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广告
  加入我的最爱 设为首页 风格修改
首页 首尾
 手机版   订阅   地图  繁体 
您是第 1254 个阅读者
命理服务》 数位论命馆 | 免费排盘 | 星侨易学 | 五术书籍 | 线上论命 | 影音论命 | 八字命书 | 星座分析 | 孔明神数 | 周公解梦 | fackbook 粉丝专页 |
 
发表文章 发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为IE收藏   收藏主题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adamlee9 手机 会员卡
个人头像
个人文章 个人相簿 个人日记 个人地图
贴图天使奖 社区建设奖
头衔:                       &n ..                       &n ..
风云人物
级别: 风云人物 该用户目前不上站
推文 x6353 鲜花 x7456
分享: 转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复制连结到剪贴簿 转换为繁体 转换为简体 载入图片
推文 x0
[分享] 真空不离妙有

图 1.



真空不离妙有

乐渡长老开示

今天的讲题是「真空不离妙有」。「真空妙有」这四个字,
相信大家都已听过很多遍。释迦牟尼佛一代时教,⋯⋯

影响中国大乘佛教最深远的思想,皆不出「空」和「有」两种义理。
在《楞严经疏》里说:「圣教自浅至深,说一切法,不出因缘两字」。
因此,不论是空宗「中观派」的思想,或是有宗「瑜伽派」的思想,
可以说都是诠释「缘起性空」根本教理,都是所作说教的方便。
一、相由缘现 缘起性空
若能从缘起法中,通达诸法的「空」性,即知缘起而「有」的一切法,
皆是梦幻泡影,从而在虚幻不实当中,体悟到诸法的空性、
空有不二、空有相融的道理。懂得《心经》的人,相信也会背诵:
「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这段经文阐明「真空不离妙有,妙有不离真空;真空不碍妙有,
妙有体现真空」的中道实相境界。

「空」,梵语śũnya,意译谓一切宇宙万有之存在,
皆因生、灭、变、异的因缘生灭关系,而暂有或暂灭,
本体实我非有、空无自性。一切世间有为法,皆无恒常性和独立性,
既非凭空而有,也不能单独存在;所谓「法不孤起,仗境方生」。
世间一切相状现象,这都是要靠因缘和合,所产生的假「有」,
其本身则是「空」无自性。由于相由缘现,缘起性空,换句话说,
诸法实相不生不灭,因为「缘起」暂时存在的现象,才能显示「性空」
本无自性的实相。因为「性空」所以能够「缘起」,
「有」是依「空」而立。所以龙树菩萨在《中论》中提出:
「以有空义故,一切法得成;若无空义故,一切则不成」。
「空」是成就宇宙万「有」的要因,因为「空」才是永恒的存在,
才是真正的「不断灭」。佛教「空」的思想渊源早自佛陀时代,
后尤以大乘佛教广为显扬,乃为般若经系统之根本思想。
「空」是佛法主要教义之一,
也是佛教不共其他宗教或世间哲学的特质。

二、空的种类 一般来讲,空有五种不同的解释含意:

1. 第一种是「顽虚空」

「顽虚空」是我们眼前所见到的空;「顽」,就是顽固,
是固执的意思。这一种空,并不是佛法所讲的「真空」,
因为在这种顽虚空里是含有地、水、火、风等四大成份。
为什么这样说呢?例如,早上阳光从窗门透进室内,在一道阳光中,
我们可以看到无数微尘在飞上飞下的不停移动。
这例子证实:在我们眼前的虚空中,
是蕴藏着许多平常肉眼所不易看见的物质存在。由此可见,
在这虚空中,不单是微尘,就是高山大海,森罗万象,
都是在这个虚无边际的虚空当中。所以说,
我们眼前所见的虚空,只是顽空,而不是今天我所要讲的「真空」。

2. 第二种是「断灭空」

在古时印度有九十六种外道,「断灭空」是其中一种外道的思想。
这种外道认为人死了之后,一切万事万物,都会随着死亡而消逝,
空无所有,绝不遗留下任何东西存在。总而言之,就是一灭,
便永断灭了,称之为断灭空。

