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廣告
  加入我的最愛 設為首頁 風格修改
首頁 首尾
 手機版   訂閱   地圖  簡體 
您是第 4101 個閱讀者
命理服務》 數位論命舘 | 免費排盤 | 星僑易學 | 五術書籍 | 線上論命 | 影音論命 | 八字命書 | 星座分析 | 孔明神數 | 周公解夢 | fackbook 粉絲專頁 |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為IE收藏   收藏主題   上一主題 | 下一主題   
adamlee9 手機 會員卡
個人頭像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貼圖天使獎 社區建設獎
頭銜:                       &n ..                       &n ..
風雲人物
級別: 風雲人物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6353 鮮花 x7456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推文 x0
[分享] 真性有為空,緣生故如幻;無為無起滅,不實如空華。

圖 1.



大佛頂首楞嚴經◎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真性有為空,緣生故如幻;無為無起滅,不實如空華。
言妄顯諸真,妄真同二妄;猶非真非真,云何見所見?
結解同所因,聖凡無二路。迷晦即無明,發明便解脫。
解結因次第,六解一亦亡;根選擇圓通,入流成正覺。
陀那微細識,習氣成暴流;真非真恐迷,我常不開演。
自心取自心,非幻成幻法;不取無非幻,非幻尚不生,幻法云何立?
是名妙蓮華,金剛王寶覺。如幻三摩提,彈指超無學。
此阿毘達磨,十方薄伽梵,一路涅槃門。


真性有為空,緣生故如幻;無為無起滅,不實如空華。
圓瑛法師:
此超頌識性虛妄,猶如空華。《唯識》五位百法,前九十四種,是有為法,後六種是無為法。
此無為法,是對有為法而立,故今頌首標真性二字,是一切法所依之體,有為、無為,皆依真性。
此二字不可連有為解釋,有說有為真性空,其義未當。細察如來說法,本經每大段,皆從所依之真說起,
此頌亦復如是。真性者:真如自性也,其體絕待,離名字相,離言說相,離心緣相,不屬有為,不屬無為。
能為有為、無為所依,如前喻太虛空,體非群相,而不拒彼諸相發揮。 有為空下,經意別指第六意識,
有為、無為,即六識有漏、無漏,不獨有為空,即無為亦復不實,此與《掌珍論》偈意全同。
彼云:「真性有為空,如幻緣生故。」因喻顛倒,此經不倒。
下半偈:「無為、無有實,不起如空華。」彼偈不倒,此經宗因顛倒,此有二量,按立量格式,
先標舉有法,次立宗,再以因解釋宗義,後設喻以顯宗、因,謂之宗、因、喻,三支比量,
無論何法,皆可以比量智釋明,如三支犯過,則成非量,三支立量云:有為是有法,空為宗,
因云:緣生故,同喻如幻,異喻如虛空。有為之法,有生有滅,不但滅後空,實在當體即空,故空為宗。
因即解釋空之所以,云因緣所生之法故,因緣和合,虛妄有生,因緣別離,虛妄名滅。
既曰虛妄,則空無自體,所以同喻如幻,異喻如虛空。
《正脈》云:「幻法從緣生,幻法空無性;有為從緣生,有為空無性。」

無為無起滅,不實如空華:立量云:無為是有法,不實宗,因云:無起滅故,同喻如空華,異喻如真如。
無為之法,亦復不實為宗,因對有為法有起生也滅,立無為法無起滅故,若無有有為法,何得有無為法耶?
所以同喻如空華,良以空華無有起,空華本不實,無為無起滅,無為亦不實。
《正脈》云:末當結云,識之有為,與識之無為,二皆非實。我故曰識性虛妄,猶如空華也。
問:「佛破識,何以知其並無為亦破?」答:「經初佛破識心,破至深處,則曰:現前雖成九次第定,
不得漏盡,皆由執此妄想,誤為真實。」誰謂但破有為,不破無為乎?

言妄顯諸真,妄真同二妄;猶非真非真,云何見所見?

