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年来DeskTop市场不若从前,对于追求超频OC的市场比例慢慢地降低
主要是因为目前主流CPU效能已经符合绝大多数应用软体的需求
另外还有需要较高规格的CPU与晶片组搭配才可以做大幅超频的动作
不过如果要追求高时脉爽度或要影音转档节省更多时间的话,适度超频依然是一个好方式
DeskTop市场的高阶PC除了效能与超频之外,近来也有另一个主打的诉求
那就是Gaming市场,也类似常听到的电竞一词,因为PC在3D高效能领域还是有很好的优势
本回要分享的就是Ivy Bridge最高阶的平台,同时拥有高效能OC能力与Gaming高规格
CPU使用LGA 1155 3rd系列的Intel Core i7-3770K
K系列有着不锁频的功能,新平台现在只有3570K/3770K这两款超频专用CPU
Intel外包装的图案Logo,2nd与3rd Core i系列都使用相同的产品图案
内容物有CPU本体、原厂散热器、产品说明书与Intel小贴纸
Intel对于4 Cores CPU几乎都是采用铜底用料的散热器
3770K总时脉为3.5GHz,支援新一代Turbo Boost 2.0技术,最高可达到3.90GHz效能
实体4 Cores并有Hyper-Threading技术,一共可达到8执行绪,简称4C8T
22nm制程,功耗77W,L3 Cache共有8MB
MB使用GIGABYTE去年推出的新系列 - G1Killer,专为游戏设计的G1.SNIPER3
从X58、Z68、X79与现在的Z77都有推出高阶G1型号,SNIPER已经出到第三代
G1在配色有别于其他品牌惯用黑红的设计,改用黑绿两种色系做为自家产品特色
对于主打某些游戏的丛林战争中,PCI-E或DDR3皆为绿色也较为符合主打路线
采用E-ATX规格,尺寸为30.5cm x 26.4cm
只要不是缩小尺寸的ATX Case,一般常见ATX Case应该都可以顺利安装
G1主打Gaming市场,GIGABYTE在音效与网路会使用更高等级的晶片
内附配件一览
产品说明书、软体说明书、驱动软体CD、IO档板、SLI / CrossFireX桥接器
3.5吋前端存取控制面板、蓝芽4.0/WiFi扩充卡与天线、后置SATA扩充挡板、SATA线材
主机板左下方
4 X PCI-E X16,最高支援4-Way AMD CrossFireX/nVIDIA SLI技术
频宽为X16 + X8 + X16 + X8或X8 + X8 + X8 + X8运作
2 X PCI-E X1
1 X PCI
网路分为稀有的Qualcomm Atheros Killer E2200晶片与Intel GbE LAN晶片
内建Creative CA0132音效晶片,最高可达5.1声道并支援High Definition Audio技术
Design in Taipei
主机板右下方
2 X 白色SATA,Z77晶片组提供,SATA3规格
4 X 黑色SATA,Z77晶片组提供,SATA2规格
以上可以混合建立 RAID 0, RAID 1,RAID 5及RAID 10,最高效能依安装的SATA装置决定
4X 灰色SATA,Marvell 88SE9172晶片提供,SATA3规格,支援 RAID 0,RAID 1
1 X mSATA
2 X 64 Mbit flash,Dual BIOS双重保护,1 X 前置USB 3.0与TPM扩充装置
主机板右上
4 X DIMM DDR3,支援1066/1333/1600/2666(OC),DDR3最高容量可以支援到32GB
支援Extreme Memory Profile技术,旁边为24-PIN电源输入
红色Power大按钮,蓝色Restart与黑色Clear CMOS按钮,右方提供7种接点可直接测量该硬体电压
此部份采用数位供电设计共有17相,细分为12相CPU + 1相VTT + 2相DDR + 2相GPU
IO
1 X PS2 键盘/滑鼠
1 X D-Sub / DVI-D / HDMI / DisplayPort
6 X USB 3.0/2.0(蓝色)
2 X RJ-45网路孔
1 X S/PDIF 光纤输出
5 X 音源接头
mSATA SSD插槽,提供给有同规格小容量SSD的使用者安装
搭配Intel Smart Response技术来提升系统的传输能力,安装后SATA2第5个Port将会无法使用
虽然还是强调使用仿枪械装置的散热装置,此回并没有像前几代G1有明显军规外型出现
VRM供电模组的散热设计看起来让面积更大,在外型也比前几代G1还要符合个人的喜好
改用雾面设计让质感更加提升,同时强调更出色的散热能力