上述这种外道因为不明白佛法的真理,
而有「断灭空」的谬误见解和认知。实际上,以佛法的观点来说,
人死了,只是心藏器官功能停止活动,色身躯壳死亡而已;
然而,这个亡者的「业识」并没有随着肉体的死亡而灭掉。
「业识」一般通称之为「灵魂」。大家切要了了分明,
清楚明白到「灵魂」和「身体」是两种不同的东西。

现在让我举个例子来稍作解释「灵魂」和「身体」
这两样不同的东西。例如,我们的身体就等如是我们居住的房子,
而我们的业识(或称灵魂)寄住在身体的房子里。身体一天一天的老化,
直到八、九十岁,甚至一百岁以上的老人,眼蒙耳聋、牙齿掉落、
老态龙钟,身体的各方面器官功能都衰弱退化,
直到再没有生命机能的时候就是死亡。同样地,譬如一间老屋,
到处呈现裂隙,不是墙壁窗门走风,便是屋漏兼逢连夜雨,
房子破旧不堪,面临快要倒塌,不能久留再住的时候,怎么办呢?
唯有把这个破旧的老房子放弃,再去寻找另一个牢固可靠的新房子,
移居寄住下来。所以,人的生命也是如此,我们的「业识」
一辈子住在这个身体上。当人的身体经过老、病的生命过程,
在临终的时候,「业识」不能随着身体的死亡而同时毁灭,
在这时刻,只有脱离这个不再健全而死去的房子——身体,
去寻找另一个新的房子寄住;换句话说,我们的「业识」搬个新房子,
在佛教的生死流转十二因缘当中,这就是再「投生」的意思。

又譬如一棵树,在某种因缘条件下,虽然大树枯死了,
但事实上并没有完全的断灭。为什么呢?因为虽然树已枯萎了,
但是还有蕴涵着生机的种子存在于土壤里,等待因缘时机成熟,
种子萌芽能再生长出无数的新树苗。因此,虽然树枯死了,
但由于循环不息的繁殖生长,也并不是代表永远的断灭。再者,
树木也可以作为制造家俱、器皿、用具或建筑材料等用途,
甚至可以把整棵枯树的根、枝、叶、干都全部被火烧毁化为灰烬,
但仍不是完全的断灭。因为如果把这些灰烬撒散在虚空中,
虽然可能我们的肉眼是看不见微细木灰的外相存在,
但是灰烬微粒产生着许许多多的微尘,
还是充满在空中不断的浮游,依然是寄存在宇宙虚空中。

实际上,在宇宙森罗万有当中,不断灭而「妙有不离真空」的例子,
多如恒河沙数。现在我邀请大家再来思考一个有趣的话题,
问题就是:「现代我们日常所吃的五谷杂粮,
是否就是两千年以前的那些米呢?」我相信很多人马上非常肯定地说:
「那当然不是的啦!」但是,我们是否细心思惟推究一下,
如果说现在所吃的米,不是两千前的米;
但如果两千年前根本没有「米」这农产品的话,
现世又何来会有米的存在,而供世人食用呢?
从探讨推究所得的结论,断灭的说法是不对的,
这简单的例子,也足以是「不断灭」的实证。

从佛法的立场来看,以上所提及的「顽虚空」和「断灭空」
这两种「空」思想,都不是佛教所谈「空」之真谛妙理。

3. 第三种是「析法空」

「空」又可大致分为人空与法空两者。
「人空」又称为我空,意思是人的身体、有情众生的生命,
纯是依赖因缘和合而生成,本身无有实体,只是假合的存在而已。
而「法空」又称为法无我,意思是一切森罗万象事物之存在,
也是由因缘和合而产生、组合而成。因此也无实体的存在。
例如说:若把一张桌子的组合材料各自分解开来,把其四条腿、
桌面分拆,那么这四条腿变成了四条独立的木头,
桌子面变成一块木板,把组合分拆的结果是化整为零,
再没有原来桌子实物的存在。

又譬如说:人是由头、四肢、身体器官组合而成;
但假若把头、手、腿、五藏六腑全部肢解后,
人的身体便不再存在了,那么原有的那个人究竟去哪里了?
由此可见,人的假我色身的生灭存亡,皆由因、缘、果,
相依相待而存在,这正是「相由缘现,此有故彼有,此无故彼无」
的最佳诠释。上述举例将物与人存在的情况一一分析细节,
从而观察明白到暂有的本体,原是空无自性。
这就是佛教小乘圣人析空观之智慧,称为「析法空」。

