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广告
  加入我的最爱 设为首页 风格修改
首页 首尾
 手机版   订阅   地图  繁体 
您是第 5121 个阅读者
 
发表文章 发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为IE收藏   收藏主题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wingphoenix
个人文章 个人相簿 个人日记 个人地图
初露锋芒
级别: 初露锋芒 该用户目前不上站
推文 x32 鲜花 x21
分享: 转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复制连结到剪贴簿 转换为繁体 转换为简体 载入图片
推文 x0
[测试][机壳&电源] 铜牌来兮 节能减碳顾环保 Antec Neo Eco 520C 520W电源供应器简测
电源供应器(POWER)市场可说是越来越热闹了,当然主打还是80PLUS认证的转换效率等级为主推出相对应的产品线,可以见得主流POWER产品相当重视转换效率及PFC的有无,不过大瓦数的POWER对一般使用者来说不仅较为昂贵,提供的瓦数也不尽然符合消费者的需求,因为最佳效率还是得看POWER的负载,负载轻效率通常不会太好,所以还是得看自己需求瓦数选用适合POWER,可以有效提高POWER转换效率,减少电能及废热的耗损,所以可以了解80 PLUS认证为鼓励制造商针对需高效电力供应的桌上型电脑与伺服器的电源供应器,使其在20%、50%、100%等负载条件下皆能发挥至少80%以上的转换效率,减少不必要的成本消耗及减少能源耗损。 加上节能减碳风的流行,加上电源供应器角色可说是越来越受重视,毕竟一台电脑的稳定度基本上跟POWER的表现是息息相关,POWER的输出不正常,小则电脑不稳,大则电脑当机,更甚者带着电脑内的其他零组件一起死给你看,另外,随着科技的演进,POWER的负载已转变成12V为最吃重的供应电压,不管是CPU端、GPU端都是这样的设计取向。

知名POWER供应大厂-ANTEC自制产品在玩家眼中长是不可多得的逸品,之前推出一系列通过80PLUS白牌认证的Neo ECO系列电源供应器产品,透过用料及不错的产品品质,加上合理的定价,在市场上表现也不错,Neo ECO系列是Antec主力产品之一。而这次原厂透过强化用料及设计让POWER的转换效率晋升为铜牌(目前在80PLUS官网上尚未发现认证资料),此次介绍的主角就是Antec Neo Eco 520W电源供应器,Antec Neo ECO 520C是一款经济实惠的高效率电源供应器。通过80 PLUS认证,并配备一个安静的120mm双滚珠轴承风扇及主动式PFC和全球通用输入等特色,它以旧款Neo ECO电源系列为基础,升级品质的同时颠覆性的采用全新线材销售模式,即只提供最基本线材,非模组化电源设计,主要因为POWER常有多余的线路,收藏较为不便,因此模组化的POWER也是相当盛行,可以依据需求增减线路,不过模组化的不良影响就是效率会降低一些,模组化线路的阻抗性较非模组化的线路为高,这点使用者可能在选购之前也必须先了解到,从而将产品成本降低。 是来自来自ANTEC California设计团队的产品,让此款电源供应器也拥有520W的实续功率,表现也相当亮眼,以下就产品做简单的测试分享。


Antec Neo Eco 520W外包装
Antec Neo Eco系列之作

计有520W、620W。


整体包装盒外观

简约大方的设计,产品诉求针对入门装机使用但对电源品质有基本要求的使用者。


产品通过80PLUS铜牌认证

来自ANTEC California设计团队。


产品特色

12CM双滚珠风扇、520W的连续输出能力。


产品相关认证及特色

80PLUS铜牌认证、AQ3原厂3年保固、单路的12V设计、最高达87%转换效率、主动式PFC、及6+2及6Pin PCI-E接头。另外电源保护部分包含OCP、OVP、SCP、UVP、OPP等保护功能。