UEFI介面与超频设定
Intel Core i7-3770K预设倍频为35,将其更改为48,也就是4800MHz
X.M.P.选项开启,依此款CORSAIR DDR3规格会自动改为2133的参数
底下System Memory Multiplier再依DDR3体质调整,图片中调到24,也就是DDR3 2600
进阶CPU选项页面
此处可以单独调整每一个CPU Core的倍频,也可以选择要开启几个Core来使用
个人习惯超频时先关掉C1E/C3C6与EIST这三个省电降频功能来找到最佳设定
DDR3 2400时脉下的进阶参数为CL10 12-11-27 1T
容量为4GB X 4 => 16GB
此颗3770K对于超频4.8GHz稳定所需要的电压,在此CPU Vcore设定为1.380V
DDR3 2400 1T稳定所需的DRAM Voltage电压设定为1.600V
Ivy Bridge架构在超频4.5GHz的温度比先前平台还要高上一些
不论是使用3770K或是3570K,搭配Z77想要达到OC 4.5~4.8GHz能稳定使用的先决条件
除了CPU本身体质要较佳外,还需要很好的CPU散热配备,高阶空冷或是水冷应该是较佳的选择
Memory Controller超频能力是Ivy Bridge架构进步较大的一个部分
只要是自身的DDR3规格较高或是使用体质较好的IC,在超频到2133~2600都是有很大的机会
测试平台
CPU: Intel Core i7-3770K
MB: GIGABYTE G1.SNIPER3
DRAM: CORSAIR DOMINATOR-GT CMT16GX3M4X2133C9
VGA: Intel HD Graphics 4000 / SPARKLE GTX570 SLI
HD: SanDisk Extreme 240GB
POWER: CORSAIR AX650W
Cooler: CORSAIR Hydro Series H100
OS: Windows7 Ultimate 64bit
CPU 100.0 X 48 => 4801.62MHz(关闭Turbo Boost与C1E)
DDR3 2400.8 CL10 12-11-27 1T(开启XMP模式)
Hyper PI 32M X8 => 11m 26.916s
CPUMARK 99 => 754
Nuclearus Multi Core => 35250
Fritz Chess Benchmark => 37.34/17924
CrystalMark 2004R3 => 403997
CINEBENCH R11.5
CPU => 9.58 pts
CPU(Single Core) => 2.04 pts
FRYRENDER
Running Time => 3m 52s
PCMark Vantage => 28723
3rd Core i7-3770K与windwithme分享过的2nd Core i7-2700K做简单对比
同时脉的环境下,3770K在单线程效能约高出3~6%,而4C8T效能约高出10~14%左右
i7-3770K与i5-3570K在同时脉的效能差距也近30%,这方面与上一代Sany Bridge的效能表现相似
先前已经分享过四篇Ivy Bridge架构的测试文章,希望能让网友对于最高效能的4C8T CPU有更深的了解
DRAM频宽测试
DDR3 2400.8 CL10 12-11-27 1T
ADIA64 Memory Read - 24018 MB/s
Sandra Memory Bandwidth - 27725 MB/s
MaXXMEM Memory-Copy - 29187MB/s
G1.SNIPER3搭配CORSAIR DOMINATOR-GT DDR3 2133在2DIMM时能达到2600 2T稳定
4DIMM则是落在DDR3 2400 1T稳定的水准,以Ivy Bridge架构来说是水准以上的超频表现
如果有体质更好的DDR3,应该有机会达到DDR3 2666以上稳定的水准
对于追求高时脉DDR3的使用者来说,选择Z77晶片组与超频能力较高的MB会是很好的选择
温度表现(室温约29~31度)
系统待机时 - 41~53
运作LinX让CPU全速时 - 82~88
使用目前市场上数一数二强的H100散热装置,在超频4.8GHz的温度落在80~90度左右
有一部分也是因为夏天的室温会让全速时的温度再高上5~10度以上
另一部份则是Ivy Bridge在温度数据比上一代还要再高5度以上,所以在超频后温度压制需要特别注意
耗电量测试
系统待机时 - 168W
运作LinX让CPU全速时 - 268W
3770K超频4.8GHz后再使用GTX570 SLI着实让耗电量增加不少,待机时已达到168W