4. 第四种是「体法空」

什么叫做「体法空」呢?意思是以菩萨的大智慧观一切法,
便能了知通达万事万物,都是因缘和合所产生的假相,
其本身并无自性、自体;以佛教大乘菩萨的睿智,
是不须透过分析,便悟到「当体即空」的境界,这称为「体法空」。

5. 第五种是「妙有真空」

  在《心经》上所说「色不异空,空不异色」,
是佛教对空与有之关系最究竟的如实诠释。不但在佛经典籍学习到
「真空不离妙有」这种道理,就是现代的科学家,也在研究这种境界。
据科学研究结果显示,所有的物质都可以最后推究到「真空不离妙有」
这一种不可思议的境界上。

三、现代科学证实了佛法的奥妙

在现代科学领域,科学家初期做研究时,
发现把物质分析到最微细时,称之为原子,
这种原子不是人类肉眼所能见,
除非是通过特别的仪器放大,肉眼才能看到;随着科学的进步,
科学家发现:原来原子并不是世界上最细的物体,
而更细微的称之为质子;后又再作进一步的研究,
发现比质子更为细微的物体,称之为中子。
随着日新月异的先进科技的不断研究,
原子实际上包含了很多不同的亚原子粒子,它们分别是电子、
质子、中子等等。当把物质分析到微细到不可再微细的阶段时,
继续深入研究下去,最后科学家们体验到「小」的境界是不可以语言、
思惟或文字所能诠释的,而且不得不承认「小」的境界是不可思、
不可说、不可议的。

其实,早在二千多年前,释迦牟尼佛在佛经上已有提及过
「真空不离妙有」的体验;尤其是在《华严经》中有更详尽的诠释,
这些佛法奥妙的道理,都得到现代不少科学家们的认同和赞叹。

以上所讲的不可思议之「小」境界,其实在「大」方面,
也是不可思议的。譬方说:人类认为地球是相当的大,
但是在宇宙间还有无量的星球存在。依据天文学家报告:
五大行星之一的木星面积,就有一百三十多倍地球之大;
而土星的体积则有地球之七百四十五倍之大。因此,
当晚上天空繁星点点闪烁时,以我们的肉眼去看,
是无法知道星星的大小、远近的。总括来讲,
我们只知道星星是无量无边际的,
究竟地球以外的太空有多「大」?仍然是一个未知数。

对于以上的问题,目前的科学家和天文学家都没有提供答案。
美国科学家曾登陆月球,他们从月球望向地球,
发现地球的体积大小,比他们从地球仰望月亮的体积,
只稍微大一点点而已。登陆月球探险者在月球上举头仰望天空,
同样是满天星斗,到底宇宙有多大?它是有边际,还是无边际?
数量有多少?是可以思可以议,或是不可思议呢?同样还是没有答案。

释迦牟尼佛曾打个比喻,告诉我们地球以外的宇宙世界
犹如恒河沙数一样多。这是无法用现代科学技术计算得到的。
由此可见,地球以外无边无际的虚空宇宙世界,
也是不可思议的「真空不离妙有」境界。

释迦牟尼佛曾打个比喻,告诉我们地球以外,
宇宙世界是有如恒河沙数之多,无法用世间学问来衡量算数得到。
由此可见,地球以外的虚空宇宙世界,数量是无法计算的,
这即是不可思议的「妙有」境界,同时也是一片湛然的「真空」意趣。

宇宙佛土依正庄严

现在让我们来探讨另一个常见的疑题,就是有些人认为
西方极乐世界的存在,只是唯心所造,是一种凭空想象的方便法门而矣。
但以佛教的观点来说,极乐世界和其他的诸佛国土,
是存在于这个宇宙当中的。正如在《佛说阿弥陀经》,
佛告长老舍利弗说:「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
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今现在说法」。
同样道理,无论是西方极乐世界,或是东方的琉璃世界,
都离不开这个宇宙的范畴。

世人住在地球上,常执己见以为地球是广大无以邻比,
但是以诸佛菩萨的眼光角度来说,地球是很渺小,
只不过是宇宙整体中的一小部份而已。这些不可思议「大」、
不可思议「小」的道理,佛陀在《华严经》中讲得非常详细,
而且是最究竟的。在《楞严经》和不少大乘经典中也有提及
过这一种无量无边、不可思议的境界,这是要以诸佛菩萨
大智慧的境界,才能体悟到其中奥妙的真谛;
但如果只是以我们凡夫俗子的分别心、妄想心去测度推想的话,
是不能如实了解其中「妙有真空」的微妙甚深之境界。