此追頌根、塵同源。上半偈答難,難云:權教小乘,率以有為為妄,無為為真。
今何以並無為,亦斥其不實耶?答云:言有為是妄,以顯無為是真,分明對妄立真,
真外有妄可對,真固非真,故曰合妄與真,同為二妄矣!《中論》云:「若法因待成,是法還成待。」
足證此義。 猶非真非真,云何見所見:此半偈況顯,上一非字,雙貫真與非真,非真即一妄字,
真指無為,妄指有為,真性絕待,雙非真、妄,故曰猶非真與非真,云何是能見與所見耶?
能見即根,舉眼根以攝餘五;所見即塵,舉色塵以攝餘五;又見即見分,所見即相分,
見、相同依自證,況顯根、塵見相,豈有異源乎?

中間無實性,是故若交蘆。

此結定。根、塵中間,無有各自獨立,真實之性,是不能獨立之故,
勢必互相依倚,有若交蘆,雖有二相,實無二體。

結解同所因,聖凡無二路。

此追頌縛、脫無二,結解惟在六根。六根結縛,則為凡;六根解脫,而成聖。
同所因,因即依也。若結若解,同依六根更無他物。無二路者,六根結則為凡,趣生死路;
六結解則成聖,趣涅槃路;生死、涅槃惟在六根,結解更無別路,故聖凡亦惟在六根,嚮背無二路也。

汝觀交中性,空有二俱非。

此重釋根、塵同源。謂汝且觀察交蘆中性,為有耶?為空耶?若言其空,蘆相宛然;若言其有,中無實體,
故曰空有二俱非;即非空非有也。根、塵,見、相二分之性,亦復如是。若言其空,能所對待宛然;
若言其有,實無自性可得。故曰空有二俱非。又當知根結,則非真空之涅槃;
根解,則非有為之生死,若空若有,二者俱非矣!。

迷晦即無明,發明便解脫。

此重釋縛脫無二。迷晦即無明,迷即迷之為有,晦即晦之為空,此句乃知見立知,即無明本。
若立空有二種知見,即為迷晦,為結縛,為凡夫,為生死。發明便解脫,發明非有非空之理,
此句乃知見無見,斯即涅槃,無漏真淨。若不立空有二種知見,即是發明,是解脫,是聖人,是涅槃。
因是之故,所以諸佛同言,生死結根,涅槃安樂,惟汝六根,更無他物。初祗夜頌前竟。

卯二 伽陀開後 分二 辰初 正以開後 二 別彰勝義 今初

解結因次第,六解一亦亡;根選擇圓通,入流成正覺。

前祇夜,是重頌前文,長行之義;此伽陀,是孤起頌,突然而起,以開後文之義。
上二句,開後綰巾以示倫次科,下二句,開後冥授以選本根科,前來已示結元,說結解同所因,
結之與解,同因六根,今欲解結,必因次第而解,以是結本次第結成,從真起妄,妄有六結。
六結即是五陰,從微至著,識陰先起,不生不滅,與生滅和合,成阿賴識;次成行陰即第七識,
次成想陰即第六識,次成受陰即前五識,次成色陰即內之根身外之世界。前四陰,每陰為一結,
色陰有二結,喻如穿衣,從內向外,若欲解結,必須從麤向細,次第而解,六結解盡,
五陰破除,五濁澄清矣!喻脫衣,從外向內,脫了第一件,方見第二件,故云因次第。
六解一亦亡者:對結相之六,而說結元之一,六結既解,則六結之相不有,一巾之名,亦不復立,
此正開後文,六解一亡之義。根選擇圓通,入流成正覺者:解結當於六根之中,選擇圓通本根,
如前所云:得循圓根,與不圓根,日劫相倍。故須選擇,但依一根下手,做入流工夫,不許出流,
出流是背覺合塵,此根即結縛之本;入流是回光照性,此根即解脫之元;如觀世音菩薩,
修耳根圓通,初於聞中,入流亡所,乃至生滅既滅,寂滅現前,證入圓通,自可速成正覺。