先前分享3770K预设值搭配内显HD4000的待机耗电量为34W,这算是非常优秀的低耗电水准
以上也可以看到3770K在4.8GHz时,待机与全速的耗电量只增加100W左右,证实22nm制程更为省电
将这个高阶Gaming平台在运作3D测试软体时大约可以达到600W,大部份都是VGA所贡献的耗电量
先前G1.Killer系列的音效晶片使用Creative CA20K2,此回G1.SNIPER3改用更新的Creative CA0132
也就是Creative Sound Core3D 四核心音效处理晶片,支援THX、CRYSTAL VOICE等音效技术
采用Nichicon双偏振音频电容与金属屏蔽罩,让规格与用料直逼高阶音效卡。
以下先分享Creative CA0132对应的新版软体介面
开头画面就标榜着支持THX音效技术
CRYSTAL VOICE音效技术设定页面
SCOUT MODE的选项对于Gaming时有较大的功效
喇叭与耳机设定页面,最高可支援到5.1声道,还有一些更细部的选项
各声道喇叭声音控制与REC声音控制
![](http://www.twcarpc.com/photo/wwm/2012/I73770K/I73770KOAUDIO5.png)
手边3.5mm耳机只有SONY NOISE CANCEING等级,在价位与音质上算不上太高
还是能用来让Creative CA0132与Realtek ALC898两款音效晶片做比较
Creative CA0132在背景细节较多,低频较沉,高频方面不会太尖,中频厚实感表现还不错
比起上一代CA20K2明显较好的地方在于中频表现与音场更为丰富,软体功能更加实用
Realtek ALC898听起来整体感觉较为单薄,细节少上许多,此外在高音依然有过度尖锐的状况
高阶Gaming平台在音效方面也需要电竞耳机来搭配
使用CORSAIR Vengeance 1500 Dolby 7.1 USB Gaming Headset做为体验
CORSAIR推出许多Gaming产品线,耳机也是其中之一
先看到Vengeance 1500外包装,原厂提供两年保固
![](http://www.twcarpc.com/photo/wwm/2012/I73770K/I73770K18.jpg)
采用包覆式设计,提高使用者的舒适度,个人聆听一段时间后也没有耳朵感觉不舒适的情况
控制器可以调整麦克风开关与音量大小等两种功能,两边使用银色仿金属发丝感的设计
耳机整体在用料与质感上都有蛮高的等级,线材接头如果能使用镀金会更好
同时提供麦克风装置,让使用者在游戏中可以与同伴对话连络
![](http://www.twcarpc.com/photo/wwm/2012/I73770K/I73770K19.jpg)
Vengeance 1500也有专属的驱动程式与软体介面
分为三种模式与许多细部的音质调效功能
![](http://www.twcarpc.com/photo/wwm/2012/I73770K/I73770KOAUDIO6.png)
Vengeance 1500定位为Gaming耳机,在重音方面表现优秀,够沉也不会有太生硬的感觉
在游戏场景中所该有的细节声音都可以清楚的呈现,音场中的定位也十分清晰
运用在电竞环境时,Vengeance 1500的表现富有临场感与很好的环绕音场享受
如果是喜爱听音乐或是歌曲的使用者来说,表现还是在中上水准,但中频饱实感还有加强的空间
可惜是因为使用USB内建音效晶片,耳机若能搭配Creative CA0132应能有更高水准的音质
3D效能分享 - SPARKLE GTX570 SLI
3DMark Vantage => P47338
![](http://www.twcarpc.com/photo/wwm/2012/I73770K/I73770KO3DVAN.png)
StreetFighter IV Benchmark
1920 X 1080 => 397.73 FPS
![](http://www.twcarpc.com/photo/wwm/2012/I73770K/I73770KO3DSTF4.jpg)
FINAL FANTASY XIV
1920 X 1080 => 7591
![](http://www.twcarpc.com/photo/wwm/2012/I73770K/I73770KO3DFF14.jpg)
Unigine Heaven Benchmark 3.0
1920 X 1080 => 115.5 FPS
![](http://www.twcarpc.com/photo/wwm/2012/I73770K/I73770KO3DUE.jpg)