般若空慧行解并重

由于亲近善知识,值遇听经闻法之善缘,
我们认识到「妙有真空」这个名相。但如果听闻法后
,而没有透过「闻、思、修」实践工夫的体证,
又那有成佛的一天呢?我衷心的劝勉大家,纵使是初阶学佛行者,
虽然还未能够达到圣者的境界,但切莫气馁,我们要见贤思齐,
一点一滴的精进去学佛,一步一步地去修行。

在《心经》中「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这一段经文内容,
无疑是阐明缘起性空的般若空慧。但一般人,
其中也包括有些是我认识的护法居士,
他们对于这个「空」字不甚了解,时常对于「空」的义理会产生误解,
往往每当听到这个「空」字时,就不禁害怕起来了,
忌讳这个「空」字避而不敢提。因为世俗平时所认识的空,
并不是佛教所说的「真空」;一般人没有了解「真空」
是有着「蕴含无限,缘起万有」的妙用,所以往往听到「有」
便万分欢喜,称心如意;说到「空」便感到失落,很不高兴。
有见于此,学佛行者在修持上,应当要深入经藏、博览佛教典籍,
研习空观,行解并重,从而对「真空」妙理,
建立坚定的信念,然后实修实行。

诸法相空涅盘寂静

在佛教的经论中,有关空思想要义,大体而言,可归纳为人空、法空、
及胜义空三大类。这之前我们已分别说明了人空与法空要义,
而胜义空又是什么意思的呢?

  在《心经》中说:「以无所得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无所得」这个「得」,并非是指得到或获得任何东西的意思;
而是指若要达到毕竟「真空」的境界,我们在修行道路上,
由于次第修持我空观与法空观,慢慢去除妄想执着;
心中不但必先须要空去一切人、我、事、物,
有情与无情器世界等有为法的对待与差别观念,
甚至连「空」的概念也要空去,最后证悟到「空空」,
以般若空慧把所有的对待与差别,把心中虚妄不实的万「法」
都摒弃,「空」除得干干净净;
意思是说将人空和法空及所有其他一切的执着,
一起也空掉去除。就因为心中一「法」都没有存在,
这时才能达到佛的境界,享有自在解脱,空有不二的「真空」世界。
这称为胜义空,又称为第一义空,也是涅盘寂静的意思,
就是「妙有真空」的境界。

念佛三昧能所双亡

佛法的八万四千法门当中,其实有许多方便法门,
都是围绕着般若空慧修行与体证引发出无限量的善巧方便,
不同的修学法门皆殊途同归;其中,我觉得专修持名念佛,
也是一个最直捷、最究竟的方便法门。
因为念佛法门是不受时空的限制,任何时间、任何地点,
无论在工作或在休闲时段,都可以修持。

以我个人专修净土法门的持名念佛之体验,
行者是可以在行、住、坐、卧一切时一切处当中,随时随地,
口一边念,耳一边听,了然于心,念得绵绵密密,
每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名号,口念得实实在在,耳听得清清楚楚,
心了然明明白白。又当念到唇动,但不出声的默念,
耳朵和内心还是能清楚明白,一心不乱,正念分明,念念相续,
口耳相传,自他不隔,最后,连念佛的这一念,也要把它空去。
念到:「念而不念,不念而念;心即是佛、佛即是心;心外无佛、
佛外无心;」这个程度,没有「能」念佛的我这个人,
也没有「所」念的阿弥陀佛,达到「无能念、无所念」的境界。

现在请各位想一想,当念佛念到如此「能所双亡」,这是个什么境界呢?

这就是「真空不离妙有」的境界啊!



虚拟的世界虚拟的心年轻的宇宙年轻的人@
献花 x0 回到顶端 [楼 主] From:台湾中华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 Posted:2014-05-02 13:33 |

首页  发表文章 发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079082 second(s),query:15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师事务所 担任常年法律顾问 | 免责声明 | 本网站已依台湾网站内容分级规定处理 | 连络我们 | 访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