辰二 別彰勝義內具名體宗用教五重勝義

陀那微細識,習氣成暴流;真非真恐迷,我常不開演。

此彰顯體勝。前示從根解結,根性即是識性,識性親依如來藏,不生不滅,與生滅和合,成阿賴耶識,
此云含藏識,含藏根身器界種子;亦名阿陀那識,此云執持,以能執持一切染淨種子,以及根身器界,
令不散失。此識即如來藏,受無明熏,轉如來藏,而成識藏,即第一卷,佛判二根本中之真本,
為無始菩提、涅槃,元清淨體,其體淵深莫測,微細難知,二乘不能究其源,等覺未能窺其際,
故曰微細。 習氣成暴流者:《深密經》云:阿陀那識甚微細,一切種子成暴流。」
習氣即無明種子,展轉熏變,妄上加妄,漸起諸結,而成生死暴流,
以習氣種子熏變,能引生諸趣,生死流轉,故如暴流。

真非真恐迷,我常不開演者:因此識是真妄和合,其體全真,不過參雜無明習氣之妄,
如經初十番顯見,極顯其真,二見重剖,乃破其妄。若說是真,恐其迷妄為真,而起增上慢心,
無量劫來生死本,癡人喚作本來人;若說是妄,恐其迷真為妄,反致向外馳求,騎牛枉自去尋牛,
終日行之不自覺。故我於權小教中,不輕為人開示演說者此也。
《深密經》云:「我於凡愚不開演,恐彼分別執為我。」二經偈語,雖有五字七字之別,其義全同。

自心取自心,非幻成幻法;不取無非幻,非幻尚不生,幻法云何立?

此彰顯宗勝。宗具因果,即下手起修,由因至果,最簡要,最巧妙,根性法門,但從一門深入,
其修巧,其效速也。 自心取自心者:良由一切眾生,不悟見、相二分,惟一自心,妄以能見之見分,
妄取所見之相分,名曰自心取自心。取字,即結縛之源,遂於本來無幻法中,妄成一切幻法;幻者虛幻不實,
如現前身心世界,人相法相,紛然雜陳,凡所有相,皆是虛幻,無有真實,苟能達此,則返妄歸真,
亦復無難,但要不取便是。不取二字,即是下手工夫,亦即解脫之本,不起能取之心,不取外塵之境,
旋轉六根,脫黏內伏,伏歸元真,非幻之法,尚且不生,一切幻法,云何而得安立耶?
此中取字,即結縛之元,不取即解脫之本。

不取二字,即是最簡要,最巧妙之下手工夫。亦即前文,不隨分別,世間、業果、眾生,三種相續。
不隨二字,圓頓修法;又即知見無見,無字工夫;又即欲逆生死欲流、逆流之功;
又即下文觀世音入流照性方法。此不取工夫,即從根解結工夫。此根初解,先得人空,空性圓明,成法解脫,
解脫法已,俱空不生,非幻之境,尚且不生,而人相法相之幻法,豈能立乎?是則以不取為宗,
以了幻為趣,簡要巧妙,無復以加矣!

是名妙蓮華,金剛王寶覺。

此彰顯名勝。是字指根性法門,名為妙法門。妙者不可思議之謂也。此圓頓法,因該果海,果徹因源。
以此根性,為因地心,根性即本覺佛性,本來是佛,此即因該果海;無奈佛性,埋沒在五陰妄法之中,
今則旋根脫塵,返妄歸真,證得妙覺極果,亦不過成此本來之佛,此即果徹因源。因果該徹,
不可思議,喻如蓮華,方華即果,因果不相捨離,又蓮華出污泥而不染,根性隨緣不變如之,此喻根性法身德。
金剛者,金中之剛也,最堅利,能壞一切,一切不能壞他。喻此根性,無動無壞,靈光獨露,
以如如智,照如如理,根境結惑,觸之則銷;無始無明,擊之則破;斷盡諸惑,圓成果地修證,
此喻根性般若德。 王者自在之義,處染不染,不落於有為;在淨非淨,不泥於無為;染淨一如,
空有不滯,此喻根性解脫德。寶覺,即真心之異名,前云寶覺圓明,真淨妙心,此心即圓湛不生滅之根性,
猶如摩尼寶珠,圓滿湛然,寂照具足,乃自性天然之本定。

