,死如遭盗劫,赤裸空手还。
谓利能活命,净罪并修福,然为利养嗔,福尽恶当生。
若为尘俗活,复因彼退堕,唯行罪恶事,苟活义安在?

谓谤令他失,故我嗔谤者,如是何不嗔,诽谤他人者?
谓此唯关他,是故吾堪忍,如是何不忍,烦恼所生谤?

于佛塔像法,诽诋损毁者,吾亦不应嗔,因佛远诸害。
于害上师尊,及伤亲友者,思彼皆缘生,知已应止嗔。
情与无情二,俱害诸有情,云何唯嗔人?故我应忍害。
或由愚行害,或因愚还嗔,此中孰无过?孰为有过者?
因何昔造业,于今受他害?一切既依业,凭何嗔于彼?
如是体解已,以慈互善待,故吾当一心,勤行诸福善。

譬如屋着火,燃及他屋时,理当速移弃,助火蔓延草。
如是心所贪,能助嗔火蔓,虑火烧德屋,应疾厌弃彼。
如彼待杀者,断手获解脱,若以修行苦,离狱岂非善?
于今些微苦,若我不能忍,何不除嗔恚,地狱众苦因?
为欲曾千返,堕狱受烧烤,然于自他利,今犹未成办。
安忍苦不剧,复能成大利,为除众生害,欣然受此苦。

人赞敌有德,若获欢喜乐,意汝何不赞,令汝自欢喜?
如是所生乐,唯乐无性罪,诸佛皆称许,复是摄他法。
谓他获乐故,然汝厌彼乐,则应不予酬,此坏现后世。
他赞吾德时,吾亦欲他乐,他赞敌功德,何故我不乐?

初欲有情乐,而发菩提心,有情今获乐,何故反嗔彼?
初欲令有情,成佛受他供,今见人获利,何故生嫉恼?
所应恩亲养,当由汝供给,彼今已自立,不喜岂反嗔?
不愿人获利,岂愿彼证觉?妒憎富贵者,岂有菩提心?
若已从他得,或利在施家,二俱非汝有,施否何相干?
何故弃福善,信心与己德?不守己得财,何不自嗔责?
于昔所为恶,犹无忧愧色,岂还欲竞胜,曾培福德者。

纵令敌不喜,汝有何可乐?唯盼敌受苦,不成损他因。
汝愿纵得偿,他苦汝何乐?若谓满我愿,招祸岂过此?
若为嗔渔夫,利钩所钩执,陷我入狱篓,定受狱卒煎。
受赞享荣耀,非福非长寿,非力非免疫,非令身安乐。
若吾识损益,赞誉有何利?若唯图暂乐,应依赌等酒。
若仅为虚名,失财复丧命,誉词何所为,死时谁得乐?
沙屋倾颓时,愚童哀极泣,若我伤失誉,岂非似愚童?
声暂无心故,称誉何足乐?若谓他喜我,彼赞是喜因?
受赞或他喜,于我有何益?喜乐属于彼,少分吾不得。
他乐故我乐,于众应如是,他喜而赞敌,何故我不乐?
故我受赞时,心若生欢喜,此喜亦非当,唯是愚童行。

赞誉令心散,损坏厌离心,令妒有德者,复毁圆满事。
以是若有人,欲损吾声誉,岂非救护我,免堕诸恶趣。
吾唯求解脱,无需利敬缚,于解束缚者,何故反生嗔?
如我欲趣苦,然蒙佛加被,闭门不放行,云何反嗔彼?

谓敌能障福,嗔敌亦非当,难行莫胜忍,云何不忍耶?
若我因己过,不堪忍敌害,岂非徒自障,习忍福德因?
无害忍不生,怨敌生忍福,既为修福因,云何谓障福?
应时来乞者,非行布施障,授戒阿阇黎,亦非障出家。
世间乞者众,忍缘敌害稀,若不外植怨,必无为害者。
故敌极难得,如宝现贫舍,能助菩提行,故当喜自敌。
敌我共成忍,故此安忍果,首当奉献彼,因敌是忍缘。
谓无助忍想,故敌非应供,则亦不应供,正法修善因。
谓敌思为害,故彼非应供,若如医利我,云何修安忍?
既依极嗔心,乃堪修坚忍,故敌是忍因,应供如正法。

本师牟尼说,生佛胜福田,常敬生佛者,圆满达彼岸。
修法所依缘,有情等诸佛,敬佛不敬众,岂有此道理?
非说智德等,由用故云等,有情助成佛,故说生佛等。
怀慈供有情,因彼尊贵故,敬佛福德广,亦因佛尊贵。
助修成佛故,许众生佛等,然生非等佛,无边功德海。
唯佛功德齐,于具少分者,虽供三界物,犹嫌不得足。
有情具功德,能生胜佛法,唯因此德符,即应供有情。

无伪众生亲,诸佛唯利生,除令有情喜,何足报佛恩?
利生方足报,舍身入狱佛,故我虽受害,亦当行众善。
诸佛为有情,尚且不惜身,愚痴我何故,骄慢不侍众?
众乐佛欢喜,众苦佛伤悲,悦众佛愉悦,犯众亦伤佛。
遍身着火者,与欲乐不生,若伤诸有情,云何悦诸佛?
因昔害众生,令佛伤心怀,众罪我今悔,祈佛尽宽恕。
为令如来喜,止害利世间,任他践吾顶,宁死悦世主。

大悲诸佛尊,视众犹如己,生佛既同体,何不敬众生?
悦众令佛喜,能成自利益,能除世间苦,故应常安忍。
譬如大王臣,虽伤众多人,谋深虑远者,力堪不报复,
因敌力非单,王势即彼援,故敌力虽弱,不应轻忽彼。
悲佛与狱卒,吾敌众依怙,故如民侍君,普令有情喜。
暴君纵生嗔,不能令堕狱,然犯诸有情,定遭地狱害。
如是王虽喜,不能令成佛,然悦诸众生,终成无上觉。
云何犹不见,取悦有情果,来生成正觉,今世享荣耀。
生生修忍得,貌美无病障,誉雅命久长,乐等转轮王。


http://vlog.xuite.net/embed/RHNoeEkzLTk3NTUxNTcuZmx2?ar=0&as=0'

http://vlog.xuite.net/play/MmNmbVdOLTk3NTUxNTIuZmx2/%E5%85%A5%E8%8F%A9%E8%96%A9%E8%A1%8C-%E7%AC%AC%E5%85%AD%E5%93%81-%E5%AE%89%E5%BF%8D-2


[ 此文章被adamlee9在2014-05-20 09:48重新编辑 ]


虚拟的世界虚拟的心年轻的宇宙年轻的人@
献花 x0 回到顶端 [1 楼] From:台湾中华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 Posted:2014-05-20 07:40 |

首页  发表文章 发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055252 second(s),query:16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师事务所 担任常年法律顾问 | 免责声明 | 本网站已依台湾网站内容分级规定处理 | 连络我们 | 访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