外盒产品规格及特色介绍



包装的背面包括了叙述其规格、特点简介及单路12V输出设计,最高达40A,产地MIC是很蛮避免的。


相关接头标示

将POWER的相关连接头数量及长度标示明确,可以让使用者有效掌握及配线。


内包装

简单但有算不错的POWER保护能力。


POWER配件

POWER线材、螺丝、保固说明及说明书。


POWER本体



ANTEC Neo ECO 520W字样相当醒目,另外在这一侧ANTEC品牌加以浮刻处理,加强产品识别能力。


POWER本体

采用12CM的双滚珠散热风扇、风扇上也贴上产品系列识别LOGO加强产品的鉴别度。


POWER输出规格

12V采单路设计,12V最高可提供40A的输出能力。


POWER后方排气口

四方网格状设计,有降低风切及增加散热孔面积之用,也附有电源开关。


POWER线路组

供电连接线路,20+4PIN长度为55公分,4+4PIN为65公分,PIC-E、SATA及大4PIN电源也都有55公分以上,这样的长度来说应该是相当够用。


POWER线路组

20+4PIN、12V的4+4PIN及1组6+2Pin及1组6Pin PCI-E供电线路。


SATA

计有2条线路各3组,总共6组SATA。


大4PIN及小4PIN

计有大4PIN 6组及小4PIN 1组


内部用料请参阅















虽没用上全日系电容,不过主电容采用日系NIPPON CHEMI-CON 400V 330uf电解电容,其他为台湾电容大厂TEAPO制品,12CM双滚珠风扇也加上导流片加强散热效率,以用料言算是相当实在。


测试平台
CPU:AMD Phenom II X6 1100T OC 3.975G
RAM:Kingston value Ram DDR3 1333 2GX2 OC DDR3 1920@7-9-7-24
MB:ASUS ROG Crosshair V Formula
VGA:AMD HD6870 1G
HD:Kingston SSDNOW V200+ 90G
POWER:Antec Neo Eco 520W
COOLING:CPU水冷+主机板原厂空冷
作业系统:WIN7 X64 SP1

烧机过程图

使用OCCT 4.3.2进行烧机,不过由于OCCT抓取主机板监控晶片电压值与实际输出恐有误差,也辅以电表监测纪录。



此时整机功耗

约139.8W,考量此时负载已达20%以上,POWER转换效率达80%以上,实际功耗应较139.8W X 80%=111.84W为低。


电表监测值 12V部分

OCCT主机板晶片显示11.93V,AIDA显示为12.304V,电表显示12.55V,3者量测值落差蛮大,但以监测值来说都还算符合标准工作范围之内。


电表监测值 5V部分

OCCT主机板晶片显示4.93V,AIDA显示为5.036V,电表显示5.18V,落差并不明显,符合标准。


电表监测值 3.3V部分

OCCT主机板晶片显示3.16V,AIDA显示为3.336V,电表显示3.46V,落差并不明显,符合标准。



测试过了10余分钟



测试过了30余分钟



电表监测值 12V部分

OCCT主机板晶片显示11.68V,AIDA显示为12.046V,电表显示12.32V,OCCT主机板监测晶片值与电表量测值落差蛮大,但以主机板及电表监测值来说都还算符合标准工作范围之内。


电表监测值 5V部分

OCCT主机板晶片显示4.91V,AIDA显示为5.036V,电表显示5.19V,落差并不明显,符合标准。


电表监测值 3.3V部分

OCCT主机板晶片为3.16V,AIDA显示为3.288V,电表显示3.39V,落差并不明显,符合标准。


测试过了50分钟



测试最后5分钟




测试结果













电压稳定度









测试过程最高瞬间功耗

来到546.6W,考量效率达80%以上(此时转换效率约在80%以上),实际功耗约为546.6W X 80%=437.28W,也超过80%设计负载,通过一个小时的POWER模式模拟负载稳定度仍是相当够。


小结:
测试过程中,待机及低负载POWER散热风扇的噪音待机时不明显,在这次测试的高负载情形时则提高风扇转速以控制温度,当然此时风扇就会产生明显噪音,POWER外壳也没有因为高度负载而产生过多的废热造成发热情形,反而因为转换效率及加强风扇转速让散热效率机制运作不错外,外壳仅保持微温感觉,OOCT及电表测试结果可以发现,12V的压降约0.2V左右,以在接近80%的负载下,压降仍保持不错的水准,表现相当不错,实际电表监测也有这样的感觉,当然选购POWER时,负载功耗以50%左右为最佳,如果您有购置类似全负载200-350W功耗需求的产品,这颗POWER整体表现还算不错,以上给需要的朋友参考。



献花 x0 回到顶端 [楼 主] From:台湾 | Posted:2012-11-27 11:45 |
tomandy1
个人文章 个人相簿 个人日记 个人地图
路人甲
级别: 路人甲 该用户目前不上站
推文 x0 鲜花 x3
分享: 转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复制连结到剪贴簿 转换为繁体 转换为简体 载入图片

谢谢分享


献花 x0 回到顶端 [1 楼] From:台湾固网股份有限公司 | Posted:2012-11-27 12:44 |

首页  发表文章 发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019270 second(s),query:16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师事务所 担任常年法律顾问 | 免责声明 | 本网站已依台湾网站内容分级规定处理 | 连络我们 | 访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