如幻三摩提,彈指超無學。
此彰顯用勝。即修證之力用。三摩提此云等持,定慧平等任持,入流照性,全憑慧力,澄濁還清,
乃由定力,又知真心本具,幻惑本空,此亦慧力;於本無修證,而起無修之幻修,無證之幻證,
此亦定力;由此定慧等持,次第解結,生滅既滅,寂滅現前,正所謂諸幻滅盡,覺心不動,證入圓通,
得住首楞嚴三昧。 彈指超無學者:即明修巧而效速也。亦即前文所云:得循圓根,與不圓根,
日劫相倍。故能於彈指頃,超過無學之位,但解三結,已齊無學,何況寂滅現前,乃至得成無上知覺乎?

此阿毘達磨,十方薄伽梵,一路涅槃門。

此彰顯教勝。此字指根性法門,阿毘達磨:此云無比法,謂此從根解結之教法,是最勝頂法,
非其他教法所可比。十方薄伽梵:即十方諸佛,薄伽梵,有云婆伽梵,是佛之別稱,
具足六義:謂自在、熾盛、端嚴、名稱、吉祥、尊貴,乃五不翻中,多含不翻。一路者,
三世諸佛,共由之妙脩行路,涅槃獨取,萬德畢備,二死永亡,無餘大般涅槃。此門字,
但指修門。前第四卷,大開圓解,是悟門;此所示圓修,是修門;第八卷得成圓證,是證門;
文殊揀選圓通偈云:過去諸如來,斯門已成就。即指此一路之修門,彼則明指耳門,
此則密示耳門,即一門深入之門也。二偈頌竟。
無過,為真比量。

大佛頂首楞嚴經白話北京社科院宗教研究所編譯.

真性有為皆為虛空,攀緣有為如影如幻。無為識性無生無滅,不照實相有如空花。
說出虛妄顯出真實,虛妄真實雙雙為妄。不是真實亦無非真,說甚見根與甚見塵?
見與所見並無實性,本性虛妄兩邊雜亂。結縛解縛一樣因地,聖道俗途原是一路。
詳審根塵兩邊中間,既不是空亦不是有。迷惑晦昧即是無明,顯發明悟便得解脫。
解纏脫縛依次循進,六根解脫一根亦無。善根深入圓通妙明,逆轉識性頓成正覺。
微細心識含藏萬物,生死習氣如流如瀑。真與非真道理深密,恐有誤識故不常演。
本心自性能所兩立,本非幻法演成幻法。不取非幻能所兩泯,幻非幻法亦不生發。
幻法如何得以成立?此叫無上妙法蓮華。常住不壞真知真覺,如幻正等正定正持。
剎那之間超越無學,如此真智無上大法。加被十方如來神力,一路超入涅槃禪門。


[ 此文章被adamlee9在2014-03-22 16:04重新編輯 ]



虛擬的世界虛擬的心年輕的宇宙年輕的人@
獻花 x0 回到頂端 [樓 主] From:臺灣中華電信股份有限公司 | Posted:2013-11-11 23:56 |
adamlee9 手機 會員卡
個人頭像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貼圖天使獎 社區建設獎
頭銜:                       &n ..                       &n ..
風雲人物
級別: 風雲人物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6353 鮮花 x7456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圖 1.



下面是引用 adamlee9 於 2013-11-11 23:56 發表的 真性有為空,緣生故如幻;無為無起滅,不實如空華。: 到引言文
大佛頂首楞嚴經◎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真性有為空,緣生故如幻;無為無起滅,不實如空華。
言妄顯諸真,妄真同二妄;猶非真非真,云何見所見?
結解同所因,聖凡無二路。迷晦即無明,發明便解脫。
.......

自心取自心非幻成幻法


虛擬的世界虛擬的心年輕的宇宙年輕的人@
獻花 x0 回到頂端 [1 樓] From:臺灣中華電信股份有限公司 | Posted:2014-03-26 10:04 |

首頁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063822 second(s),query:16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師事務所 擔任常年法律顧問 | 免責聲明 | 本網站已依台灣網站內容分級規定處理 | 連絡我們 | 訪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