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enhochen
|
分享:
x0
|
[分享] 【推荐阅读】朱冠华,〈读帛书《要》篇的管见〉
【阅读古文功力若够】会觉得这篇论文写得很好,对于一家之言或者似是而非的误传,其观念剖析引用论证等皆有独到之处:朱冠华,〈读帛书《要》篇的管见〉(上)读帛书《要》篇的管见(上)(下)读帛书《要》篇的管见(下)本文提要: 帛书《要》篇纪录了子贡问孔子「夫子何以老而好《易》」的对话,归纳它的内容,可以用「重德轻筮」四字来概括,当中包含了孔子和《易》学的关系及其眼中的「卜筮」在《易》学所处的地位。 孔子学《易》,可以溯源于「十五志学」,所学为「六艺」,「六艺」即包括《易经》在内的《六经》。《经》之称不始于汉儒,在孔子之前有周公、管子,之后有子思,已见称用。 子贡对《易》产生疑惑,事出平常,并不代表他和他的同学均对《易》学一无所知;然而,他视《易》只是一部卜筮书,孔子所好,亦只限于筮,此一见解实与孔子钟情于《易》中的文辞、教化,所重在于德而轻于筮的一切权之在己的天命观的旨趣有乖。子贡有此疑惑,不单疏于《易》,亦缺乏对老师的认知,这又关系到由于《易》学较其它学科为艰深,孔门因材施教,平日教《易》的方式与别不同有关。 依理说,孔子学《易》的最大成就莫过于作《十翼》,而收成期亦当在「赞易」的时候。这又须从「五十以学」及「于《易》则彬彬矣」两句,细心推敲出来;而他自己也自承有过,未逮彬彬,吾人大可以据此来总结他一生的事功,并非建筑于神机妙算,预知未来的特异功能。平日遇上一切得失、趋避,绝不靠卜筮来解决,实在于他的学问、识力、良知,对于是非善恶作出情理的判断,举凡《论语》中对古今人物的评鉴,《春秋》中的褒贬,与及《诗经》中的美刺,都可看到他的智慧光辉。拙文即从上述角度,提出一些管见,以就正于海内外方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