GTX570虽然是上一代中高阶VGA,不过在3D效能还是能拥有很高的表现
在SLI模式开启后,对于3DMark Vantage有很大的效能提升
其他几款3D测试软体也会因对于SLI支援度的高低而有一定的效能增加
SLI表现的3D效能会依软体不同而有所改变,不过G1.SNIPER3能提供4Way VGA的最大扩充性
暗黑破坏神Diablo3
1920 X 1080 特效设定为最高 => 163 FPS
![](http://www.twcarpc.com/photo/wwm/2012/I73770K/I73770KO3DD31.jpg)
城镇画面 => 171 FPS
![](http://www.twcarpc.com/photo/wwm/2012/I73770K/I73770KO3DD32.jpg)
一般单人游戏的状态约97 FPS
![](http://www.twcarpc.com/photo/wwm/2012/I73770K/I73770KO3DD33.jpg)
为了截图方便,使用全萤幕视窗模式,此时设定页面显示163 FPS
若改用全萤幕模式会再将页数拉到210 FPS左右,会依萤幕模式不同在页数方面也会跟着提升
Diablo3更新版本搭配一些设定后,个人已经可以摆脱先前只能看到最高100 FPS限制
此款全球风靡的游戏对于3D需求并不算太高,大约使用AMD Redaon 7770就可以应付大部份的环境
GIGABYTE G1.SNIPER3
优点
1.G1-Killer系列在外包装比自家其他高阶产品更精致,散热模组也比G1 X79好看许多
2.Creative最新CA0132音效晶片,搭载日系高阶电容,新式软体与支援更多技术,让音质能有效提升
3.最新Killer E2200网路NPU晶片与Intel网路晶片之双网路设计
4.独家蓝牙4.0 / Wi - Fi扩充卡,在各种行动装置盛行的年代,能有更方便的应用层面
5.前置面板拥有USB 3.0与快速超频功能,加装少见的前置音效耳机扩大晶片
6.最高支援4-Way AMD CrossFireX/nVIDIA SLI技术
7.BIOS直接列出支援Intel Xeon CPU,让Xeon CPU爱好者更加能放心使用
缺点
1.CPU电压在待机与全速时波动可以再缩小
2.4DIMM DDR3超频范围希望能与2DIMM DDR3一样好
3.音效或网路晶片做成子卡方式会更好
![](http://www.twcarpc.com/photo/wwm/2012/I73770K/I73770K20.jpg)
效能比 ★★★★★★★★★☆ 90/100
用料比 ★★★★★★★★★☆ 88/100
规格比 ★★★★★★★★★☆ 92/100
外观比 ★★★★★★★★★☆ 86/100
性价比 ★★★★★★★☆☆☆ 72/100
Intel Ivy Bridge架构从四月多推出到现在也已经有三个月左右
新一代22nm CPU在硬体拥有效能增加、耗电量下降、内显3D效能提升等三个优点
超频4.8GHz在温度表现比上一代还要高5度以上是比较需要加强的地方
PCI Express Gen3、Intel Smart Connect / Quick Sync 2.0、Lucid Universal MVP
以上这四种硬体规格与技术支持都是新架构所带来的更多优势
不过目前Ivy Bridge CPU只有i5与i7两个等级,希望可以尽快有i3与Pentium的Ivy Bridge CPU
如此能让Intel CPU产品线更加完整,也可以让入门级PC消费市场能有更便宜更超值的选择
![](http://www.twcarpc.com/photo/wwm/2012/I73770K/I73770K21.jpg)
GIGABYTE G1.SNIPER3比先前几款G1还要便宜一些,这也是Z77晶片组较低价所带来的优势
G1.Killer系列依然属于高阶MB定位,市场价位还是较适合预算与硬体需求较高的使用者
上一代G1 X79散热模组在外观有些使用者觉得不是很讨喜,此回G1 Z77改款后更美观也更有质感
在高Loding运作时,量出的温度落在50~55度左右,这样的散热能力算是相当优秀
Gaming或电竞的设计也比以往更加进步,使用Creative最新CA0132四核音效晶片
网路晶片也从单个Killer网路NPU晶片,升级为Killer E2200加Intel所组成的双网路晶片
G1 Z77可以看到许多的进步与改善,以往G1的不足处也有些已经修正或做得更好
不过还是几个小地方可以更加完善,也希望未来其他晶片组的G1版本可以越来越出色
如果是在寻找网路与音效都是内建最高等级的水准,同时也追求更高阶的Gaming规格的话
那GIGABYTE G1.SNIPER3应该会是一款值得列入考虑的选择:)